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有效策略研究

2020-12-28 01:54胡明久徐野男裴長盛孫揚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意識形態高校

胡明久?徐野男?裴長盛?孫揚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1]把握好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其安全與否直接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影響新時代青年的價值導向,因而,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采取有效策略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對于培養新時代人才,筑牢高校意識形態陣地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校;意識形態

一、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必要性

1.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高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針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鑄魂育人方面,發揮著“壓艙石”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盵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負光榮使命、承擔艱巨任務,是一項全面而又系統的工程,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直接影響黨的理論路線的貫徹實施,事關國家指導思想的價值導向,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要領域,在實施過程中,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需要。

2.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自身加強和改進的需要。伴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外各種思潮加速涌入我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多元社會思潮相互交織,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各種錯誤思潮泛濫,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面臨嚴峻復雜的挑戰,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齊抓共管,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助力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得到新發展。

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面臨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一)移動互聯網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新挑戰

1.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思想價值挑戰。移動互聯網在為高校師生學習交流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在思想領域帶來了諸多挑戰。在市場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某些文章用娛樂化的方式解讀社會問題,使得一些灰色價值信息充斥移動互聯網平臺,這對青少年大學生是一種價值觀層面的錯誤引導;一些所謂“學術大家”在互聯網上以還原歷史真相、解讀歷史真諦為幌子,對中國歷史領袖人物,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有功之臣進行所謂的“新認識”、“新解析”。這種利用人們的好奇心進行歷史事實的偷梁換柱,對當代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是十分巨大的。

2.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管理把控挑戰。移動互聯網給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防范體系和管控能力帶來極大威脅。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各利益群體之間競爭更為激烈,各種社會問題逐漸凸顯,而這些問題經過網絡媒體的醞釀和發酵,使其受關注程度顯著提升。高校作為社會的集中縮影,各類矛盾必然集中,并表現在影響高校師生的思想和行動方面。作為網絡主要受眾群體,大學生們通常會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自己的觀點,為高校師生提供了方便快捷平臺,但是移動互聯網具有隱匿性,在網絡世界中,并不是每個網民都能遵守網絡文明公約,文明上網、綠色上網,網絡平臺信息良莠不齊,對于尚處于價值觀形成但未至成熟鞏固時期的青年大學生而言,難以有效辨別其真實性與客觀性,易受到錯誤思潮的誘惑和影響。這使得高校意識形態的整合力與凝聚性逐步被消解,對意識形態的風險判斷機制帶來威脅,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管控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

4.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宣傳方式挑戰。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受到網絡新媒體的分化和影響,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宣傳方式有待改進。移動互聯網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與功能是構建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與移動互聯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前,我國高校傳播意識形態主要采取紙質宣傳的模式,具有上傳下達的特點。這種自上而下的宣傳構筑起了意識形態工作的安全之網。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意識形態灌輸的傳統教育格局。在網絡環境中,高校師生不僅可以接收信息同時也可分享信息,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這一媒介表情達意。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高校教師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由此,移動互聯網給高校師生意識形態建設帶來嚴重挑戰,高校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將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

(二)移動互聯網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新機遇

1.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傳播方式機遇。意識形態傳播形式得到更新,從而增強影響力和輻射力,意識形態存在的時空邊界被突破。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創新傳播方式,有效利用網絡構筑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陣地,是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要義。意識形態工作的本質是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而形成社會共識的關鍵點在于應以社會公眾樂于接受的形式傳遞社會主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盵5]當前,移動互聯網憑借其廣泛性、公開性等特點,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新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結合“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采取線上線下聯動機制,創新教育方式,更好開展意識形態教育。這對于增強意識形態的宣傳輻射力和影響力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使原本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的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有了新的平臺和媒介。

2.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交流互動機遇。移動互聯網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大學生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雙向良性互動,通過微博、微信、QQ等多種自媒體平臺,與他人進行思想碰撞和觀點交流,受到來自網絡新媒體的正向信息的影響,進而有助于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價值觀[6]。我國高校應加強網絡思想文化的前沿建設,利用“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新優勢,推動“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更上新臺階。

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時代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有效路徑

(一)強化黨的領導,握緊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

一是加強宏觀領導,要緊密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通過強化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調查分析、洞察預測以及科學決策能力,即為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水平;二是對于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中涉及的重大關系進行統一,要深刻認知理論與實踐、批判性和繼承性、兼容性和排他性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加強統一化建設;三是強化理論認知,通過理論指導實際行動,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理論認同成為廣大師生的行動自覺;四是強化憂患意識和主流意識,在高校意識安全形態建設過程中,要杜絕盲目滿足于現狀,要學會居安思危,提高憂患意識,在實際的建設工作中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7]。同時,嚴格把握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結合學校實際,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牢牢把握學校辦學的主要方向。

(二)狠抓隊伍建設,筑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人才堡壘

一是全面加強黨的隊伍建設。將加強高校黨的領導班子隊伍建設置于首要位置,牢固樹立高校黨委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領導核心地位。同時要注重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其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意識。要通過扎實有效的培訓提升隊伍綜合水平,打造一支在“世界視野”下堅守“中國意識”的黨員干部隊伍,加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建設水平;二是高校黨委宣傳部要積極學習,提高融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制定工作總方案,同時協調全校其他部門和單位將意識形態工作貫徹落實在學校工作的各環節和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中;三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要緊密結合當前“互聯網+”的發展時代背景,有針對性培養高水平的網絡思政工作素質人才,全面加強干部隊伍的網絡運用能力建設,切實落實基本教育、網絡輿情引導、安全教育管理等各項基本工作;四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在高校的各項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引導全體師生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準確把握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文化、主流思想,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要自覺信仰、積極傳播、忠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維護其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的主導、主流、主體地位,為促進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各項安全建設做出貢獻。

(三)樹立數據思維,創新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方法論

一是要充分的利用互聯網平臺,讓官方平臺成為學校政策動態更新的指向標與理論學習的重要窗口,在高校思想宣傳工作過程中勇于突破固有模式,確保工作方式方法持續迭代進化,有效管用;二是強化陣地意識,結合網絡化背景,以“紅色”主題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核心,通過扎實有效的學習活動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加強對于融媒體等網絡化信息平臺的搭建,高校融媒體中心應將鏡頭聚焦于高校師生的表達需求與信息需求,關注學校自身教育辦學特色,從實際的工作內容、方式、傳播途徑等進行創新;三是緊密運用數據思維,借助新媒體工作平臺,創新安全意識形態教育新方式,提升工作開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親和力和感召力,不斷提升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水平。將原本“長篇大論”轉化為“精致小品”,從小處著手,由點及面層層逐步深化,用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方式表達,用更加貼近實際的方式呈現,用更加吸引學生興趣的載體交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第45次CNNIC中國互聯網報告發布[J].中國廣播,2020(04):48.

[4]李治勇,李興.網絡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再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2):74-76.

[5]徐嵐.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J].紅旗文稿,2018(01):25-27.

[6]王宗禮,周方.網絡新媒體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沖擊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8(10):125-128.

[7]魏曉文,邵芳強.論網絡背景下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29-33.

作者簡介:胡明久(1984.05—)男,漢族,吉林榆樹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徐野男(1987.12—)男,漢族,遼寧鐵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裴長盛(1990.4—)男,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孫揚(1996.6—)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移動互聯網意識形態高校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