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元化”

2020-12-21 03:22呂倩云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故事性語文課多元化

呂倩云

閱讀作為語文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載體便是語文課本。在以往的語文課本中,雖然會針對閱讀能力訓練將課文分為精讀與略讀,但這種分類并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語文教師會將教學時長作為區分精讀課與略讀課的標準,忽略題材、文體等其他因素,采用統一標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依文而教、豐富教學形式,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教學條件。

一、故事性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他們樂于讀故事,也容易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對此,統編語文課本也收錄了不少故事性強的文章供學生們閱讀。對于故事性文章,教學方法最好能圍繞著學生興趣展開,通過適當的閱讀情境創設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具體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做起。

1.引導故事內容改編

考慮到學生年紀偏小,想象力極為豐富,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性格特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結合課文中的某一個留白,鼓勵學生去創造和改編故事內容。這樣一來,既能夠順利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好感,又能充分實現思維能力的鍛煉。

例如,教師在教學《蜘蛛開店》這一篇故事性的課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主旨,首先進行了“雜貨店”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閱讀狀態。當學生完成閱讀,教師又進行了一系列提問,以達到啟發學生思維活力的目的:根據課文內容試推測一下,蜘蛛是否還會在未來開店?如果它重新開店了,它最有可能開什么店?在日后的開店過程中,你們猜它還會遇到哪些問題,它又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通過帶有故事性、假設性的問題為學生創設就充分的想象空間,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閱讀,如何讀懂課文。

2.激發故事自主創編

與以往的語文課本不同的是,統編本語文在內容上都有著明顯的故事性特征,并且內容都非常流暢,符合小學生的閱讀發展需求。教師也可以借助這些特征適當的“放權”,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用興趣來驅動學生自主閱讀,增添語文課堂的樂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考慮到這篇課文圍繞著“老屋”而展開敘述,刻畫了善良的老屋形象,令學生記憶深刻。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教師圍繞著課文內容,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在成員們對相互配合下完成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并完成課文學習任務。有小組結合了“皮影戲”這種形式,將課文中出現的老屋、小蜘蛛等主人公制作成皮影,在小組成員的共同配合下進行了故事重現。學生們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不僅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機會,更使得學生用自己樂于接受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所選擇的這種方式,讓文中的形象用一種更加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也更具感染力,帶動其他學生也沉迷于故事情節之中,有效實現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在統編語文課本中,供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課文通常篇幅短小且帶有較強的趣味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切入點,為他們創設帶有故事情節的教學情境,順利實現教學內容的過度,帶領學生在閱讀的世界中“遨游”。

二、探究性閱讀——豐富閱讀體驗

探究閱讀是指學生單獨或以小組為單位對某一篇文章進行自主感知、理解以及鑒賞,進而獲得情感體驗、讀懂文章深意的過程。

1.促進自主探究閱讀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立足于語文課本,選擇適合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探究閱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自由發揮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對韻歌》時,考慮到文章內容帶有較深的啟蒙寓意,于是教師進行了如下的探究閱讀設計:在完成簡單的課文閱讀后,教師集中于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體會“對”前后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接著,教師從節奏和韻律出發,但對的針對一些經典句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句式的鮮明節奏感。在反復誦讀的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嘗試著打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讀,共同感受《對韻歌》獨特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上述教學片段中,學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順利實現了語言的有效積累。

2.引導問題探究閱讀

問題探究閱讀法可以理解為將問題作為串聯課堂的線索,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帶著一定目的性進行閱讀探究。在此過程中,主要包含引起質疑、探究思考以及解答疑惑三個流程。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去年的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教師設計了下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第一,當春天來臨,冰雪融化,南遷的鳥兒歸來,它會怎樣去結識新的朋友呢?在這個過程中,它向誰打探過消息?第二,從文章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它尋找鳥兒的眼光中透露著哪些信息?第三,文章中特別提及了有一雙隱藏的眼睛,你們是否發現了?在哪里出現過?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進行自主閱讀,先是讀懂了文章的大致內容,又結合具體問題進行二次閱讀,發現了尋找鳥兒時焦急的目光,體會到了目光中透露著復雜的情感。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理解逐漸加深。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借助問題探究的形式帶領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帶著問題思考,逐漸將自身情感投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和主人公形成了共鳴,有效實現了閱讀教學的目標。

三、比較性閱讀——培養閱讀思維

在教學改革浪潮的風起云涌間,閱讀教學的地位也逐漸得到凸顯。作為閱讀教學中廣受好評的一種教學方式,比較閱能夠有效激發起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小學生們閱讀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閱讀課中將兩篇帶有一定相似性的文章聯系在一起展開了比較閱讀教學,讓學生對比《小松鼠找花生》與《小蝌蚪找媽媽》這兩個故事的內容、描寫方式,進而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情節出發,對比故事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流露,實現了閱讀分析能力的提升。又如,一位教師將老舍先生的《貓》與《養花》兩篇文章結合在一起展開對比閱讀教學,并通過不同故事的對比,引導學生感受老舍先生作品中流露出來的生活態度。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與態度也深受作者影響,能夠有意識地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人生。

閱讀教學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僅是因為它能豐富學生情感,更因為它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助于語文素養的形成。身為語文教師,應明確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和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愛上閱讀的基礎上愛上語文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社渚中心小學(213300)

猜你喜歡
故事性語文課多元化
探討構成因素在當代雕塑語言中的多元化體現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語文課文
小說敘事如何充滿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最快樂的一堂語文課
創作談:場景
專業化PK多元化
語文課代表的病假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