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探析

2020-12-28 01:54梁雅潔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

摘要: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意義非凡。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應全面加強與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在基于對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必要性認識的基礎上,具體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四大必修模塊中生態文明教育的相關內容,并提出巧用案例教學、妙用價值辨析、善用社會實踐和常用榜樣滲透等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態文明教育;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策略

當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關注,我黨和國家也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明確其重要地位和深遠價值?;诟咧兴枷胝握n對高中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不僅有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弘揚綠色發展理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態文明倫理道德和生態文明觀念,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今正處在大中小學教育一體化的時代新背景之下,不斷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將有助于助推大中小學的生態文明教育一體化的有效銜接,使其更具有層次性和連貫性。但是反觀高中思想政治課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部分一線教師生態文明教育的意識較為薄弱,未對生態文明教育提起應有的、足夠的關注,且無法有效充分地利用思想政治課中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教材課程資源,并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

一、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必要性。首先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本身就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時這也是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指導,更是促進高中生全面成長、終身發展的客觀需要。

1.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

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得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恩格斯曾說:“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與自然之中?!盵1]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黨的執政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之一,為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路徑支持。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著重強調,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保護自然環境就是在發展生產力,就是在造福子孫后代,我們一定要像對待自己生命那樣對對待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2]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不僅是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的正確指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現實取向,更是深入貫徹與有效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

2.高中思想政治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指導

高中思想政治課通過系統地傳播、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的有關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明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之下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進程,從而落地對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由此可見,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學生理想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以及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緊密結合,必將肩負著對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重擔。

“生態文明教育是指在經濟社會生活中,遵循自然社會發展規律,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和文明素質,教育人們正確處理和改善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盵3]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念,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不僅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深刻體現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德育學科的應有價值,也為全社會整體的生態文明教育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開創了更廣闊的空間。立德樹人與生態文明教育兩者同向而行,在價值取向和追求目標于本質上而言是一致的。

3.高中生全面成長終身發展的客觀需要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教育對人的發展起到主導作用。高中生正處在其認知思維發展、道德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更是其正確三觀養成和未來人生方向確定的關鍵階段,該階段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不容忽視。但是由于我國生態文明教育起步時間較晚,其實效性也有待提高,導致某些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淺薄,生態文明知識欠缺,尚未養成正確的生態文明行為規范。

依托高中思想政治課對高中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生態文明教育,有助于其深刻理解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關系、人與他人的利益的關系、人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系,培養生態文明理念,踐行生態文明要求,提高對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從而更加自覺擔負起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責任與使命。教師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應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落腳于學生長久的發展需要,遵循學生成長發育的客觀規律,這不僅為學生長遠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精神素養和倫理道德,更為學生健全人格和正確三觀的養成,全面成長、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以期培養合格且優秀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充分深入利用好教材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教學的基礎和前提,這必然要求要充分提取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在對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四大必修模塊中的生態文明教育的相關內容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課堂教學具有高效率和系統化的優勢,不斷對學生加強生態文明教育,使其落到實地、富有成效。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

新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第二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正文中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4](P38)

在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文中表明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展改變。[4](P43)在本框第一個相關鏈接中解釋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需要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生態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由此才能推動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4](P43)

在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第二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第六個相關鏈接中具體闡釋,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有關生態文明的戰略安排,由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建成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4](P51)并且在正文之中明確指出為實現此戰略安排,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4](P52)

在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三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文之中闡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其中“八個明確”之一為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五位一體”。其中“十四個堅持”之一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4](P57)

綜上所說,在新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之中,生態文明教育主要是置于當前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國情,對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以及與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和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成之間的關系做理論上的闡述和知識性的說明。但是由于本身抽象性和概括性較強,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含義,且真實信服理論,才可將生態文明教育在大政方針層面上更加真實有效、意義深遠。

2.《經濟與社會》模塊

新教材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的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第一框《堅持新發展理念》,其主要內容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本框的第一個探究與分享中,展示了兩幅對比鮮明的圖片,分別為“昔日某市的環境”和“今日某市的環境”。[5](P32)在本框的第一個相關鏈接里,明確辨析經濟發展不僅只是經濟增長,更是經濟結構優化、經濟效益提高、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5](P34)在本框的第三個探究與分享中,表明自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5](P34)正文里明確表明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5](P34)在本框的第五個探究與分享里,詳細闡釋了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5](P36)正文中重點強調綠色發展注重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5](P36)在本框的第三個相關鏈接里具體解釋可持續發展發展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5](P36)

在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第二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正文中表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包括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5](P39)

在本教材的第二個綜合探究《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中圍繞“如何推進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的議題,探究如何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統一。[5](P57)

綜上所說,在新教材《經濟與社會》中集中體現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是在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的發展》,表明綠色發展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在經濟的專門視角下,明確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與具體做法。教師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主要圍繞要培養學生綠色發展理念,能夠自覺且正確的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明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并且通過不斷探究得出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統一。

3.《政治與法治》模塊

新教材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的第三課《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第一框《堅持黨的領導》中,表明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真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6](P28)在第二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中,表明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就是堅持堅持依法治國,不斷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6](P31)

在第七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第一框《我國的法治建設的歷程》正文中表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6](P77)

在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的第二框《法治政府》圖片展示“藍天下的公園”,說明堅持全民攜手努力防治大氣污染,一起打贏藍天保衛戰。[6](P89)

在第九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的第一框《科學立法》,第一個探究與分享中展示資料,2017年,我國人大常委會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人民檢察院應依法向人民法院對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提起訴訟。[6](P96)在第二框《嚴格執法》中第一個探究與分享中,針對在長期的環境執法的過程中存在過軟過松的情況,2014年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讓“有牙執法”成為現實。[6](P97-P98)

綜上來說,在新教材《政治與法治》中,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內容為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要依法執政,同時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做到有法可依,在科學立法的基礎,政府依法行政,嚴格環境執政力度,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向法治化、規范化。與舊教材《政治生活》相對比而言,其對學生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關注度得到明顯提升,尤其是在教材的輔助文部分,將大氣污染防,史上最嚴環保執法等一系列體現時代最新要求的社會熱點凸顯出來。教師需不斷結合社會時政熱點,使得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更加時代特色性和價值引領性。

4.《哲學與文化》模塊

新教材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的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的第二框《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相關鏈接中,表明中國古代哲學家探討了天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基本看法和觀點。[7](P8)

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的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的正文中說明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7](P17)第二框《運動的規律性》的正文中說明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7](P23)

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的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的正文中說明聯系是普遍的,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7](P28)本框的第二個閱讀與思考中解釋人類生活在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即生物圈中,不同的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人類可以影響和改變環境,但是不能改變事物的固有聯系。[7](P28)正文中表明聯系是客觀的,生物的聯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7](P28)本框的第三個閱讀與思考,解釋塑料進入海洋,進入土壤以及經過太陽照射的危害。[7](P29)第二框《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的正文中說明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中。[7](P32)

本教材的第一個綜合探究《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的探究一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郭象認為天地萬物的生成和變化都是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的,由此來說明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間的斗爭和差異。[7](P44)探究三中說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所體現的哲學依據。[7](P46)

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的第一框《價值與價值觀》展示圖片,李保國30多年扎根太行山區,探索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山區扶貧模式,幫助農民增收。[7](P70)

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第四個閱讀與思考中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態方面的體現,例如天人一體、回歸自然、崇尚自然等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積極價值。[7](P96)

綜上所說,在新教材《哲學與文化》中,生態文明教育主要是首先從哲學的維度,說明自然界是遵循固有的規律來運動、變化和發展,自然界處在普遍聯系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為生態文明教育提供哲學指導。其次從文化的維度,說明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思想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為生態文明教育提供文化自信。教師不能將哲學與文化兩者完全割裂開來,需運用綜合思維,基于哲學指導和文化自信的雙重保證,系統且連貫落地對學生加強生態文明教育。

三、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策略

欲真實且有效地落地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基于對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教材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學策略。它們分別為巧用案例教學,打造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課堂、妙用價值辨析,打造引人深思的思想政治課堂、善用社會實踐,打造真實有效的思想政治課堂、常用榜樣滲透,打造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課堂。

1.巧用案例教學,打造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課堂

案例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較為廣泛和常見。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基于教學重難點,靈活巧妙地采用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化的生態文明教育,尤其是關于生態文明常識的教育,寓教學知識的講授與生態文明的教育為一體。

針對《哲學與文化》中《世界是普遍聯系的》這一框的內容,教師可以用“霧霾天氣”作為案例來“一案到底”。首先,從引發霧霾天氣的因素入手,例如自然環境層面、環境污染層面、地理環境層面和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等層面,正是由于以上各個層面的因素不斷聯系起來才導致了霧霾天氣的產生,來引導學生得出聯系的普遍性。其次,人類不能“望霾興嘆”,人類可以根據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通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建立新的聯系,但是人類不能主觀臆造聯系,例如為了減少霧霾天氣,人類可以通過安裝空氣凈化器,來過濾對身體傷害比較大的超微顆粒物,或者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以及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必要時候采取關停和限產措施等,來引導學生得出聯系的客觀性。最后,以持續性霧霾天氣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例如會使得人民出行受阻,易高發交通事故,誘發各種疾病,危害人體身體健康等,由于霧霾天氣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都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從而來引導學生得出聯系的多樣性??v觀整個課堂教學,教師不是只就聯系講聯系,進行純粹直接的知識點的灌輸,而是以“霧霾天氣”為案例,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例如霧霾天氣是如何形成的、霧霾天氣會對人類造成什么影響、人類應該如何防治霧霾等,由此來增加學生的生態文明常識,加深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認識,引導學生自覺樹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2.妙用價值辨析,打造引人深思的思想政治課堂

高中思想政治課標中的教學與實施建議,提出強化辨析,選擇積極價值引領的學習路徑。[8]這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步入開放的、辨析式的學習路徑,學會理性地面對不同觀點,在綜合分析思考之后做出最合理且長遠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時,尤其需要幫助學生樹立生態文明責任意識和培養學生生態文明倫理道德。

針對《經濟與社會》中《堅持新發展理念》這一框的內容,教師可以以“關停礦山到底值不值?”為辯題來展開辯論式的課堂教學。辯題的主要內容為有這樣一個村莊,村莊里面的村民做起了“靠山吃山”的文章,大肆開山開采石灰礦,自辦水泥廠,這該村也一度成為遠近聞名的“首富村”。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由于大肆開采礦石和隨意排放廢氣廢物使得該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并且礦山的人員傷亡事故頻發,政府也是不斷提高環保繳稅標準。對此,部分村民提議立即關停礦山,卻遭到了其他村民的反對,因此村民們就“關停礦山值不值”這一問題產生了嚴重的爭論。假設同學們為該村的村民,請選擇你的觀點,并對“值”與“不值”給出理由闡釋。同學們在自行討論之后,認為不值得的學生多從效果論出發,例如關停礦山會減少村民的經濟收入,造成百姓失業,影響社會穩定。認為值得的學生多從目的論出發,例如關停礦山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實現長久持續的發展。由此一分為二,同學們不斷辯論激蕩、深入思考,進行積極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分析,準確理解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層含義,深刻堅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和使命。由此提升學生的生態文明責任意識和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倫理道德。

3.善用社會實踐,打造真實有效的思想政治課堂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作為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學科內容的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是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顯著特點。[9]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之中,而應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走進社會大課堂,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發揮持久作用。

針對《政治與法治》中《法治政府》這一框的內容,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給學生布置社會實踐調研任務,以“城市環境今非昔比的變化”為主題,讓學生們對當地的居民進行訪談調查,學生們可以從居民訪談的言語表達中理解當今的城市環境在各個方面確實都取得了顯著的改善。例如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水平提升,霧霾天氣明顯變少,城市花園綠地面積不斷增加,城市綠化率顯著提高,城市河流變得更加清澈,白色污染垃圾明顯減少,城市街道變得更加整齊和整潔等。但是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學生們也會發現仍然存在著某些破壞城市環境的行為,例如亂扔垃圾、隨意排放廢物廢氣的行為等。通過實地考查、社會調研的形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生態環境,即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其重要性與珍惜性的認識,愉悅地感受到了當下城市環境的可喜變化,真實地落地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育,而且有助于由知見行,因知導行,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能力。課上教師基于學生的調查報告,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功能,政府具有生態職能,政府要依法行政,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政府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

4.常用榜樣滲透,打造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課堂

教師的職業特點具有明顯的示范性,思想政治課教師的人格要正,要用端正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感動學生、感化學生,隨時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習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課要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0]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尤其需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隱性教育,尤其是充分利用教師的榜樣示范和環境滲透的作用。

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框內容,教師可以反求諸己,充分開發利用自身的人本資源,教師與同學們一道分享自己日常的低碳生活方式,例如節約糧食,開展光盤行動,節約用水用電,出行盡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堅持使用環保購物袋,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追求綠色消費等。利用教師職業本身的示范性和學生天然的“向師性”,教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對學生進行榜樣示范,通過榜樣示范的作用,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和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這與每一位中國人息息相關,我們要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事情開始,從自身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這就使得外在的知識和抽象的理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自身發展有效聯結起來,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的發生。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內部選取生態文明的先進學生代表,激發同學們對其的認同感、信服感和崇拜感,引導同學們對其不斷模仿和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充分挖掘當地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生態文明思想、案例和典范等,開設具有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班級和校園文化長廊,在外界環境的潛移默化中使得生態文明教育朝向常態化和日?;l展。

總之,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戰略工程,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生態文明教育相關教材內容的深入性和實效性仍需改善,而且相對匱乏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踐基地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是大勢所趨,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陳麗鴻,孫大勇.中國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78.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編寫組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編寫組編著.《經濟與社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編寫組編著.《政治與法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7]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編寫組編著.《哲學與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8][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0]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01).

作者簡介:梁雅潔(1997-)女,漢,河北省滄州市,碩士研究生,北京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
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研究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研究
淺論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分層教學的實施
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