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

2021-01-06 04:52□楊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中華資源傳統

□楊 茹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伴隨全球化在經濟領域的迅猛發展,其他領域的全球化趨勢也日漸明顯,其中文化領域的多元化碰撞越來越引人注目。中華傳統文化雖然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但是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角逐過程中,西方文化明顯處于上風,頗受我國青年人的喜歡,其大肆宣傳的普世價值為年輕人所極度吹捧、“津津樂道”,而引以為豪的中華傳統文化卻面臨凄凄慘慘、無人問津的尷尬窘境。因此,從源頭上改變青年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錯誤認知,讓他們從內心里認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深久遠,并愿意付諸行動傳承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大力激發中華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對青少年人群的影響力、感召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新時代發展所需要的全面人才,從而為“文化強國”這一偉大事業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一、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背景分析

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競爭中已站穩腳跟,“中國聲音”也被世界上很多國家所認可接納。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與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角逐中,中國在文化領域的聲音幾乎被埋沒,形勢不容樂觀。因此,迫切需要重視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使得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青年人的內心,讓中華傳統文化在與全球多元文化的撞擊中發出更強有力的“中國聲音”。

(一)時代需求

進入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尤其是具有家國情懷,致力于奉獻祖國的全方位、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外,正確價值觀、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也不容忽視。中華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綿延不絕的燦爛歷史,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令人驚嘆的寶貴精神財富,這其中就孕育著大量發人深省、啟人修善的精神力量。因此,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這塊寶藏之地,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化人優勢,一方面可以促進大量德才兼備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又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擴大中華傳統文化在人群中的影響力、感召力,從而為“文化強國”建設事業提供有利的條件保障。

(二)現實挑戰

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中華傳統文化想要“木秀于林”,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中華傳統文化卻遇到諸多問題,如傳播渠道單一、呈現形式無趣、大眾難以接近等,加之外來文化的不斷侵蝕與滲透,諸多挑戰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得不解決的現實問題:

1.西方文化在本國的逐步滲透。伴隨著不斷擴大的經濟全球化態勢,其他領域的全球化互通融合也變得愈發普遍。文化領域作為在意識、思想層面發揮滲透、熏陶、感染的一種無形力量,成為各個國家青睞的“新寵兒”。西方國家更是憑借自身在經濟實力上的顯著優勢,絞盡腦汁通過各種渠道輸送所謂“優越至上”的西方意識形態,使得缺少是非辨別能力的青少年很容易產生錯誤的價值取向,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1]。

2.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被忽視。為了貫徹執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各大高校紛紛采取各種舉措,重點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教育的過程中,卻往往忽視融入文化元素,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2],取得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盡管我們在小學與中學階段開設了一些傳統文化課程,但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宣傳,大學階段更是缺少專業性的系統教育,使得我國的青少年普遍缺少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可的內驅力。

3.青少年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由于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深,往往僅停留在聽說或了解的層面上,加之西方文化的強有力滲透,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西方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流連歐美劇、追捧西方節日、熱衷國外留學、追求快餐時尚、狂熱英語培訓等,中華傳統文化備受冷落,影響力遭遇巨大沖擊。雖然近些年,國家在制度層面加強對本國傳統節日的宣傳,但人們往往陷于被動接受的尷尬境地,內心里依然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因此,增強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是我們現階段責無旁貸的重任。

二、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開發類型分析

古語有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強調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資源作為最基礎的存在,具有不可或缺性。而文化資源作為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提條件,如果只是存在,而不被人開發和利用是非??上У?。因此,將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出來為我所用,既是避免資源浪費的有效舉措,同時又能增加中華傳統文化在民眾中的影響力,是當下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事情。

(一)古代傳統文化資源

古代傳統文化資源是相對于現代資源來說的,它一方面讓我們明白了這類資源的年代久遠性,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明白了它的彌足珍貴性。從存在形式上,我們可以將古代傳統文化資源簡單劃分為有形的自然資源和無形的精神資源。1.有形的自然資源。中國有著遼闊的疆域,經歷五千年風雨洗禮而留存下來的祖國大好河山足以激發人們油然而生的自豪與熱愛之情,如古址遺跡、歷史文物、古代建筑群等都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但與此同時,這類資源本身稀有且易失。稀有體現在這些資源經過上千年歷史的積淀,留存下來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易失體現在經歷自然的風雨侵蝕或人為的肆意破壞,這些資源逐步消亡或失傳。因此,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必將為我們所珍視。2.無形的精神資源。作為一種精神資源,看似無形,實則對人們的影響潛移默化、更為深遠。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出現過很多文化界的盛景,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不但悄然影響人們的行為習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并最終凝結成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地方特色文化資源

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是指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定區域,長年累月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物質生活與精神存在的總和。正是這些有著自身地方特色又不為外界所干擾的資源,使得中華傳統文化更具民族性、多樣性,增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其中有形的物質文化資源和無形的精神文化資源組成了我們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前者如本土特色服飾、當地特色建筑、居住環境等,后者如本土特色風俗、節慶禮儀、當地節俗等。這些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可以天然地將本地區的人們凝聚起來,使人們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無法割舍、落葉歸根的鄉土之情。正是因為存有這種帶有地方特色的濃厚鄉土情結,使得人們即使身處異國他鄉,依然保有濃濃的愛國思鄉之情,這樣也將使得中華傳統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競爭中更加富有中國韻味。

(三)紅色革命傳統資源

紅色革命傳統資源指的是中國人民為贏得民族獨立解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無懼無畏、英勇戰斗的紅色載體及其精神的總和,又稱為“紅色資源”。紅色資源真實記錄了我國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其所具有的教育意義及現實價值[3]不言而喻。1.紅色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它反映了革命先輩們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無畏無懼、不怕犧牲的革命斗爭精神。有一句老話“吃水不忘挖井人”,說的是即使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和平文明的現代社會,也應當秉承老一輩革命家身上艱苦樸素、自立自強、勇敢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將“紅色精神”代代傳承下去。2.紅色載體。既包括我們摸得著、看得見的物質載體,如紅色革命圣地、革命紀念碑、革命舊址等,也包括我們聽得見、能感知的信息載體,如標語、文獻、歌曲等。這些歷經革命歲月洗滌留下來的紅色載體,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產,并時時激勵我們秉承老一輩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當下中國的發展進程中繼續砥礪前行。

三、中華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路徑分析

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其中不乏蘊藏深厚文化底蘊的資源為世人所敬仰,但這些寶貴的資源如果只是埋藏在那里或者陳列在博物館里不被人接近,那么這些資源將漸漸失去它應有的價值,并在歷史的長河中消隱殆盡。因此,探索開發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的有效路徑,讓燦爛絢麗的中華傳統文化被世人所認知了解,是我們現階段需要著力完成的重要任務。

(一)創新傳統文化呈現方式,充分運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

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從古代到現在一直延續下來的文化形式,除了需要我們透過傳統視角體會深藏其中的文化意蘊,也需要我們借助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賦予中華傳統文化新的表現形式[4],以更加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實現穿越古今的“實時對話”,促進現代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深刻內涵及深遠意義的深層次了解,從而在內心里包容接納我們的傳統文化。另外,年輕人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中華文明傳承的新希望,讓中華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的內心,需要我們以年輕人看得見、易接受、能理解、受歡迎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調動他們參與文化傳承的熱情與積極性,使中華傳統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例如,最近頗受大眾喜愛的《國家寶藏》欄目,通過創新中國故事的敘說方式,以更加富有現代氣息的方式解讀寶藏,讓人們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經由現代投影技術還原的《清明上河圖》,惟妙惟肖,讓人眼前一亮;通過現代音頻技術展示的北宋時期繁榮市景,讓人感慨萬千等。中華傳統文化通過運用這些新穎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美化呈現效果的同時,加深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大大拉近了與人們的距離。因此,創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5],充分運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將極大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為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呈現、宣傳打下堅實基礎。

(二)打牢傳統文化傳承基礎,扎實國民教育

教育作為國之大計,是培養未來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儲備中華傳統文化可靠傳承人與創新者的不可忽視的重要來源。因此,從國民教育基礎抓起,讓不同階段的國民教育體現各自應有的價值,并適時融入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6],在激發傳統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時,促進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奠定堅實基礎。1.扎根基礎教育?;A教育作為整個國民教育的開始階段,只有扎根基礎教育,打好基礎教育這個“地基”,才能為整個國民教育“高樓”的拔地而起,為后續文化實踐的順利開展提供前提保障?;A教育中,我們要嚴格篩選古今優秀的、勵志的名人事跡、歷史故事、古典名著、詩詞古文,給青少年以正確的思想指引、精神啟發,鼓勵他們從所學內容中汲取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將優秀的文化精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明確自己未來人生的努力方向,成長為“文化強國”事業的有力建設者。2.貫穿大學教育。大學作為萬千學子滿目憧憬、心向往之的高等學府,是匯集學術、人才、思想的發展高地,也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各方面人才的重要責任。但是,即使當今社會大力倡導“課程思政”,推崇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往往在教育的過程中忽視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化人功能,使得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實效不明顯。例如,很多學生刻苦鉆研托福、GRE試題,卻對語文考試中的文言文題望而卻步;很多學生對中國的中秋節、七夕節置若罔聞,對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卻情有獨鐘;很多學生輕輕松松上研上博,然而“高學歷、低素質”的現象卻屢見不鮮等等。由此可見,改變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錯誤認知,充分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化人功能,陶冶青年人對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從而為中華傳統文化對抗多元文化沖擊提供重要保障。

(三)在社會創建良好文化氛圍,將傳統文化傳承落到實處

我們知道口頭宣傳、理論教育做得再充足、再到位,如果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落實不到行動中,一切都只是“空談”而已。因此,落實傳統文化實踐,除了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還要讓人們發自內心地喜愛傳統文化,并愿意將傳統文化的傳承落到實處。例如,近年來興起的“漢語熱”,引發了很多國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探究興趣,增加了“中國聲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漸興盛的“國學熱”,帶領現代人們解讀古代人們創作文學蘊藏的深層含義,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學?!皣鴮W”不僅教小孩子認字學文,而且教他們知書達理、為人處世,從根本上改觀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偏見;熱度不減的“漢服熱”,不僅引發人們對古代服裝的濃厚興趣,更是激發了現代人探索中華傳統文化的極大熱情等等。這些由中華傳統文化所引發的一系列熱度,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在實踐方面的優秀表現,更在社會一定層面上營造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另外,我們還可以加強學校與文化實踐單位的合作,通過將學校講授的文化理論與合作單位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促進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層次理解,在社會創建良好文化氛圍,真正將傳統文化傳承落到實處。

四、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資源作為中國積淀五千年、綿延不絕而留存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雖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臨巨大沖擊與挑戰,但是對于進入新時代的中國而言,大力開發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探索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有效的開發路徑,發掘中華傳統文化潛在的育人價值,為“文化強國”事業輸送更多全面發展的有力建設者,既是時代所需,又是現階段需要完成的重大任務。

猜你喜歡
中華資源傳統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資源回收
做好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