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疑,使閱讀教學課堂“山花爛漫”

2020-12-21 03:22郁莉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麋鹿說明文選材

郁莉

《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在“回顧舊知”“品讀語言”“了解寫法”等各環節大膽提問,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使學生思維的觸角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難處,學會質疑問難,并自主釋疑、解疑,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優化了語文閱讀教學。

一、在“回顧舊知”處質疑

教授第二課時前,教師一般會安排復習,目的是回顧舊知,為下一課做鋪墊。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復習環節,大多是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復述一遍,而筆者的做法與眾不同,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上課伊始,教師沒有因教學對象是高年級學生而忽視字詞教學,而是根據生字多這個文本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某些詞語難理解、多音字讀不準,安排了復習字詞環節。將易讀錯音的字、難理解的詞放入一段概括《麋鹿》課文內容的文字中供學生朗讀。接著,教師口述詞義、引導學生用聯系生活、結合語境等多種方法,以“義”尋“詞”回顧重點詞語。同桌交流,學生提問:這段話與課文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比、思考、討論后得出結論:這段話是整篇課文的濃縮,是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有詳細的說明文字,而這段文字比較簡潔、概括。此過程將概括介紹《麋鹿》這段文字的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解釋詞義、積累詞語、感知文本、概括大意。

上述環節,改進了傳統教學中復習環節的不足,讓復習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教師在關注“魚”的同時,更側重于“漁”的傳授,以簡潔、概括的文字完整而準確地呈現課文的主要內容,引發學生思考,從中發現問題,學習質疑,教會學生如何將課文“讀薄”,讀成一段話,甚至一句話。

二、在“品讀語言”處質疑

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語文課的根本就是訓練語言文字。無論什么類型的課文教學都應該關注文本中的語言特色,扎實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就拿說明文來說,用詞準確是其語言的一大特色,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一些 “副詞”“近義詞”咬文嚼字,使學生在朗讀和比較中體會其表達的準確性。在品讀語言處質疑是有效提高語文素養的基礎。

如品讀完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這一部分后,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為質疑的媒介,讓學生快速理清麋鹿的經歷,領會語言具有條理性的特點。再出示這兩句:第一,黃海灘涂這片廣闊的土地,氣候溫和,林茂草豐,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第二,只有英國貝福特公爵在私人別墅烏邦寺動物園里飼養的18頭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辨析“放養”與“飼養”這對近義詞,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兩個詞及兩句話提出疑問:“放養”和“飼養”分別是什么意思?同樣是“養”麋鹿,“放養”和“飼養”能否交換?通過聯系上下文,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把麋鹿自然保護區放在大豐的理由,借助黃海灘涂的視頻,幫忙學生了解麋鹿自然保護區的地理特點,通過小組討論,最終得出“飼養”是說麋鹿在英國的一個私人莊園里接受人工喂養,“放養”則說明麋鹿在自然狀態下自由生長的結論。雖然同是“養”麋鹿,一個強調人工喂養,另一個則強調自由生長,是不能交換的。通過辨析這組近義詞“飼養”和“放養”,學生體會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這一切的語言品讀均始于質疑,卻不止于質疑。

借助質疑,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也訓練了更多學生質疑的思維。思維之花綻放枝頭,課堂上到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三、在“了解寫法”處質疑

由于說明文所介紹的科學知識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有些教師不禁望“文”興嘆,一不小心就會將說明文上成了科學課,錯將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說明文的特點,未能讓學生學習作者介紹事物的表達方法。

在《麋鹿》一課的中間環節,教師組織學生探究課文的寫法時,先引導學生聚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是怎么寫麋鹿奇特的外形,獨特的生活習性的。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學習,了解作者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介紹麋鹿的體重和角的特點。學到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就該段落在寫法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因之前有過類似的訓練,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疑難處:為什么介紹麋鹿的生活習性不獨立成段?為什么作者僅僅介紹麋鹿的角、尾、蹄和毛色?不介紹眼睛和身體?經過討論,很快得出結論:作者在介紹麋鹿的外形時,把它的生活習性有序地穿插其中,這就是課文的一大寫作特色。在探究第二個問題時,有回答“因為這些特點是麋鹿區別于其他鹿的最顯著特點”;也有認為“寫動物外形,描寫的文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顯然學生已經抓住了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并進行了深度思考才得出結論。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就更應該注重挖掘課文的教學價值,特別是讓學生學會模仿、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順序。俗話說“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睂懛ㄌ幍拿恳淮钨|疑都如一朵朵盛開的山花,無須刻意地雕琢,便將文本的韻美緩緩展現,提一處疑問,明一種寫法。

四、在“選擇材料”處質疑

圍繞寫作意圖,選擇切合、典型、深刻的材料,對寫好一篇文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的選材是語用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課應該“教什么”的答案之一。

在《麋鹿》課例中,學生瀏覽課文的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后不難找出,這部分的中心句是“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备鶕r間幫助學生理清麋鹿的生存地點和數量變化,以及清晰地了解它的傳奇經歷。教學至此,教師引導學生質疑,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作者在介紹了麋鹿的外形和習性后,為什么要選擇用這么多的筆墨介紹它的經歷?組織討論,體會作者在選材上的用意:文章寫麋鹿的傳奇經歷,正是為了說明它是一種珍異動物,突出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重視這個中心。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這類文章在選材上的特點寫一篇習作,在習作實踐中進一步深入質疑寫作的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讓“疑”的思維延展至課外,以疑為徑拓寬閱讀教學的時空外延。

這一環節,教師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幫助學生很快地理清了麋鹿的傳奇經歷,從而引導學生從選材上質疑問難。以“疑”促學,品讀文本的選材特點;以“疑”促用,拓展思維的寬度厚度。有了質疑的課堂,如風中的一片花海,引人入勝。

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敢問”“樂問”“善問”,培養學生“問”的能力自當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問”,教學生在怎樣“問”上下功夫。這才讓教學的讀書之山有路可循,閱讀的學習之海有途可依,讓學生在質疑中發現因疑而生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學習成長體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南行實驗小學? (215128)

猜你喜歡
麋鹿說明文選材
說明文閱讀專練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我愛你,妹妹
分析找出題目限制之外的范圍,開拓思維,廣泛選材
選材“碰頭”好熱鬧
開心作文
說明文閱讀復習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