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K-A-P理論模式推進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義及路徑探索

2020-12-14 04:21李亞楠羅威莫小慧
食品安全導刊·下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食品安全意義

李亞楠 羅威 莫小慧

摘 要:知信行理論模式(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簡稱K-A-P)是解釋個人知識和信念如何影響健康行為最常用的模式。本文主要闡述了K-A-P理論模式內涵,及其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意義及具體路徑,為高校開展食品安全管理共工作提供思路。

關鍵詞:食品安全;K-A-P理論模式;意義;路徑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國計民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保障食品安全,讓人民吃得放心是建設健康中國、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內容[1]。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食品安全與營養的觀念也在國家核心層面日益凸顯,從國務院到各個政府部門相繼頒布食品安全與營養相關政策,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7年國務院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9年教育部開展校園“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

1 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為培育社會棟梁,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學校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校園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全,影響社會的穩定和諧以及國家和政府的形象,影響著千家萬戶的幸福美滿。

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是培養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保障。只有校園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教育的各項任務和使命才能夠有序推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才有可能。

2 K-A-P理論模式內涵

K-A-P理論模式是由英國人柯斯特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是解釋個人知識和信念如何影響健康行為最常用的模式。

K-A-P理論將人類健康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和形成行為3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其中,“知”是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信”是正確的信念和積極的態度,“行”是行動。這三個要素之間是辯證的關系,知識是行為改變的基礎,信念和態度是行為改變的動力[2]。面對健康問題,只有了解并熟悉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積極正面的思考與深入理解,才能在大腦中形成堅定的信念,樹立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人們主動改變不良行為。

3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校園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斷轉變,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堂運營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高校食堂的經營模式主要有3種——自營、半自營和對外承包,不同的運營模式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因食堂內部條件、經營特點和目的的差異,每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不同運營模式存在的隱患也不盡相同。

目前國內針對高校食品安全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食品安全管理現狀、完善監管體系、食堂環境、食品安全教學等宏觀方向。寧喜斌在研究中提出通過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責任公民意識、食品安全與倫理反思進行“食品安全學”的課程思政,提升食品專業學生道德素質[3]。丁瑩等在研究中對上海周邊高校學生和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探討相關人員的知識態度行對校園食品安全的影響,提出高校應利用教學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保障校園食品安全[4]。高睿思通過重論述大學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政府需要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建設,以此徹底杜絕校園食品安全問題[5]。

綜上可知,針對以人為本,從源頭出發,通過切實改變知識、態度、行為進而影響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較少。

4 K-A-P理論模式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意義

近年來,校園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還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其原因不僅是校園食品安全監管疏漏,更重要的是相關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的淡漠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匱乏,缺乏鑒別真假知識和信息的能力。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態度均直接影響校園食堂的安全管理狀況,以及所供給食物的安全狀況;校園師生的食品安全知識、態度直接影響日常飲食中食物的選擇,以及面對不安全食物時,維護自身權益的行為。

基于高校食堂經營模式多樣化的特點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需求,通過健康教育K-A-P理論模式探討校園食品從業人員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可以充實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理論體系,打破原有食品安全只靠監管的思維束縛,實現食品安全管理從人出發,從源頭出發,把知識、態度、行為與監督管理有機統一,加強從業人員及校園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和知識儲備,提其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鑒別能力,提高相關從業人員及師生食品安全意識、豐富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規范相關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衛生操作,實行“法德并濟”,從根源上解決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對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5 K-A-P理論模式應用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路徑探索

5.1 選定調查對象

以在校師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員、食堂從業人員為主要目標群體。

5.2 目標群體的知識、態度、行為分析

針對不同目標群體有側重點的設置調查問卷。如對師生、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員、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水平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獲得食品安全知識的渠道、購買食品時注意的內容(配料表、日期、營養成分表等);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員、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態度、食品管理法律法規的知識儲備、食品安全問題處理措施調查;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食品采購、加工、儲存、售賣過程中的操作規范度進行調查。

5.3 基于分析結果定向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系統,不定期對食堂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控制。整合食品安全系統,設置應急預案,分析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狀況,排除安全隱患,以此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依托校園膳食管理中心,搭建食品安全管理文化平臺。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成立校園食品安全專題網頁,引入身邊的食品安全事件,介紹發生相關事件的原因;對食品SC(食品生產許可)標識、食品添加劑、食物中毒因素有關知識進行介紹,讓師生及相關從業人員明白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樹立食堂典型,對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經驗、做法進行宣傳,同時也對食堂出現的問題,以及采取的處理措施進行及時通報和公開。

推進校園學生食品安全自治,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舉辦食品安全知識健康講座,引導師生合理選擇食物;開展食品安全展板比賽,促使學生查閱食品安全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飲食行為;通過圖書館閱覽日推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食品營養與衛生》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目,引導學生自我提升,自我抵制不良飲食習慣和不當生活方式。

探索靈活多樣的食堂從業人員培訓模式。通過案例分析、圖文并茂、有獎問答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法律法規學習與專業食品安全知識融入食堂從業人員的日常工作中。

6 結語

在K-A-P理論模式理念的指導下,組建由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門、食堂組成的三位一體管理結構,建立法德并濟、以人為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促進師生對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解和重視,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和信息鑒別能力;提升相關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食品安全知識儲備、食品安全衛生操作實踐,使相關從業人員突破“食堂阿姨/大叔”的角色,充分認識、理解并踐行“后勤育人”這一高校職能。

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和培訓機制,讓食品安全法律條文、食品安全衛生知識、食品安全操作規程深入從業人員工作的方方面面,通過知識改變態度,通過態度改變行為。這是進一步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理念的基本要求,更是真正貫徹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理念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吳玲玲.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視角的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2]李維瑜,劉靜,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15(30):110.

[3]寧喜斌,晨凡.高?!妒称钒踩珜W》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7):153-154.

[4]丁瑩,鐘耀廣,吳炯華,等.K-A-P模式對高校食品安全的影響[J].食品與機械,2012,28(2):233-235.

[5]高睿思.大學校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之完善[J].經營管理者,2014(8):258-258.

基金項目:湛江幼兒師范??茖W校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工程項目(編號:2019ZYCQ01);湛江幼兒師范??茖W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編號:ZJYZZD202001)。

作者簡介:李亞楠(1988—),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方向:食品營養與安全教學。

猜你喜歡
食品安全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市場經濟下食品安全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詩里有你
論巨型雕塑的多重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