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2020-12-23 04:46楊燕麗
小學時代·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應用策略小學

楊燕麗

【摘 ?要】 ?本文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為中心,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求,從布置任務、跟蹤任務、展示任務和評價任務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地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 ?小學;道德與法治;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在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體角色,為了更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往往采用講授法直接展現教材中現成的知識,很少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如此教學是備受廣大小學生排斥的。在被動參與教學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無法建立對所學的深刻認知。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容并不是由基礎知識組成的,其中包括了諸多的思想性、人文性的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機械地接受知識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動。與此同時,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更名意味著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獲取知識,踐行行為。任務驅動教學法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生本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念,有利于滿足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要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借助任務將探究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解決任務,獲取知識,內化行為。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包括四個步驟,即布置任務、跟蹤任務、展示任務和評價任務。因此,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我以這四個步驟為切入點,靈活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一、清晰地布置任務

布置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實現有效應用的前提和保障。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組織任務的時候,教師要用簡單的語言清晰地將任務展現給學生。與此同時,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布置的任務要密切聯系教學內容?;诖?,我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需要,清晰地布置任務,使學生明白自己在課堂上要做什么,確定學習方向,為提升課堂學習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為例,這節課的教學旨在引導學生了解法律是什么,正確認知違法后果,學會區分法律和道德,懂得道德與法律是缺一不可的。在現實生活體驗過程中,學生早已接觸到了法律。對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弄清楚什么是法律,我首先采取生活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借此展現任務。具體地,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一些生活現象,如周末學生乘坐大巴車到郊外野餐,媽媽帶著孩子到醫院看病。在學生體驗情境的時候,我順勢提出任務:任務一:判斷情境內容是否與法律有關?與哪些法律有關?任務二: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說一說什么是法律。如此任務,清晰明了,便于學生掌握探究的方向,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為接下來教師講授新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跟蹤任務的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的。簡單地說,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現了探究任務,接下來,需要學生帶著任務探究新知。但是,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控力都是有限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有部分學生機械地應對學習任務,如此很容易使任務驅動教學低效甚至無效。針對該情況,為了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在展現了任務之后,教師要積極地走進學生群體,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及時地發現問題,進行指導。

比如,在組織“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學的時候,我將任務展現給學生之后,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接著,我走進小組,傾聽學生討論的內容,就學生出現的討論問題進行點撥,同時記錄學生出現的問題,總結大部分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確定教學重難點,為之后點撥學生做好準備。

三、把控任務的展示

任務展示是學生展現任務探究成果的過程,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重點點撥的過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要求,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如圖畫展示、辯論賽展示等,從而使學生通過展現任務成果,建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以“學會寬容”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寬容,我提出了如此任務:“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寬容?!苯涍^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大部分學生可以建立對寬容的感性認知。為了把握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不同的情景,驅動學生做出選擇。具體地,我展現了如此情景。情景一:大課間,有同學在教室的過道上追趕打鬧,不小心將你的水杯碰到了地上,你會……情景二:小明和小剛是好朋友,小明周末一直在玩游戲,忘記寫作業。周一早上到校之后,借小剛的作業抄,并告訴小剛他們是好朋友,要互相幫助,且要求小剛不要將這件事情告訴老師和家長。如果你是小剛,你會……在展現情景之后,我先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接著,選擇幾個小組展現成果。對情景做法的選擇,其實就是學生對寬容的理解。根據展現的答案,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可以做出寬容的選擇?;诖?,我向學生繼續提出任務:什么是寬容,寬容包括哪些因素,從而使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情景內容自主總結。立足學生的總結內容,我進行補充,如此教學,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還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探究道德與法治的權利,學生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所學知識,同時積累行動經驗,為今后自主地體驗生活,踐行道德行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規范任務的評價

評價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教學的實施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時候,學生參與了課堂,教師進行了引導。教學評價應當以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因此,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在學生完成了任務之后,可以利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從而使學生自主地彌補自身不足,提升學習質量。

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時候,會把控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參與小組合作討論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發現學生的問題。在學生展現了任務成果之后,我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互相評價各自的參與情況,如是否回答了問題,是否提出了好的見解等,從而在生生互評中,使學生建立對各自的清晰認知,同時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則根據自己對學生的觀察情況,對各小組的討論結果和討論過程進行評價,補充討論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討論技巧,同時為學生布置自我評價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后自我反思,總結自己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還不理解;根據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分析自己的課堂表現,發現不足,提出改正方法。如此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自我,還可以驅動學生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在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立足該學科的教學要求,靈活地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聯系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呈現任務,跟蹤任務完成,鼓勵學生展現任務,同時點評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從而使學生在任務的輔助下,理解所學,發展探究能力,提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書育人,2018(34):23.

[2]張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74-75.

[3]蘭堯.新教材突出新亮點,新思路催生新課堂——談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亮點及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18(01):36-38.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應用策略小學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