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2021-01-09 17:12周雪燕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1年21期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滲透心理健康

周雪燕

摘?要:小學班主任管理學生學習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對于班主任而言,小學生的年齡小,且心理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時,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努力為學生滲透健康的心理教育。通過班主任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學生便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心理,同時也能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健康的身心基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滲透

前言: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接近“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然而,在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中,許多教師依然過于注重考試的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這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得到全方位的身心發展。對于班主任而言,只有設身處地地向學生滲透合適的心理教育,才能為學生真正建立起真正的自主性,主動積極參與到班級體的學習中。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等,為學生滲透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于心理的教育,班主任才可以更加充分地發掘出學生的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對于一個班集體來講,班主任是整個集體的核心,幫助著學生成長和發展。在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中,許多班主任過度強調學生的成績提升,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既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難以進行自主的學習行為,同時也降低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F如今,為了響應國家的生育新政策,許多原本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都增加了新的家庭成員。這讓原本獨享父母關愛的學生感覺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減少了,從而出現情緒低落等不良心理狀態。

而對于一些差生而言,因為自己的成績一直落后于班級平均水平,導致自己失去對學習的信心。甚至有些差生漸漸不愿意學習,出現作業馬虎,產生厭學心理等。這些都是班主任應該積極解決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小學生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在新教育改革措施的實施下,班主任應該積極響應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要求和目標,為學生構建起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不僅僅需要好的學習成績,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發展和健全的人格品質。作為班主任,為了幫助學生達到在校的發展目標,應該積極幫助學校去發展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班主任積極主動地和學生去溝通學習和生活上的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不成熟認知低的小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心理教育的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健康成長。

三、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班主任加強自我學習,提升個人修養

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班主任的知識教學,更離不開班主任的行為影響。通過對于個人修養的提升,班主任可以為學生提供思想的引導和示范,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模仿班主任的良好心理和行為。對于班主任而言,提升自我修養的方式有許多。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空閑時期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去了解和發現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身上學習一些良好品質。有關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書籍也是班主任很好的選擇。班主任可以在閱讀心理學內容時,結合班上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只有班主任加強和學生相關的心理教育學習,并努力實踐其中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并在學習和生活中用心地和學生相處,才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真正地接受心理教育。這無論對于班主任還是對于學生,都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進步,既有利于整個班集體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實現了班主任和學生心理健康互相促進和發展。

2.關愛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心理氛圍,可以更好地促進身心發展。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心理上和認知上都不成熟,這使得小學生很容易對大人產生心理依賴。對于缺乏安全感的小學生而言,是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理解和關愛的。一般而言,能獲得班主任的關心的小學生都會更加信任和喜歡班主任,這既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尤其對于差生而言,教師應該對其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幫助,去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提高自身,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班主任應該把學生當做自己兒女,認真細致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并用愛心去澆灌學生。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或者在班會上與學生互相分享近期的學習感受或者生活感悟等。通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班主任可以更容易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除了基本的關愛,班主任還可以放置少量植物在教室里,或者粘貼文明標語等,盡力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集體中的一員,具備一定的班集體意識。

3.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文化中的知識和思想品德都在小學教材里充分顯現。雖然學生都學到了這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離有效的具體實踐,依然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作為班主任,應該盡量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實踐的平臺和機會,為從而培養學生更全面的身心發展。心理活動是學生實踐心理健康知識的良好方式。在開展小學生心理教育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去增加學生良好的心理意識,培養學生積極的陽光的心態。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唱歌的形式,或者開展音樂會等,為學生灌輸提供一個集體的意識觀念。通過音樂會的準備和開展,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方式,在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中跟隨班主任的指導去發展自己。

除了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也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去老人院幫助老人等,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理解和創設自己的健康心理,讓學生逐漸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素質型人才。

總結: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班主任而言,可以通過提升個人知識量和個人修養,積極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和行為進行反饋,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來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班主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才能真正全面發展,在未來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一鳴.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6(02).

[2]徐紅梅.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速讀(中旬),2019:238.

[3]王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555

猜你喜歡
小學班主任滲透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工作探索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