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短視頻應用中的信息倫理問題淺析

2020-12-15 06:50張靖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關鍵詞:道德

張靖

摘 要:隨著國內短視頻應用的不斷發展,因其“時長短、內容優、更新快”的特點,越來越受到用戶和投資者的關注和重視。然而短視頻應用逐漸顯露出侵犯用戶隱私、侵犯他人版權、內容低俗、虛假傳播等諸多倫理問題。本文從“他律”和“自律”兩個角度分析了目前移動短視頻倫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決途徑。

關鍵詞:移動短視頻;信息倫理;道德

信息倫理是人們利用信息媒體進行社會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道德關系,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信息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而移動短視頻應用中就存在很多的信息倫理問題,對其進行分析并解決這些問題,對形成良好的網絡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移動短視頻應用的主要倫理問題

(一)個人隱私權遭到侵犯

在當下熱門的移動短視頻應用中存在著越界獲取用戶信息的問題。例如某些短視頻應用中沒有設置用戶注銷模塊,導致用戶注銷難;除了注銷難以外,還有一些應用雖然提供了注銷功能,但是其賬戶注銷的手續復雜,不僅需要驗證用戶綁定的手機號,還需要通過實名信息驗證,在實名驗證過程中其實就是變了一種方式在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換湯不換藥的模式。其次,還有的短視頻軟件隱藏著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功能,比如用戶如果打開了讀取通訊錄、相冊的權限,看上去似乎使得用戶使用軟件的便捷度提高了,實質上也是在套取用戶手機上面的個人信息和他人信息。

(二)侵犯他人視頻版權

眾所周知,要想獲得巨大的流量和粉絲,那么視頻的創作者就要費盡心思去吸引用戶的眼球。海量的視頻素材面臨著侵犯版權問題,業內人士將這種竊取行為,形象地比喻為“剪刀手““搬運工”,還有那些把時間較久的視頻挖出來進行二次創作的行為,業內人士將之稱為“挖墳”,雖然這些術語聽起來生動幽默,但是幽默中也透露出視頻創作者們的小心機[1]。比如現在有很多專業剪輯電影和電視劇的人,把電影或者電視劇剪輯成幾十秒或者幾分鐘的小視頻再給視頻編輯一個吸引眼球的標題,然而實質內容卻與原電影和電視劇相背離,甚至斷章取義,顛覆了觀眾的價值觀,同時也存在侵犯視頻版權的問題。

(三)視頻內容低俗、價值觀扭曲

之前,國家網信辦要求某些短視頻平臺對內容進行全面整改,將一些違反網絡道德的主播劃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2],原因是因為他們傳播低俗文化,造成觀眾價值觀扭曲。例如,有的主播多次提及其未婚生子和出軌問題,有的吃播為了博取眼球吃一些令人作嘔的食物等,這些低俗文化,都會對整個社會帶去價值觀的扭曲影響,特別是對于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

(四)制造和傳播各種虛假信息

短視頻的制造者由于想要獲得更多的流量,于是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吸進觀眾的眼球,比如近年網絡上就出現爆料,爆料的內容是我們平時吃的白菜是用塑料制作而成的,這個消息一經發布出來,就使得網民紛紛對白菜產生了驚恐,都不敢隨意買白菜了,然而經過相關調查之后才知道一切都是視頻制作者想要獲得關注虛假宣傳造成的。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這些虛假事件的傳播引起了我們去思考這其中的信息倫理問題。

二、短視頻應用倫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他律”的原因分析

1.市場包容度高

一方面,我國已經進入了4G的時代,國民的上網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自從2017年來,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都紛紛發售了流量無限卡,于是消費者可以盡情使用流量[3]。這些各種類型的手機卡的發售,一方面,使得消費者有充足的機會上網,填充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都紛紛看到了短視頻平臺巨大的發展潛力,都紛紛投資入局,想要在短視頻領域分得一杯羹。

2.用戶監督力度不夠

一方面因為信息倫理問題是一種道德問題,并沒有觸碰到法律紅線,短視頻平臺一直都在打“擦邊球”,雖然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來保護用戶的權益,但是大部分用戶個人隱私受到了侵害之后,都會因為流程太耗費時間而放棄維權,正是因為受害者放棄維權的現象日益普遍,短視頻制造者才會愈發肆無忌憚。另一方面大眾的監督意識也很薄弱,無論是短視頻的用戶還是未注冊的普通百姓當他們看到違規內容時,第一反應并不是要查看內容發布者并進行舉報,而是選擇觀看下一條內容或點擊“不感興趣”以減少相似內容的個性化推薦。

(二)“自律”的原因分析

1.“自律”的含義

康德將道德“自律”理解為“純粹理性是實踐的,也就是說,它能夠不依賴于任何經驗的東西自為地決定意志,而且它通過一個事實做到這一點,在這個事實之中我們的純粹理性證明自己實際上是實踐的;這個事實就是理性借以決定意志去踐行的德性原理之中的自律”[4]。在康德的思想中,道德只能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因此可以得出,康德認為的道德觀實際上就是基于“自律”的道德觀。

2.內容創立權被濫用

移動短視頻內容的傳播要經過創立、發布、獲取和使用四個環節,但是在第一個環節即內容的創立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信息創立權和由信息創立權所衍生出來的信息所有權的倫理問題。在網絡世界中,短視頻創立者以為得到了“完全的自由”,于是開始不顧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責任,而開始濫用自己的權利,把“自由”定義成“隨心所欲”,但是他們不知道,這種權利依然是受限于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并不是完全的自由,不論是現實社會還是網絡社會,每一個短視頻用戶的內容創立權利都與其所承擔的責任相伴。

3.未把握好內容創立的倫理限度

一般來說,信息創立者的倫理限度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自用型信息,一種是共享型信息,前者在移動短視頻應用中比較少見,而后者屬于大多數情況[5]。共享型內容創立,就是指在短視頻的應用平臺上,用戶創立的內容是開放共享的,這種行為將會直接與其他用戶以及互聯網的其他社交平臺產生關聯,創立者一旦在平臺上發布和傳播違背信息倫理的短視頻,那么其必將超出了用戶內容創立的自然倫理限度,所發布的內容將會對其他用戶和網絡社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4.短視頻傳播者的價值觀問題

短視頻傳播者之所以會選擇傳播這類內容而不選擇傳播另一類內容,是因為其主觀思想上認為傳播這一類視頻的價值高,而潛意識里面是沒有意識到道德倫理底線的,在這些用戶的思想認知中,還沒有形成明確清晰的信息倫理意識,簡而言之就是其不清楚這種行為是不是正確的。因此,他們需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短視頻倫理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政府和企業發揮監督功能

2018年4月作為行業內最資深的移動短視頻應用之一,擁有龐大“段友”基礎的“內涵段子”被永久關停,人民日報也發文評“短視頻上癮”現象、直指很多短視頻傳播及時行樂、違反秩序、離析傳統等非主流觀念,在“審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呼吁“警惕短視頻的負面效應”[6];2017年“抖音”app也開發了相應的反沉迷系統。同時政府還出臺了《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其中就有要求短視頻平臺必須具有“視聽許可證”的規定,這一規定能夠進一步改善網絡環境[7]。

(二)發揮社會監督功能

網絡用戶不僅是移動短視頻產品的使用者,同時也是移動短視頻行業的監督者。因此,用戶自身要提高信息倫理意識和法律責任,不做不良內容的創立者和傳播者,在網絡社會中承擔起社會人的責任,主動抵制行業內的不良風氣,并積極參與監督和舉報有問題的短視頻;同時,由于目前的網絡平臺監管力度不足以覆蓋移動短視頻平臺的所有內容,因此需要社會公眾轉變監管方式,不僅是要向應用平臺和網絡平臺提供舉報消息,還需要在線下向網絡監管部門進行上訴和反饋,從線上和線下兩個渠道對違規短視頻內容進行全面監督。

(三)對用戶普及倫理教育

因為目前使用短視頻平臺的用戶的年齡呈現出“年輕化”,既有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還有社會中的青年群體。因此,當用戶啟動短視頻應用程序時,平臺可以在啟動頁面進行廣告植入,將有關信息倫理和互聯網使用規范的小知識嵌入到啟動頁中,這樣,平臺的所有用戶在使用該應用前都能有培養倫理意識的時間。而在進入應用平臺界面后,用戶在進行視頻內容創立、發布、評論、分享等環節,平臺都可以在移動端的屏幕邊緣進行倫理規范的教育,為了使這樣的社交工具保持其娛樂性,倫理知識普及內容可以采取氣泡等形式出現,輔以和用戶及時互動的語氣進行對話。

四、結語

本文研究了在信息倫理的視角下短視頻應用平臺現存的一些問題,對短視頻平臺現存的問題從“他律”和“自律”兩個方面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問題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張婷.視覺傳播場域中的短視頻倫理探討[J].青年記者,2018(27):32-33.

[2]中國網信網.國家網信辦依法約談“快手”“火山小視頻”直播短視頻平臺[EB/OL].(2018-04-06)[2020-09-15].http://www.cac.gov.cn/2018-04/06/c_1122644271.htm.

[3]顧楊麗,吳飛.短視頻平臺的倫理困境[J].當代傳播,2018(5):98-100.

[4]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韓水法,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44.

[5]張雪冰.短視頻新聞報道的倫理困境及彌合機制[J].記者搖籃,2018(7):109-110.

[6]焦學振,唐延杰.短視頻社交APP的內容分析與倫理困境:以“抖音”為例[J].中國記者,2018(7):78-79.

[7]萬玥.移動短視頻應用中的信息倫理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8.

猜你喜歡
道德
道德聲明
道德聲明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論道德的生命力
強化道德建設
論道德榜樣
道德理想國的構建
道德模范自有后來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