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岔群線型優化方案探討

2021-04-22 10:44汪明玉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部
上海鐵道增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徑路中交軌距

汪明玉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部

1 引言

某車站T8-T1 徑路原為普通客車徑路,后新型車體需經T8-T1徑路調車進客整所Z1道存放,出現制動軟管中部與密接車鉤底部有輕微摩擦痕跡。經測量軟管、制動管系安裝尺寸,符合工藝標準,工務設備曲線、道岔結構設備齊全有效,幾何尺寸均在Ⅰ級偏差范圍內,養護良好。同時該徑路平面狀態較差,連續通過反向小半徑曲線且夾直線短。判定為該車體經過連續反向彎道時,制動軟管拉緊與車鉤底部摩擦。為解決T8-T1反向曲線問題,需對其平面線型進行優化。

2 既有設備

T8-T1-Z1 及 T8-T1-T2 徑路鋼軌為 P50 短軌,橡膠鋪面道口1 處(B-5 m),道口前后為鉿枕。T8 道岔為P50 鋼軌1/9單開木枕道岔,T1道岔為P50鋼軌1/6對稱木枕道岔,T2道岔為P50 鋼軌1/6 對稱木枕道岔,且T2 為咽喉區道岔,連接Z2-Z8 共 7 個股道。T8 岔尾距 1#曲線 ZY 點 4.81 m,1#曲線 YZ 點距T1 岔首3.27m。既有T8 道岔后連接曲線L-23.064 m,R-200 m,T2 對稱道岔后往Z1 道連接曲線L-91.7 m,R-450。電氣化線路,涉及電氣化立柱NK16、NK17、NK18、NK19?,F場經全站儀測量,具體座標位置及現場情況見圖1、圖2。

圖1 座標圖

圖2 現場照片

3 確定優化方案

3.1 優化方案概述

由于該車站建造時間久遠,周邊為繁華市區,幾何空間受限,T2為咽喉道岔其后連接道岔群,整體改造投入高、難度非常大??赏ㄟ^T8-T1 局部線型優化,改善線路平面狀態。為保證T2 及道岔群不受擾動,可通過將T1 道岔由對稱道岔更換為P50 鋼軌1/9 單開道岔,直股連接兩條曲線、曲股連接T2 道岔,原T1 對稱道岔R-180 的導曲線變為直線,消除反向曲線。

3.2 確定中交移動范圍

T1道岔將P50鋼軌1/9單開道岔原位替換P50鋼軌1/6對稱道岔,并將新T1中交在T2道岔與原T1道岔(1/6對稱道岔)夾直線方向移動。假設新T1中交移動x,1#曲線交點在T8道岔曲股延長線上移動y,相應幾何關系如圖3。已知T8 道岔為 P50 鋼軌 1/9 道岔,P50 鋼軌 1/9 道岔前長 a=13.839 m,道岔后長b=15.009 m,轍叉角α=6°20"25",新T1 道岔中交不變將1/9 單開道岔原位替換 1/6 對稱道岔,1#曲線 JD1 至 T8 岔尾距離L1=8.23 m,考慮到曲線R 小于195 m,曲線軌距加寬值為15 mm,加寬遞減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故選擇將原1#曲線半徑R=200 m,轉角為∠3=4°54"22"始終固定不變。則1#曲線L=17.13 m,切線長∠1=∠2=6°20"25"(1/9道岔轍叉角),∠3 固定不變為4°53"59"。為確保1#曲線前不侵入T8道岔,后不侵入新T1道岔,將道岔幾何平面轉換成數學問題,見公式:

可求出:0.44m<x<3.67m

圖3 橫向拉伸3倍效果圖

經計算,中交移動范圍為0.44 m<x<3.67 m,可確保1#曲線前不侵入T8 道岔,后不侵入新T1 道岔。且隨著T1 中交移動的距離增加,T8岔尾距1#曲線ZY點距離增大,1#曲線距新T1 岔首的距離減小。同時中交移動越多電化立柱NK16處線路撥道量越小。

根據《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道岔與其連接曲線軌距加寬遞減率困難條件下不應大于3‰。1#曲線R-200軌距加寬值10 mm ,T8 道岔岔尾與1#曲線夾直線長度應達到3.34 m 才能確保曲線軌距加寬不順至T8道岔內,1#曲線后軌距加寬順至新T1岔前基本軌但不得順至尖軌尖以內(與道岔尖軌尖至基本軌自有軌距加寬順接),1/9 道岔尖軌尖至基本軌接頭2.65 m,故不宜過多侵入。經計算新T1 中交應移動2.82 m,T8 岔尾距后1#曲線ZY 點3.34 m。故中交移動范圍應2.82 m<x<3.67 m。

1#曲線YZ 點距新T1 尖軌尖如不足3.34 m,軌距加寬將順至新T1尖軌尖內。將對道岔薄弱環節進行沖擊,故應避開軌距加寬順至尖軌尖內。經計算新T1 中交應移動3.4 m,新T1尖軌尖距前1#曲線YZ點3.34 m。故中交移動范圍應控制在2.82 m<x<3.4 m。

3.3 優化方案的最終確定

確定選擇中間值中交移動3.16 m,具體方案:新T1 中交移動 3.16 m,T8 岔尾距1#曲線ZY 點 3.78 m,1#曲線 YZ 點距新T1 岔首1.06 m,新T1 岔尾距后2#曲線ZY 點6.62 m,2#、3#曲線夾直線20.43 m。同時2#,3#曲線半徑適當增大,曲線要素匯總如下:

1#設計曲線:R=200 m,α=4°53"59",L=17.102 m,右偏;

2#設計曲線:R=450 m,α=2°15"27",L=17.73 m,左偏;

3#設計曲線:R=450 m,α=9°06"17",L=71.509 m,左偏,效果圖見圖4。

經計算機模擬T8-T1-Z1現場控制點位撥道量詳見表1,電化立柱位置相應線路撥道量:NK16:-688 mm,NK17:0 mm,NK18:318 mm,NK19:-44 mm。按此方案撥道,T8-T1-Z1 與T8直向線路橫向距離足夠。接觸網供電NK18接觸網支柱需要移設,NK16 接觸網支柱附近線路撥移量較大需要更換腕臂調整拉出值,NK19接觸網支柱需要調整拉出值。

圖4 效果圖

表1 T8-T1-Z1徑路各控制點位撥道量表

線路連續反向曲線易造成鋼軌傷損和軌道病害,是日常養護維修的重點和難點,新型車體的平穩運行對軌道線路線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方案原T8~T1~Z1道徑路經過T1道岔的前后的連續反向曲線消除,T8~T1~T2道岔徑路均為同向曲線,T1道岔直曲股徑路的平面線型得到優化。為保證軌道結構強度,T8與T1道岔應更換為砼枕道岔,T8岔后曲線內長岔枕更換為普枕,普枕應交錯分布以免互相影響。1#、2#、3#曲線采用彈條扣件,其軌距桿或軌撐應符合《普速線路修理規則》,鋪設混凝土枕線路,采用彈條扣件時,不安裝軌距桿或軌撐。采用其他扣件時,行駛電力機車區段半徑600 m及以下的曲線應根據需要比照木枕安裝。經現場反饋,按此方案優化后,新型車體通過時運行狀態良好。

4 施工注意事項

(1)施工單位應對道岔中交以及曲線起終點進行測量放線校對,確保道岔及曲線位置符合設計,其中岔首岔尾位置為現場接頭所在位置。

(2)施工單位應組織相關單位現場交底、對接施工工序的銜接、優化施工方案,統籌安排工、電、供各專業進度、合理提報施工計劃。

(3)作業現場空間有限,應加強現場新、舊料管理,料場堆放新料要整齊,舊料要圈定地片,勿隨意散亂堆放,下道舊料應及時回收,做到工完料凈。

5 建議

(1)設備管理單位應制定相關措施監控道岔狀態,加強T1、T8道岔的日常巡查,巡查中發現道岔軌道結構及幾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時,應及時修理。

(2)換岔、換枕、換砟施工同步化,應采用機械進行換砟清篩,徹底整治道床翻漿冒泥,確保道岔區道岔道床狀態良好,同步更換道岔前后過渡段的軌枕,提高道岔區整體剛度。

(3)小半徑曲線上,由于列車通過時對鋼軌的擠動,使膠墊較一般曲線地段損耗快,造成扣件扣壓力下降,維修周期縮短,故應設置高強度墊板。

猜你喜歡
徑路中交軌距
理事單位風采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交地產作妖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結雙徑路Lorenz-RR散點圖1例
基于車流徑路選擇偏好的鐵路車流運行徑路動態預測方法研究
適用于軍用無線的自組網多徑路由協議研究
亞歐大陸跨境鐵路的軌距問題
軌距對軌道結構受力特性的影響
理事單位風采
——中交廣州水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UIC電子新聞12月10日刊
角度補償軌距尺的研究與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