?

“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下高?!靶蝿菖c政策”課程創新研究

2020-11-09 03:06金德范廷玉盛鵬飛
關鍵詞:課程創新形勢與政策學科

金德 范廷玉 盛鵬飛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與學科專業課程建設相互融合,兩者在目標上“同心”、在資源上“同享”、在路徑上“同行”。透視“形勢與政策”教學,深度供給缺位、主體性讓渡以及成見的霧障造成學科專業融合缺“地氣”、人員隊伍參與缺“人氣”、體系與方案融合缺“生氣”的實然圖景。從“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出發,“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改革路徑需要理順關系,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需要加強學科引領,構建基于時空二維的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專職+兼職+特色”復合型師資隊伍;需要持續改進,創新課程組織形式與質量評價。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學科-專業-課程”;課程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20)05-0102-04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and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major-curriculum” have the same targets, resources and implement approaches. Looking into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teaching, the lack of deep supply, the transfer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barrier of prejudices have caused? the lacks in talents,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in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s and schemes.Starting from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major-curriculum” , the reform path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needs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and make overall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discipline guidance and build a spatiotemporal two-dimensional curriculum objective and content system,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and create a “full-time + part-time+characteristic”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eam.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s needed to innovate the form of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Key words:“Situation and Policy”;“discipline-major-curriculum”;curriculum? innovation

大學的宗旨是培養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好‘培養人這個根本,就要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1]。自我國實施《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系列文件頒布,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一次“質量革命”。隨后,圍繞著“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啟動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簡稱“雙一流”建設)、《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等,都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專業建設為抓手,以課程改革創新為推動力,培養多層次多類型一流人才,根本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靶蝿菖c政策”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之一,也是“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中把握政治方向的重要陣地。如何從“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視域出發,將“形勢與政策”教學與“學科-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創建接地氣的課程教學體系,讓學生通過“形勢與政策”課找到學習的獲得感、存在感,高效發揮其主渠道功能,是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偏差”的鏡像:“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實然圖景

(一)深度供給缺位:學科專業融合缺“地氣”

大學的體制是以學科為單位,學生分屬于不同的學科專業,不同學校的學科專業特色不同,目前國家實施的“雙一流”、“雙萬計劃”,也均是以學科為基礎,分類發展、特色發展,而現行“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設置主要根據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教學要點布設,每個學期更新,包含了“基本理論”、“基本形勢”和“熱點問題”,統一面向大學一至三年級。因此,目前“形勢與政策”教學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均沒有區分度,未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思想認識的差異性,缺乏學科專業特色,進而導致了“撒胡椒面”式的教學,由于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對同一個教學內容的興趣度、領悟度不同,導致學生學習理論、政策不能完全入腦入心。如何將“形勢與政策”內容與各學科特色有效結合,考慮“時空”二維的影響因素,從空間——學生所在的不同學科專業作為切入點,兼顧時間——不同年級學生的思想認知狀態,讓“形勢與政策”課與學科專業發展動態有機結合,改革課程教學,使其更接“地氣”,實現學生從 “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也是高效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

(二)主體性讓渡:人員隊伍參與缺“人氣”

“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隊伍既要有扎實的思想理論功底、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又能夠結合不同學科專業、年級的學生特點,從時事政策中捕捉有效教學點。目前各高校的“形勢與政策”教師隊伍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人員: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約占20%,屬于穩定的專職思政課教師;二是高校輔導員和黨政干部,屬于兼職思政課教師,約占70%;三是客座講師或教授,采用報告或名人講座的形式[3]講解熱點問題。前兩類人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的兩支重要力量[2],客座講師或教授則是對“形勢與政策”教學的必要補充,但是不穩定;目前,“形勢與政策”師資隊伍可以滿足對基本理論與基本形勢的專業要求,但是黨政干部和輔導員多為非思政專業出身,無法將基本理論講深講透,客座講師或教授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尤其對熱點問題缺乏學科專業教師的參與,無法將時事政策中的專業發展動態和技術創新現狀傳遞給學生,出現了大學生普遍認可“形勢與政策”課的意義,但又認為其中的內容“毫不關己”,持敷衍態度的矛盾現象[4]。

(三)成見的霧障:體系與方案融合缺“生氣”

近年來,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精神,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出臺,包括 “新時代高教40條”、《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等,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均強調提升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各環節,將思想政治體系融入學科體系、教學體系等。新工科的蓬勃發展,工程教育認證 “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宗旨,要求學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所有必修課程,尤其是思政類課程,其教學目標、內容、評價等須與學科專業的培養方案緊密融合,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而目前的“形勢與政策”課程任課教師的課程評價仍以考試、撰寫論文 [5]等形式為主導,且在不同學科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學習目標、評價等不明確,未能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課程教學大綱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對學科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支撐不明確,融合度不夠,導致了“形勢與政策”課游離于課程教學體系之外,未能充分發揮“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功能。

二、“形勢與政策”課與“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同向同行

(一)目標上“同心”

大學的基本功能是培養人才,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學科、 專業與課程三者則是大學改革發展的核心,三者側重點不同,但目標一致,旨在基于各個學校不同的知識體系,依托不同學科的優勢與特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來帶動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培養出具有不同氣質和修養的各類人才 [6]。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模塊,“形勢與政策”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政治觀、形勢觀、政策觀,培養宏觀與具體的“形勢與政策”觀是“形勢與政策”教學的目標 [7],與學科建設目標“同心”。

(二)資源上“同享”

“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三全育人”的全過程育人體系中的“第一課堂”,兼具實踐性質,覆蓋“第二課堂”,建設的核心包括:教學人員與團隊、教學內容與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既要立足“第一課堂”,發揮思想與理論育人功能,同時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等有機融合;又要立足“第二課堂”,通過開展思想引領、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推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實現無縫對接和同向同行的全過程育人體系中,所需的各類資源如:組織建制、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課程建設、師資隊伍與研究團隊、科研項目、實驗室與實踐基地、學術環境、學生資源等,而“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同樣需要組織架構、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研究團隊等資源保障,二者資源共享。

(三)路徑上“同行”

“形勢與政策”課貫穿整個課程體系,不僅肩負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重要使命,更應具有專業屬性和行程遞進性,需面向不同專業、年級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精心研究與設計課程教學目標、內容、考核等,與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契合。例如:環境工程專業和地質工程專業的“形勢與政策”課,兩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分別為培養環保人才和地質人才,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基本形勢和基本熱點部分,就要各自分別圍繞環境和地質兩個領域去捕捉教學要點,讓學生了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能源戰略發展的近遠期規劃及其重要理論意義,指導其在學習、就業、深造中科學決策,回歸“形勢與政策”課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初心”。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的建設路徑包括了課程內容、師資隊伍、質量評價、教學研究等,與學科建設路徑涵蓋內容[8]相融合。

三、構建“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的“形勢與政策”課程路徑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融合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工科建設理念與實踐的前期探索,在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時代主題下,人才培養理念、質量理念需要持續更新,新工科建設的理論體系和實施路徑亟待完善,基于“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引領下的“雙一流”“雙萬計劃”的實施,時效性、政策性極強的“形勢與政策”的教學改革不能與“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脫離。因此,基于“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視域下,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形勢與政策”的教學改革路徑是高校落實三全育人,著力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環節。

(一)理順關系,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

在組織架構上,基于“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三者在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協調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目標導向,通過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促進“形勢與政策”課程規范化建設,將其納入學科建設的統一規劃布局中,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主管,發展規劃處、教務處、學生處、宣傳部、學生所在學院共同負責的三級管理架構與組織保障體系,建立思政教育課程教學目標制定、教學運行、質量評價、持續改進、師資培訓、教學研究的機制與制度體系,促進教、研相長,為“形勢與政策”的“教”、“研”、“學”提供機制、制度保障。

(二)學科引領,構建基于時空二維的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

在教學目標與內容上,各部門聯合研討,明確“形勢與政策”課程在各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支撐矩陣中的位置與權重;在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教學要點的基礎上,基于不同學科專業特色,充分挖掘“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學科專業熱點,拓展“形勢與政策”理論的應用范圍,根據學科專業培養方案動態調整修訂教學目標;同時,充分考慮大學一至四年級學生的不同思想、心理狀態與專業學習進程,制定不同專業,不同學期“形勢與政策”的階梯遞進式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實現課程在教學目標制定上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課程在“時間-空間”兩個維度的與時俱進,課程“接地氣”,更具吸引力。

(三)以人為本,創建“專職+兼職+特色”復合型師資隊伍

在“雙一流”建設和 “雙萬計劃”大背景下 ,高質量“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離不開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保障,緊密圍繞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以目標和成果為導向,建立一支“專職+兼職+特色”的復合型師資隊伍是高校貫徹實施“三全育人”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通過動態管理,各取所長,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專職思政教師作為主體,把握課程方向,奠定基本理論和基本形勢基礎;由宣傳部門、學工部門等管理人員、輔導員組成的兼職教師,從不同年級的學生認知、心理等狀態,梳理基本形勢和熱點問題;由學科專業的課程教師和研究人員作為特色師資,發揮各學科專業特色,協助專職和兼職教師,發掘基本熱點中的專業元素,構建面向不同專業的特色“形勢與政策”案例庫,讓思政教育與專業實踐教育有機融合,豐富教學內容。

(四)持續改進,創新課程組織形式與質量評價

“思政”是一種精神教化的形式,是將一定的價值理念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的教育活動,其核心不在于知識傳授與技能教育,而是精神素質的提升[9],“形勢與政策”具有“思政”屬性,要達到全面系統、及時跟進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效果,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與質量評價是關鍵。構建線上+線下、課堂+實踐、傳統課堂+翻轉課堂的綜合教學組織形式,建立多元的質量評價體系,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借助信息化平臺,建立豐富的視頻、文檔、圖片等線上資源,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教師按照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在有限學時的線下教學活動中,為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量身定制翻轉課堂、主題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實地實踐、專家講座等多種教學形式與手段,運用討論、主題匯報、調研報告、考試等多元化考核指標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獲得感。

四、結論

“雙一流”建設和“雙萬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啟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的“教育革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課程是改革的核心,“形勢與政策”承載了把握政治方向、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規律、準確把握基本國情,掌握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的重任,是“三全育人”實施的主渠道之一。從“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的視角,深入剖析“形勢與政策”教學存在的不足與薄弱環節,探討“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與“形勢與政策”的融合關系,提出基于“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視域下“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建設路徑,理順關系,做好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構建基于不同專業、年級的二維課程體系,建立一支“專職+兼職+特色”復合型師資隊伍,持續改進,創新課程組織形式與質量評價,是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專業思政課程改革的一種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

[2] 張丹, 張弋.大學生思政教育主渠道與主陣地融合路徑研究[J].學理論, 2018(2):247-249.

[3] 崔景明, 劉瑞平.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形式及實踐探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21(1):55-56.

[4] 高萍.大學生形勢政策觀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8.

[5] 葉舒.高職院?!靶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0):57-58.

[6] 別敦榮.論大學學科概念[J].中國高教研究, 2019,(9):1-6.

[7] 陶倩,易小兵. “形勢與政策”課話語體系建構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6, 207(3):129-132.

[8] 高艷,吳森林, 郭興蓬. 論大學學科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5(3):25-31.

[9] 伍醒, 顧建民. “課程思政”理念的歷史邏輯、制度訴求與行動路向 [J].大學教育科學,2019(3):54-60.

[責任編輯:范 君]

猜你喜歡
課程創新形勢與政策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超學科”來啦
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創新途徑探索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改革與創新
TBL教學模式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缎蝿菖c政策》課程教學現狀及成因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研究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創新性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