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嚴復《周易》批校本看嚴復與乾嘉學派的關系

2021-01-30 09:18
思想與文化 2021年1期
關鍵詞:華東師范大學嚴復周易

一、 問題的提出: 嚴復與乾嘉學派

近代以來,對嚴復的評價以其對西方思想的引入為主要貢獻。與嚴復同時代的康有為認為嚴復是那個時代“中國西學第一者?!?1)蘇中立、涂光久主編: 《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資料精選》,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75頁。作為八大譯著的譯者,把嚴復稱為那個時代的“西學第一者”并不為過。也正是有了嚴復等啟蒙思想家的努力,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開始大規模地交匯與爭辯。但僅把嚴復看作西方思想的學習和轉述者,似乎并不準確。如果僅把嚴復看作是科學與民主思想在中國傳播的第一站的話,那么嚴復譯文作品中的各種問題就被化約為譯文是否忠實于原著的問題。史華茲對嚴復的評價就是這種邏輯的具體體現。對于嚴復晚年的思想轉折,史華茲總結到:“如果說為赫胥黎、穆勒和孟德斯鳩的著作所加的按語里包含有對老莊的贊美;那么,對《老子》所作的評語毫不含糊地證實了嚴復完全信奉達爾文和斯賓塞?!?2)本杰明·史華茲: 《尋求富強: 嚴復與西方》,葉鳳美譯,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83頁。亦即,不管是早期翻譯西方經典作品時還是晚期點評中國古典作品時,嚴復的思想根基未發生根本變化,始終以達爾文和斯賓塞的思想為宗旨。這是典型的西方思想在中國的論述,即嚴復的思想歸根到底即為社會進化論如何“中國化”的問題。

顯然,對嚴復的這種解讀輕視了嚴復思想中的中國文化因素。早在晚清時代,梁啟超就認為:“嚴復于西學、中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3)蘇中立、涂光久主編: 《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資料選編》,第267頁。表示不僅認可嚴復西學功底深厚,同時認為嚴復的中學修養也是當時一流學者。當然,不僅梁啟超有類似的感想,王國維和黃遵憲等學者也都對嚴復中學的功底表示欽佩。在評價嚴復的翻譯時,黃遵憲說:“《名學》一書,雋永淵雅,疑出北魏人手,古人中只有王仲任之《論衡》可以比擬,而精深博則遠勝之?!?4)蘇中立、涂光久主編: 《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資料選編》,第279頁。認為嚴復所翻譯的《名學》在譯詞選擇和文體考究上極為雅致,體現出嚴復深厚的國學功底。而王國維認為嚴復翻譯過程中所創造的新詞“造語之工者固多,而其不當者亦復不少?!?5)蘇中立、涂光久主編: 《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資料選編》,第291頁。亦即雖然嚴復知識淵博,但在翻譯過程中創造的新名詞,也有所偏頗。這是王國維從語言文字的角度對嚴復的批評。與之相關,大多數學者認為嚴復古文的修養與吳汝倫和桐城派密不可分。(6)蘇中立、涂光久主編: 《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資料選編》,第188頁。作為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綿延不絕,尤其在晚清時經過曾國藩和吳汝倫的倡發和總結之后,在文章法則方面已經比較完備,為中西互釋奠定了文法基礎。而嚴復對桐城派文法的學習,也深刻影響到他的翻譯工作?!靶?、達、雅”的翻譯原則和“一名之立,旬月躑躇”的謹慎精神,顯示出嚴復在譯詞選擇上的慎重和雅致。然而他們都只注意到嚴復翻譯過程中對譯詞的審定和文法的考究,而對嚴復譯文中所體現的融匯中西的為學之方的討論并不多見。

那么,嚴復翻譯過程中對語言文字的訓詁考究,是否完全可以歸結為受桐城派的影響呢?事實未必如此。當然,對語言文字的訓詁考究是桐城派的所長,然而通過對嚴復批校本《周易》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嚴復對語言文字的考究除了與桐城派有關之外,同時也與乾嘉學派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具體而言,以往學者對嚴復易學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 一是重視“天演哲學”與“易理”之間關系的闡發。(7)高瑞泉: 《“天演哲學”之易理意蘊發微》,《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2期。二是重視以《周易》為中心的易學思想的中西互釋特征。(8)魏義霞: 《嚴復視界中的〈周易〉》,《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亦即,學者們都注意到嚴復易學思想的中西融匯的特征??偨Y而言,嚴復在《周易》批校中使用的方法可以歸納為文字訓詁、融匯中西和經世致用。那么,這種注重訓詁、融通和致用的為學之方的思想源頭究竟在于何處?以往學者對此并未深究。究其原因在于三點: 首先嚴復主要以翻譯家的身份出現在近代思想界,其獨立書寫的作品并不多見,使得學者以為嚴復最大的貢獻僅在于轉述西方思想,因而就會忽視嚴復與乾嘉學派之間的關聯;其次,嚴復對中國傳統思想的解讀并非以闡發和建構新體系的方式出現,而是遵循古典式的“述而不作”的創作方式,使得長期以來嚴復與乾嘉學派之間的思想關聯晦暗不明;第三,能夠較好反映嚴復與乾嘉學派之間思想關聯的經典批校本未能正式出版。因此,隨著新材料的公開出版,我們可以對這一問題展開新的討論。

隨著《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的出版,我們可以借此探討嚴復與乾嘉學派之間的關系。據華東師大圖書館館長胡曉明介紹,當年為配合商務印書館的出版計劃,嚴復的一部分藏書曾寄放在商務印書館附設的上海東方圖書館內。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期,嚴復四女嚴頊從商務印書館取回這些古籍,與當時就讀于圣約翰大學的侄女華嚴相商,出面把書捐給該校。圣約翰大學圖書館接收這批藏書之后,有辟專室特藏的計劃。一九五二年全國院系調整,圣約翰大學圖書館的部分古籍館藏歸入華東師范大學。這次影印出版的嚴復批校本珍貴古籍共十一種,包括《周易》十卷、《世說新語》三卷、《述學》六卷、《原富論》存二卷、《杜工部集》二十卷、《昌黎先生集》五十六卷、《陸放翁全集》一百五十七卷、《才調集補注》十卷、《佩文詩韻》五卷、《重訂昭明文選》、《全唐詩》九百卷。(9)見〈UR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20842〉。

二、 以音訓義和注重通例的解易方法

嚴復批校的《周易》以王弼、韓康伯注本為底本,具體所用版本是由清光緒二年(1876年)江南書局所刻。(10)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19年,出版說明第1頁。通過閱讀我們發現,嚴復評校本《周易》中大量引用了王引之《經義述聞》中的相關評語,在解易方法上也大體與王引之相同。據筆者統計,嚴評本《周易》出現的易學家有: 王引之、惠棟、蔡邕、釋惠苑、王念孫、馬融、虞翻、荀爽、宋衷、杜預、唐固、揚雄、劉晝、楊名時、盧文弨、鄭玄、李善、高秀、孟康等。很明顯這些學者大多都遵循漢學傳統,可見嚴復對《周易》的理解主要認可漢學傳統。王引之認為:“大人又曰: 說經者期于得經意而已,前人傳注不皆合于經,則擇其合經者從之,其皆不合,則以己意逆經意,而參之他經,證以成訓。雖別為之說,亦無不可?!?11)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第6頁。乾嘉學派中,高郵王氏父子在治學方法和學術理念上承接戴震,不強從某種觀點,注重“以己意逆經意”,亦即在經典解釋上比較注重對經意的自主闡發,這與當時強調惟漢學是尊的吳學旨趣并不相同。對此張舜徽總結到:“余嘗考論清代學術,以為吳學最專,徽學最精,揚州之學最通,無吳、皖之專精,則清學不能盛;無揚州之通學,則清學不能大?!?12)張舜徽: 《清代揚州學記》,揚州: 江蘇廣陵書社,2004年,第2頁?!巴ā笔墙ɑ诓珊现T經基礎之上的,沒有“己意”的闡發就沒有“通”的學術。

此外,與乾嘉其他學派強調訓詁考據的方法一樣,揚州學派也注重文字訓詁法在解釋經典上的運用。王引之認為:“大人曰: 訓詁之指,存乎聲音。字之聲同聲近者,經傳往往假借。學者以聲求義、破其假借之字而讀以本字,則煥然冰釋。如其假借之字而強為之解,則詰鞫為病矣?!?13)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第6頁。在解釋經典上,文字訓詁法尤為乾嘉學者所重視,高郵王氏父子也不例外。尤其以音訓義的方法更是乾嘉學者的得力法門。在下述論述中我們將看到,受王引之的影響,在《周易》解釋上,嚴復也十分重視音訓法。

所謂音訓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字的讀音來辨析字的內涵的方法。在解釋坤卦時,嚴復認為:“坤,從土,從申,土位在申,古或借川字為之?!?14)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1頁。認為“坤”字的內涵與“土”與“申”相關,“坤”是“川”的假借。而音相同或相近的兩字可假借使用。嚴復的解釋比較簡略,但王引之對此的解釋相對完備?!袄さ媒栌么ㄗ终?,古坤川之聲并與順相近?!墩f卦傳》乾,健也。坤,順也。乾與健聲近,坤與順聲近……坤、順、川聲并相近,故借川為坤?!?15)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第26-27頁。亦即以音訓的方法得出“坤”“川”“順”音相近因而意相近,“坤”即為“順”的意思。嚴復的解釋較為簡略,但依然可以看出以“川”訓“坤”的意思。無獨有偶,嚴復在解釋“小畜”卦九三爻“輿說輻,夫妻反目”時,認為:“‘輻’當作‘輹’,《左傳》:‘車說其輹,火焚其旗’。杜注:‘輹,車下縛也?!暂曒S說縛則不行矣,九三無應乃無所不往,故有此占。若輻則輪之半徑,與義不合?!?16)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4頁。亦即在嚴復看來,“輻”應該是“輹”,意思為“車下縛”,而“輻”表示“輪之半徑”,與上下文之意不合。這也是以音訓的方法來解易。對此,王引之認為:“輹以縛軸而輿乃行,說輹則不行矣。僖十五年《左傳》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杜注曰,輹,車下縛也。震為車,上六爻在《震》則無應(謂《歸妹》上六),故車脫輹?!墩x》曰,三亦陰爻(謂《歸妹》六三),是無應也?!?17)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第33頁。亦即“輹”與“輻”是通假字,而“輹”的意思是“縛軸”的意思。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嚴復與王引之的注釋大體相同,只是嚴復的注解更加簡潔,可以說是嚴復的注解是對王引之注釋的概括總結。在嚴復的點評中,類似的現象層出不窮。

其次,嚴復也非常重視《周易》解釋中的“通例”。所謂“通例”即整個《周易》文本中的固定內涵或者用法。在解釋《需》卦卦辭“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時,嚴復認為:“‘光’有二義,一訓‘光輝’,如《觀》六四‘觀國之光’、《未濟》六五‘君子之光’,是。一訓‘廣大’,猶‘廣光亨’,猶言大亨?!?18)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2頁。亦即《周易》中所有的“光”字內涵兩重: 一是“光輝”;二是“廣大”。而王引之解釋“光”時,也認為:“《易》言光者有二義。有訓為光輝者,《觀》六四觀國之光;《未濟》六五君子之光;《履·彖傳》;光,明也;《大畜·彖傳》輝光日新是也。有當訓為廣大者,光之為言猶廣也?!?19)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第30頁??梢妵缽偷淖⒔馀c王引之的注解幾乎完全相同,都重視對《周易》中“光”字內涵的一般性特征的總結。再比如,在解釋“需”卦上六象傳“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時,嚴復認為:“王懷祖曰: 《象傳》無連三句不用‘也’字者,吉下當有‘也’?!?20)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3頁。亦即在《周易》象傳中,沒有連續三句不用“也”字的句子,而王引之曰:“家大人曰: 吉下當有也字?!断髠鳌窡o連三句不用也字者。且入韻之字其下皆有也字?!?21)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第64頁??梢钥闯?,嚴復對“敬之,終吉”的理解,幾乎與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相同。一方面顯示出嚴復解易過程中重視卦與卦、辭與辭之間的通例,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嚴復受高郵王氏父子影響極深。

三、 嚴復對高郵王氏的超越

嚴復對王引之父子的學習并非完全照抄,而是也有自己的揀選和發揮。例如對《師》卦,“六三,師或輿尸,兇”中“輿”字的理解。嚴復認為:“鄙意,輿眾也。尸,主也。師者,丈人之事,今乃以眾主之,安得不兇,若從舊意,則輿尸足矣,何必更言兇乎?六三,以陰處陽,以柔乘剛,皆侵奪九二主權之象,較之初六,失律為尤甚?!?、“《師》以九二為主爻,六五以陰柔而履陽剛之位,故猶弟子侵長子之權,合群儀制以眾主之兇之事業?!?22)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3頁。亦即,嚴復看來,“輿”之意應為“眾”,而“尸”之意應為“主”,因而“輿尸”即為“眾人主之”,但“師者,丈人之事”,如果“眾人主之”,則“安得不兇”。而王引之對此的注解主要以批評虞翻旁通解釋法為主。認為:“《師》六三,師或輿尸,兇。虞注曰,《同人》《離》為戈兵,為折首,故輿尸兇矣……引之謹案: 此謂《師》與《同人》旁通也。案《同人》上《乾》下《離》,《師》則上《坤》下《坎》,剛柔相反,不得取象于《同人》也……虞仲翔以旁通說《易》,動輒支離,所謂大道以多歧亡羊者也?!?23)王引之: 《經義述聞(上冊)》,第31—32頁。亦即,《師》卦與《同人》卦之間并不符合旁通的關系,而虞翻強以旁通法解釋,反而使得其意越加支離。但這里王引之并沒有給出更進一步的解釋,而嚴復把“輿”解釋為“眾”,把“尸”解釋為“主”,與前人解釋不同,顯示出嚴復解易過程中的自主性。

其次,在方法上嚴復也重視“經子互證”,尤其引用老莊之學來解易,這與謹守經學正統的乾嘉學派并不相同。例如,在解釋《泰》卦辭《象傳》“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敝柏敵商斓亍睍r,嚴復認為:“《老子》,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故載成即是成,猶輔相即是相也,不得以財為裁制義?!?24)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4頁。亦即“財”是“裁”的意思,而“裁”與《老子》“或載或隳”中“載”的意思相同,意為“是”而非“裁制”。而王引之《經義述聞》中并沒有類似的解釋。再例如,對于《坤》卦,嚴復注解到:“莊生所謂依乎天理?!?25)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1頁。而在《經義述聞》中并不見類似的解釋。這與嚴復一貫重視老莊之學的態度也正相符合。(26)“予生平喜讀《莊子》,與其道理唯唯否否,每一開卷,有所見,則隨下丹黃?!眳⒁妵缽停?《詩詞、信札、日記、賬冊》,馬勇主編: 《嚴復全集》第8卷,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88頁。晚清時期經學與子學相互印證的方法一方面開闊了理解的范圍,另一方面也逐漸松動了經學的統治地位,經學逐漸子學化的趨勢,在嚴復這里也有所體現,這也是嚴復與乾嘉學派在治學方法上的又一不同之處。

再者,由于深受晚清學術和現實環境的影響,嚴復在解易上也非常注重“經世致用”的方法。例如,對于《比》卦九五爻《象傳》“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業”,嚴復注解到:“為比之首而用舍逆取順顯比之道,其效當至于失賢,故曰:‘失前禽’也。然剛而處中,雖取親者,狹其勢不可以治安,故邑人不誡而吉也。此爻,今之袁大總統實當之?!?27)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3—4頁。聯系實際,袁世凱背逆民意,妄自稱帝,身居九五之尊而不能安定天下,其結果必然不得人心,實與比卦九五爻所處之勢相似。再例如,在解釋《離》卦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時,嚴復認為“此爻處變革之世,而欲有為者,所宜詳玩”。(28)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7頁。離之初九處于將要有所進取而未盛之勢,所宜慎其所履,以敬為務,方能無咎。顯示出嚴復對《周易》的理解,與對時事的認識緊密結合。此外,在《嚴復日記》中有大量關于運用易數占卜預測的記載。尤其以1911年占卜為多,這一年嚴復與清帝國一樣,都處于多災多難的時期。在這風云變幻的關鍵時期,一切皆未成定數,嚴復對自己和帝國未來的走向心存疑慮,猶疑之間以占卜來預測未來。(29)參見嚴復: 《詩詞、信札、日記、賬冊》,第581—586頁。

此外,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與乾嘉學派相比,嚴復對《周易》的解釋注重中西哲學之間的互釋。例如,在解釋《坤》卦六二爻“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時,嚴復寫到:“坤之六二,正合天演之理?!?30)彭國忠、楊焄,趙厚均等釋讀: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嚴復批校本釋讀》,第2頁。亦即在嚴復看來《坤》卦六二爻正好揭示了天演之理。嚴復翻譯的《天演論》是對赫胥黎原著的意譯和再創作,其所為“天演”并不完全等同于“evolution”。而所為“天演之理”是對進化論和老莊自然思想的綜匯。關于“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王弼注解到:“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假修營,而功自成;故不習焉,而無不利?!?31)王弼: 《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北京: 中華書局,2011年,第17頁。任其自然發展而功自成的思想與老莊強調任其自然的思想如出一轍,而嚴復“坤之六二,正合天演之理”的解釋顯示出融匯老莊與進化思想的特征。同時,對于“翕”“辟”的解釋,也顯示出嚴復融匯中西的特征?!捌錇樘煅萁缯f曰: 翕以合質,辟以出力,始簡易而終雜糅。而《易》則曰:‘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32)嚴復: 《天演論》,馬勇主編: 《嚴復全集》第1卷,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60頁。嚴復認為,斯賓塞天演學說可以概括為“翕”“辟”“質”“力”四個基本因素,所謂翕、辟即引力和斥力,所謂質、力即物質和能量。亦即,自然界的發展過程就是是翕、辟與質、力相互作用的過程。一般而言,所謂“翕”“辟”均指坤的特性?!吨芤住は缔o傳》中寫道:“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33)李鼎祚: 《周易集解》,北京: 中華書局,2016年,第405頁。對此宋衷曾解釋道:“翕猶閉也。坤靜不用事,閉藏微伏,應育萬物矣。動而用事,則開辟群蟄,敬導沈滯矣。一翕一辟,動靜不失時,而物無災害,‘是以廣生’?!?34)李鼎祚: 《周易集解》,第405頁。簡而言之,所謂“翕”“辟”即為“閉合”與“開辟”的意思,天道的變化就是“坤”的“閉合”與“開辟”。而把宇宙過程理解為“閉合”與“開辟”的過程,比把自然的演變單純歸結為原子式的力的作用過程,在解釋世界復雜性方面要更加適宜。

嚴復對“?!薄爸薄钡慕忉屢诧@示出類似的特征。廖名春認為:“‘?!恰畬4_’、‘專一而不他’,‘直’是‘直遂而無屈撓’?!?35)廖名春: 《〈周易·系辭傳〉乾專直新釋》,載鄭吉雄主編: 《周易經傳文獻新詮》,臺北: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年,第115頁。亦即“?!币鉃椤皩R弧薄皩4_”,而“直”為“直道而行”“直而無屈”。廖名春通過將“直”假借為“殖”的做法,對“直”的內涵也有了新的解釋,他認為:“‘夫乾,其靜也?!?,‘專一’指的是其‘利貞’之德?!鋭右仓薄?,動而滋生繁多,指的是其‘元亨’之德。乾靜而專一有定,動而滋生繁多,所以能‘大生’?!?36)廖名春: 《〈周易·系辭傳〉乾專直新釋》,第122—123頁。要而言之,在傳統易學理解中“?!迸c“直”更多的是表達人的一種德性或者與人相關的內在精神活動。而嚴復用乾、動、靜來解釋牛頓力學定律,無形中為這種機械論的自然觀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間。嚴復在匯通中西的思想背景下,用“?!迸c“直”表示牛頓力學定律中的勻速運動和力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顯示出中西思想可以互通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內在地揭示出中西思想之間的差異性。

四、 “通”與“新”的思想品格

在消極意義上而言,受政治環境影響,乾嘉學者只注重在古籍中考證訓詁,試圖通過以音訓義的方式來挖掘中國學術的真義,然而他們忘卻了中國學術中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這也導致晚清以降,乾嘉學術日漸衰微。相反在與西方思想相遇的過程中研究今文經學的學者表現出自覺的融匯與貫通。而就積極意義而言,高郵王氏父子的解易方法可以概括為“諸說并列,則求其是”和“以己意逆經意”,亦即注重“通”和“新”的方法,這跟嚴復融貫中西的思想特征有共通之處。例如,嚴復在解釋“liberty”的譯詞“自繇”時認為:“由、繇二字,古相通假,今此遇自繇字,皆作自繇。不作自由者,非以為古也。視其字依西文規例,本一系名,非虛乃實,寫為自繇,欲略示區別而已?!?37)嚴復: 《群己權界論》,馬勇主編: 《嚴復全集》第3卷,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55頁。而嚴復所謂“由、繇二字,古相通假”極有可能來自于王引之。王引之在《經傳釋詞》中寫道:“《爾雅》曰:‘繇,于也’?!怼伞唷抛滞ā?38)王引之: 《經傳釋詞》,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4頁。亦即在《爾雅》中“繇”即可作為虛詞“于”使用(《爾雅》中“繇”也可訓為“道”,王引之對此所有批評)。在王引之看來,“繇”的本義應為“于”??赡苁艽擞绊?,嚴復在解釋“自繇”時認為“古相通假”和“本一系名”。用“自繇”即可表示其虛詞的作用,也可表示“道”的內涵,二者結合起來則可把“自繇”等同于最高抽象名詞。當然,這種解釋可能缺乏更為有力的證據證明其必然性,但以嚴復對王引之《經義述聞》的熟悉程度來看,或可推測出嚴復對“自繇”的理解與王引之的解釋有所關聯。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高郵王氏父子在解經方面所自覺運用的“求通”和“取意”的方法對嚴復易學思想的形成有較深的影響。同時乾嘉學派重視“求通”和“取意”的方法論指向,對我們當下思考乾嘉學派與現代西方哲學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可選擇的路徑。

猜你喜歡
華東師范大學嚴復周易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 年總目次(總第221—226 期)
2021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暨第三十二屆周易與現代化論壇在安陽召開
《周易》古經“幽人”詁正
嚴復的遺囑
More Than Providing Nutrition: Food and Eating in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Fighting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After reading the 1830 and 1848 Revolution in France
The Way to an Economic Giant
甜甜的“蝴蝶繭”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