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棠奏折透露的清江浦修城秘密

2020-12-01 13:47
江蘇地方志 2020年1期
關鍵詞:同治奏折淮安

◎ 羅 志

清咸豐四年(1865),在漕運總督吳棠的主持下,清江浦修筑成一座城垣體系完整的城市,繼續作為清河縣的治所,這是淮安城市發展史的一件大事。不過,關于吳棠筑城的文獻記載,卻并不多,關于清江浦城修筑起始時間,城墻有多長,花費多少銀子,經費是從哪里出的,多少年來說法很多,也有不少爭論。關于吳棠拆高家堰石工以建清江浦城,以及挖出“劉基造,吳棠拆,拆到此處拆不得”的石碑的傳說故事,有多少歷史真實性,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其實,在現存的清代檔案中,還留存著不少吳棠圍繞修清江浦城的前前后后向朝廷上奏的奏折(杜宏春:《吳棠行述長編》,黃山書社2016年版)。通過這些第一手的檔案材料,可以了解一些同清江浦城修筑相關的歷史秘密,厘清在淮安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些訛誤不清之處。

1.清江浦城什么時候修的?

據《光緒丙子清河縣志》卷三《建置》引用吳棠所撰《新建清河縣城碑》記載,清江浦修筑“經始于三年之春,至四年秋而工竣”,既從同治三年(1864)春到四年秋,為期一年多。而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十八日吳棠向朝廷奏請報銷清江浦修城費用的專折上,明確寫明了清江浦城修筑歷經幾個階段:同治元年(1862)春修磚圩,二年三月開始疏浚護城河、培筑土圩,三年正月才開始拆除磚圩、正式修城,同時修復外圍的土圩和護城河,一直到四年九月底結束,請淮揚道臺吳世熊進行竣工驗收。

因此,從此奏折可以得知,清江浦城修筑于同治三年正月到四年九月底,跟《光緒丙子清河縣志》的記載吻合,并細化到月份。

2.清江浦城墻有多長?

《光緒丙子清河縣志》記載,清江浦城墻有一千二百余丈長,而吳棠在代作的另一篇《清河縣城碑記》中稱清江浦城墻有一千一百八十丈長。對于清江浦城墻長度,關系工程質量和經費,在吳棠有關修城的奏折中多次提及。在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初三日吳棠向朝廷報告修清江浦城進展的奏折中,稱城墻長一千三百余丈。當然,清江浦城墻最準確的長度,還是同治五年十一月吳棠報銷修城費用的專折上的數據:“城墻湊長一千一百二丈一尺五寸,城樓四座,城臺共七座,水門一座,水關二座,月城湊長九十九丈,大炮臺方圓各二座,小炮臺二十三座?!贝送?,南北兩岸土圩長二千八百二十八丈四尺,護城河總長五千七百零三丈五尺。這個數據,是經淮揚道臺吳世熊驗收測量,淮安知府章儀林“專案核實報銷”并圖文造冊和吳棠復查過的上報朝廷的數據,最為信實。

按照清代營造尺換算,清江浦城墻1102.15 丈合現在的3526.88 米,城墻周長和城市面積還是不小的。

3.修清江浦城花費多少銀子?

修城筑堤鋪路,都是花費驚人的工程?!豆饩w丙子清河縣志》記載,吳棠修城花去“白金十二萬兩有奇”,也就是白銀超過十二萬兩。在同治三年十一月吳棠向朝廷的奏折中,提到他預估花費要“十二三萬兩”。預算總是粗略的。不過,從同治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吳棠報銷修城費用的專折上,我們可以知道,最后修城總費用是白銀“十二萬七千五百四十四兩五錢九分四厘”。這個總費用由人工、磚石材料和雜費三部分構成,不光包括修筑城墻和樓臺、炮臺、水關這些城墻附屬設施的開支,還包括疏浚護城河、培筑土圩及相關的拆用廢舊磚石土木、碎石燒灰等工程的費用。

打個不恰當的換算,清代晚期,一兩銀子大概值現在人民幣200 元上下,那個吳棠修城的費用在今天看大約值2500 多萬元人民幣。

4.修清江浦城的經費是從哪出的?

若是在乾隆盛世,漕運、河道經費以百萬兩計,修個小小的清江城不在話下。但是吳棠修城的同治初年,江浙地區因為太平天國、湘軍、淮軍的反復拉鋸,近十年戰亂造成漕運中斷,城鄉凋敝,稅源枯竭?;春幽媳币驗樘杰?、捻軍和各路土匪活動頻繁而飽受戰亂,咸豐十年(1860),捻軍剛剛火燒清江浦,一度屯兵淮安府城下。國家層面,東南、西南、西北到處用兵要花錢,被英法聯軍占北京、焚圓明園、索賠款,更是數千萬兩白銀的損失。所以,時當多事之秋,吳棠也知趣的未向朝廷要錢,而是特事特辦,從軍費里先劃撥。

吳棠動用修清江浦城的錢是所謂“餉鹽”,也就是從兩淮所產食鹽中籌措軍費,或者軍隊自己圈鹽自己賺錢,或者讓各省來運鹽商戶直接把鹽稅或厘金繳軍費。吳棠修清江浦城本來就是為軍事防御、保境安民,所以同治三年十一月吳棠向朝廷的奏折,就明確的說“此次清江城工并未另籌別款,系于每月軍需項下格外節省,次第籌撥動用?!逼渲械谝还P六萬兩的修城款就是吳棠派軍隊去各省賣鹽直接取得的。

5.吳棠是否下令拆高家堰石工以修城

吳棠修清江浦城還留下一樁公案,就是所謂拆高家堰的歷史傳說。很多記述淮安和清江浦文史的文章都提到吳棠拆武家墩以北高家堰石堤,用以修筑清江浦城。不過,吳棠拆高家堰石工以修城,在現存的吳棠傳記和光緒《清河縣志》《淮安府志》中均無明確記載。綜合現存吳棠的幾份奏折看,我們可以推測這件史事應該是有的。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吳棠的奏折上,說到準備“于就近河湖內酌啟無關修守之舊工磚石、木樁,移以修城”,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的修城專折也有類似的話。那么,清江浦周邊哪里同時符合“就近河湖”“無關修守”和大量可以筑城的“舊工磚石、木樁”?最好的選擇就是高家堰。

首先,高家堰北端起始于碼頭鎮,離清江浦僅十余里,取材路途較近。其次,吳棠修清江浦城以前,自咸豐五年(1855)起滔滔黃河便改道不經淮安而從山東入海,朝廷的漕運也基本停歇,淮安地區治水壓力驟減,淮安西面捍衛清口樞紐一帶“蓄清刷黃”“保漕濟運”的大小水利設施不少成了擺設。而明清以來為捍衛漕運和淮揚,洪澤湖東面七十公里長的高家堰屢次修筑,固若金湯,石料、磚工、木樁,質量沒的說,數量應有盡有,因此吳棠修城拆除高家堰北段離城近又不再發揮作用的一些石工段來給臨近的清江浦城提供修城原料,以節省費用,是合情合理的。還有一點,修清江浦城的主導者吳棠自同治二年(1863)接任漕運總督后,便一直駐扎在清江浦的江南河道總督府署,修城直接承辦人是候補知縣師長樂,而高家堰正在清河縣范圍內,吳棠讓師知縣督辦拆石堤修城,肯定也先從縣城所在的清河縣高家堰拆起。當然,武墩以南的高家堰大堤,依然有捍衛洪澤湖的重任,因此兼管河道、漕運的吳棠也就默許手下將碼頭到武墩這段用處已不大的堅固堤防挪作他用。

猜你喜歡
同治奏折淮安
“天下第一筍”——淮安“天妃宮”蒲菜
便秘、痔瘡要“同治”
梨園尋夢淮安緣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毓慶宮在乾隆、嘉慶、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瀾
荒唐同治講信義
論如何鼓勵自己認真學習
《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中的內務府相關的奏折
雍正朝奏折制度發展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