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市中學青年音樂教師課堂展示活動評課綜述

2021-04-13 18:59邢辰路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44期
關鍵詞:課堂展示音樂教學教學策略

邢辰路

【摘要】音樂教學理念在課程改革中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們也應該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創新,音樂課的改革不僅需要先進的教學理念作為支撐,也需要優秀的音樂教師去設計操作,優質的音樂課堂展示活動恰好可以直觀地反映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系列教學成果以及教師所掌握的音樂教學理念?,F階段音樂教師在教學第一線探索的水平通過課堂展示得以呈現,通過觀看此次音樂課堂展示活動可以了解到當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他們對現今音樂教學理念研究并通過反復實踐探索的得來的成果,此次參與活動的音樂課覆蓋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靈活、教學用具多樣,為廣大音樂教師們提供了優質的學習范本。

【關鍵詞】音樂教學??? 課堂展示???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4-0171-03

一、活動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工作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美育工作放在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的重要位置,要想進行好美育建設,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來推動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養具有內在精神力量的新一代青年,從響應國家的方針政策到活動的成功舉辦,經歷了從摸索到最后成功的舉辦含金量很高的教學展示活動。

參加比賽是一件有壓力、有動力的事情,對參賽教師自我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課堂展示活動為老師、同學、專家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優質交流平臺,為觀看比賽的音樂教師提供了參考的范本,教師們能夠學習到優質課中的新穎之處,觀察吸引學生的亮點,將可取之處應用到平時的教學中。

“磐石之聲——2021年桂林市中學青年音樂教師課堂展示活動”是為提高中學青年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而舉辦的活動,活動展評時間為2021年4月21日至23日,地點在桂林市第八中學舉行,參展及觀摩人員為:參展教師及指導教師、各縣(市、區)音樂教研員、兼職教研員、市屬中學音樂教師,參加課堂展評的教師須在35歲及35歲以下,經過各市區的初評后,選拔高、初中各一名教師參加桂林市展評活動。來自桂林市各區縣選拔的30名優秀青年教師歡聚一堂,為同學們帶來一場音樂盛宴。初中組音樂教師22名,高中組音樂教師8名,教師們在此次比賽中的音樂素養較上一年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都各有特色。實用的課堂專用技巧和專業素養使在場的同學老師們深受感觸,很大程度上響應了音樂課程改革的先進教學理念。

二、教學評價與分析

音樂教師要成為人類音樂文化的傳遞者,成為美的傳播者、創造者和塑造者,除音樂素養外,還應具備多重綜合素質[1]。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并不只是唱歌技能好或者彈奏技能好,音樂技能好的人或許是一個好的音樂家,但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音樂教師,一位好的音樂教師具備優秀的音樂技能是必須的,不能夠否認,但是一位好的音樂教師她必須是多重身份的,既是音樂家,又是音樂教師,也是音樂的創作研究者,好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而且要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還要觸類旁通,涉及相關領域知識。所以,音樂教師擁有多重能力,即教師專業技能、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熟悉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文化素養

藝術教育是人文教育中地一部分,而人文教育不是讓人掌握一門技術,而是提高人的文化修養,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理解是《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出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之一[2]。中小學音樂教材中不僅擁有不同體裁、題材以及基礎理論的音樂知識,還有不同國家、地域、不同民族的各種形式多樣的音樂文化知識。音樂文化包括音樂藝術,但不僅僅只是音樂藝術,音樂藝術是各種內容不同、形式不同的與音樂相關的綜合知識,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具備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如戲曲、曲藝、美術等藝術知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個教師必備的素養,深厚的文化素養可以幫助教師正確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中所內涵的文化價值。

高中組《大美梅蘭芳》是一堂很驚艷的課堂,授課教師是第十一中學的周梓琪老師,她具有很強的戲曲方面的專業素養,在課堂導入部分,她在課堂上親自示范并區分四大流派唱腔、身段表演,將自身的感染力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同學們的滿堂喝彩。此外還注重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即音樂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指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利用自己對京劇藝術的理解、掌握、感悟,一字一句地讓學生體驗四大流派唱段、行腔,學生模仿教師發出不同風格流派地“一……”的長音,她鼓勵學生跟著她做戲曲動作,教學生“蘭花指、蘭花掌”,每一個音、字、韻味都親自示范,讓學生去體驗、感悟京劇。學生們學得津津樂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戲曲的唱腔、身段、行腔,掌握了梅派藝術的戲曲韻味,感受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師的示范雖說從聽覺上、視覺上跟專業表演有差距,但卻能給學生參與表演和實踐以巨大的動力,這也是音樂課堂中師生和諧“對話”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形式。

在高中音樂組中來自國龍外校的戰盛龍老師上的湘教版教材《學堂樂歌》板塊。他在音樂課堂中的銜接語言、指令性語言、描述性語言都表現出語言藝術的導向性、科學性和幽默性,展現出一位優秀的音樂教師所具備的藝術涵養和文化修養。導入部分戰勝龍老師用溫和、慈祥的聲調來描述演繹學堂樂歌《送別》,為同學們講解學堂樂歌的產生背景,將同學們帶入場面,激發了學生極大的愛國熱情;又為同學們聆聽了進行曲風格《黃河》,在聆聽中戰勝龍老師生動的講解激發了同學們學習《黃河》這一首歌曲的強烈欲望,在教唱環節中對《黃河》的情緒、劃分樂段、風格體裁、一字一音、同音反復等都講解得非常清楚,學生不但很快能學會這首歌,也受到愛國主義和政治思想教育。

(二)課堂掌控能力

教師課堂掌控能力包含的面很廣,這里所指的是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掌握課堂氣氛的能力、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能力、整堂課程的環節銜接與時間分配能力,以及應對臨時出現不可控因素隨機應變能力。

教師課堂《咿呀呀噢嘲噢》是初中組第十八中學?;蓥├蠋熓谡n,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這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她將教師的專業技能巧妙的融入課堂,將氣氛活躍起來,教學語言流暢、聲音洪亮,在教學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這一環節,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教師將小樂器(非洲鼓、鈴鼓、響鈴等)發放給學生,將學生分組進行合作練習,在學生們合作熟悉后加入老師彈唱,很好的將氣氛調動了起來,在提問環節中運用了引導式提問、啟發式提問,在同學們回答之后復述同學所回答的,進行鼓勵,鼓勵之后評價學生的回答,再講學生沒有回答上的啟發式地提問。在此節課中也有些不足,就是這首歌中的歌詞是非洲語言,對于同學們來講較難,給出建議是學生容易唱的讓學生唱,不會的教師來唱。

《鄉間的小路》教師是田家炳中學鐘美妮老師,課堂上親和力十足,尊重學生,具有較好的專業素養,活躍氣氛的方法很多樣,音樂課堂的設計理念、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把握恰到好處。

高中組“流行音樂”板塊一課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授課教師是十九中學葉建強老師,該課播放節奏較強的《什錦菜》《傷心旅館》等流行歌曲,從基本要素分析創作手法,播放《森林狂想曲》,體驗新世紀音樂,讓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氣氛非?;鸨?,教師也相當投入,每播放一首作品,都與學生一起互動,如很大幅度的搖擺并示范,整堂課好似一個流行歌會,并且在研究拓展部分鼓勵學生上臺展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熱情。

在此次的青年音樂教師課堂展示活動中,大多數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能力,掌握程度、年齡特點來掌控課堂,但是也有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范圍,從而設計了與學生能力水平不符的環節。在《白毛女》這一課堂展示中,教師忽略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讓學生配合老師進行楊白勞和九兒的部分表演,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狀態不佳以及課堂環節的無效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掌握能力和學習需要來調整課堂,實時的轉變教學方法,從容輕松地掌控音樂課堂。

(三)知識概念的掌握

教師對音樂知識概念的不清晰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是否準確,容易造成學生知識概念的混淆?!断s之歌》的授課教師合唱的概念不清晰,容易使學生在知識概念上的理解造成誤差。歌劇《白毛女》的授課教師在課堂上選取了歌劇《白毛女》一課,《白毛女》是我國的第一部歌劇,講述了一位飽受舊社會封建思想影響的少女,根據民間傳說故事改編而成。但是在課堂展示中播放視頻選取的是舞劇《白毛女》的視頻。這些知識概念的不清晰容易給學生帶來音樂知識認知上的誤差。

(四)教學方法

圖譜教學能夠很直觀地展現音樂力度、速度、結構等,第十八中學文江華老師授課的《春江花月夜》中運用了奧爾夫圖譜教學,借助動態簡筆畫魚的形狀很直觀地將此首樂曲的“螺絲結頂”的結構展現出來,桂林市雁山中學的楊雪勒老師授課的《客家之歌》——《土樓回響——第五樂章》中運用圖譜教學將歌曲的力度完美展現出來,學生根據圖譜的強弱力度指示進行身體的律動,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評課心得與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對象,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因此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要讓學生擁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為全體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將自己的個性自由靈動地發揮出來。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來說,都喜歡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生,這樣既能使自己設想的教學程序順利進行,又能夠很快活躍課堂氣氛,因此在《春江花月夜》上教師總是將目光集中到個別的身上回答問題、演唱、學習等都是這位同學,應該說該同學的課堂配合的確不錯,但是綜觀其他學生的表現就顯得很不可取,因為他們非但沒有積極思考教師的提問,更沒參與到音樂的表演中來,反倒有人不斷取笑那位同學。在不斷倡導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今天,其實最有意義的教學應該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教學方法,為全體學生的個性展示提供可能的機會和空間。

《咿呀呀噢嘞噢》課上教師拿出了非洲鼓與學生互動打鼓,后來由兩位學生配合模擬,最后全班分成兩組分別用擊掌中的響掌和拍桌子來拍打,在不斷嘗試著生動有趣的新節奏后,全體學生對于非洲鼓的演奏形式有了極其深刻的了解,在欣賞《土樓回響》以后,教師帶著全班同學集體學習了簡單的律動舞蹈動作,在大家都練整齊了以后,幾名同學作為代表上臺來先后順序展示,當臺上的小演員們有模有樣的再現土樓回響的音樂情緒后,教室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些成功的教學范例真正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就在于這種在音樂實踐時“總、分”結合的教學形式更加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課堂技能與互動

教師的課堂技能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專業知識技能、與學生的互動技能、熟練的教學技能。一堂好的音樂課并不是教師天花亂墜全情投入地自導自演,而是需要根據學生的吸收反饋、興趣點、心理等不斷地調整課堂。在《當兵的人》課堂教學中,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的激情激發出來,教師忽視了教學的雙邊性、審美性,整堂課都是教師在唱,學生沒有展示的機會。

這次教學比賽暴露出很多當前音樂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問題,教師的自身專業知識、人文知識,設計理念、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教師的語言規范等都是教學中的重點。這一切的問題都不能離開學生的立場培養學生的真實情感,即審美感知。在雷默的《音樂教育的哲學》中曾說道:“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美育的目的,那便是發展學生的審美感受性。音樂教育者最重要的一個職責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素質能夠給學生傳授審美感知要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基于學生對音樂感知需要去關注學生的心理、興趣、經驗,順應學生自身發展規律,讓其自然靈動的發展,這都依賴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人去思考和探究。

四、結語

老師和同學們對整體的課堂展示活動給予了非??隙ǖ馁澷p,評委老師們提出了幾點建設性建議。1.教材、教師、學生是課堂學科教學中的三個平衡點,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材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作為教學主導地位的教師要善于并且靈活的運用教材,而不是單一古板的使用教材,因為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過程是感知、理解、審美,所以教師要立足學生視角去賦予教材的意義,立足學生認知背景,正確解讀教材,以一種整體全面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受益者。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需合理、有效,任何環節都要呈現出三個到四個知識點,如目的、作用、效果等,避免繁瑣的無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鄭莉,楊俐嘉,李磊.中小學音樂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5(2018.3重?。?15-116

[2]王安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239

猜你喜歡
課堂展示音樂教學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探討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方法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生物教學中課堂展示的形式與實施策略探析
“問題解決于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