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框架理論視角下醫生媒介形象比較研究
——以《人民日報》涉醫報道為例

2021-01-21 09:27潘雨欣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消息來源人民日報公共衛生

潘雨欣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 292.8萬人[1]??梢?,關注醫生群體十分必要。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2]??梢?,我國互聯網發展迅猛,人們通過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的媒介獲取信息、參與溝通、認識社會的現象愈發普遍。

黃旦教授在《傳者圖像: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消解》中認為,受眾對事物的看法受到媒體的新聞框架或者專業處理的影響。在“非典”和“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中,人們除了親自經歷就醫或受到人際傳播的影響外,也愈發受到大眾媒介的影響。

2003年我國醫生媒介形象正處于“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增多”時期,同年“非典”公共衛生事件突發。2015年至今,我國醫生媒介形象處于重塑時期,2020年“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在國家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作為負責傳達黨和國家意志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在面對“非典”和“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時,對醫生的媒介形象分別是如何構建的?有何異同?探討此問題有助于緩解我國醫患矛盾,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

2 研究方法

2.1 樣本

筆者在《人民日報》全文數據庫高級搜索服務中,以“非典”“醫生”為標題和正文的關鍵詞,按日期正排序搜索,時間限定為2003年4月1日—2003年4月30日,初步篩選出152條相關報道,為了使數據更加準確,筆者將102篇報道從總樣本中剔除,最終得到50個總樣本。剔除的樣本為以下類型:

1)會議類報道,且新聞中未提及醫生群體;2)新聞報道對象主要為國外醫生;3)新聞報道中雖提及“醫生”或“非典”,但報道對象主要為政府相關部門、演藝界人士、高校、愛國企業。

同理,筆者在《人民日報》全文數據庫高級搜索服務中,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的樣本中以“疫情”“醫生”為標題和正文的關鍵詞,按日期正排序搜索,時間限定為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12日,初步篩選出202篇相關報道,同理,筆者將152篇報道從總樣本中剔除,最終得到50個總樣本。

2.2 編碼

筆者依據研究目的,確定以下4個編碼類目,即報道主題(典型形象塑造、社會貢獻、健康科普、呼吁關注、其他);新聞體裁(消息、通訊、評論、其他);正面基調(無私奉獻、鉆研精神、關心愛護);消息來源(官方、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媒體、其他)。

3 兩事件中醫生媒介形象比較分析

受眾更傾向于記住新聞的抽象意義,即高層新聞框架中的報道主題,而對中、低層次的新聞框架中的內容遺忘較快[3]。由此可見,高層新聞框架在新聞框架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所以,筆者從影響高層新聞框架的4個方面來比較分析“非典”和“新冠肺炎”兩個公共衛生事件中《人民日報》在建構醫生媒介形象時的異同。

3.1 報道主題

“非典”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報道主題為典型形象塑造類有17篇,所占比為34%;社會貢獻類報道16篇,所占比為32%;健康科普類報道14篇,所占比為28%;呼吁關注類報道3篇,所占比為6%,其他類報道0篇。

“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報道主題為典型形象塑造類有30篇,所占比為60%;社會貢獻類報道17篇,所占比為34%;健康科普類報道1篇,所占比為2%;呼吁關注類報道1篇,所占比為2%,其他類報道1篇,所占比為2%。

可見,《人民日報》在“非典”涉醫報道中,典型形象塑造類報道最多,社會貢獻類報道次之,并且,典型形象塑造類報道均體現了醫務工作者不畏艱苦、危險,主動請戰,不怕犧牲,堅守一線的高貴品質。例如,《危難中挺起民族的脊梁》提到“沒有人喊苦喊累?!薄墩驹诳箵舴堑渥钋把亍分刑岬界娔仙皆菏坑写鬅o畏獻身精神、實事求是、博愛。由此可見,《人民日報》在“非典”涉醫報道中頻繁使用“不畏艱難、奉獻、不怕苦、毫無怨言”等詞來描述醫務工作者。在對影響力較大的醫學專家進行典型人物形象塑造時,《人民日報》還用了“博愛”“實事求是”等其他詞匯。

《人民日報》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典型形象塑造類報道最多,社會貢獻類報道次之,這兩個主題占比合計94%,超過總有效樣本4/5。在典型形象塑造類的報道中,筆者發現,所有的典型形象報道同樣都體現了醫務工作者不畏艱苦和危險,主動請戰,不怕犧牲,堅守一線的高貴品質。例如《致敬!逆行的“白衣戰士”》中提到醫務人員不畏風險,沖上戰場。

《人民日報》對兩個事件的涉醫報道,都主要運用了典型形象塑造主題框架,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人民日報》都肩負起了引導社會輿論,激發社會正能量的職責。

“非典”涉醫新聞報道中,典型形象塑造類報道17篇;“新冠肺炎”涉醫新聞報道中,典型形象塑造類報道30篇。相比之下,“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主題中,突出典型形象塑造的新聞數量更多,幾乎是“非典”典型形象塑造報道數量的兩倍??梢?,《人民日報》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充分地落實“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胺堑洹鄙驷t報道中,社會貢獻類報道16篇;“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社會貢獻類報道17篇。這組數據說明,《人民日報》對兩次事件中醫生的社會貢獻持肯定和贊揚態度。

“非典”涉醫報道中,健康科普類報道14篇,所占比為28%;“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健康科普類報道1篇,所占比為2%。這說明《人民日報》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把絕大多數的筆墨用在了典型形象塑造和社會貢獻這兩大主題上,而在“非典”涉醫報道中,雖然典型形象報道最多,但其他主題占比更為平均。這說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受眾更多地通過其他渠道獲取健康科普類信息,《人民日報》在健康科普方面的筆墨不再濃重。

“非典”涉醫報道中,呼吁關注類報道3篇,所占比為6%;“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呼吁關注類報道1篇,所占比為2%。這說明,《人民日報》在兩次事件的涉醫報道中,主題為呼吁關注類報道的數量都很少,這反映出,《人民日報》在這兩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更多地將醫生塑造成堅強、勇敢的優勢形象,即使在典型形象塑造中提到醫生的生存壓力、健康狀況、工作環境,《人民日報》也是一筆帶過,著重體現醫生不畏風險、不怕吃苦、敢于犧牲。

3.2 新聞體裁

“非典”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消息27篇,所占比為54%;通訊20篇,所占比為40%;評論1篇,所占比為2%;其他2篇,所占比為4%。

“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消息10篇,所占比為20%;通訊26篇,所占比為52%;評論9篇,所占比為18%;其他5篇,所占比為10%。

可見,“非典”涉醫報道中消息最多,占比過半,而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通訊最多,占比過半。結合新聞主題的數據可知,《人民日報》在典型形象塑造類報道中大多使用通訊體裁,隨著“新冠肺炎”相關報道中典型形象塑造主題的占比提高,通訊體裁的占比也隨之提高。相較于“非典”涉醫報道,《人民日報》在“新冠肺炎”的涉醫報道中提高了典型形象宣傳的新聞框架比例。并且,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新聞體裁為專題系列攝影的報道有5篇,這在“非典”總有效樣本中沒有發現??梢?,隨著通信技術的變革,以系列攝影為新聞體裁的報道日益增多?!靶鹿诜窝住鄙驷t報道中體裁為評論的新聞也較大幅度提升,總體上看,“新冠肺炎”涉醫報道的新聞體裁更豐富和平均。

3.3 報道基調

“非典”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無私奉獻類報道25篇,所占比為50%;關心愛護類19篇,所占比為38%;鉆研精神類6篇,所占比為12%。

“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無私奉獻類報道40篇,所占比為80%;關心愛護類7篇,所占比為14%;鉆研精神類3篇,所占比為6%。

在“非典”涉醫報道中,突出醫生無私奉獻的報道最多,體現醫生醫者仁心的報道次之,突出醫生鉆研精神類的報道較少。例如,在無私奉獻類報道中,《豈因禍福避趨之——太原白衣戰士抗擊非典紀實》中對醫務工作者工作狀態的描述為“嗆人的氣味使她嘔吐不止,盡管如此,她依然忘我地投入到那份特殊的工作中”。在關心愛護類報道中,《零距離的呵護——北京佑安醫院關愛非典患者》中提到護士為吸氧病患一口口喂飯;在鉆研精神類報道中,《我研究出一小時診斷非典新方法》提到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晝夜奮戰,研發出診斷非典試劑。

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突出醫生無私奉獻精神的報道最多,體現醫生關心愛護病人的報道次之,突出醫生鉆研精神類的報道最少。例如,在無私奉獻類報道中,《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中提到黨員陸寧48小時不眠不休奮戰在工作崗位;在關心愛護類報道中,《一頓溫馨的“團圓飯”》提到護士為病患煮湯圓過節;在鉆研精神類報道中,《“面對病毒,不能害怕”》提到醫務團隊36小時堅守一線評測核酸檢測試劑性能。

在兩次公共衛生事件的涉醫報道中,正面基調的報道均占總有效樣本100%。由此可見,《人民日報》作為黨報黨刊在面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起著引導社會輿論、激勵大眾的作用?!胺堑洹鄙驷t報道中無私奉獻類報道25篇,占比為50%;“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無私奉獻類報道40篇,占比為80%??梢?,《人民日報》在兩事件中都主要通過選擇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代表性的人物進行正面報道,來弘揚主流社會價值觀,維護社會穩定,構建一個和諧、醫生與患者其樂融融、無私奉獻、充滿愛的社會大環境。同時,《人民日報》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更加強調無私奉獻。

3.4 消息來源

“非典”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消息來源為醫務人員的報道為33篇,所占比為66%;官方9篇,所占比為18%;患者及家屬2篇,所占比為4%;媒體1篇,所占比為2%;其他5篇,所占比為10%。

“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消息來源為醫務人員的報道為29篇,所占比為58%;官方12篇,所占比為24%;患者及家屬1篇,所占比為2%;媒體6篇,所占比為12%;其他2篇,所占比為4%。

形成新聞框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消息來源,媒介組織使用不同的消息渠道讓各個群體發聲,使新聞報道更加客觀、真實。在“非典”公共衛生事件的涉醫報道中,《人民日報》的消息來源依次為醫務人員、官方、患者及家屬、媒體、其他。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人民日報》的消息來源依次為醫務人員、官方、媒體、其他、患者及家屬??梢?,《人民日報》在兩次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來自醫務人員的消息占比均過半,與其他消息渠道占比差距較大。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人民日報》來自媒體的消息來源的新聞報道體裁主要是轉發其他主流媒體的系列攝影。

4 結語

《人民日報》在“非典”“新冠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涉醫報道中的新聞框架總體較穩定,且均主要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對醫生群體進行報道,體現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新冠肺炎”涉醫報道中增加了典型人物塑造類報道和弘揚“無私奉獻”類報道的比例,且新聞體裁更加多元,消息來源更加均衡??梢姟度嗣袢請蟆纷鳛槲覈俜矫襟w,在堅持消息來源客觀、多元;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堅持報道體裁豐富多樣。

猜你喜歡
消息來源人民日報公共衛生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征稿簡則
《齊魯晚報》消息源淺析
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系的理論研究綜述
公共衛生服務怎加強
公共衛生監督不是“陪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