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針足三里對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臟氧自由基的影響△

2021-02-03 07:53陸化梅于國軍郭永娟耿智隆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失血性電針休克

陸化梅 于國軍 郭永娟 耿智隆

(1.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麻醉科 洛陽 471000;2.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麻醉科(原蘭州軍區總醫院) 蘭州 730000)

肝臟是人體的“生化工廠”,失血性休克及再灌注后肝臟可產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導致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是肝損傷的主要機制之一,也是SIRS、MODS的病理生理基礎[1]。穴位電針對機體的調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以電針刺激足三里穴為切入點,觀察失血性休克后肝臟氧自由基變化,探討其對肝臟的保護作用及可能的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體重280g~320g,購于蘭州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實驗前適應性飼養5d,環境溫度控制在22℃~26℃,濕度控制在40%~70%,自由進食飲水,每12h晝夜交替一次。

1.2 實驗方法

1.2.1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備

實驗前12h禁食,自由飲水,溫度控制在22℃~26℃,腹腔給予3%戊巴比妥鈉(50mg/kg)麻醉,右股動脈插管監測平均動脈壓(MAP)和放血,右股靜脈插管用于輸液。采用改良wigger's法[2]復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30min內使MAP降低至35mmHg,通過放血或自體血回輸維持MAP(35±5)mmHg水平60min。實驗全程動物保持自主呼吸,肛溫控制在(37±0.5)℃。

1.2.2穴位電針處理

穴位定位參照《腧穴名稱與定位》[3],采用0.3mm×25mm針灸針,刺入雙側足三里穴,進針深度5mm,接電針儀,疏密波2/15Hz,強度0.1mA,30min。非穴位電針組以相同參數刺激雙側足三里穴旁開0.5cm非經非穴處。

1.2.3實驗方案及分組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0只大鼠隨機分為6組,每組10只。對照組(C組)對照組動物只麻醉,不放血;休克組分為2個亞組:單純休克組(S組)和休克復合穴位電針組(SEN組),復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1h時間點處死大鼠;乳酸林格液復蘇組分為3個亞組:乳酸林格液復蘇組(LR組)、乳酸林格液復合穴位電針1組(LREN1組)和乳酸林格液復合穴位電針2組(LREN2組)。LREN1組,液體復蘇同時電刺激30min;LREN2組,放血同時電針刺激30min;各復蘇組,在休克1h后給予三倍失血量LR液復蘇,30min內恒速輸注,輸注完畢后,給予生理鹽水6ml/kg·h維持輸注4h。

1.2.4指標檢測

(1)動態觀察各組大鼠不同時間點MAP變化、記錄失血量。

(2)肝組織MDA、SOD、NF-κB、ET-1及iNOS測定:休克組在休克1h即刻,其余各組在復蘇后4h時間點,采用穿刺心臟法處死大鼠,取部分肝組織測定ET-1、NF-κB、iNOS、SOD活性以及MDA蛋白含量。

1.2.5肝組織病理學觀察

取部分肝組織,經甲醛固定、脫水、切片、染色,光鏡下觀察肝組織病理學變化,透射電鏡下觀察肝細胞超微結構改變。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出血量、MAP基礎值比較

與C組比較,各組休克1h時間點MAP降低,液體復蘇0.5h時間點,各復蘇組MAP上升,復蘇后2h時間點 MAP降低,各復蘇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肝組織中MDA、SOD、NF-κB、ET-1及iNOS的變化

與C組比較,其余各組MDA、NF-κB、ET-1及iNOS升高,SOD降低(P<0.05);與休克各組比較,各復蘇組以上指標升高,SOD降低(P<0.05);與LR組比較,LREN1組及LREN2組以上指標降低,SOD升高(P<0.05),LREN2組降低更明顯,SOD升高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各組大鼠肝組織SOD、MDA、NF-κB、ET-1及iNOS變化

2.3 肝組織病理學改變

光鏡下觀察(圖1)可見:C組,竇內皮細胞正常;S組,匯管區水腫,中性粒細胞浸潤,枯否細胞增多;SEN組,肝細胞輕度腫脹,少許中性粒細胞浸潤;LR組,肝組織結構紊亂,中央靜脈和血竇淤血,大量中性粒細胞聚集,肝細胞可見大量空泡狀變性及點狀壞死;LREN1組,肝血竇淤血、肝細胞少量空泡變性及中央靜脈及匯管區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LREN2組,肝細胞輕度腫脹,少量散在中性粒細胞浸潤。

C組

2.4 各組大鼠電鏡下肝組織變化

電鏡下(圖2)可見:C組,肝細胞超微結構基本正常,細胞核結構完整,線粒體及嵴完整,粗面內質網結構完整,排列整齊;S組,細胞膜和核膜變形,線粒體透亮化,嵴疏松,毛細膽管膽汁淤積;SEN組,肝細胞線粒體輕度腫脹,毛細膽管正常;LR組,局灶性肝細胞溶解壞死,細胞染色質邊集,核膜溶解,嵴消失,大量空泡形成; LREN1組,細胞核輕度變異,線粒體腫脹,粗面內質網擴張;LRNEN2組,肝血竇腔輕度增大,枯否細胞線粒體損傷較輕。

C組

3 討論

NO與ET-1在缺血再灌注中扮演雙重角色[4]。而休克后NO的過量生成,主要由于iNOS的表達和活性增高導致。過量的NO與超氧陰離子(·O2-)生成過氧亞硝酸陰離子,進而生成過量氧自由基促進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血管低反應的發生,加重器官損傷。ET是調節血管基礎緊張性的中心遞質,以ET-1的作用最強[5]。在休克早期,組織缺血缺氧促進ET-1的合成和釋放,ET-1選擇性收縮外周和內臟血管參與血壓的維持,保證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供;而在再灌注期,ET-1的升高導致組織灌注不良以及促進大量的NO生成造成組織損傷。因此,ET-1與NO升高程度及失衡,是微循環灌注難以改善、器官進一步損傷進而促進休克向不可逆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研究結果顯示,失血性休克后,肝臟中ET-1與iNOS均升高,休克期ET-1的升高顯著(P<0.05),而液體再灌注后iNOS升高顯著(P<0.05)。與LREN1組比較,LREN2組ET-1及iNOS均降低(P<0.05),肝功能及肝損傷減輕。

MDA是氧自由基代謝產生的脂質過氧化產物,氧自由基產生的可能機制包括黃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補體活化、NF-κB激活及兒茶酚胺的自動氧化等。本研究結果顯示,失血性休克及液體復蘇后,NF-κB活化,ET-1及iNOS的生成增多,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肝功能及肝組織損傷明顯,但休克期電針刺激雙側足三里穴能抑制液體復蘇后ET-1及iNOS的合成,減少NF-κB活化及氧自由基的產生,減輕肝臟再灌注損傷。

猜你喜歡
失血性電針休克
不同電針參數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進展
不同時長電針治療膝骨關節炎的鎮痛療效觀察
休克指數指導在外傷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護中的應用
限制性液體復蘇對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療效觀察
分析婦產科治療失血性休克治療的相關手段
車禍創傷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預措施分析
俯臥位手法整復結合電針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
急診搶救嚴重多發傷伴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臨床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中樞β受體介導電針“曲池”“聽宮”穴的降壓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