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隙性腦梗死后非癡呆性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

2021-05-13 11:24阿不都米吉提·阿吉努爾比亞·阿不拉江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27期
關鍵詞:危險因素特點

阿不都米吉提·阿吉 努爾比亞·阿不拉江

【關鍵詞】LI;VCIND;危險因素;特點;神經心理學測驗

[中圖分類號]R74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28-02

LI指穿通動脈病變(位置:腦干深部、大腦半球),引發供血區域發生神經功能損傷后引發的臨床綜合征,本病的發生與患者吸煙酗酒、糖尿病、高血壓導致微小動脈或者小動脈壁發生脂質透明變性有關,導致血管阻閉,直接引發血動脈腦組織缺血性壞死[1]。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嚴重形勢,癡呆、缺血性卒中發病率逐年提升,而血管性癡呆已然成癡呆的相關因素之一,與血管認知功能的損傷得到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早在2007年卒中研究所將VCI(血管性認知障礙)分為三期,其一為VaD(血管性癡呆),其二為MD(混合性癡呆),其三為VCIND(非癡呆性血管性認知障礙)。其中VCIND則在正常認知以及癡呆之間階段。相關研究者認為[2],VCI的部分危險因素可防可控,為此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顯的損傷前,對可能存在的VCI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盡最大努力降低因為認知損傷病情發展至VaD階段?;诖?,筆者將深入分析LI后VCIND的相關影響因素,旨在為預防和早期干預提供準確的參考,更為在日后工作中不斷積累豐富的治療經驗,更好的為該類患者服務,相關材料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時間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我院收診的54例LI患者,依據神經量表進行分組,其中符合VCIND共計34例,將其劃入VCIND組,剩余20例將其劃入NC組。VCIND組男性和女性構成比為19:15,均齡為68歲。NC組男性和女性構成比為12:8,均齡為62歲。

1.2資料收集 對兩組研究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收集內容包括:①年齡;②性別;③受教育程度;④高血壓史;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史;⑥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⑦吸煙史;⑧飲酒史;⑨MMSE評分。

1.3認知功能判定 ①MMSE量表共涉及30項,每項1分,項目有:時間定向;地點定向;注意力和計算力;語言即刻記憶力;短時記憶力;語言復述、表達、理解能力;物體命名;閱讀能力;圖形執行力各個方面。測試時間為30min。癡呆標準:初中以上≤24分,小學≤20分;文盲:17分。②MoCA量表中共涉及12道題,30個項目(1項1分),8個認知領域。包括:視空間;執行能力;命名能力;復述能力;注意力;抽象概況能力;時間定向力,地點定向力。認知正常:>25分。

1.4神經影像學檢查 ①顱腦CT血管成像:通過顱腦CT成像評價血管狹窄程度,檢查部位:大腦前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顱內外段;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基底動脈。依據NASCET分級標準,頭頸動脈狹窄率=(1-動脈狹窄直徑/遠端正常動脈直徑)×100%。根據狹窄程度分為4個等級:1級為無血管斑塊或者無狹窄;2級為狹窄率<50%,3級為狹窄率在50%~69%,4級完全閉塞(70%~99%)。②顱腦MRI:檢查序列為:FLAIR、DWI、T1WI、T2WI等,根據其序列行視覺量表評估,對腦白質病變進行評定,分為兩種信號即:PVWMHs(腦室旁腦白質高信號)、DWMHs(深部腦白質高信號)。PVWMHs評分標準如下:無病變為0分,鉛筆樣或者帽狀薄層病變為1分,暈圈病變為2分,腦室旁呈現不規則高信號,且不斷延伸至深部腦白質為3分。DWMHs評分標準:無病變判定為0分,點狀病變判定為1分,病變呈融合狀為2分,病變呈大面積融合狀為3分。

1.5觀察指標 互比兩組基線資料、MMSE評分、MoCA評分;互比兩組頭頸動脈狹窄程度評分分值、腦白質病變評分分值。

1.6統計學方法 SPSS22.0分析,數量數據采用“例(%)”體現,χ2檢驗;而計量數據采用x±s表現,t檢驗;年齡、MMSE評分、MoCA評分由[M(QR]表示,U檢驗;如P值<0.05則表示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互比兩組基線資料、MMSE評分、MoCA評分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互比后發現,年齡、高血壓病史、受教育程、度MMSE評分、MoCA評分互比差異明顯(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互比兩組頭頸動脈狹窄程度評分分值、腦白質病變評分分值 兩組頭頸動脈狹窄程度評分分值、DWMHs評分互比差異明顯(P<0.05);而PVWMHs評分分值互比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數據見表2。

3討論

腦小血管病中LI的基本特征已經得到了認證,隨著對LI的不斷深入研究,認知功能損害其獨立的影響因素,極易發起患者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行動能力降低、抽象邏輯弱等。研究指出[3],無癥狀LI在新發腦梗死時亦無明顯癥狀,但是病情經過2~3年的緩慢進展后會逐漸發生認知功能降低,較為嚴重的患者會發生癡呆,伴隨著時間的延長和其他相關因素的相互作用,認知功能會持續性下降。

高血壓以及年齡為動脈應以及玻璃樣變性的相關危險因素,而該兩種危險因素為LI的發病原因,亦會影響LI后VCIND。本次研究中高血壓以及年齡是影響LI認知功能的危險因素,VCIND組高血壓發病率顯著高于NC組(P<0.05),該結果可證實以上說法。而NC組患者接受教育程度高于VCIND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病情越輕。

兩組在MoCA評分分值中互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證明LI患者的預后遠遠與優于VCIND患者,且認知功能相對來說損傷較輕,為此對于無癥狀的LI患者,盡早行MoCA篩查,盡早干預可能受損認知功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和預防認識功能損傷程度。兩組頭頸動脈狹窄程度評分分值、DWMHs評分互比差異明顯(P<0.05);而PVWMHs評分分值互比差異明顯(P<0.05),與沙鵬,常麗英等,研究結果相一致。認知功能不同區域發生損害,與腦白質變形后損傷其投射纖維,并減慢神經信號的傳輸,大腦各個區域相互傳遞的信息受到影響(減慢、中斷)有關。為此,可以說明:腦白質病變會影響患者的言語流暢、神經運動速度、執行和視空間能力。也有研究者提出,腦室旁腦白質極易影響其纖維結構的完整性,故極易破壞和影響其信息傳遞。兩種說辭可以證明:腦白質變性是影響LI后VCIND的危險因素之一。

小血管病變為LI的危險因素,與血管狹窄或者閉塞會導致腦血流量的降低,促使LI患者的認知能力逐漸降低。研究中頭頸動脈狹窄兩組間互比差異明顯(P<0.05),該結果與其他研究內容相一致。因為腦組織發生慢性低灌注的原因為腦血管狹窄,而腦組織護因缺氧和缺血,抑制神經元氧代謝水平,促進無氧酵解的無償性激活神經元,使其保持低能量狀態,最終發生繼發性病理改變。當患者在缺血、低灌注后會引發腦白質變性改變后,會不斷向其他纖維造成損害,引發認知功能降低[6]。臨床中對頸動脈重度狹窄的患者行支架置入術后,對其認知功能進行評價后,發現術后因顯著提升了顱腦血流,大部分患者的認知功能得到改善,為此充分說明顱內缺血與LI后VCIND的關系密切。

總之,LI后VCIND的危險因素有年齡、高血壓病史、腦白質、腦血管狹窄,而接受教育程度為LI后VCIND的保護因素。

猜你喜歡
危險因素特點
高中生道德價值觀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