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開展沙棘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工作的調研與建議

2021-04-04 18:32趙東曉胡建忠
中國水土保持 2021年9期
關鍵詞:柳葉沙棘中亞

趙東曉,胡建忠

(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

青藏高原及周邊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地區是沙棘屬(Hippophae)植物的起源地。一般認為,沙棘屬植物起源后,一支向我國黃土高原、華北地區遷移演變,一支經中亞向歐洲大陸遷移演變。在遷移的過程中,沙棘屬植物為適應不同的地貌和氣候,產生了不同的種和亞種。作為沙棘起源的主要地區,西藏的沙棘資源狀況其實一直以來比較模糊,典型調研雖有,但系統考察不多。有鑒于此,2018—2020年我們多次赴西藏不同地區,就沙棘資源的自然分布、人工種植和開發需求等情況開展了有關調研。

1 西藏境內現有沙棘資源的主要種類和特點

沙棘屬歸胡頹子科(Elaeagnaceae),以萼片2裂,雄蕊4枚且其中2枚與花萼裂片互生、2枚與花萼裂片對生為共同特征,而區別于同科的胡頹子屬(Elaeagnus)和僅位于北美的水牛果屬(Shepherdia)。

1986年出版的《西藏植物志》(第三卷),記述了西藏境內有4種沙棘:鼠李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柳葉沙棘(H.salicifolia)、西藏沙棘(H.tibetana)、肋果沙棘(H.neurocarpa)。其中在西藏原歸于鼠李沙棘4個亞種之一的江孜沙棘(H.gyantsensis)后來升級為種[1],其余3個亞種依次為中亞沙棘(H.rhamnoidesssp.turkestanica)、中國沙棘(H.rhamnoidesssp.sinensis)和云南沙棘(H.rhamnoidesssp.yunnanensis)。

在西藏境內,不僅有自然分布的天然沙棘資源,還有大面積種植的人工沙棘資源。

1.1 自然分布資源

西藏境內分布有西藏沙棘、江孜沙棘、中亞沙棘、云南沙棘、柳葉沙棘等,僅沒有蒙古沙棘(H.rhamnoidesssp.mongolica)這一亞種。

1.1.1 西藏沙棘

西藏沙棘是沙棘屬中唯一的小灌木。調查中發現,西藏境內呈天然群落狀態大片分布的首推西藏沙棘。我們在墨竹工卡縣調研時發現,在念村河谷兩側地帶有近1 000 hm2西藏沙棘天然林,以條帶狀分布,中間雜有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鮮卑花(Sibiraealaevigata)等灌木。天然灌叢成齡林高度普遍達1.2 m左右,幼齡林高數十厘米不等,灌叢呈掃帚狀,或似造型盆景,相當漂亮。調查時間為2018年8月21日,當時果實大部分呈綠色,變色果實稀少,但果實頂端星芒狀紋飾清晰可見。

2019年9月19日在普蘭縣調研時發現,在仁貢村有1 000 hm2以上的西藏沙棘天然林,呈條帶狀分布在河流兩岸,有些在河灘低地,有些在稍高一些的階地,有些在兩者之間的坡地上;沙棘群落中幾無其他灌木,多為禾本科(Gramineae)植物;沙棘果實部分已過熟,果味酸甜,較為可口。分布于海拔稍高的階地上的樹高20~30 cm,果實星狀紋飾長(同墨竹工卡的);分布于河灘和坡地上的樹高40~50 cm,果實星狀紋飾短。經測定,這兩類沙棘,長紋飾的干全果含油率達34%,黃酮含量2.6%,β-胡蘿卜素含量252 mg/100g,維生素E含量1 401 mg/100g;短紋飾的干全果含油率26.4%,黃酮含量3.3%,β-胡蘿卜素含量116 mg/100g,維生素E含量891 mg/100g。除黃酮含量低于柳葉沙棘、云南沙棘等外,西藏沙棘其余各個指標含量均為最高。

1.1.2 江孜沙棘

江孜沙棘是西藏分布面積最大的一種沙棘,在聞名遐邇的布達拉宮基座下的坡面上,就有十余株江孜沙棘分布。在錯那縣考察時發現,娘姆江河谷兩邊多分布著高大的江孜沙棘,其中以曲卓木鄉分布最為集中,這兒有133 hm2“千年”江孜沙棘林(實為300余年),其中鄉政府所在地集中分布著53 hm2以上的江孜沙棘林,樹高普遍超過10 m、胸徑在1 m以上,最大的樹高達15 m、胸徑達1.5 m左右[2](參考文獻[2]中作者誤認為柳葉沙棘,實為江孜沙棘)。老樹上依然碩果累累,樹下萌蘗株郁郁蔥蔥,萌蘗株枝刺很多,但成年樹上的刺卻稀少或無,樹下除草本外,幾無其他灌木。2018年8月22—23日調研時,隆子縣境內江孜沙棘果實近熟,呈黃色,稍有棱,果味苦澀,而海拔很高的錯那縣境內果實尚綠。2019年9月中旬調研時,墨竹工卡、隆子和錯那三地的江孜沙棘果實均已干癟,果實收縮為棱狀(很像陽桃),取樣分析后發現,干全果含油率14%(10%~17%),黃酮含量3.1%(2.59%~3.51%),與西藏沙棘相比含油率明顯偏低,黃酮含量相差不多。

1.1.3 中亞沙棘

中亞沙棘主要分布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區。2019年9月下旬在札達縣調研時發現,不像西藏境內的其他沙棘,自然分布多位于河灘低地,中亞沙棘不僅在河流兩岸有分布,而且在“土林”山坡上竟然也有自然分布。札達縣的“土林”,就像鄂爾多斯的砒砂巖,也是一種湖相沉積的砂巖,不同的是只有一種顏色——土色。在“土林”崖坎處,土壤水分遠遠低于河灘處,但也有條帶狀的中亞沙棘分布,足見其卓越的抗旱性能。經測定,中亞沙棘干全果含油率13%(10%~15%),黃酮含量2.7%(2.4%~3.2%),β-胡蘿卜素含量71 mg/100g(42~127 mg/100g),維生素E含量711 mg/100g(288~1 066 mg/100g)。生化分析結果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含量僅次于西藏沙棘。

1.1.4 云南沙棘

云南沙棘只分布于西藏東部的林芝市。2018年8月下旬在林芝調研時,常能在溪流邊發現成線狀分布的云南沙棘天然群叢或孤立木,一般樹高6~8 m,很難見到片林。云南沙棘果味酸,掛果較為均勻,果實密度遠較中國沙棘稀疏。雄株枝條十分粗壯,葉片很大,葉長55~63 mm、寬11~13 mm,葉柄長2 mm,用作育種材料或枝葉開發利用,發展潛力很大。干全果含油率11%~12%,黃酮含量6.9%~8.8%,β-胡蘿卜素含量31~39 mg/100g,維生素E含量211~1 206 mg/100g。生化分析結果中,最為突出的是黃酮含量很高。

1.1.5 柳葉沙棘

柳葉沙棘在喜馬拉雅地區南坡的西藏錯那等地有分布,這些地區氣溫較高,適宜柳葉沙棘生長。2020年10月19—20日在錯那縣麻麻門巴族鄉海拔2 600~3 500 m范圍內調研時,發現坡面和溝谷都有柳葉沙棘。坡面上大者高6~8 m,最大胸徑在1 m以上,平均高度3~4 m。在谷地勒布溝流域,溪流兩側的柳葉沙棘順流水呈間斷條帶狀分布,樹高較坡地的高,一般高者8~10 m,平均5~6 m。柳葉沙棘結實普遍較好,果色黃,果味酸,10月下旬果實成熟。干全果含油率22.1%,黃酮含量很高,達7.9%。據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測定,原產錯那的柳葉沙棘果實維生素C含量達1 480~1 709 mg/100g。在沙棘屬植物中,柳葉沙棘維生素C含量最高,果實成熟期最晚(最晚至11月)。這些優良性狀,使得柳葉沙棘成為培育無刺、高維生素C含量、晚熟等優良品種的極好原始材料。

此外,肋果沙棘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區及橫斷山脈,中國沙棘分布于橫斷山脈地區,這也是西藏境內十分重要的2種沙棘資源。

1.2 人工種植資源

西藏境內已成林的大部分沙棘人工林,常被誤認為是天然林,多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種植的。西藏境內人工種植的沙棘,主要為江孜沙棘和中亞沙棘。

1.2.1 江孜沙棘

江孜沙棘是西藏分布最廣、種植面積最大的沙棘品種。在拉薩、山南等地區,調研中所見多為江孜沙棘,最為集中的當屬山南市隆子縣。這個縣的沙棘林于2019年8月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基本上沿隆子河及其支流種植了50 km長的林帶,面積約5 330 hm2。2012年,隆子縣沙棘林帶被列為國家公益林,受到重點保護。2018年8月下旬調研所到之處,發現江孜沙棘樹高普遍為8~10 m,結果密度中度,樹體高,采果難;雖然也發現一些高齡沙棘有衰退現象,但很難發現像黃土高原地區那樣10年以上的中國沙棘人工林成片死亡的現象。

2020年10月22—24日在江孜縣調研時發現,年楚河河道兩側也有呈寬帶狀的江孜沙棘人工林,長度達10余km,面積估計有3 330 hm2以上。

1.2.2 中亞沙棘

中亞沙棘是西藏種植面積第二的人工沙棘,主要在阿里地區種植。在阿里地區札達縣,中亞沙棘集中種植于象泉河谷地帶,全縣中亞沙棘人工資源面積約667 hm2。中亞沙棘樹高2~4 m,高者達6~7 m。調研中發現,河谷表層土壤有鹽漬化現象,但是沙棘長勢旺盛,萌蘗情況十分普遍,沙棘林自我更新能力較強。2019年9月19—20日調研時發現,中亞沙棘果實正處于成熟期,果實分異很大,果色有紅、橙、黃諸色,果形有圓球體、長圓臺體、長紡錘體等,果味苦澀,果實產量很高,適于剪枝采果。

1.2.3 中國沙棘

2019年9月20日在阿里地區噶爾縣昆莎鄉噶爾新村,調研組發現這兒種植有引進的中國沙棘。經了解,沙棘種子引自內蒙古,在當地實生育苗后,于7年前種植,生長十分旺盛,樹高2~3 m,果實普遍較大,百果質量30 g左右,而且單株結實稠密,單株果實產量估計在8~10 kg,適于剪枝采果。果實分異很嚴重,果形有圓球體、扁圓臺體2種形狀,果味酸甜;果實較西藏地區其他種或亞種明顯晚熟,調研時發現有的果實近熟,有的剛開始變色,果色似有紅、橙、黃諸色,以橙色為主,還有的果實橫徑還很小,尚未進入快速增大期,這是一種極晚熟品種,預計在冰凍時節可打凍果采收。同時發現,種植的雄株樹體健壯,花芽飽滿,作為授粉樹十分適宜。

2 近中期在西藏建設沙棘工業原料林的初步方案

西藏沙棘工業原料林建設的基本方案是,既要立足于現有各類天然和人工資源,又要在合理優化企業布局的前提下,積極利用國內現有優良沙棘資源類型,建成高質量的沙棘工業原料林[3]。

2.1 現有資源分析

資源調研和營養成分測定結果表明,西藏境內天然分布和人工種植的沙棘資源,變異豐富,各具特色。

2.1.1 江孜沙棘

估計西藏境內江孜沙棘總面積應在10萬hm2以上,其中天然林1.3萬hm2。由于群眾普遍掌握了其育苗、種植技術,因此推廣種植較為容易;不足之處是樹體高大,果實密度中等偏低,從成分來看也沒有特別之處,開發價值相對較低。

2.1.2 中亞沙棘

中亞沙棘現有種植面積在西藏居于第二位,阿里地區中亞沙棘總面積估計有2萬hm2,天然、人工資源約各占一半。不過,偶有發現中亞沙棘人工林像黃土高原中國沙棘一樣情況的片狀枯死現象。在阿里地區,中亞沙棘的育苗、種植已為當地群眾所掌握,且其樹體普遍不高,剪枝采果較為容易,加之果實中油、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含量較高,是其主要優勢所在,因此在阿里地區繼續種植中亞沙棘潛力依然很大。

2.1.3 中國沙棘

中國沙棘自然資源主要位于橫斷山脈,受地形所限,基本沒有開發利用價值;人工資源在噶爾初步試驗結果十分理想,面積雖然不大,但產量高、晚熟、便于剪枝采果等優點使得其在阿里等地的種植前景看好。

2.1.4 西藏沙棘

西藏沙棘自然分布面積最大,從墨竹工卡、普蘭等地的調研情況來看,估計境內西藏沙棘面積應在1萬hm2左右,全為自然資源。作為一種小灌木,西藏沙棘果實密度不低,產量可以,如果能研發出一種像東北大興安嶺地區采收杜斯、越橘一樣的采果設備,則可解決果實采摘問題。西藏沙棘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營養成分十分突出,如前所述,除黃酮含量低于柳葉沙棘、云南沙棘等外,其余各項指標含量均為第一,加之果實口味較好,開發價值很大。問題是資源面積有限,而人工育苗、種植方面的技術需要探索。

綜上所述,西藏境內各種沙棘資源共計約13.33萬hm2,其中天然資源約3.33萬hm2。由于不像黃土高原地區的中國沙棘人工林經常郁閉后無法采摘果實,西藏地區各類沙棘資源,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密度一般都適宜人工采摘,因此現有資源在做好采摘利用實施計劃的前提下,理論上講都可以用來直接采收利用。

2.2 工業原料林建設初步方案

如前所述,西藏境內的現有沙棘資源,一般可以直接用來進行加工利用。但是,這些資源或為自然分布,或出于生態建設目的,經濟利用方面考慮得不多。從資源的運輸距離、資源的工藝產量及采收成本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會發現現有資源中的多數,實際上不適合開發利用??紤]上述因素,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沙棘優良類型,重新建立沙棘工業原料林基地。

西藏境內自然地貌可以劃分為喜馬拉雅高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藏東高山峽谷區四大類,其中適于種植沙棘、建立工業原料林基地的主要有藏北高原和藏南谷地這兩類地區。按照“三北”地區一般0.33萬 hm2(5萬畝)沙棘原料林可供給1個中小型企業的基本要求,將參數翻番,即按0.67萬hm2(10萬畝)沙棘工業原料林供給1個加工企業來考慮,全西藏共需建立10個沙棘企業,與其相適應的沙棘工業原料林需要新建6.67萬hm2(100萬畝),按近期(2021—2030年)、中期(2031—2040年)兩期共20年安排,平均每年0.33萬hm2(5萬畝)。

2.2.1 藏北高原

藏北高原位于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約占全自治區面積的2/3,由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組成,其間夾著許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

建設地區:近期(2021—2030年)、中期(2031—2040年)均位于阿里地區。

推薦的種或品種:中亞沙棘、中國沙棘、雜交沙棘的優良類型。

推薦種植面積:近期(2021—2030年)2.00萬hm2(30萬畝),中期(2031—2040年)1.33萬hm2(20萬畝),共3.33萬hm2(50萬畝)。

2.2.2 藏南谷地

藏南谷地位于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域。這一帶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

建設地區:近期(2021—2030年)主要位于拉薩市、山南市;中期(2031—2040年)位于山南市、日喀則地區等。

推薦的種或品種:江孜沙棘、云南沙棘、中國沙棘、雜交沙棘的優良類型。

推薦種植面積:近期(2021—2030年)2.00萬hm2(30萬畝),中期(2031—2040年)1.33萬hm2(20萬畝),共3.33萬hm2(50萬畝)。

3 高質量開發利用西藏各類沙棘資源的基本思路

西藏有關部門和地區近年來對通過種植沙棘建立沙棘開發企業、振興當地經濟工作十分重視,多次提出了這方面的需求。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西藏境內尚無沙棘加工企業,需要與種植相匹配,科學布局加工企業。如果沙棘工業原料林的近中期建設面積為6.67萬hm2(100萬畝),就需要配置與其相適應的中小型加工企業10個左右。然后,堅持滾雪球,由小到大,由單一到綜合,由薄利到厚利,可逐步走向良性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基本思路,希望能夠有助于西藏境內的沙棘開發利用工作。

3.1 在沙棘工業原料林建設初期,同步建立沙棘加工企業

按沙棘種植后進入盛果期需5年、企業建成需2年計,企業建成后的前3年,甚至前5年(考慮到新建資源面積尚小),可以利用現有各類沙棘資源,選擇運距較近、采收勞力較多的地區,先行采摘已有沙棘資源,進行初步加工利用。

3.2 沙棘加工企業先定位于初級加工利用

初級加工利用包括對果實和葉兩類資源的利用。果實利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提供凍干果或烘干果,直接銷往區內、國內各地甚至國外市場;二是壓榨果汁,形成果汁、果油和種子3種產品,果汁、果油經初步包裝,銷往本地市場,種子直接銷往國內各地供銷市場。葉的加工利用,在近期(2021—2030年)就一種產品——沙棘茶;在中期(2031—2040年)則可在沙棘茶的基礎上,生產其他沙棘保健品,產品一半用于滿足本地市場,一半銷往國內各地甚至國外。

3.3 在企業有了一定積累后適度開展沙棘產品深加工

預估在中期(2031—2040年)的中后階段,沙棘企業運轉良好,產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信息資源較為豐富后,可以考慮引進一條能夠提取油、黃酮的綜合生產線,加工生產沙棘保健品,一條化妝品生產線,加工適合高原地區人群的化妝產品。同時,沙棘資源對藏藥生產能有突破性貢獻。

3.4 企業建成后要注意綜合開發,做到無廢料利用

沙棘地上部分果、葉和枝的開發謀劃好了,完全可以做到無廢料利用。除圍繞果實、葉子進行開發外,枝干和果葉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渣料等,都是優良的原料,可用于加工飼料添加劑(或預飼料)、食用菌基料、顆粒燃料及人造板等。同時,沙棘工業原料林也是發展林下經濟、主題采摘、旅游觀光的優質資源,要高度重視,充分利用,深度挖潛。圍繞沙棘工業原料林,從建設到更新,都要注意綜合利用,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在2020年8月28—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本、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在關乎這一區域沙棘資源建設和開發利用的方方面面,我們責無旁貸,需要積極與地方有關部門密切合作,以規劃設計、典型示范和培訓等作為切入點,全方位為西藏的高質量發展服務。我們堅信,沙棘在這一偉大的征程中一定會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柳葉沙棘中亞
習近平主席在中亞
沙棘種植讓日子甜滋滋
沙棘頌
柳葉和魚
沙棘在西藏的發展前景探討
沙棘產業的直銷之路
柳葉青青
眼睛上面的柳葉
中亞速覽
民營油企的中亞并購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