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比較

2020-12-15 06:55李偉
文教資料 2020年26期
關鍵詞:自然科學人文科學

李偉

摘? ?要: 本文質疑一種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進行對比、認為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的觀點。筆者不接受這個觀點。首先,自然科學并不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再者,應用價值(the value of usefulness),或者說工具性價值,取決于非工具性價值。因為什么而有用處,無論從工具性價值還是從非工具性價值來看,自然科學并不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

關鍵詞: 自然科學? ?人文科學? ?工具價值? ?內在價值

一、引言

1959年,科學家、小說家斯諾(C. P. Snow)在劍橋大學發表了關于“兩個文化”(The Two Cultures)的公開演講。兩個文化是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他認為當時英國的文化氛圍錯誤地反對、低估自然科學,過分地推崇人文科學[1]。半個多世紀后,社會文化氛圍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少人認為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或者說自然科學是有用的,人文科學則沒那么有用。本文試圖通過考察工程(engineering)或技術(technology)這種現代文化,分析“應用價值”概念,糾正以上錯誤。工程或技術,不像科學那樣探索發現事實,而是向我們展示如何做事,簡而言之:是提供專門技術(know-how)。應用價值是由其作為手段服務的目的價值決定的。

二、事實知識和專門技術

自然科學有用處,因為它能夠為人類提供專門技術,醫學科學告訴人們如何治療疾病,航空學指導人如何駕駛飛機。雖然自然科學能夠產生專門技術,但是專門技術并不等同于自然科學(事實知識)。例如,科學家已經掌握核聚變的所有相關事實幾十年了,但尚未有哪個國家或組織能夠建造核聚變發電站,因為缺乏應用核聚變所需要的專門工程技術①。獲得專門技術需要更多的條件。專門技術和事實知識的區分可以追溯至吉爾伯特·賴爾(Gilbert Ryle)。賴爾認為,前者是能力,后者是理論。專門技術是指那種能夠使具有相關裝備的正常人做具體事情的額外能力,常常需要比懂得事實知識更多的條件。例如,雖然一個人身體健康,并且知道如何騎自行車,即時刻保持自行車平衡,但仍舊不能騎自行車。因為他缺乏能夠騎自行車必需的保持平衡的條件反射能力[2]。

掌握專門技術比懂得事實知識需要更多的條件,反之,懂得事實知識比掌握專門技術需要額外條件。例如:有保持自行車平衡的條件反應能力,并不代表知道這些條件反應是什么。這就是說,專門技術不能還原為事實知識,事實知識也不能還原為專門技術。這兩類知識并不相互蘊涵,但兩者經常是相互依賴的。掌握治療技術要求知道關于病人的相關事實,就像操縱飛機需要了解關于飛機的事實。因而可以說,技術依賴于科學。同樣地,科學也依賴技術,了解一個事實之前需要知道如何發現這種事實。后者是一種很難能被事實知識替代的訣竅。

專門技術和事實知識的區分并不限于自然科學內部,也存在于美術中。十九世紀著名的風景畫家康斯特布爾(John Constable)說:“觀察自然幾乎就像讀埃及的象形文字,是需要獲取的一門藝術?!盵3](14)在某種意義上,事實知識和良好的視力是不夠的,感知世界的專門技術,是需要練習才能獲得的能力。

專門技術和事實知識的區分同樣適用于人文科學,換言之人文科學產生專門技術?!凹夹g”一詞,源自希臘文“techné”,英文中將其譯為“technology”。古希臘時,“技術”不僅僅是工匠、手藝人的活動和技能的專有名稱,還指心靈藝術和美術,如算數、書寫、預言等。海德格爾認為,“技術”最初就與“知識”(episteme)相關聯,在最廣泛的意義上,這兩個詞都是關于知識的術語,前者關于專門技術,后者更注重事實知識[4](318)[5](318)。幸運的是,2007年簡明牛津英語字典在“工程學”(engineering)詞條中,收入“熟練工作以創造事物的行動”意思,與海德格爾關于技術的看法相似。在這種意義上,畫家、作曲家、演員、小說家、邏輯學家、數學家和海德格爾所說的其他“心靈藝術的實踐者”(practitioners of arts of mind)就和電站的建設者一樣,都是工程師。

假如每一種技術(techné)都有對應的理論知識(episteme),那么發現技術可以說是掌握一種知識。關于繪畫、作曲、表演、小說創作的理論家、評論家、史學家,就像土木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電氣和化學工程師等,后者的事實知識產生了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和化學工程。簡而言之,專門技術和事實知識是不同的、相互依存的兩類知識,它們存在于自然科學中,同樣存在于人文科學中。因而,自然科學并不因為專門技術,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如果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更有價值,那么必然是專門技術之外的東西使得前者比后者更有用處、更有價值。

三、手段和目的

一般來說,有用處就是能夠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專門技術則不必是達到某個目的的手段,本身就可以是有價值的。例如,一個好的風景畫家,可以凝視大自然,卻不把看到的畫下來,僅僅是欣賞他畫家的專業技能呈現出特殊景色。這就像有人鍛煉身體,并非為了保持身材,而是因為其享受體育鍛煉。

專門技術能夠為目的提供手段,鍛煉身體可以達到保持身材的目的,繪畫技巧的確使畫家畫得更好,等等。專門技術有用處,就是指這些專門技術可以是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因而,當人們說自然科學有用處時,意思是科學的發現能夠為掌握專門技術提供途徑,這些專門技術能成為達到某些目的的手段。例如,核裂變學是有用處的,因為它產生了建造核電廠的專門工程技術。

不可否認,基于此意義上的許多自然科學學科都是有用的。但是在同樣的意義上,人文科學也是有用處的,因為它同樣可以為目的提供手段,小說和詩歌是用來讀的,繪畫和雕塑是被創造用來看的,音樂、舞蹈、戲劇、收音機和電視機都一樣。那些為以上媒體創造作品的人,無論是否享受這種創造,他們的(專業技術)活動都是為了某種目的:展示作品或者通過展示謀生。

如果人文科學同自然科學一樣,能夠為目的提供手段,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呢?一個可能的簡單回答是自然科學產生的專門技術能夠為人的所有目的提供手段:如繪畫用的顏料、毛筆、畫布、紙,演奏音樂所必需的樂器、演奏廳,戲劇表演、舞蹈表演和音樂劇需要的劇院、視頻記錄設備和電視,讀書和雜志需要用的打印機、電子閱覽器和在線閱讀技術。這就是說,自然科學能夠為所有目的提供手段,人文科學只能為某些目的提供手段。自然科學的用處比人文科學的用處更基礎、更普遍,因而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更有價值。

梅勒(D.H. Mellor)對以上論證提出一個懷疑:對于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的肯定依賴于“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和“本身是目的”區分,但是手段和目的區分是假(spurious)的。這個區分是假的或者無效的,因為當把一個行動看成達到目的的手段時,我們可能忽視了目的也是手段,是達到另外一個目的的手段。在上述案例中,繪畫、演奏音樂、戲劇表演、讀書、讀雜志和科學研究,這些目的也可以是手段,通過它們可以達到其他目的,比如在做它們的過程中享受快樂,或者避免不做它們帶來的痛苦或不滿意。只有人類的快樂和滿意才是絕對意義上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快樂和滿意是大多數學者從事學術工作的原因,讀書做學術不僅是為了營生,不僅是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是對做好工作本身感到滿意,并希望能為相關研究做一些有價值的貢獻。對此,哈代(G.H. Hardy)說: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有用的”事情。我做出的發現沒有一個直接或間接地使得或者可能使得世界上的善或惡增減了,哪怕是使世界稍稍地增加或減少了對人而言的舒適程度……我的生涯的價值……是這樣的:我為知識添柴加葉,且幫助其他人增添了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的價值,僅僅在程度上而不是在種類上不同于偉大數學家們的創造所具有的價值,或者任何其他大的或小的、死后留下了某種紀念物的藝術家們的創造所具有的價值[6](38)。

如果手段和目的區分是假的,我們就無法判別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哪個更有用處、更有價值。筆者認為:即使歸根結底,所有的行動都是通向個人目的——快樂的手段,我們仍然可以說,在數量上自然科學提供的手段仍然比人文科學能提供的多。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用、更有價值。因而,自然科學并不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這個觀點,還需要進一步證明。

四、應用價值: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

梅勒認為,證明“自然科學不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關鍵在于理解什么是用處的價值(the value of usefulness),或者說關鍵在于理解應用價值的含義。應用價值,取決于用處的目的(它對于什么有用):利于治療病人的用處有價值,利于折磨人的用處沒有價值。換句話說,應用價值是工具性的,是由非工具價值決定的,取決于其作為手段服務的目的的價值。相應地,科學的工具價值是由科學產生的專門技術(作為手段)所服務的目的的價值決定的。

目的,一般來說就是人類的需求或欲望。有些需求、欲望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如有足夠的食物和水維持生存,沒有疾病和痛苦,每個人都可以并且應該有這樣的目的。但是還有許多其他需求和欲望沒有普遍性,如避孕術,只對特殊一類人更有用。具有普遍性質的目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缺乏普遍性目的的價值,如避孕是值得商榷的。

再者,目的可以是手段,通向其他手段或者目的的手段。當把印刷機的應用價值看成印刷品的價值決定時,我們可能忽視了后者的價值也是工具性的,印刷品的價值是由用印刷品影響讀者的目的的價值決定的。這個價值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傊?,價值本質上是工具性質的,只在相對的意義上,是內在性的、本質性的。

但是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的關系性區分并非絕對二分的。換句話說,一個事物(或行動)可以同時具有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對很多人來說一本制作精良的書本身是有價值的,可能超過書的工具價值,即將內容呈現給讀者的價值。書既具有內在價值又具有工具價值。相似地,幾乎所有作為手段的事物(或行動)都具有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事物(或行動)的正面內在價值可以補償工具價值的缺陷。例如悉尼歌劇院的屋頂,作為一個美麗的、出色的工程雕塑,它的內在價值彌補了工具價值方面的缺陷——它褶皺的屋頂影響了屋頂下歌劇院和音樂廳的面積。同樣,一個事物(或行動)的工具價值可以抵消內在價值的缺陷。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例如,消費者買東西獲得商品(手段的工具價值)超過了手段(付錢)的成本(內在反面價值)。雖然購買東西好像不具有技術性,但僅僅是因為它太簡單、太平常?;ㄥX旅游很難算是創造出某種東西的“熟練工作”,即使使用網絡找到最劃算的旅游團也難算是技術,它仍然是一種工具價值可以補償內在價值缺陷的手段。

五、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比較分析

如果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有價值,或者由于自然科學(產生的專業技術)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因而前者比后者更有價值,或者因為自然科學技術應用的內在價值,超過人文科學的內在價值和它的技術應用的內在價值,那么自然科學(產生的專業技術)比人文科學更有用處、更有價值。這個觀點有待商榷,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有用處不代表更有價值。美術和表演藝術中的大多數工作都不是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有價值,這些工作本身就有價值。雖然大多數畫家、雕塑家、作曲家、劇作家、詩人和小說家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謀生,但是他們的工作一旦完成,價值就獨立于謀生或者其他工具價值。相似地,在學術上不僅人文科學,如哲學、邏輯學,還有純科學,如宇宙學、量子物理學和純數學(pure mathematics),工作本身即具有獨立的內在價值。換句話說,以上這些工作無用但有價值,甚至比有用處更有價值。

第二,即使當一個事物(或行動)是有用處的,它的凈價值(net value)仍然取決于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并且可能更多地取決于內在價值。以中國瓷器為例,瓷器的凈價值是關于其作為容器的工具性價值和內在價值的函數。瓷器的內在價值——漂亮,能夠彌補工具價值的消失的不足,現在已經無人用精美的瓷器裝水和糧食,但它仍然值得收藏。如果有用的事物變得沒有用的時候,仍然有價值,那么它們的凈值并沒有完全取決于它們的用處。相反,一個僅具有工具價值,但內在價值很小的事物(或行動),很難說是有價值的、值得欲求的。很明顯,沒有人想要一輛質量很差的汽車。因而,自然科學并不因為更有用處就一定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

第三,最重要的是一個事物(或行動)的應用價值取決于它作為手段服務的目的的價值。房屋、汽車、食物和藥物等事物的工具性價值,取決于被用來服務的目的的內在價值。房屋被用作醫院比被用作酷刑室更有價值,汽車被用作救護車比用來逃跑更有價值。相似的,食物對饑餓的人比對肥胖的人更有價值,用來治病的藥物比用來滿足毒癮的藥物更有價值,等等。所以,當科學技術被用于惡的目的,自然科學就是沒有用的或者有害的,那么它一定不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

六、結語

自然科學并不因為有用處,就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認為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有價值的觀點有兩個錯誤的前提:第一,僅僅自然科學有工具價值;第二,工具價值是獨立于內在價值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究竟哪一個更有價值,最終取決于哪一類學科的技術應用更有內在價值。舉例來說:(1)達爾文、愛因斯坦的工作與莎士比亞、莫扎特作品相比,哪個更具有內在價值?(2)物理理論的工具性價值和倫理學理論的工具性價值相比,哪個價值更高?上面兩個問題都是很難甚至無法回答的。因而,不可籠統地說:自然科學比人文科學更有價值。

注釋:

①目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但科學家還欠缺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的專門技術,因而不能實現核聚變能量的持續、平穩地輸出;同時,觸發核聚變反應必須消耗能量,因而核聚變的能量與觸發核聚變的能量必須達到一定比例,這項技術才能有經濟效益??茖W家正在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變,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自行設計的EAST(先進實驗超導托卡馬克)就是研究受控核聚變的裝置,它能夠將核聚變能量轉為電能,并且能夠穩定放電1000秒。但是距離將核聚變用于商業發電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C. P. Snow.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9.

[2]Gilbert Ryle. The Concept of Mind[M]. London: Hut-chinson, 1949.

[3]E. H. Gombrich. Art and Illusion[M]. London: Phaidon, 1977.

[4]Martin Heidegger.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trans. W. Levitt, in his Basic Writings, ed. D. F. Krell, revised edn[M]. London: Routledge,1993.

[5]Tom Angier. Techne in Aristotles Ethics: Crafting the Moral life[M].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10.

[6][英]哈代.一個數學家的辯白[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元倫理學中“道德難題”及其解決方案研究(項目批準號:19CZX054)階段成果。

猜你喜歡
自然科學人文科學
在“實踐”中研究人
淺談創新人才培養視閾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
淺談自然科學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管理
抓好四個滲透,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公共氣象服務發展機制的創新研究
人文科學培養電子技能創新人才教學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