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021-01-20 04:33梁喜廉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解決問題小學數學

【摘要】項目式學習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新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項目式學習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圍繞具體的項目內容展開討論和研究,能夠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為背景,探討了項目式學習的具體應用方法。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應用

作者簡介:梁喜廉(1993.03- ),女,浙江省杭州市長壽橋小學,二級教師。拱墅區新銳班主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能夠有效整合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項資源,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數學知識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精神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1]。

一、項目式學習的基本特點

(一)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動,現代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項目式學習的指導下,學生以某一具體的項目主題為出發點,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組建小組,在小組中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完成信息收集,通過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實踐過程中驗證方案的可行度和正確性,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2]。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僅僅作為引導者,所有的學習過程由學生自主完成,從而進一步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二)拓展學生的能力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各項能力得到綜合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項目式學習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基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讓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能在活動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專業技能,彌補傳統教育對能力培養的不足[3]。同時,項目式學習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創新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形成

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突破自身的局限,通過動手實踐和思辨發現新的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途徑,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項目式學習改變了傳統呆板的教育模式,能夠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循序漸進地理解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獨特的數學知識網絡,更好地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并運用于實踐,打破了原先對知識認識的局限性。項目式學習能夠使數學教學更加靈活多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探究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四)客觀評價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項目式學習中,建立評價體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方法過于看重對學生的選拔,主要以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來評價學生的水平,考核時往往以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為指標,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項目式學習突破了傳統教學評價模式的局限,教師可以對學生完成項目任務的整個過程進行客觀系統的評價,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進行綜合評估,而不是僅僅看重學生完成項目的結果。同時,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還會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進行評估,考查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團隊領導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將評價體系融入項目學習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實時得到學習評價反饋,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教師除了對學生的展示成果進行評價外,還要對學生展示成果的方式進行考查,以便更加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在這樣系統全面的評價中,學生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也能夠創新學習方式和作品展示方式,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啟發自己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項目式教學的根本目標不謀而合。借助項目式學習方法,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效果。本文將以“鋪地磚”教學為例,探討項目式學習的具體應用。

(一)確立項目環節

在進行項目式學習之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研究班級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進度,研究學生的思維發展模式,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項目式學習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較為熟悉的環境中加深對項目式學習的認識,促進項目式學習的順利開展。

以“鋪地磚”為例,由于本課有一些抽象概念,對于不同環境、不同面積的地磚鋪設問題,學生需要及時轉變思路,探究鋪設的最優解。在學習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后,許多“鋪地磚”的實際練習中地面的邊長正好可以整除地磚的邊長,因此學生在長期練習后會產生一種思維定勢。而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分析比較邊長無法整除情況下地磚鋪設的最優方法,學會利用圖形結合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樹立空間觀念,培養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二)分組分工環節

在確定項目主題后,教師應該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由分組,組成項目學習小組,然后為學生創立項目主題的基本情景[4]。

例如,學校的新校區即將完成建設,不同的教室需要鋪設不同的地板,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間教室,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地磚,讓學生根據教室的邊長和面積計算鋪設地磚所需的塊數,分析在邊長無法整除的情況下如何完成整塊地面的鋪設。在創設情境后,教師將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各組自行討論和分析,并自主安排組員的項目任務,選擇不同的地磚進行嘗試。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分工精神和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和價值,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中。

(三)制訂計劃環節

首先,教師要考查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師以長方形剪紙游戲為背景,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張長8cm、寬6cm的長方形紙,現在要將它剪成邊長2cm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多少個呢?”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思路,如:采用面積計算法,8×6÷(2×2)=12(個);采用邊長計算法,(8÷2)×(6÷2)=12(個)。然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了解在解決實際面積問題中,可以通過面積計算和邊長計算的方式得到正確答案。

在完成相關數學知識點的復習后,教師引入項目式學習的具體內容:“現在學校的新教室即將完工,地面是長8m、寬6m的長方形,能否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完成鋪設?如果不能,應該購買什么樣的地磚才能完成鋪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根據項目式學習的計劃內容,將實際問題引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積極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問題中的關鍵要素,并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來嘗試解決問題。

(四)探究協作環節

這一環節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進行探究合作的主要過程。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展探究合作學習,在與其他小組成員的討論交流中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開拓解題思路,從而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剪紙等方式來模擬鋪設地磚時的具體情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原理,了解數學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發現,在8m×6m的教室里,用邊長30cm的正方形地磚鋪設會留下空隙,無法覆蓋整個地面。隨后,學生進一步探究,在8m×6m的教室里應該鋪設什么樣的地磚才能夠完成整個地面的鋪設。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可以通過改變地磚的邊長來完成鋪設。隨后教師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教室的邊長為8m×7m,而購買的地磚邊長為40cm×30cm,應該怎樣鋪設呢?”帶著新的問題,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研究并動手操作,通過拼圖的方式探討如何鋪滿整個教室地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分調動了思維,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激發了解決問題的熱情與信心。小組討論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五)匯報展示環節

在完成項目式主題學習的基本內容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小組成果展示,分享小組合作探究后得到的最佳解題方式,分享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幫助、感受和思考過程,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時,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分析其他小組的優點和缺點,從中獲得感悟和啟發。在匯報展示環節,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匯報方式,例如圖形展示、報告演講、場景模擬等。這樣既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運用方式和運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六)總結評價環節

在項目式學習最后的評價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根據學生最后得出結論的正確性、成果展示的表現形式、小組分工合作情況、小組合作探究的思路等,將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總結評價的標準之中。教師不應該單純以學生的解題正確率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應該以欣賞和肯定的眼光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挖掘學生的潛力,強化學生的數學優勢,引導學生改正缺點,彌補不足,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熱情,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各項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項目式學習在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

項目式學習以全體師生的學習為核心。因此,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工作,以項目主題為基礎,結合實際生活問題,引導學生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為學生的探討和研究提供支撐,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并創新解題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終目標。

(二)優化合作分組

合作學習是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的,需要小組成員內部進行合理的分工,成員之間互相幫助,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共同發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小組這一初級“社會”中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性人格[5]。因此,教師在進行分組時,應該注重引導,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小組中都有所收獲,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小組解決學習問題提供幫助。

(三)創建數學學習共同體

項目式學習改變了數學教學的內容,使數學教學突破了教材的束縛,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特點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實現系統化、完整化的知識教學。項目式學習為數學學習共同體的創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一模式下,師生都是數學知識網絡的建造者,師生之間互動增多,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有利于課堂轉型和教學改革,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日,小學數學教學也在積極探索改革的道路,更加注重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拓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讓數學知識更好地指導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項目式學習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踐和合作中獲得經驗與知識,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探究習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挖掘數學的價值,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黃蕊.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中表現性評價框架的建構與運用——以“設計參觀動物園最佳路線”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21):15-17.

付雪.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探析[J].小學生(下旬刊),2018(12):84.

王黎超,張偉振,郝少毅.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實踐探索[J].教育,2019(13):20-26.

楊敏,鄒安琪,章勤瓊.項目驅動,讓數學問題解決更具生命力——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教學實踐與啟示[J].小學數學教師,2020(01):72-75.

張俊強.小學數學教學中項目式學習開展方法探究[J].散文百家,2019(07):96.

猜你喜歡
項目式學習解決問題小學數學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