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批判”“引領”到“治理”: 新時代社會思潮研究范式的轉換

2020-12-15 07:00李潔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批判

[內容提要] 社會思潮,是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觀念等在社會心理、社會現實矛盾等的推動下掌握群眾并外化形成的現實運動的過程,包括思想理論層面的運動和現實物質層面的運動,是思想領域和物質領域的綜合產物?!芭小薄耙I”范式側重于解決思想理論層面的問題,對現實物質層面的問題存在著一定的忽略,進而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理論沖突和脫節現象。社會思潮研究中的這種“反?,F象”呼喚新的研究范式。而“治理范式”既包含社會思潮思想理論層面的批判和引領,又包含現實物質層面的管理、規范、約束,是適應社會思潮理論發展和應對實踐的一種綜合性范式。但新舊范式之間要轉換成功,必須打破慣性思維,消除誤解,澄清理論誤區,正確理解治理范式。

[關鍵詞] 社會思潮治理;范式危機;治理范式;范式轉換

[作者簡介] 李潔,法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

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1]153 ,歷來受到全黨上下的重視。社會思潮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個重要范疇,研究與應對社會思潮也相應地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學界對社會思潮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也形成了相對較為固定的研究范式,即“批判范式”和“引領范式”。但隨著時代 環境的變化,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社會思潮研究的“批判范式”和“引領范式”面臨著各種新的挑戰,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乏力”和“失靈” [2] ,即“范式危機”。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社會條件、政策環境及社會思潮本身的新發展要求對原有研究范式進行一定變革。社會思潮研究的“治理范式”突破了原有“批判”“引領”范式的單一性,兼顧社會思潮本身的綜合性,力求調動多元力量,集中多種手段,為社會思潮的研 究和應對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對提升社會思潮治理的實效性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 “范式危機”:社會思潮研究范式轉換的根本原因

范式這一概念,最早見于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庫恩認為,一項研究要經歷三個基本階段:一是還沒形成固定研究范式的“前科學”階段。在這個階段,研究者們對研究主題還沒有達成統一。二是研究發展成熟期的“常規科學”階段。在這個階段,研究者們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研究范式和統一的概念、理論,并且形成了能夠堅守該范式的學術共同體,就研究的主題、方法、規則等他們都達成了較為一致的看法。三是新范式代替舊范式的“科學革命”階段。在這個階段,隨著外界環境的改變,科學研究的新矛盾不斷出現,舊的研究范式所規定的研究方法、學術話語等不能完全應對這種“反?,F象”,就爆發“范式危機”,從而迫使學術共同體成員嘗試著作出某些調整。庫恩把這種現象叫做“范式變化”,亦即“范式轉換”。 [3] 范式危機是引發科學革命的根本原因,而范式轉換則是解決危機的根本途徑。當前社會思潮的研究領域也正在經歷著某些危機,導致現有的“批判”“引領”范式面臨各種新的挑戰,新時代應對多樣化社會思潮客觀上需要新的范式。

1. “批判”“引領”范式與社會思潮的綜合性存在著一定理論沖突

“批判范式”旨在澄清謬誤、揭示危害,糾正錯誤認識。學界在“批判范式”的指導下,開展了對社會思潮的批判性研究,包括思潮的流變、派別分析、本質觀點梳理、錯誤傾向批判等?!耙I范式”旨在闡釋先進理論,促使其入耳、入腦、入心,在人們之間達成普遍共識,以期用先進理論武裝人們頭腦,使人們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學界在“引領范式”的指導下,對引領社會思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針原則、方法路徑等進行了諸多研究。但在“批判”“引領”范式指導下的研究較多地側重于社會思潮的思想理論層面,從理論出發,希望通過說理澄清社會思潮的本質,引導人們認清各種社會思潮,進而影響社會思潮的發展方向。但社會思潮不僅僅是一種思想因素,從其本質上說,社會思潮是思想因素和物質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一種社會思潮以思想理論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其背后卻有著堅實的物質基礎。

“社會思潮,就是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觀念等在社會心理、社會現實矛盾等的推動下掌握群眾并外化形成的現實運動的過程?!?[4] 學界多用“思想傾向”“思想潮流” [5] “社會意識的特殊運動”或“思想觀點的運動” [6]4 等觀點來定義社會思潮。恩格斯也曾指出:“運動,就它被理解為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涵蓋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直到思維?!?[7] 可見,從運動的角度來理解社會思潮的本質是相對比較準確的。從社會思潮的概念內涵可以看出,我們將社會思潮的本質理解為兩個過程:一是社會思潮的思想觀念掌握人的過程,即思想理論層面的運動;二是掌握人之后的社會思潮思想觀念向現實運動轉化的過程,即現實物質層面的運動。而在“批判”“引領”范式的指導下,學界在較多地關注社會思潮“思想理論層面的運動”時卻忽略了社會思潮在“現實層面的運動”。思想理論層面的運動集中反映社會思潮的思想、觀念影響群眾、掌握群眾的過程。但“任何一種社會思潮,只要它是比較成熟的并且在社會中有較大的影響,它總是力圖改變人們的行為和生活,總要教導和 提倡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8] 。馬克思也曾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9]9 社會思潮雖然作用于人的思想,但根本目的卻在于人們的行為。也就是說,社 會思潮的目的并不僅在于影響人的思想,而更在于它的思想觀念如何才能外化為現實運動,這是社會思潮與一般思想觀念的主要區別。

可見,社會思潮包括思想理論層面和現實物質層面的運動過程,具有綜合性。作為意識形態范疇的社會思潮,也不可能單純地通過某種精神上的批判就能被徹底“消滅”,只有針對產生這一社會思潮的現實物質關系采取綜合性的措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應對效果。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舊思想的瓦解是同舊生活條件的瓦解步調一致的?!?[9]420 從這個角度來看,“批判”“引領”范式與社會思潮本身的綜合性存在著一定的理論沖突。

2. “批判”“引領”范式與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工作存在著一定實踐脫節

在“批判”“引領”范式的指導下,批判和引領方式也是應對社會思潮的主要方式。批判是引領的另一種富有戰斗性、斗爭性的說法,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引領包含著批判,是對批判的繼承和超越。無疑這兩種方式都很重要,在應對社會思潮的過程中“不能只講引領而忽視斗爭,既不能用引領社會思潮來抹殺與社會思潮的斗爭,也不能用與社會思潮的斗爭來抹殺對社會思潮的引領” [10] 。引領雖然包含批判,但又不止于批判,還包括 主流意識形態自身的建設,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自身吸引力、說服力,進而實現對社會思潮的引領,希望社會思潮朝著統治階級期待的方向發展。但縱觀批判和引領 兩種應對方式卻無法完全反映新時代黨和國家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在應對社會思潮的實踐工作中,部分措施也無法從“批判”和“引領”范式指導下的研究中獲得理論支持。

從意識形態工作實踐來看,黨和國家在長期的意識形態工作實踐中已經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體制機制,除了思想理論層面的理論批判和思想引領外,也成功地關注到了社會思潮在現實物質層面的運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應對社會思潮的工作手段和實際措施愈加符合社會思潮發生發展規律,意識形態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比如,思想論爭、依法治理、行政手段、黨紀黨規等措施在應對社會思潮的具體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特別是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思潮的傳播方式、影響大眾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意識形態工作部門更加注重從現實物質層面來應對多樣化社會思潮。比如,加強立法,實行依法治網;通過“邱少云家屬訴孫杰、加多寶”等法律案件的審判,引導社會大眾認清錯誤思潮;加強教材建設和使用,嚴格課堂、講壇管理,強調“對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決不允許各種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在大學課堂蔓延;決不允許教師在課堂上發牢騷、泄怨氣,把各種不良情緒傳導給學生” [11]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文化建設領域更是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上升為一項根本制度,使其較以往更具權威性和強制性。

可見,在黨的意識形態工作中,應對社會思潮是被納入整個治國理政的大視野之下的,不僅包括思想理論層面的批判和引領,更多的是采用一種綜合性手段。但在“批判”“引領”范式的視域中,一方面,意識形態部門在實際工作中采用的諸多現實物質層面的應對措施多在理論研究之外,但在現實中又不斷在使用,這樣勢必致使現實物質層面的應對措施因缺乏理論支撐而遭到質疑,甚至在實際使用中出現畏首畏尾的情形。另一方面,黨在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工作中證明了的富有成效的方針政策又會因為不符合現有研究范式而被排斥在理論提升和總結之外,最終導致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因信息交流通道不暢而遭到阻斷。因此,在“批判”“引領”范式的指導下,社會思潮的理論研究與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工作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現象。

二、 “治理范式”:社會思潮研究范式轉換的目標指向

“范式轉換”,其實質就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對社會思潮現有研究范式作出適當調整?!芭小薄耙I”范式在社會思潮研究中固然重要,但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以及社會思潮本身的發展,這兩種范式已經不能完全反映社會思潮的理論本身和應對社會思潮的具體實踐?!爸卫矸妒健弊鳛橐环N更具綜合性的范式,可以更好地化解當前的范式危 機。社會思潮治理,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為指導,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達成價值共識為目標,在黨的領導下以政府為主導廣泛調動社會多元主體、運用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式,有效應對各種社會思潮的過程和活動” [12] 。社會思潮治理是“治理范式”在研究和應對社會思潮的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本質上是一種過程性治理,集中反映了一種綜合性的研究范式以及由此衍生的工作理念和應對方式,是社會思潮研究范式轉換的目標指向。

從一定意義上講,在“批判”“引領”范式指導下的社會思潮研究中所發生的理論沖突和實踐脫節現象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科學研究必然經歷“前科學—常規科學—科學革命”的發展歷程的具體反映?!爸卫矸妒健毕噍^于“批判”“引領”范式更具綜合性,其希望基于思想理論層面和現實物質層面構建一個集思想理論層面的批判、引領與現實物質層面的規制、管控、建設、調整于一體的治理模式,進而調動多元主體,運用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以便科學把握社會思潮發生發展規律,進而提升社會思潮治理的實效性?!爸卫矸妒健钡木C合性決定了社會思潮治理的綜合性,正因如此,“治理范式”才能克服“批判”“引領”范式的相對單一性,化解在社會思潮研究中所遭遇的“范式危機”。

“治理范式”指導下的社會思潮研究既能關注社會思潮的思想理論層面,又將社會思潮的現實物質層面因素納入其研究視野。因為社會思潮治理是一種過程性治理,它必將全面關注社會思潮發生發展全過程,社會思潮的思想觀念如何產生、其物質性根源何在、通過哪些物質手段傳播、如何廣泛掌握群眾、掌握群眾后的思想觀念又是如何轉化為現實運動、在轉化為現實運動過程中要涉及哪些物質性因素、這些物質性因素如何發揮作用等等問題。因此,“治理范式”對于深化社會思潮的研究,拓展研究視野有著建設性的意義。在“治理范式”的指導下,社會思潮的研究也完美契合了社會思潮理論本身,不僅可以關注到社會思潮在思想理論層面的運動,也可以關注到社會思潮在現實物質層面的運動,成功化解社會思潮研究中的理論沖突現象。

“治理范式”將社會思潮現實物質層面的物質性因素納入研究視野之后,必然超越“批判”和“引領”范式,將社會思潮實際應對工作中的單一性措施拓展到多種物質性手段。依法治理、行政管控、輿論監管、紀律規范等措施也成為理論研究的對象。一方面,通過理論研究,在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工作中,這些物質性手段就有了相應的理論支撐,進而有了相應的理論合法性,進而避免在實際使用這些物質性手段時的縮手縮腳。另一方面,在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工作中,思想理論層面和現實物質層面的應對途徑和方式,特別是一些物質性手段得到理論研究的全面關注之后,實際工作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就可以及時地上升為理論,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之間被阻斷的信息交流通道得到疏通,對理論研究的提升以及增強實踐工作的實效都大有裨益,從而成功化解社會思潮研究與應對社會思潮工作的實踐脫節現象。

在“治理范式”的指導下社會思潮的研究視野得到了擴展,研究程度也得到了深化。在應對社會思潮的實際工作中卓有成效的手段也能夠及時轉化為理論,特別是針對現實物質層面的物質性手段和方式也有了理論支撐,取得了理論上的合法性。但“治理范式”并不是簡單地否定“批判”“引領”范式,它們之間也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人文社會科學的范式轉換,也并不是以舊范式的徹底消滅或拋棄為代價,而更多的是站在舊范式的基礎上,對原有范式的一種更新、修正和拓展。因此,“治理范式”不是對“批判”“引領”范式簡單拋棄,而是既充分吸收“批判”“引領”范式的優勢,又完美地彌補了它們的劣勢;既注重對社會思潮思想理論層面的批判和引領,又注重對社會思潮現實物質層面的物質性因素的管控、調整、規范,本質上是對“批判”“引領”范式的繼承和超越。

三、 理解與澄清:社會思潮治理范式成功轉換的關鍵環節

正在發生的“范式危機”是社會思潮研究呼喚范式轉換的根本原因,而之所以轉向“治理范式”不僅因為社會思潮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根本在于其能夠化解社會思潮研究中的理論沖突和實踐脫節現象。雖然社會思潮治理已經成為新時代應對社會思潮的新取向,但由于人們的思維慣性,社會 思潮研究范式要成功轉向“治理范式”必將遇到一些困難。正如庫恩等學者認為的那樣,新舊范式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可通約性,即競爭性,甚至在原有范 式之外的觀點、文章等在短期內難以得到學術共同體的承認。具體到本文,主要表現為學界對“治理范式”的不解、擔憂、質疑、抵觸甚至反對。因 此,社會思潮的研究范式要成功轉換,就要使學術共同體的成員理解、認同并自覺運用“治理范式”。為此,必須要對社會思潮治理相關的擔憂、誤解、質疑予以澄 清。

1. 治理是在我國長期改革發展中形成的概念,絕不是套用西方治理理論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3] 以來,學界對“治理”一詞給予了高度關注,但當人們在理解“治理”時,卻容易陷入西方治理理論的窠臼,套用西方治理理論,以致對“治理范式”產生嚴重誤解。一是以西方治理理論為標準,否認中國存在“治理”概念。有學者認為,在現有研究中,“因對治理理論基本概念與規范的把握不準而出現了不少誤用和濫用,許多與治理相去甚遠的概念與行為都被冠以‘治理之名” [14] 。而他所說的“治理基本概念與規范”卻是以西方治理理論的基本觀點為標準,簡單地用西方治理理論的觀點來闡釋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二是過度解讀治理概念。有學者認為,治理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體現了黨的“執政理念的根本轉變” [15] ,相應地,學界對“治理”與“統治”“管理”等概念的區別的研究投入了較大精力。

究其根本,以上對治理的認識誤區根源于以西方治理理論為標準來審視中國的治理實踐。而我國正大踏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特征是堅持黨的領導。如若以西方治理理論為標準,把其主張強加于中國,則勢必“掉進政治浪漫主義的陷阱,而無任何建設性的力量可言” [16] 。毫無疑問,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當中所說的“治理”絕不是西方政治學所說的“治理”,也絕不能以西方治理理論來理解治理的中國內涵,進而以多元化、去中心化來要求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放棄治理的領導權和主導權;也不能以西方治理理論為標準對“治理”進行過度解讀,進而得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發生根本轉變的錯誤結論。

當今中國治國理政活動中所指的治理概念有其獨特的中國背景,是一個既有對中國古代國家治理文化的揚棄,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理論指導,并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不斷總結經驗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從根本上說,我們所指的治理,就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1]105 。具體來講,“中國語境下的‘治理,就是指在 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結構模式中,堅持民主、法治的原則,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國家和社會進行有效管理、控制、推進的過程和活動” [12] 。

2. 治理是應對社會思潮的綜合性概念,絕不是鉗制思想、壓制言論

由于歷史上“左”的錯誤以及對西方治理理論的先入為主,一方面,有人把“治理”等同于專制,把社會思潮治理等同于鉗制思想、壓制言論,動輒用言論自由對“社會思潮治理”進行批評;另一方面,又有人主張政府無限放權,演好“守夜人”角色。類似觀點有失偏頗,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社會思潮治理作為一個綜合性概念,也是對應對社會思潮實際工作中的各種途徑和方式的概括。按類型可以將社會思潮治理分為“軟治理”和“硬治理”,社會思潮治理的綜合性也可以說是對應對社會思潮途徑和方式“軟硬兼施”特點的集中體現。

所謂軟治理,是指從思想理論層面來應對社會思潮,比如,對錯誤思想觀念的批駁,用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應對社會思潮可以統稱為軟治理。所謂硬治理,是指從現實物質層面應對社會思潮,比如,對產生社會思潮思想觀念的現實物質關系進行調節,對錯誤思潮所產生的現實運動進行依法治理,對社會思潮相關人員、物質載體等進行依法規范以及一些統戰、規范的制度和政策都可以統稱為硬治理??梢?,社會思潮治理并不是要用強硬的措施去針對錯誤的思想觀念,而是把治理理念運用到社會思潮的應對過程中,既不拋棄理論批判、思想引領的方式,鼓勵在學術范圍內自由討論,力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也絕不放棄國家的政治統治職能。在錯誤思潮的思想觀念企圖擴大影響掌握群眾時,一方面要及時發聲,通過說理、辯論、批判等方式對受眾進行思想引領;另一方面要對推動錯誤思想、觀念傳播的物質載體進行管控,對推波助瀾的相關人員通過法律、紀律、政策等進行約束。在已經掌握了群眾的思想觀念向現實物質運動轉化時,一方面要強化理論釋疑,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加強輿論引導,避免輿論事件;另一方面對故意利用錯誤思潮進行造謠生事,蠱惑民眾,制造思想混亂甚至煽動群眾做出違法犯罪行為的相關人員要依法果斷處置。

對社會思潮的理解絕不能局限于思想理論層面,相應地,社會思潮治理也絕不能就理論談理論,唯有深化對社會思潮治理的理解,內心深處認同社會思潮治理,并自覺運用“治理范式”去研究社會思潮,社會思潮治理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3. 社會思潮以向現實運動轉化為目的,絕不是一般的社會意識

當我們說社會思潮治理可以分為“軟治理”和“硬治理”時,有人就質疑到,從根本上說,社會思潮屬于社會意識,如果說用軟治理的方式來應對還比較容易理解的話,那么,用硬治理的方式來應對社會思潮恐怕就欠妥當了。

之所以有這種疑問,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沒有正確理解社會思潮的政治性。梁啟超在論及時代思潮時曾指出:“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于時代之要求者也?!?[17] 也就是說,社會思潮雖然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卻又不同于一般的社會意識。從意識形態角度出發來考量,根本不存在純粹的學術思潮。學術應該是在學術范圍內進行研究討論的活動,再怎么研究討論也是局限在較小的學術圈范圍之內,影響力還是相對有限的。因此,如果說某種思想觀點是純粹的學術討論,其實已經默認其在較為有限的范圍內產生影響,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講,純粹的學術觀點因其影響力的有限性而根本不可能形成社會思潮。而所謂學術思潮往往是成為政治思潮的前鋒,其思想觀點的傳播意在試探民意和官方表現,隨著學術思潮相關理論的影響擴大,認同度提高,政治思潮則具備了良好的理論支撐和群眾基礎。相關政治思潮在學術思潮的思想理論觀點的指引下對現有國家體制、主流意識形態等發起挑戰,并試圖以自身的訴求來影響國家的大政方針、歷史走向等。因此,我們要對社會思潮的政治性保持充分的清醒。

社會思潮無論以什么形式出現,其理論內核都是政治思想,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及明確的政治訴求?!吧鐣汲钡亩窢?,最后總會形成決定國家、民族前途歷史命運的政治斗爭?!?[18] 社會思潮的思想理論觀點一經掌握群眾,就會顯現出“一股具有巨大能量的現實力量,它 可以掀起滔天巨浪,沖擊甚至沖垮任何堤壩。因此,對社會思潮的檢測、引導和必要的控制,涉及社會穩定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絕不是什么‘左” [6]07 。 對于社會思潮所代表的精神力量,特別是舊的精神力量,舊的意識形態力量,也“不可能通過單純的精神批判或意識形態的批判加以克服的,只有從根本上摧毀舊的精神力量、舊的意識形態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才能最終消滅它們” [19] 。

參考文獻

[1] 習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 彭 慶紅,李潔.社會思潮的研究范式轉換與應對策略調整[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

[3] [美]托 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M].金吾倫,胡新和,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8.

[4] 李 潔,彭慶紅.社會思潮:一個概念的再探 討[J].理 論月刊,2016(11).

[5] 鄧 卓明.論社會思潮的類型與特征[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

[6] 陳 立思.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7] 馬 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51.

[8] 劉 建軍.文明與意識形態[M].北京:中華書局,2011:143.

[9] 馬 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顧 紅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方法論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9).

[11] 教 育部: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教材進課堂[EB/OL].[2020-06-18]. 人民網, 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2015/0130/ c70731-26480304.html.

[12] 李 潔.當代中國社會思潮治理的途徑和方式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8.

[13] 十 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512.

[14] 申 建林,姚曉強.對治理理論的三種誤 讀[J].湖 北社會科學,2015(2).

[15] 向 春玲.從“管理”到“治理” 體現執政理念的根本轉變[EB/OL].[2020-06-18].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114/ c148980-23540224.html.

[16] 劉 建軍.治理緩行:跳出國家權力回歸社會的陷阱[J].探索與爭鳴,2003(3).

[17] 梁 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4:1.

[18] 林 泰.問道: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思潮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9.

[19] 俞 吾金.意識形態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69.

(編輯:王然)

猜你喜歡
批判
哲學思維與大學生創新項目
知識分子對時代的批判與反思
五禮制度沿革與蕭梁文運興變
強人工智能和超級智能:技術合理性及其批判
對風險刑法理論的批判與反思探究
沖破單向度的枷鎖
用“批判”的思維解讀語篇的光輝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價值探討
在批判中尋求解放
批判與承續:在理性選擇中提升文化免疫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