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幼兒溶解游戲助推說明性講述的實踐研究

2020-12-11 03:38
幼兒100 2020年27期
關鍵詞:說明性泡騰片案例

一、研究緣起

(一)問題呈現

小班有個“甜甜的糖水”活動,幼兒嘗試做溶解實驗,觀察糖溶解的過程,非常感興趣,于是聰明屋里開辟了一塊新天地——“甜蜜小實驗”的區域游戲。而近幾年語言核心經驗的研究也是各幼兒園一直在研究的方向,若能把它和幼兒感興趣的溶解游戲結合起來就好了。經過研討,我們找到了兩者的聚焦點:說明性講述。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幼兒喜歡玩溶解游戲,但還是存在以下兩種現象:

現象一:材料認識不清

A 做了白色顆粒的溶解游戲。

師問:“A,你知道這個是什么嗎?”“糖?!薄澳懵勏掠袥]有甜味?”“有?!薄澳銍L嘗是什么味道?”“咸的?!薄澳沁@個是什么?”她毫不遲疑地說:“咸糖?!?/p>

現象二:不會表述操作說明

B 做了紅褐色粉末的溶解游戲。

師問:“B,里面是什么?”她說:“紅糖?!薄澳闶窃趺醋龅??”她不作聲,繼續搖晃試管。

(二)問題分析

分析問題緣由,幼兒無法識別材料和過程是較大的問題:

(1)幼兒的詞匯量不足,對有較明顯特征的物品、材料名稱能識別,但有些類似、有相近特征的就會分辨不了,容易混淆。

(2)幼兒對溶解操作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動作先行,語言(說明性講述)滯后。游戲過程中的步驟與說明性講述無法一一對應起來,不知道怎么說。

(三)解決策略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遵從幼兒愛探究的天性,喜歡看、摸、動手操作,以及小班幼兒動作、語言發展能力與特點等,我們進行了“小班幼兒溶解游戲助推說明性講述的實踐研究”。通過有趣的溶解游戲這個切入口,助推說明性講述的深度挖掘;通過親歷溶解的每個過程,觀察游戲的結果,讓幼兒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有東西說,能說明白,真正地讓幼兒“玩中學”,促進幼兒說明性講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發展。

二、研究實施

(一)游戲創設,引發幼兒操作

1.環境創設,營造游戲氛圍。

聰明屋是活動室的中心地帶,我們將它較明顯的位置整理出來,在墻面上粘貼大顆鮮艷的立體仿真糖果,在木柜上方垂掛藤簾,在簾擺下掛上透明布丁瓶,里面有多種糖、餅干等甜食,將藤編圓墊掛簾上,貼上“甜蜜小實驗”的名稱。兩個木柜的一二層作為材料擺放與展示區,增加伸縮架,拓展臺面的材料展示。

2.溶解材料,引發游戲操作。

根據幼兒玩溶解游戲的情況,我們在材料投放上有一定的調整,具體如表1。

表1 小班幼兒溶解游戲材料表

材料對照表:選取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做成兩張對照表,第一列圓點或豎線的標記,第二、第三列是該物品的照片與名稱,便于小班幼兒進行識別與對照記錄。

表2 材料對照表(2-1)

表3 材料對照表(2-2)

觀察記錄表:第一列記錄材料,幾個點或豎線;第二列用點記錄用了幾勺材料,一勺用一個點;第三列記錄水量,一滴管用一個點;第四、五、六列記錄溶解程度,代表全部溶解、一部分溶解、不溶解,根據游戲結果,相應格子畫一個點,備注列自己畫記號或請老師寫,代表××幼兒玩溶解游戲做的記錄。

3.溶解游戲,反思與調適并行。

(1)投放:我們選取了8 種生活中常見的散裝材料,為了方便幼兒打開、取用,裝在有蓋的小塑料盒里,勺子單獨在外面。(如圖1)

圖1 幼兒在用試管做溶解游戲

反思:塑料盒透視性不是很好。勺子在外面,不衛生。勺子與試管口不匹配,舀材料會掉外面。兩個托盤都裝有材料,多名幼兒交叉拿取不方便。幼兒喜歡操作,不太會說。

(2)第一次調適:散裝食材裝在有蓋玻璃布丁瓶里,換小勺子放入瓶子,在玻璃瓶里做溶解操作,衛生,可以品嘗;根據幼兒認知與繪畫的能力,瓶子外貼1~5 點,1~5 豎線,可供幼兒識別與記錄。增加空托盤,采取自助形式選取操作材料。新增攪拌棒、溫水、冰糖、芝麻糊等,讓游戲結果對比更明顯。教師演示材料對照表、觀察記錄表,幼兒了解怎么使用。示范并設定溶解游戲規則:邊操作邊說明,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促進同伴、師生間進行說明性講述。(如圖2)

反思:用攪拌棒、冷水和熱水的對比,讓幼兒對溶解游戲更有興趣。材料對照表幫助幼兒識別材料,配合觀察記錄表,支持幼兒溶解游戲與說明性講述,幼兒喜歡說,有機會說。

(3)第二次調適:新增糖紙、木頭小錘、泡騰片、跳跳糖,擴展幼兒溶解的材料,引導幼兒將展示的甜食拿去溶解,整塊地包在糖紙里,可以用小錘敲碎做游戲。嘗試將兩種材料放入冷、熱水中。增加溶解游戲展示交流環節,交流觀察表,錄視頻,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說明講述。(如圖3)

圖3 幼兒正在把泡騰片敲碎

反思:泡騰片、跳跳糖強烈的溶解現象刺激幼兒觀察講述。溶解材料的擴展,兩種材料的混合溶解,激發幼兒去嘗試多樣、有創意的溶解,有東西說,激發了幼兒進行說明性講述。

(4)第三次調適:新增蘇打水、可樂、果汁,嘗試用飲料進行溶解游戲,探究游戲過程與現象的同時,豐富說明性講述的內容。發揮網絡的優勢,分享幼兒游戲的說明性講述。幼兒在家也可以玩溶解游戲,錄下來供分享交流。(如圖4)

圖4 幼兒用飲料做溶解

反思:各種顏色、名稱的果汁和飲料,豐富了幼兒對溶解材料的感知,擴展了幼兒進行溶解游戲的認知,增加詞匯,能把它們說明白。

(二)分步策略,助推幼兒說明性講述

幼兒在溶解游戲中,是從感覺→識別→比較→假設→歸納→交流結果,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根據幼兒能力發展的不同,有的幼兒是有明顯界線的,而有的幼兒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展現的。

1.感覺探索,對溶解材料立體感知。

在感覺的發展過程中,小班幼兒處于感覺運動階段,這個時期他們會用豐富的感覺體驗來探索周圍事物。在溶解游戲中,要遵循幼兒這個心理特點,讓他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溶解材料。

(1)鼓勵幼兒說出對材料的感覺。

對溶解材料,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嘗一嘗,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

(2)支持幼兒,探索材料對應的語言。

幼兒經常無法用詞語說出他們的感覺與探索,教師可以先把自己的感覺探索的體驗說出來,有時照著幼兒的動作邊模仿邊說,有時引出一個幼兒關注探索的問題。

(3)案例取樣。

案例1:會跳舞的糖

C 一邊說著“我要做跳跳糖的實驗”,一邊挑選了黃色包裝的跳跳糖,打開包裝聞了聞,“好香呀!”他把它放入溫水中,“它在跳舞,我聽到‘啪啪啪’的聲音?!逼渌∨笥岩矅^來觀察,“真的在跳舞!”“水變黃了!”等到糖溶解了,他嘗了嘗,說:“是菠蘿味的?!?/p>

案例中幼兒運用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感官,看到跳跳糖使水變黃了,聞到它好香,聽到啪啪啪的 “跳舞”聲音,嘗到菠蘿口味,在各個方面對黃色包裝的跳跳糖有了立體的感知,使這種溶解材料在他的腦海里更加豐盈起來。

2.識別材料、過程,擴展溶解游戲的說明性語言。

幼兒的語言主要是在聽他人的語言,以及與他人進行語言互動中發展的。在溶解游戲中說明性語言是重要的探索工具,要幫助幼兒擴展溶解相關材料、操作過程的詞匯與句子,使幼兒的感覺與說明性講述的語言符號能一一對應起來。

(1)聽教師講話,擴充語言。

教師講解溶解游戲,介紹試管、試管架、滴管、量杯等物品的名稱;介紹白糖、紅糖、冰糖等甜食的名稱及特征。教師邊操作邊講解溶解游戲的過程,并為它命名。幼兒進行游戲時,教師還可以用平行式對話擴展幼兒的說明性詞匯與句子。

(2)與教師互動,擴展語言。

幼兒操作溶解游戲時,主動向教師發起會話,介紹游戲,教師給予反饋;或者教師去體會正在操作的幼兒游戲的中心,與幼兒一起思考;或者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幼兒對自己的游戲過程進行思考。教師對幼兒的提問必須是在理解幼兒溶解游戲的基礎上提出的。

(3)案例取樣。

案例2:白糖、紅糖不一樣

D 在溶解白糖和紅糖,她將兩種溶解糖水的玻璃瓶擺在一起,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見老師過來了,她拉著老師一起看。師問:“D,兩種糖水一樣嗎?”“不一樣?!薄澳睦锊灰粯幽??”“這個紅糖的變色了,這個白糖的沒變色?!薄拔兜酪粯訂? ”“紅糖水甜一點!”

案例中D 在溶解白糖、紅糖,通過與老師的對話互動,多方位地觀察兩種糖不同的溶解結果,在識別材料的同時,能夠將兩種不同的溶解現象說明講述出來。

3.比較、對比,引導評論溶解游戲的即時現象。

幼兒對溶解游戲中的現象進行觀察、比較和對比,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即時感覺,使幼兒進一步鍛煉了游戲中一一對應的能力,將游戲現象與游戲評論對應起來。

(1)親密同伴,引發交流。

親密的伙伴之間愛交流當下的感想。不同的溶解現象,引發幼兒對自己與他人游戲的過程產生比較,在比較中確定不同點,在對比他人與自己的即時現象后,得出自己的評論。

(2)強弱結伴,互助成長。

幼兒能力發展參差不齊,水平有差距。在溶解游戲中,能力弱的幼兒會看著能力強的同伴游戲,看著他的不同游戲進程,聽著他對游戲即時現象的評論,進而模仿學習。說明性講述強的幼兒也會先發現兩種溶解現象的不同,即時評論,對溶解步驟與過程有全面的了解。

(3)案例取樣。

案例3:冒泡泡的泡騰片

E 取了溫水、藍莓味泡騰片,F 取了冷開水、橙子味的泡騰片,他們幾乎同時將泡騰片放進玻璃瓶,然后觀看。藍莓味的泡泡迅速積聚,有0.5 厘米厚,橙子味的泡泡只有薄薄一層。E 說:“哇,快看我的,它在冒泡泡!”F說:“哇,你的泡泡真多,我的也有泡泡!”他們把玻璃瓶并排放,E 說:“我的泡泡比你多?!薄笆堑??!盕 說:“我的還在冒泡泡!”E 說:“我的化完了,你的好慢呀!”

案例中兩名幼兒用冷、熱水溶解不同顏色的泡騰片,非常直觀地感受冷、熱水中泡騰片冒泡泡的不同,在同伴相互的交流討論中,得出結論:冷水冒的泡泡少,溶解慢;熱水冒的泡泡多,溶解快。

4.假設、歸納,建構幼兒對溶解游戲的思維過程。

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假設和歸納,是他們對溶解游戲思維產生的過程和方式。溶解游戲中的假設和歸納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幼兒在反復操作中形成思維。

(1)順應幼兒,接受他們的思維方式。

幼兒提出假設,作出歸納,教師順應他們的思維,解釋科學的概念,接受幼兒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一樣,理解他們的意圖,接受幼兒的試錯,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與說明講述的結合上。

(2)合作建構,基于幼兒的思維基礎提問。

每位幼兒的思維過程有差距,在進行溶解游戲中,基于這位幼兒當下對溶解的思維基礎,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幼兒進行假設和歸納,逐步構建他的思維過程。

(3)案例取樣。

案例4:猜猜看

G 在猜試管里的溶液是什么材料溶解的,他拿乳白色的一管,說:“這是白糖做的?!崩蠋熣f:“哦,你用白糖溶解看看是不是?!边^會兒他拿著兩管對比,“不是白糖,顏色不一樣?!薄斑@樣啊,那這是什么做的?”“是鹽?!薄昂玫?,你再做個看看?!边^會他又來說:“不是鹽,顏色還是不一樣?!薄?/p>

案例中G 能正確說出明顯的紅糖溶解的試管,但對乳白色的試管沒猜對,老師也不急著反駁,讓幼兒去通過溶解游戲,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通過這種假設和歸納,G 做了4 個實驗,終于找出材料是奶粉,他很高興地分享了查找的過程。

5.交流結果,說明性講述溶解游戲的過程。

玩溶解游戲,交流游戲結果才是探究的結束,是整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對探究過程的再現,讓幼兒獲得認同與成就感。將溶解游戲可視化,引導幼兒對溶解游戲進行說明性講述,是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過程。

(1)觀察記錄表,說明性講述的輔助物。

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還處于較低水平,說明性講述的語言組織能力有限,幼兒在操作溶解游戲中,即時對操作要點進行記錄,幫助理清步驟,對于后面的講述有很大的幫助。

(2)視頻記錄,說明性講述的媒介物。

把溶解游戲過程拍攝下來,讓操作的幼兒進行說明性講述,其他幼兒可以邊看邊學。也可以將幼兒的說明性講述拍攝下來,分享給幼兒、老師、家長及其他人,發揮媒介作用,讓幼兒除了享受溶解游戲的過程,也享受說明講述游戲結果的快樂。

(3)案例取樣。

案例5:不溶解的“7”

H 在分享她的溶解游戲,她依次點著觀察記錄表的項目說,“我取了數字7(軟)糖,加了5 滴管的水,攪拌攪拌,7 還在那里,沒有溶解……”

案例中H 嘗試了軟糖的溶解,她同時還玩了其他幾種糖,通過觀察記錄表的簡單記錄,能幫她回憶起當時操作的材料等,便于她說明講述游戲過程與結果。

三、研究成效

研究進行了一段時間,幼兒對溶解游戲的興趣一直非常濃厚,說明性講述也有較大的提升與發展,幼兒樂意分享交流、說明講述。

1.溶解游戲,讓幼兒主動說明。

將我班23 名幼兒進行研究前后的調查,具體如圖5。

圖5 說明性講述調查

從圖5中可以看出幼兒說明性講述的能力提升比較快,尤其是主動去說明講述的幼兒,從原來的1 名增長到18名,進步明顯。

2.溶解游戲,讓幼兒喜歡說明。

幼兒也喜歡在家里進行溶解游戲,與人分享交流。以下截取家長分享的視頻,如圖6、圖7。

圖6 幼兒說明冷、熱水溶解巧克力的不同

圖7 幼兒說明講述溶解奶粉

3.溶解游戲,讓幼兒能說明白。

幼兒說明性講述的詞匯與句子增加了,也更有條理。會按溶解操作的先后順序,說明材料顏色、特征等,也會講述過程中的變化。

溶解游戲助推說明性講述的實踐研究,我們還會繼續下去,讓幼兒在好玩的溶解游戲中,發展說明性講述的能力,同時,幼兒專注、愛觀察、愛探究、愛交流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對幼兒將來的生活與學習帶來積極的影響,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猜你喜歡
說明性泡騰片案例
泡騰片變身“太空歡樂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多重關聯落實說明性文章教學
說明性講述在大班建構游戲分享環節的運用
維生素C泡騰片應該怎么喝呢?
以“三個維度”說明性文本的閱讀價值
一片泡騰片的生命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