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漸進的方式參與文學批評的變革

2021-01-13 00:50孟繁華
文藝論壇 2021年6期
關鍵詞:博士論文批評家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的代際交替已經基本完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文學批評家,逐漸占據了文學批評的核心地位。一方面這是自然規律,某一代人有效的學術生命總有終結的那一刻,如果他們有合適的條件、過人的天資和足夠的努力,那么,經過歷史化和經典化,他們將會成為一種遺產為后來者討論并繼承;如果不是,他們就是過客,漸行漸遠乃至了無蹤跡。另一方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文學批評。社會生活的巨變,一定使不同時代文學批評的核心話語發生變化,這個變化是社會生活、文學生活決定的,同時也是當代文學批評家合力構造的。這種構造,有時是斷崖式的,革命式的,比如五四文學運動、八十年代的文學變革,都是如此;有時也并非是疾風暴雨式的,顛覆式的,而是以緩慢的、漸進的方式實現的,比如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文學批評、九十年代至今的文學批評,就是如此。時至今日,雖然仍有“革命”的欲求不時興起,但在實踐層面遠跟不上“革命者”的期待和訴求。實事求是地說,文學革命的時代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經終結了。能夠實現“革命性”變化的文藝領域當然有,而且很多,但肯定不是文學。2011年,我在《文學革命終結之后——新世紀中篇小說的“中國經驗”與講述方式》①一文中,已經做出了這一判斷。至今我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

現在要說的是青年批評家周榮,她是我的學生。她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是在我的指導下畢業的,畢業后她參加過陳曉明老師的國家重大項目——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的寫作,然后跟隨北師大張清華老師做博士后研究。應該說周榮受到過良好的學術訓練,畢業之后,先后在大學中文系和專業學術期刊做編輯,一直工作在專業領域?,F在的頭銜是遼寧文學院副院長。這是周榮簡單的學習和工作經歷。這份簡短的經歷透露的是,周榮和她的同代人一樣,都是從學校到學?;驅W術機構工作,是沒有社會經歷的一代。這是和我們這代人最大的區別。這種區別決定了我們思想和情感方式的極大不同,他們按部就班或“循規蹈矩”,在學術上也自然形成了“漸進的”參與變革的思想和情感方式。

周榮的本科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如果按照這條路線,今天的周榮很可能是融媒體或IT產業的“大咖”,但鬼使神差轉了一圈她考到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她的這個專業背景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她缺乏專業基本知識的積累,隔行如隔山,兩個專業的話語方式各行其是,沒有交集的可能,這會造成她短期的“專業焦慮癥”。另一方面,她也沒有關于這個專業陳腐觀念。她是一張白紙,可以重新塑造或構建她的知識系統。研究生二年級過去之后,周榮與同屆同學在專業層面基本拉平,沒有明顯的缺陷。這當然得益于她的刻苦。研究生階段結束之后,她希望能夠進一步深造,于2008年考取了我在吉林大學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我在吉大是兼職導師,并不駐校,只是每學期去吉大幾次,或開書目,或談論文。學習完全靠自己,間或他們去聽其他老師的課程。博士生最重要的工作是撰寫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有本質區別。博士論文要有創造性,它要在填補空白、糾正通說、重估主流、發現邊緣等某一方面有所發現或創造。通過商量,我們確定了《超拔與悲愴——路翎小說研究》的題目。路翎是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難題之一。這倒不在于他是一個跨時代的作家,也不在于他和胡風的關系。關鍵是他在1950年代前期——也就是抗美援朝期間創造的幾部作品,幾乎都曾遭到了批判。正確處理路翎的這些作品,不是簡單地為他“翻案”,或用“翻烙餅”的方式做出結論,而是實事求是地做出評價。路翎是一位才情出眾的作家,當然也是一位充滿了自我矛盾的作家。理解作家是合宜地對作家做出評價的基礎。這對周榮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能夠理解周榮那個階段的焦慮,更了解她的努力。我還有她2011年12月16日的一份郵件——

孟老師:

您好!

附件中是路翎志愿軍小說《戰士的心》的文章,基本上是從博士論文中截取的然后加了一個開頭和結尾。我個人覺得這個小說并不比《洼地上的戰役》和《初雪》差,所以在論文中可能個人閱讀體驗性的分析比較多,沒有什么理論。

長春和您沒談完,我想在第一章中有一節寫路翎短篇小說中的諷刺才華,比如《愛民大會》《蠢豬》《泡沫》等,一是從這方面研究路翎的基本很缺少,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他這種諷刺又和沙汀張天翼不一樣,把心理分析和諷刺融合在了一起。因為之前沒有多少這么寫的,所以我寫得還有點忐忑,好像個人性體驗的東西太多了。我整個論文寫到現在也有這方面的擔心,我一直沒把《財主底兒女們》蔣家三兄弟的分析給您也是因為這個,好像對蔣家兄弟的理解可能有點劍走偏鋒,和現在評論中通常的觀點不太一致,可是又是我自己真實的閱讀感覺。這樣會不會有些冒險?

這封郵件可以告知我們這些信息:一是周榮閱讀了路翎的全部作品,包括《愛民大會》《蠢豬》《泡沫》等不常被提起的作品;二是她的文本細讀的功夫較深,她對《戰士的心》的分析有很多人引用甚至模仿;三是對《財主的兒女們》與眾不同的分析,“和現在評論中通常的觀點不太一致”。其實這就是“糾正通說”,就是和前人對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化”的具體方式。周榮的博士論文在答辯中獲得了很高的評價。通過博士論文的寫作,周榮具備了獨立從事文學研究的能力。畢業后回到沈陽師范大學任教。其間,陳曉明老師約我等參加他的國家重大項目“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的寫作,我因有別的工作,就請學生畢文君和周榮來承擔。周榮雖然接受了工作,但她經常使用“膽戰心驚”“鴨梨山大”形容她的心情?;蛘哒f,周榮是一個容易緊張的人。容易緊張,也說明是一個負責的人。她們不負眾望,終于寫出了讓陳老師滿意的文章。周榮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但這個經歷對周榮很重要,她體會了學術團隊工作的狀況,了解了大型項目相互合作的環節以及對各種效率的要求,更重要的還是對重要學術研究工作性質和深度的體會。

后來,周榮調到了《當代作家評論》雜志做編輯,再后來又做了遼寧文學院的副院長,在主編和院長韓春燕麾下效力;同時還在北師大張清華教授指導下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性質有了變化,但周榮對學術工作的熱情和投入沒有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她將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對遼寧文學的研究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令我深感欣慰。我更高興的是周榮對文學評論的方式方法。她不是那么激進的批評家,她是一個漸進的參與文學變革的批評家。她不大容易頭腦發熱,不追逐熱點,對所謂的“網絡文學熱”“科幻文學熱”等持一種相對冷靜的態度。這是對的。這與她的文學研究的歷史感和訓練有關。她撰寫的《一九四、一九五年代趙樹理的兩種遭遇》獲得遼寧文學評論獎,《“把你種在這片土地”——“鐵西”、文學史及其他》獲得遼寧文藝評論獎。因此,做當代文學研究的,更要對過去的文學史有所了解。

當下文學批評正面臨著巨大的變化,文學批評的“通約”性越來越稀薄,大家都自說自話自以為是,在思想和情感領域“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已成常態。這時,作為一個文學批評家如何面對莫衷一是或真正的荒蕪,如何克服內心的茫然感并敢于堅持內心真實和誠懇的體會,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相信,有定力的周榮會一如既往,在學術上有更扎實的感悟。

注釋:

①孟繁華:《文學革命終結之后——新世紀中篇小說的“中國經驗”與講述方式》,《文藝研究》2011年8期。我認為:當下的文學狀況顯示,“后現代主義”的文學革命業已完成,文學革命的道路基本宣告終結。文學未來的道路走向了“千座高原”——沒有方向,也到處都是方向。但是,文學革命的終結并不是文學的終結,文學仍在發展,而中篇小說代表了這個時代文學的高端成就:浪漫主義文學暗流涌動,文學與政治的關系正在重建,多樣化的講述方式構建了一個沒有主潮的文學時代?!爸袊涷灐钡某鰣龊投鄻拥闹v述方式,構成了這一時期中篇小說的斑斕景觀。但是,無論這個時代再產生多少優秀的文學作品,都不可能再產生石破天驚的效果。因為與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就業緊張等問題比較起來,文學被關注的程度已大為降低。然而,文學對人類社會久遠和漸進的影響不會因此改變。2009年,在“郁達夫文學獎”初選會上,王堯兄率先提出了“新小說革命”。后來在《文學報》2020年9月25日發表了《新小說革命的必要與可能》,完整地闡釋了他的“新小說革命”論,以極大的沖擊力活躍了了無生氣的文學評論界。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 ?佘? ? 曄

猜你喜歡
博士論文批評家文學批評
第七代批評家
“文學批評的理論化與歷史化”筆談
英國文學批評的歷史軌跡探索
想象一部另類文學批評史
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博碩士論文計量分析
博士論文貴在有創見
賈方舟:中國藝術批評家網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
國家圖書館如何加強博士學位論文的開發與利用
對當代文學批評的幾點思考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授獎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