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2021-04-08 04:44張心心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古箏音樂作品樂曲

張心心

(遼寧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116021)

一、引言

古箏是我國民樂的典型代表,其優美的音色和寬廣的音域給聽眾帶來了良好的體驗。我國將古箏加入高等教育的歷史已經有半個多世紀,各個高校的古箏專業也在教學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在高校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古箏有著有氧的旋律和獨特的意境,這也是高校古箏教學開展審美教育的基礎。在高校古箏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滿足了古箏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古箏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古箏學習效果

高校學生每天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所以他們只能夠利用部分時間來學習聲樂,但是古箏本身是一門高要求的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夠有效改善古箏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過,現階段學生對自身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忽視了剖析自身的優點和缺點,缺乏實踐缺點的改正方法,輕易氣餒,導致學生在古箏學習時并沒有掌握到古箏的內涵。倘若學生對“美”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和定位,那么他就很難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把握方向,所以他就算在古箏學習上消耗了大量的時間,也難以將這些時間成本轉化為知識財富,深入理解古箏的內涵。

當今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國民接觸到的新思想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不同階段的國民審美標準也各有區別,但是只有國民自身具備了審美意識,他才不會輕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出現從眾行為,所以當高校教師通過教學來幫助學生樹立審美意識之后,學生也能快速領悟到古箏以及與古箏相關的知識的實際內涵,進而高效率地學習古箏,以免出現花費大量時間卻不能有效學習知識的情況①。

(二)強化審美與古箏教學的聯系

古箏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類學科,所以學習古箏就是學習藝術,而想要學懂藝術、學好藝術,學習者本身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的,因為“美”就是藝術的核心。如果學習者不能欣賞美,就難以在藝術學習上獲得造詣。不過,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社會背景不同,會對“美”產生不同的認識,對于同一首音樂作品的感受也各有區別,但是很多高校教師通常都會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還會割裂審美和聲樂教學之間的聯系。出于改善這一情況的目的,高校教師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將審美和聲樂教學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為讓學生在專屬的環境、相應的氛圍中學習,以此引導學生探索聲樂之美。與此同時,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使得學生逐漸熟悉音樂,不再被動地學習古箏,而是主動地學習聲樂②。

三、高校古箏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整合教學資源,感受意境

想要讓學生對古箏樂曲的內容進行深入體會,明確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古箏的“美”,就必須讓學生先對古箏樂曲的創作背景進行大致了解,其中包括創作者的生平履歷、時代背景等。不過,口頭講解的方式過于單一化,還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播放與創作者相關的影像資料或者圖文資料,從而強化學生對于創作者的印象。當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古箏樂曲的創作背景時,他們也會在學習古箏樂曲時去感受創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在分析古箏樂曲時才不會覺得不知所云。只有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創造意圖之后,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掘到古箏樂曲中所蘊藏的美感。由于受到教學資源有限和教學需求等因素的影響,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古箏的意境,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還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將繪畫與古箏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來描繪出他們所想象的古箏樂曲意境,這既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古箏學習情況,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例如,在對《漁舟唱晚》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們欣賞,然后通過多媒體將于《漁舟唱晚》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展示給學生。在學生欣賞完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創作背景。讓學生了解這首樂曲是以《歸來去》為素材,并且由十三弦古箏的特點發展而來。在進行第一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彈奏的時候想想畫面,在腦海里營造一幅優美的湖光山色。在教學第二部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旋律中的中心音和青角音進行分析,體會不同的旋律,并對不同的音色進行分析③。教師要介紹課堂所學古箏音樂的創作背景,使得學生能夠在對古箏樂曲產生深刻印象的同時,深入化理解古箏的本質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額外展示這些音樂作品,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審美意識得以強化。

(二)引導學生在古箏演奏時融入自身情感

古箏演奏是每一個音樂專業學生都需要經歷的教學活動,所以聲樂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聲樂練習時教導學生在演奏古箏時投入情感,彈奏時必須是飽滿的情緒。每一首古箏樂曲都具有特定的情感基調,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古箏音樂之美,調動學生的情感。

首先,教師要在聲樂教學中設置音樂作品欣賞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靜下心來去體會音樂中蘊藏的情感。

其次,教師在教學初期要對每一首古箏音樂作品進行剖析,這樣才能在正式的教學環節給學生提供更加規范的指導。不過,教師不能直接告知學生這首音樂作品的節奏規律、蘊藏情感等,而是要讓學生通過欣賞來進行自我體會。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說出對于這些古箏音樂作品的想法,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④。

(三)加強重復訓練

盡管重復練習的方法相較于現階段的很多教學方法來說更為死板,很多學生對這個方法較為抵觸,但不可否認這確實是適用于大多數學生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幫助教師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所以使用該方法的教師占據了教師隊伍中的大部分。不過,在使用該教學方法時教師還是要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項。

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按照學生的需求來選取一批適合于他們的音樂作品,然后將重復練習這些音樂作品作為這一時期的教學內容。在絕大多數學生都可以記住歌詞旋律,并且深入了解這些音樂作品后教師可以分析在學習過程中被學生遺忘的細節。

同時,還要組織學生分別進行彈奏。在演奏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演奏風格和演奏技巧進行點評,這樣才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改進⑤。

不過,教師在使用重復練習的教學方法時必須堅持,因為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漸進。因此,在使用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保障學生對這音樂作品已經有了透徹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案。

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多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在學生表現積極的時候要給予學生肯定,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聲樂時充滿熱情,畢竟重復地學習和訓練是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煩躁情緒的,活躍的課堂和教師的認可能為學生的古箏學習創造空間,讓古箏不再成為他們的負擔,而是一種興趣愛好。

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進行古箏演奏時要保持他們專屬的演奏風格,并根據音樂作品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彈奏方法,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在古箏學習中獲得鍛煉審美能力的機會。

(四)引導學生欣賞古箏中的形象美

古箏曲中塑造了非常豐富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教師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形象,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對古箏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介紹這首歌的背景,讓學生體會這一曲目中的某一板塊,并通過旋律分析來體會陜北人民歡迎中央紅軍的熱烈場景,以及陜北人民心中的喜悅之情。讓學生對曲目中所塑造出來的陜北人民和中央紅軍的形象進行深入體會,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這一曲目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很好地體會到古箏曲中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進而將古箏曲更好地演奏出來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古箏教學中開展審美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多樣化的,高校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古箏教學中的審美素材,在古箏演奏技巧的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加深學生對美的感受和理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古箏演奏水平。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前提是學生對基礎知識、指法運用、彈奏姿勢和演奏儀態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能夠將吟、揉、按、滑等技巧運用于彈奏之中,將古箏藝術本身的特色充分發揮出來。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古箏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感受古箏的美,在對美的追求中不斷提高古箏演奏技巧,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古箏藝術的感悟,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注釋:

①李晶.高校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研究[J].藝術評鑒,2019(005):112-113.

②楊媛.新時期基于高校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北方音樂,2019(014):164-165.

③周倚帆.高校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理念的滲透[J].藝術教育,2019(009):90-91.

④馬娟.高校古箏教學對學生的審美教育研究[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9(010):189-190.

⑤羅燕.試析審美教育在大學古箏教學中的滲透[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9(006):220.

⑥姚嵐.淺析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休閑,2019(05).

猜你喜歡
古箏音樂作品樂曲
始亂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第一次上臺表演古箏
遇見古箏,置身竹海
雷曉偉音樂作品選登
第一次彈古箏
古箏
準媽媽必聽十首胎教樂曲
悲傷的樂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