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媒時代有聲語言創作個性化研究

2021-03-16 00:35李博文陳夢
新媒體研究 2021年23期
關鍵詞:個性化

李博文 陳夢

摘 要 從有聲語言及播音風格相關構架“感受、表達、整體美”入手,對《主播說聯播》的個性化語言風格進行解構分析,得出獨特與內化感受、有聲語言創作技巧的活用與附著性,以及副語言的關聯性、整體美的宏觀效果與副語言的有機統一等相關個性化呈現的技巧與規律。

關鍵詞 主播說聯播;有聲語言表達;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23-0096-03

智媒時代媒介技術革新對傳統媒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也引發了有聲語言表達創作革新的新挑戰。其特征體現為附著性、可感性、獨特性和一貫性。有聲語言表達的創新與突破應當從獨特的感受出發,充分體現播音風格和稿件風格的附著性;具備獨特的感受后,進行獨特的表達才能具有可感性;保持表達與感受的一貫性與獨特性,做到整體美。

1.1 感受——獨特與內化

張頌教授說,獨特的感受,是獨特的表現的內在依據。播音員充分感受新聞內容、了解新聞背景、把握新聞六要素,才能更好的創作。有聲語言表達應當源于稿件風格,這也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關鍵。而“新聞播音員”僅基于原新聞稿件“充分感受”是不夠的。

“獨特的感受”應當做到內化,并結合“新聞”的遷移能力。在充分感受新聞事件后,將新聞類型與播音的調性在意識中合理定位,不僅僅是感受——“奠定基調”,應當結合新聞內容本身。在《主播說聯播》2020年12月30日《主播說聯播·年終版》中,9位主播都采用“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引入當年中國的新聞事件與展望。其中主播康輝用“康”字引出“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小康——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的新聞話題,用靈活的“第一視角”講述: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這一偉業我們都是見證者。主播海霞用“?!弊咒伿龀鲆欢谓诰W絡熱語“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引入2020年奮斗者號深潛器實現萬米深潛的新聞。兩位主播在播講新聞時,充分體會“康”與“?!钡膬仍诤x,以經歷者的第一視角進行播音創作,這一過程也更好地在“感受”中拉近了傳播者與受眾的距離。故而,新聞播音風格的獨特感受是:用真實真摯的“第一視角”講述新聞。同時這也體現著新聞編輯“把關人”的嬗變,充分借助主播有效的感知能力,將軟新聞與硬新聞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正向傳播”的傳播效果。在后真相時代,人們在情感訴求和客觀事實面前更傾向于前者,這一創新是一種跨越。

在《主播說聯播》中,“獨特”,是每一位主播對新聞事件的“獨特”解讀,采用“網絡熱詞”形式的同時,用自我感受調動情緒,用口語化的表達、精準的“大拇指點贊式”的體態語等形式,也做到了感受的“獨特”。

1.2 創作——活用技巧與強附著性

“有聲語言表達”包含內部技巧與外部技巧,有聲語言表達的創新過程中,從找尋適合融智媒時代的“新口味”出發。

有聲語言的內部技巧,應隨平臺性質有限制地放大。在廣播電視中,播音員的情感是在控制中使用的,在新聞播報時強調保證新聞的客觀性。而因《主播說聯播》節目的性質,加之在抖音短視頻平臺播出,播講新聞的內在調度進行了相應增強。例如,主播李梓萌、剛強在《亂港頭目壞得狠》短視頻中,采用更強的語氣表達,可以看出其內在語的調度相較于傳統新聞播音更具有外顯性的特點。兩位主播的對話還原香港暴亂事件,可見其用一種內在發力與外部技巧進行結合的方式,將這一新聞變得“生動有態度”。內部技巧包含三部分:情景再現、內在語和對象感。在媒介變革中,有聲語言創作應活用內部技巧,同時摒棄內部技巧使用過度與情緒化去尋求效果,逐漸在“新聞真實”的有效邊界中發揮內部技巧的作用,同時不把“技巧”作為一種“老生常談的固定用法”,把內在技巧用活,調動外部技巧的發揮,從而形成“獨特的有聲語言表達”。

有聲語言的外部技巧,應當從去固定用法與強內容附著性出發,添加合乎情理的表達?!安ヒ糁鞒值挠懈鍎撟魇嵌葎撟?,有一個‘動于衷’而后‘形于聲’的過程?!彼俣鹊目炫c慢、節奏的張與馳、重音的強與弱、語氣的急與緩,是新聞播報效果的基本要素,也是體現新聞播報鮮明個性的標志[ 1 ]。當前傳統媒體的有聲語言表達樣態,逐漸找尋“陳述式的播音方式”的表達樣態,重音停連不只有“高中顯低、快中顯慢”“內容重點重音”“保持詞的輕重格式的前后輕重”等固定用法,應當從“內容”出發去找尋重音停連。如《主播說聯播》中,播音員充分利用網絡熱詞背后的含義進行有聲語言創作。主播海霞在播講“誰放松,誰就是對病毒的放縱”一句話中可以聽出,“病毒的放縱”具有情緒的重音和忽沉且中斷的節奏,與平時新聞播報“平穩的語氣節奏”有著很大差異。在播報時內部技巧引導外部技巧略有放開地表達,使傳播的效果更強,這一條視頻在推送一周后獲得了“500萬+”的點贊。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內容”包含新聞內容所表達的“文字內容”“隱喻內容”等多方面。綜上,主播的表達都體現了在外部技巧的表達方面,于固定用法中加入合乎情理的“情感宣泄”,使新聞注入了“魂”[ 2 ]。

1.3 副語言——個性化創新

在多方面衡量中,我們發現副語言的表達應當將個性化與內容相結合。副語言是指除有聲語言表達外包含眼神、表情、體態、服飾等具有傳遞信息的內容[ 3 ]。電視傳播媒介在智媒環境中,播音員的副語言表達能更加精準地傳遞信息且給予內容支撐。

體態語方面,因視頻制式差異,9∶16的豎屏與“網絡用語”的加入為主播提供更多的發揮空間和支點,例如,海霞“大拇指”手勢點贊港警,握拳為應屆生就業難“送錦囊”;歐陽夏丹手勢描繪我國CPI上漲新趨勢;李梓萌手勢“打call”邀請受眾關注“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等等。眼神表情方面,隨著內部技巧有一定程度上的加大調動。如康輝在播講“新聞聯播懟美國政客”時,被網友發現眼圈微紅、眼神堅定且有力。主播海霞在《主播說聯播》節目標語“主播說聯播,今天我來說”的表達中,大氣的微笑輔以“會說話的眼神交匯”,為節目增加了很大的魅力。服飾方面,伴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發展,《主播說聯播》節目中主播的服飾雖與《新聞聯播》的樣式保持一致,但在顏色等方面給予了更加細致的設計。因短視頻的時長特性,一條視頻大多為一到兩個新聞消息,其服裝與內容更加緊密結合,可見個性化創新風格。

1.4 呈現——整體美

張頌教授說:“播音創作必須整體,播音風格也是體現在整體美之中?!卑殡S著感受的增強與擴大,有聲語言與副語言的活用與豐富細化,智媒時代有聲語言表達的整體美以一種個性化的表達逐漸呈現出來[ 3 ]。在《主播說聯播》一期海霞說“福建”的短視頻中,播音員結合有聲語言的“親民化”表達與重音,自然聲音極具親和力,穩定中帶有態度的“說”新聞,與“體態語與服裝造型”副語言表達的有機統一,將這一新聞事件有效地傳播出來。

2.1 創新技巧

2.1.1 把握新媒體脈搏與受眾取向

嘗試“新形式”感知,適應短視頻傳播特征。把握新興媒體特點,并熟練掌握智媒傳播技術要件,能夠更好地進行個人IP和節目的宣傳。短視頻新聞多以豎屏制式為主,配合音效、關鍵字、表情包等形式進行碎片化的傳播。這就需要主播在內容上面更加具有精簡的表達,結合上文充分利用網絡熱語、話題的同時,形成一種短時間的高效的新聞信息傳播,且必須具有跨年齡層的吸引力,努力為受眾提供優質新聞內容?!吨鞑フf聯播》采用豎屏、關鍵字,輔以音效,內容編輯語言年輕化網絡化生活化,將短視頻開門見山、碎片化的傳播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2.1.2 融入個性化的二度創作

新聞播音員的風格形成基于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新聞敏感度,而扎實的新聞基本功伴隨著媒體變革應當從二度創作中的全過程——感受、表達、整體——三個維度進行適度調整。

有聲語言感受,應當在新媒體時代逐漸變得更加有魂、有氣。有魂,即提升自我的文學素養以及對語言的品味能力,通過對文學以及語言的運用來增強語言傳播的魅力,使得新聞有聲語言更具有個性化。有氣,即接“地氣”,利用獨特的感受和平易近人的心態,在高語言品味與組織中完成了,話語由遠到近的過程。播音員的文稿和新聞內容是基本固定的,在感受方面應當基于“理解”的同時,把握文稿內的“實質內容”。朱廣權在對援鄂醫療隊隊員的表述時“出征還是冬日,歸來已是花期”,不僅接地氣,給這一新聞更至注入了“魂”,也為從側面體現了個人魅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有聲語言表達,應當從口語化的有聲語言與個性化的副語言出發。應當發揮有效的有聲語言的魅力,應當去固定用法、增強內容附著性。從《主播說聯播》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語氣節奏,有了更活躍的運用,而非固定用法,并與文本內容表達一致。例如主播海霞在講述“柳州螺螄粉”時,面帶微笑的聊天語氣,帶有停頓的提問“您愛吃螺絲粉兒嗎,最近啊有一條調查報道說,來自柳州的螺螄粉‘出圈’了?”感受充沛的情況下,運用強講述感、口語化的有聲語言表達,將這一新聞完美播報。個性化魅力的副語言也運用得出神入化,加入了東北方言“杠杠的”與“豎起大拇指”點頭標準微笑,并輔以精準的眼神呼應,使這條新聞得到完美詮釋。

2.2 創新啟示

2.2.1 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技術革新的當下,“人工智能AI是否能夠替代播音員”這一話題,已然成為當下每一位播音主持從業者堪憂的話題。2018年新華社聯合搜狗公司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了全球首個合成新聞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癆I主播”的上崗,對于新聞播音員來說不被替代的關鍵之一,應當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的出圈,是以其“段子手”的贊譽而出圈的,也提示我們應當從業務與底蘊多方面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增強自身文化底蘊,在客觀中找尋個性化的有感而發的表達方式;端正態度,用靈活的頭腦、創新思維與追隨時代新形勢的話語取勝。

2.2.2 強化播音員網感意識

適應于智媒時代有聲語言表達行之有效的個性化表達,需要播音員具備網感意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王昱認為,所謂網感,并非具有嚴謹定義的學術名詞,只是業內約定俗成的形象說法,考量的是從業者對互聯網傳播規律、平臺角色定位、社會心理痛癢、用戶獲知習慣等多方面的洞察[ 4 ]。只有充分了解“媒體呼吸”,才能夠掌握:如何在視聽傳播過程中,有效發揮新聞播音員職能。對《新聞聯播》等主流媒體新聞播音員的口語化、親民化的表達可以追溯至2011年9月25日,歐陽夏丹和郎永淳在首次主持中說出“十一黃金周祝您玩得開心”,以親切的問候語尋找與受眾的對話感、交流感。2013年除夕之夜,播音員在《新聞聯播》結尾著紅色中式西裝第一次輔之作揖禮向觀眾拜年,這一形式沿襲至今[ 5 ]。在《主播說聯播》中,綜合上文、新聞播音員的話語心態轉變、個性化的二度創作,由“網絡熱詞”的活用可見皆融入了網感的意識,《主播說聯播》用年輕人喜歡的通俗語言,結合國內外新聞時事頻發金句,輔以主持人適當的情緒性肢體動作,甚至偶爾以歌唱的方式,一改過去正襟危坐、字正腔圓的播音風格,建構出網感十足又不失權威的播音員形象。這些在新媒體平臺上個性鮮明、魅力十足、充滿“網緣”的播音員,與短視頻新聞播報“單品”常登“熱搜”,例如康輝送給國泰航空的一句話“NO ZUO NO DIE”等短視頻新聞等。

在智媒時代,有聲語言創作者個性化的表達,應從媒體感知與業務能力培養入手。在媒體感知中,調整新聞播報話語形態,逐漸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對新媒體內容精準注入豐富副語言與時新性的“時代熱詞”話語,來探尋個性化有聲語言表達。在業務能力上充分融入具有“親民化、個性化”的二度創作,“態度明確、聲隨情走、有限放大、合理把握”,逐漸形成有聲語言個性化的創新與突破。

參考文獻

[1]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2):45-59.

[2]陳杰.播音主持副語言風格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5.

[3]王媛.簡述電視新聞播音風格個性化創作[J].中國報業,2011(16):39-40.

[4]王昱.讀懂“網感”一詞里的期待[J].青年記者,2020(32):1.

[5]崔林,陳昱君,林嵩.“互動”與“親民”:融合發展背景下主流媒體電視新聞的語態變革:以央視《新聞聯播》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9(11):22-28.

3777500589288

猜你喜歡
個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設計個性化教學研究
基于“三教改革”的個性化智慧教學研究
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預防與個性化護理干預效果
個性化護理模式對肝病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
個性化護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個性化護理在老年白內障圍術期病人中的應用觀察
為小學英語個性化合作學習單做加法
個性化護理對結核患者肺結核知識知曉率的影響
XPON終端個性化參數存儲優化
同桌寶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