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化文本典型化表達的有效路徑

2020-12-21 03:22朱秀平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老麻雀層級內化

朱秀平

閱讀一篇課文,發現文本中的典型化表達,教師指導學生品析、揣摩典型化表達的秘妙,通過抄寫、背誦積累典型化表達的語言,但這些學習都還停留在表面上,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文本中的典型化表達——靈活運用。如果要想學生達成這樣的內化典型化表達的學習目標,教師需要抓住文本中典型化表達的學習對象,引導學生在親歷親為中經過閱讀感知、理解、深化、遷移等學習階段,進入理解內化的境界。

一、突出典型化表達的整體性

文本中出現的典型化表達是整體中的一部分,雖然在閱讀理解時通常是截取其中最具典型化表達的一個句子、語段,但實際上,如果把單獨理解這一句子、語段或者把它們放在其他語境中去理解,典型化表達就會出現弱化甚至沒有了典型化的意味。

如教學《麻雀》,文中關于老麻雀阻止獵狗的描寫:“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墒撬荒馨踩坏卣驹诟吒叩臎]有危險的樹枝上,一只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边@兩段話就屬于典型化表達,可以從中提取的表達范式是用動詞敘事的手法把場景寫清楚。據此,一位教師設計了以下的言語學習活動。一是自由讀這一典型化的場景描寫,注意從中讀出“老麻雀____地阻止獵狗?!边@個活動就是從整體把握的角度開啟典型化表達的內化學習,學生所填的內容雖然是開放性的,但需要與所描寫的內容有密切聯系,如勇敢、不顧一切等,一時不夠全面也沒有關系,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對這一阻止行為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但在表達上,這種概括性的意思又不需要直接說出來,只在相關的詞句運用之中;二是默讀場景描寫內容,畫出描寫老麻雀動作的詞語;這一學習活動是從整體到局部,畫出來的是具體的一個一個的動作,所有的動作合在一起才能共同發揮作用;三是根據以上表示動作的系列詞語,說一說老麻雀阻止獵狗的經過;很顯然,將老麻雀的一系列動作串起來形成不顧一切地救小麻雀的經過,這是從局部指向整體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過程實際是是瞬間完成的,但作者在表達的時候,一個一個動作是分開表述的,有慢鏡頭的效果,意在能夠更清楚地感知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果敢行為是本能發出的。由此可見,在內化典型化表達時,需要凸顯整體性的框架,經過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這樣的言語活動訓練,確保學生對文本中的典型化表達產生整體性印象。

二、注意典型化表達的層級性

所謂典型化表達的層級性,主要體現在其言語內部的表達順序上。根據不同的文本內容,這樣的順序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呈現方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邏輯順序等,具有層級性的表達,一般是不適宜調換相關順序的,否則其層級性就會被打亂,一切都可能變得不可理解了。同時,言語內部的層級性排列狀況體現的就是整體性的內部狀態。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從細處著眼,學習這些細處是如何有效組合在一起,形成表達的沖擊力而形成典型化表達。

仍以上引的《麻雀》一課中的兩個片段為例來看,一位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是的老麻雀勇救小麻雀的系列動作。教師為此設計的言語教學活動是:“變換老麻雀的系列動作順序,還有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并出示了一種變換的例子:“突然,一只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絕望地尖叫著?!苯涍^對比,學生發現這一表達中與課文中相關的表達,系列動作之間的順序被調換了。教師要求學生比較這種變換造成了理解上的哪些變化,并在小組中討論如果調換順序會出現什么結果。這一學習活動,是從反面的具體例子中驗證整體表達的效果。經過這樣的示例之后,教師讓學生自主開展言語活動:先是試著將其他動作的順序進行變換,并體會變換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在老麻雀從樹上落下來救小麻雀的瞬間完成的動作中,一系列動詞的先后順序是有層次性的,是一氣呵成的,不是規定好了幾種動作讓老麻雀來表演。接著讓學生試著將其中的一些動詞刪去,體會表達效果的變化情況,如學生試著將“渾身”刪去,通過與原文朗讀對比,發現少了“渾身”一詞,就缺少了老麻雀當時那種恐懼的心理感覺,氣氛也不是那么緊張到讓人窒息。這樣對典型化表達層次性關系的把握,所領悟的不僅是系列動作的有序表達,而且還設計具體動作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可或缺。只有這樣才能由整體到局部來落實內化典型化表達,讓學生在言語倉庫之中,存儲鮮活的現實場景,只要一出現那段文字像一段震撼人心的小視頻一樣清晰。

三、創設典型化表達的情境性

對于典型化表達的內化學習,教師的講解只是一種引領,在關鍵的地方給予提示,好是學生能夠看清楚作者表達的用意所在,或者是幫助學生破譯作者表達的秘妙,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進行操練。當然具體到作為學習對象的典型化表達來說,操練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需要教師將學生引入適宜的語境中,拓展思路,設計有層級性的言語活動,在言語實踐中內化典型化表達。

如教學《四季》,課文在言語表達方面稱得上典型化表達有疊詞的運用、擬人化手法和反復的結構。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如何引導學生將這些典型化表達達到內化的效果呢?一位教師著重抓住“尖尖、圓圓、彎彎”這幾個詞語,以朗讀為主,結合演一演、說一說等方式,讓學生在系列言語活動中有效內化文本中的典型化表達。教師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一是字不離詞:讓學生加上自己理解的動作讀好“尖尖、圓圓、彎彎”,并結合動作來說說三個詞語的情況,初步理解一個字的“尖、圓、彎”與疊字的區別,繼而感悟“尖尖”要讀出短而細的味道,“圓圓”要讀出響而緩的感覺,“彎彎”要讀得慢且有起伏的意味,并讓學生說出從一個字可以形成的疊詞,使學生學習“一個”積累“一類”;二是詞不離句:讓學生結合這些疊詞出現的短句子,根據句子里描寫的對象加上合適的動作讀“草葉尖尖、荷葉圓圓、谷穗彎彎”;接著就是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尖尖、圓圓、彎彎”來說,并把這些東西作為對象與“尖尖、圓圓、彎彎”組成短句子。這樣的學習,主要是在言語實踐中通過遷移運用來內化典型化表達;三是句不離境。認真學習了前面三個疊詞組成的短句子之后,教師讓學生找找文本的第四節中寫了什么,再找找疊詞是什么?這樣,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言語情境中,初步內化了文本中擬人化和反復結構這兩個方面的典型化表達。

內化文本典型化表達的言語實踐活動還有其他形式,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具體的范本,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有多多操作的機會,也只有學生自己的親歷親為,文本中的典型化表達才能以鮮活的方式進入學生的言語倉庫中,并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運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旗山小學(246700)

猜你喜歡
老麻雀層級內化
讀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學四重奏
科室層級護理質量控制網的實施與探討
層級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
詩意建模,表達入格
職務職級并行后,科員可以努力到哪個層級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2014—2016貴州英語學考、高考學生認知水平分析
《麻雀》教學設計
好比喻要細品慢嚼
內化與外化:鑒賞之二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