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高中化學教材與初中化學教材銜接問題研究

2021-01-11 23:20楊鴿鴿馮凱曦
廣西教育·B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知識遷移有效銜接初中化學

楊鴿鴿 馮凱曦

【摘 要】本文基于新舊版高中化學教材的對比,論述新版高中化學教材與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實現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提出教師應合理設置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內容,全面優化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方法,分析教學銜接的具體措施,以期從根本上打造出高質量、高效率的化學課堂,讓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學習生活,提升學習能力、創造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初中化學 有效銜接 知識遷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4-0110-03

目前,初中與高中的教育教學銜接問題始終沒有得到系統的解決。讓學生順利實現初高中的過渡,在短時間內切換成高中學習模式,展開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是現階段高中教學工作的重點,也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瘜W作為高中教育教學的核心關鍵科目之一,圍繞高中化學教材變化,針對銜接教學展開探討分析,從根本上解決化學學習中的難點,對學生的未來成長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內容,展開深層次的探究。

一、新版高中化學和舊版高中化學的差別

從高中現行的教材內容來看,化學學科知識得到了進一步更新,和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性增強了,探究活動內容增加了,需要學生在實際探究后才能夠獲取知識。

(一)編排順序的改變

1.舊版教材學完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就開始學習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是純理論知識,邏輯思維強度大,理解難度大,剛上高一的學生習慣了用質量進行計算,短期內還不能適應用物質的量來進行計算。改版后,先學習物質分類、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再學習具體宏觀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有了前面知識的鋪墊及應用,學生再學習元素化合物就能更好地理解了。

2.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本來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是舊版必修二的內容,新版提前到必修一的第四章,這樣安排既可以以新版教材的第2章和第3章的內容為例,進歸納總結,又可以學以致用,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去歸納、推導、預測必修二的非金屬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等內容。

3.化學實驗安全從第一章第一節轉入附錄Ⅰ和附錄Ⅱ,增加了實驗室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和常見廢棄物的處理方法,安全使用標識也由原來的10個變成了24個,增加的內容實用性更強。

(二)教材內容的改變

1.新版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章節增加了一些物質的物理性質的圖片信息和高考??嫉膶嶒瀮热?。在學習氯氣時增加了氯氣的實驗室制法,在學習純堿時介紹了侯氏制堿法,這些實驗內容都是高考??純热?,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意義。

2.新版教材保留了“科學史話”,增加了“科學技術社會”“方法導引”“化學與職業”等內容?!翱茖W技術社會”是用最新科技手段解決現實問題;“方法導引”介紹了解決某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化學與職業”介紹了與化學知識相關的化學工作者。這些增加的內容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眼界,讓學生知道化學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3.新版教材補充了一些資料卡片,增加了一些趣味實驗,這些內容既可以豐富本節課內容,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方法的改變

相比舊版教材,新版教材將學習過程分為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幾個部分,借助化學思維模型、實驗思維、理論實際的化學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推導從而得到相應的理論、概念知識,此過程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比如離子反應,新教材從情境創設入手,借助實驗證據引出概念,視角更加全面。后續還設計了情境問題解決、新問題提出、證據推理、模型建立、方程式建立等環節,邏輯體系流暢清晰,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從整體上看,教材圍繞著核心素養展開,概念抽象性下降,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新版高中化學與人教版初中化學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從表1來看,新版高中化學教材與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內容關聯性不強,沒有有效的銜接,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初高中教材之間的知識點無法有效銜接,甚至在一些地方存在脫節現象,導致學生無法順暢地接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例如,初中講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只有CO2,實際上在高中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在高中化學中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還有SO2。

另外,初高中化學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都存在極大的不同。初中階段,化學教學難度較低,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思維模式較為簡單;但進入高中階段,知識點難度增大,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都需要改變,如果學生依然按照傳統的模式進行學習,那么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初高中學科之間的沖突明顯,受到“化學前概念”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知識時,會面臨較大的障礙。例如:在學習新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氯及其化合物的時候,學生學習了氯和氫氣的反應,此反應的現象是氫氣在氯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但初中化學對燃燒的定義是必須要有氧氣參與,這就是初高中所學知識的沖突。遇到這個問題,高中教師不能隨便否定初中教師和初中的知識,應該再做一個金屬鎂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這個反應的現象是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體和白煙。通過這兩個反應的實驗現象,讓學生自己得出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的結論,進而讓學生理解初中所學的燃燒的三個條件是有局限性的。借此告知學生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變化。

三、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

通過前文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分析來看,高中化學可以說是初中化學的延伸,將初中化學中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識整合于一體,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形成系統、全面的認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地將初高中化學知識進行全面轉化,從而提高銜接教學的成效和質量。

(一)合理設置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內容

新教材對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也從側面促進了高中化學課程的根本改革?;瘜W系統的課程目標可以讓教育教學活動得到落實。學校要對高中化學教學活動形成全面、客觀、系統的認識,綜合校內學生的綜合情況、學習基礎,制訂出貼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從新教材內容來看,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要覆蓋化學基礎知識,還要涉及化學綜合應用、思維邏輯、探究實踐等能力層面。面對新教材,教師要進一步豐富、完善高中化學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新版教材第1章第2節的離子反應的時候,需要知道酸堿鹽的分類,以及它們的溶解性,還要知道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這些內容在初三已經詳細學習過,但經歷2個月的寒假后,學生已經忘記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學習此章節的時候應該調整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先給學生上一節復習課,復習酸堿鹽的溶解性和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如果不進行復習,很多學生弄不明白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本質,那么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就無法實現。

高中化學課程從整體上可以分為概念理論課、元素化合物課兩個方面,高中化學的概念理論知識理論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理論課中除了最基本的化學常識,還包括物質關系、化學公式、化學發展歷程等內容,新教材中也將這些內容展現出來。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初中教材課本中找到相對應的部分,展開教學活動,豐富完善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偟膩砜?,教學目標、內容的創新發展,可以為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打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教師和學生創造出一個系統的教育學習模式。比如:初中在講解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時,只是簡單地介紹要生成沉淀、氣體或者水,并沒有說可以生成弱電解質的物質,但進入高中階段,生成像水一樣的弱電解質,也可以發生復分解反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概念性內容,進入高中階段會更加具體,還額外增加了一些限定性條件。

(二)全面優化高中化學教學模式、方法

單一的教學手段,嚴重削弱了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銜接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銜接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作用,就必須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

第一,想要實現有效銜接教學,就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高中化學的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除了常規的教育教學方法,還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的銜接教學活動得到更加系統的開展。但在具體設計教學方法前,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對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此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教學質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自身專業素質、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將一些實驗游戲、趣味社會實踐等活動融入教學中,還可以借助一些情景模擬、實驗分析等活動,切實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化學探究活動,加深對高中化學知識的了解,主動投入到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真正意義上實現高中化學文化的傳承發展。

例如,在學習鐵的化合物時,教師可以用兩個魔術貫穿整個課堂。課程引入用“白紙顯紅字”的魔術,具體操作:用裝有FeCl3溶液的細霧瓶噴向用無色KSCN溶液寫字的白紙上。在學習Fe3+的氧化性時可以再做一個實驗,即“紅字消失”實驗,具體操作:用裝有維生素C溶液的細霧瓶噴向剛才變色的紅字上。通過第一個魔術引入,可以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進入教師所創建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探究本節課要學的知識?;蛘邔⒌诙€魔術設計成探究實驗,給學生準備實驗藥品,提供維生素C資料卡片,讓學生設計魔術使剛才的紅字消失。通過第二個魔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整節課學習的積極性,防止“頭重腳輕”,課堂后半段效果變差。

第二,想要實現有效銜接教學,就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銜接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讓學生實現知識遷移,進而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優化學科銜接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推理。高中化學中很多知識是初中化學知識的延伸,教師可以借助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些趣味小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并且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全新的問題,讓學生由淺入深,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化學概念定理的推理。在銜接教學中,還要引導中學生通過自我總結、小組討論等方式,分析、推理出相應的化學概念定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不需要死記硬背就能夠掌握相應的概念、定理,也可以降低化學前概念對學生學習造成的負面影響。

例如,在學習《離子反應》時,可以在化學的五個核心素養驅動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分為四個環節。具體過程如下:環節一,實驗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在此環節中設計用四種液體測燈泡亮度的實驗,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探究的思維模式,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自主分析加入氫氧化鋇的蒸餾水為什么會使燈泡變亮,加入硫酸后又為什么會變暗,再繼續加入硫酸,為什么又變亮。學生在分析過程中逐步建構起“微粒觀”,認識到離子間反應的存在。這種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加深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環節二,建構溶液認識模型。通過提示學生分析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再通過對宏微符三重表征的認識,完成溶液的認識模型。接著分組實驗將硫酸溶液換成等濃度、等體積的硫酸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通過對比實驗,學生運用溶液認識模型,分析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進一步感受實驗探究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鞏固溶液問題的認識角度及認識思路。環節三,探究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再次分組實驗,選取酸堿鹽溶液各兩種,任選可能發生反應的兩種溶液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用溶液體系分析模型從微觀角度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學生從對實驗現象的宏觀觀察,到反應過程的微觀分析,再到反應實質的符號表征,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從而深刻領悟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進一步感受到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特征。環節四,課堂應用聯系生產生活,解決實際問題?;仡櫞蛀}提純的流程,從離子反應的角度理解粗鹽提純過程中各種試劑添加的用量與順序,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化學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實用性,在復雜情境中遷移應用認識模型,加深學生對離子反應實質的理解。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中涉及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想要幫助學生系統地開展學習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就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和內容、全面優化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讓學生實現知識遷移,構建完整的化學知識框架。在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銜接教學的開展、落實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樹立起有效銜接教學意識,打造高質量的高中化學課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佘應軍.談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銜接高中化學[J].試題與研究,2020(12).

[2]張東青,劉文兵.以初中化學教學為例淺議初高中化學有效銜接[J].化學教與學,2020(9).

[3]鄒文玉.探索高一化學離子反應與初中化學復分解反應銜接問題[J].廣東化工,2020(20).

[4]王偉越,劉佳.新課標下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問題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9).

【作者簡介】馮凱曦(1979— ),男,河南洛寧人,碩士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新民中學,主要從事理論和實踐研究。

(責編 劉穎恩)

猜你喜歡
知識遷移有效銜接初中化學
解析中高職貫通班級語文課程的有效性銜接
在素質教育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終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職英語類課程有效銜接途徑探究
小學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
由一道物理題引發的對繩子張力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