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鄉村振興視角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究

2021-03-02 01:12于偉宣戴云
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5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模式

于偉宣 戴云

摘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大局。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的農村在村級集體經濟的運營模式上具有較大差異。文章聚焦中西部地區邊遠貧困村落,分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途徑與機遇,指出當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遇到的困難和瓶頸,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村級集體經濟;邊遠貧困村落;發展模式

經歷了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地區已經呈現出分化性發展的特點,從宏觀區域上來講,可以分為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的東南沿海城市群輻射地帶的農村和廣大的中西部一般農業型地區的農村,前者已成功地實現了鄉村工業化,帶動了農村的第二、三產業發展,而后者還大都停留在傳統的第一產業上。至此,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的農村在村級集體經濟運營模式上呈現出多元化格局。

新時代下,關注中西部地區邊遠村落和貧困群眾的發展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通過實地調研贛北地區部分貧困村的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發現這些行政村雖然都已實現了脫貧摘帽,但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上仍然停留在初始階段,各類資源要素的潛能尚未得到有效激發。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機遇與挑戰往往并存,如何探索一條適宜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為當前鄉村基層工作者需要關注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途徑與機遇

(一)“二十字”方針的分析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倍值目傄鬄樾聲r代“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產業興旺的題中之義是立足于鄉村這一主體的產業體系化發展和繁榮,既涵蓋生產經營的規?;?、制度化和集約化,也包含不同產業結構類型和要素的有機融合和全面發展,興旺發達的鄉村本土產業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和關鍵途徑。生態宜居是城鄉二元結構背景下對鄉村環境的具體要求,保護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資源、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鄉風文明是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最終呈現,通過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進一步發掘優秀傳統民俗文化,構建公共文體服務系統,不斷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治理有效是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表現,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村民自治機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善治體系。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通過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提高基層民生保障水平,讓農民過上富足寬裕的小康生活,這也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最終歸宿。

(二)戰略實施的長期性與差異性帶來的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是以“人、地、錢”為主線的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著眼于鄉村全面發展和城鄉關系協調重構的長遠規劃。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期性是基于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而言的,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七大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分為三個階段: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在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的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有差異的,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適合所有的情況。正如前文所言,我國農村地區已經呈現出分化發展的狀態,資源和資本決定了不同地域農村發展的方向。東南沿海城市群周邊的農村在上個世紀末抓住了鄉村工業化的浪潮,通過農業用地非農使用實現了財產性收益的積累,中西部地區中適合發展鄉村旅游和觀光休閑農業等新業態的農村,通過借助區位條件發展旅游資源迎來了一次跨越式發展,但中西部地區的大部分農村依然處在小農經營的格局中。

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期性與差異性決定著在實施過程中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和“細水長流”,這也為中西部地區邊遠貧困村落的發展帶來機遇。通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不僅可以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還能幫助貧困村莊在已有產業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壯大。

二、中西部地區邊遠貧困村落發展集體經濟的困難和瓶頸

(一)人口結構與人才資源

隨著中青年勞動力的外流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常住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改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在“人”,缺少勞動力便缺乏生產力,發展要素也就受到了制約。與此同時,鄉村的發展依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而筆者所調研的行政村中大部分的村“兩委”干部年齡普遍偏大、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做法上較為傳統和保守,多以完成上級任務為主,形式主義嚴重,內生動力明顯不足,且村內缺乏年輕的鄉土人才和致富能人,這些都制約著村級集體經濟的穩健發展。

(二)產業結構與土地資源

當前的中西部邊遠貧困村落,雖然在扶貧政策的帶動下發展了產業項目,但由于缺乏長遠規劃和管理,大多數的產業項目結構單一,沒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水漫灌”式的產業發展模式不僅導致了扶貧資金的不必要浪費,還帶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虎頭蛇尾”的弊病。土地資源作為農村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發展產業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受制于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建設等方面的現實情況,偏遠鄉村依然存在大量的荒山荒地沒有得到有效合理的開發,而已整合的土地資源又存在過度消耗和低效利用的問題,這些都成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瓶頸。

(三)組織架構與市場風險

當前的中西部邊遠貧困村落,雖然已經陸續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但在組織架構上依然存在形式化,大多數沒有真正運行起來,而成了“空殼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少數運轉的組織又囿于自身的經營水平和管理能力,收入水平普遍較低,村民的參與熱情也不高,使得集體經濟的發展處在了“卡脖子”的狀態。與此同時,由于村級集體組織前期運營時缺少資金資產和信用抵押,在金融部門辦理涉農貨款時手續復雜,且生產的產品大多是初級或粗加工的農副產品,進入市場后面臨著優勝劣汰的競爭風險,諸多因素使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舉步維艱。

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建議及對策

(一)堅持黨建引領,吸納優秀鄉土人才發展壯大產業

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是根本,只有讓農民群眾吃上“產業飯”,才能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可能,進而扭轉村莊“空心化”、“老年化”的趨勢。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產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通過抓基層黨建,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組織協調和攻堅克難作用。同時,要重視吸納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勁的鄉土人才,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把返鄉大學生和社會能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正所謂“筑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把干事創業的舞臺搭建好,注重培養一批現代農業生產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加大對致富能人的培訓力度,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帶動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及時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當條件成熟時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二)推動資源整合,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建設

2020年1月1日,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實施,耕地保護制度更加嚴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需要盤活各類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具體而言,要建立一種以均衡利益為原則、持久公平為根本的土地流轉模式和利益分配機制,對交通較為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塊,要加快流轉速度,進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的選擇項目進行運作,既要防止大面積拋荒,又要避免過度開發帶來的土地退化。同時要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窗口,通過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設置、章程制定、組織建立等工作,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和可盤活的資源性資產進行折股量化,建立新時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探索“政經分離”模式,同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道,以制度化約束為前提,穩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有序合規發展。

(三)拓寬工作思路,引進優質技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傳統的小規模農業生產經營運作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轉變工作模式、拓寬工作思路,改變以往單純依靠農產品輸出換取微薄利潤的舊模式,通過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利益鏈。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前謀劃品牌打造事宜,進行科學合理包裝,實現從粗放式到集約式的轉變,進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空間。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傳統線下銷售模式受到沖擊,網絡直播帶貨迎來了井噴式發展,要用好網絡電商平臺新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走好線上線下展覽銷售相結合的新路子,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四、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必由之路,而當前的中西部邊遠貧困村落,在發展中依然面臨著“人、地、錢”等諸多方面的困難。隨著中青年勞動力的外流,人口結構變得不均衡,人才資源明顯短缺,同時存在產業結構單一、土地資源整合不合理的狀況,加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架構尚不完善、抵御市場風險明顯乏力等實際問題,使得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困難重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單單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不同地域、不同階段的農村面臨的實際困難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可以適應所有村莊的發展,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共性與特性問題上找準結合點。

總的來說,中西部邊遠貧困村落需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充分利用已有的政策紅利和當前的發展機遇,以村級集體產業為紐帶,提前謀劃,穩扎穩打。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吸納優秀鄉土人才,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干事創業的舞臺搭建起來;二是推動資源整合,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制度化約束為前提,探索“政經分離”模式;三是拓寬工作思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從粗放式到集約式轉變,用好網絡電商平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內容,關系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大局,只有全社會共同關注,群策群力,才能更快更好實現新時代村興民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賀雪峰.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問題[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19-26.

[2]馮道杰,程恩富.從“塘約經驗”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實施路徑[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8(01):22-32.

[3]朱啟銘.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連續性、繼起性的縣域實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123(03):97-106.

[4]張坤.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集體經濟:現狀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20(04):4-5.

[5]張旭,隋筱童.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脈絡與改革方向[J].當代經濟研究,2018(02):26-36.

[6]高鳴,蘆千文.中國農村集體經濟:70年發展歷程與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2019(10):19-39.

(作者單位:于偉宣,九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都昌縣西源鄉南鄒村村民委員會;戴云,九江市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巾口鄉上畈村村民委員會)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模式
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