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的再思考

2021-05-13 20:06武丹齊佳麗任嶸嶸
科技風 2021年13期
關鍵詞:科學傳播科學普及融媒體

武丹 齊佳麗 任嶸嶸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融合已經演變為一種新興發展理念,對傳統媒體進行了高效的整合。在媒體融合的全新生態系統構建下,如何有效地進行科學傳播,成為理論界與實踐界共同思考的問題。為進一步探索融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的有效路徑,本研究采用采用網絡抓取與文本文析相結合的方法,第一,對融媒體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政策梳理,從政策驅動探求融媒體的建設發展的源動力。第二,對省級融媒體平臺和縣級融媒本中心的建設情況進行調研,掌握當前融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體系框架。第三,重新思考,融媒體環境下為科學傳播帶來的新的機遇。第四,科學傳播在新渠道下的著力點,以進一步提供科傳播的公信力與傳播力。

關鍵詞:融媒體;科學傳播;科學普及

中圖分類號:G221??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今信息時代大的背景下,多重新興理念應運而生,媒體融合通過對傳統媒體進行加工整合,尤其是在技術和運營方式兩個方面進行調整,已經演化成為一種新興發展理念。當前我國的媒體融合發展已小有發展,不再是以前對傳統媒體的重新融合,更是從技術和內容上對傳統媒體的提檔升級,構建了新型的移動融合媒體格局,同時也對輿論環境進行了很大程度的優化。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尊重媒介的變遷,有效地開展科技傳播工作,這既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研究者自覺的思考。

1?融媒體建設與發展的政策梳理

2014年中央提出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明確指出各級部門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整體把控媒體融合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全方位為媒體融合工作進行頂層設計。2015年各大主流媒體貫徹落實此項意見,紛紛著手進行媒體融合戰略與規劃,最終實現媒體大融合。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廣電總局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文件明確要求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各層級單位的主流媒體都要進行整合資源的相關工作,幫助各個媒體完成轉型升級,最終促使媒體融合蓬勃發展。以“政策創新”主導的媒介融合是符合中國社會實際發展的方式方法,該形式為傳媒業解困與重構問題的解決賦予了中國經驗[1]。

2018年是一個分水嶺,2018年以前的融合重點是關注省級融媒體平臺的建設;2018年以后媒體融合工作不斷下沉,重點在縣級媒體融合。2018年8月,習總書記再一次明確表明:“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盵2]2019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頒布了關于融媒體建設的相關文件即《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規范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文件從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多個方面出發對省級平臺到縣級融媒體中心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建議,使全國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開始了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的進程。2020年9月,黨中央頒發執行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該文件再一次清楚明確地提出了關于深層次下媒體的融合和全方位發展的要求,意見強調在當今媒體發展全面且迅速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媒體融合的關鍵性和迫切性。

2?當前融媒體傳播體系的建設現狀

按照國家總體的戰略部署,融媒體的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各省市省級融媒體建設平臺和縣級融媒體建設中心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具體平臺定位和建設情況如下。

2.1?平臺定位

國家融媒體傳播體系的建設分成兩個層面。一是省級融媒體平臺建設。省級平臺的定位是中央廚房,是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技術支撐與保障。在省宣傳主管部門的統籌下,省級范圍內縣級融媒的融合發展要從技術、內容、運行經營等全方位展開,最終實現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影響以及引領帶動的目的。二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h級媒體中心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融媒體連接中央、省、市與縣級基層組織宣傳的最后1公里,進一步加強縣域治理體系[3]。

2.2?當前建設情況

當前媒體融合的進展如何是所有人想了解的內容,所以要清楚掌握融媒體體系的建設情況有所了解。由于覆蓋全國范圍,全部采用現場調研的方式進行驗證不太實際。筆者認為所有的融媒體的建設、掛牌都會公開,且在相關媒體上發布相應的消息與通知。由于國家提出了省級、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框架,故無論是哪一家承建,建設模式與運行機制如何,在技術路徑上基本相似,所以探求融媒體體系的建設情況成為其中的關鍵[4]。故本文采用網絡抓取與文本文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截止2020年9月,全國各省、各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情況進行統計。調查中發現至2019年底省級融媒體平臺建設基本完成。2020年9月,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等省份全部完成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完成率達到85%。預計到2020年末,按照發展計劃覆蓋全國融媒體系基本建成。

3?融媒體環境為科學傳播帶來的新的機遇

融媒體為科傳傳播與科學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徑。它搭建了科學與公眾之間的橋梁。但在新的時代,科學傳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新形式[5],可以擴大科學知識的社會共享,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從科學本身來看:首先,即使是無爭議的科學知識也會因一系列因素導致傳播的復雜性:如科學信息的復雜度;人們處理這些信息的方式的復雜度;社會影響,網絡、規范、群組成員身份等的復雜度。融媒體傳播體系會極大的放大上述科學傳播的復雜度[6]。其次,當科學參與到公眾爭議中,會使原本復雜的任務更為復雜。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中,爭議性又被擴大。融媒體傳播環境下的公眾類型更多、爭議也更為聚焦。最后,當公眾將科學本身的不確定性視為不同傳播者傳遞不同的且有時自相矛盾的信息時的一種結果。融媒體為改善科學傳播中的不確定性提供了機遇。

從傳播者來看:在與科學相關的爭議中,組織利益和有影響力的人物的聲音在公共話語中被放大了。融媒體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盡管具有較高的公共話語,但是科學素養的缺乏,妨礙了對科學知識進行清晰有效的傳播[7]。媒體融合的審讀與把關,使傳播的內容更為權威,更具公信力。

從傳播媒介來看:傳播模式的不斷變遷,復雜且又不斷演變的媒體影響人們接受科學的方式,傳統媒體、社交媒體都在這個過程中以各種方式傳播科學消息。高風險、利益沖突、不確定性、對風險的后果的關切讓那些試圖對科學進行傳播,以及運用科學的人和機構的數量在增多[8]。融媒體代表著媒體傳播模式的演化發展,同樣也意味著科學傳播也應隨之與時俱進。

國內外學者已經對于新媒體視角下科學傳播進行了相應的思考,有一定的總體規劃。上述這些研究受當時的時代背景所限,沒有考慮到當前國家的融媒體建設現狀下進行的。作為一種新的傳播途徑、新的傳播矩陣,融媒體的發展為科學傳播提供了新的傳播環境和機遇[9]。如何利用融媒體平臺進行科學傳播,更好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基層公眾科學素養,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面仍需進一步探討。

4?利用融媒體平臺開展科學傳播的對策與建議

融媒體平臺是新時代科學傳播的新渠道,在梳理了融媒體相關政策,了解當前融媒體的定位與建設情況之后,更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融媒體開展科學傳播。

4.1?加強頂層設計,占領科技傳播主陣地

當前公眾更加依賴于網絡環境,各級科協應該依托傳統媒體內容優勢,在新媒體中占據一席之地,促進媒體之間的融合。當前絕大部分省、市、縣利用融媒體開展科技傳播還處在試行和摸索階段,其在開展科技傳播過程中還處于獨立發展、野蠻生長的情況。因此更需要在新的時期明確科技傳播的責任。把融媒體建設和科技傳播、科學普及密結合起來;搶占輿論引導制高點,是新時期開展科技傳播的關鍵保障。

4.2?明確科學傳播對象,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在融媒體環境下,傳播什么也是研究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不能完全按照公眾的喜好來傳播??茖W傳播本身承載的職能是使科技和公眾之間的距離縮小,讓公眾了解科學、理解科學,最終走到參與科學的階段。因此在新的時期科協系統要達到共識,明確傳播的內容、傳播的對象、傳播效果。在這個大的框架下開展相應的工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圍繞科協年度品牌性工作和重大活動、會議開展傳播。通過科學傳播充分展示科協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公眾科學素質提升等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推動新時代下科協工作的開展邁向新征程。通過信息采集與傳播,講故事,傳聲音,為科協組織打造積極向上的社會形象,不斷鼓舞激勵科技工作者能夠勇于創新、勇攀高峰,能夠不斷地為建設世界范圍下科技強國而奮斗[10]。進行科學文化、科學家精神的宣傳等。

圍繞公眾所需的科學知識開展科學傳播。這些需要類似于科普中國這樣的量級的平臺與資源庫。始終堅持“眾創、嚴謹、共享”的宗旨要義,全方位靈活地借助融媒體傳播渠道,通過科普內容創作等多元化形式,向全社會普及科學、權威的科普信息和資料,讓科技知識真正做到在網上和生活中的普及應用[11]。在融媒體環境下,加大對科普中國品牌推廣,加大對科普資源的整合與分類??梢赃x取部分資源有效的導入到各級平臺與媒體矩陣中,加大傳播效度的廣度和深度??梢哉骷破账夭?,為各融媒體中心開展原創性的科普資源提供可能。除科普中國外,各省、市、縣都開展了科普資源的創作工作。這些資源的整理與聚合也要十分關注。

應急科普顧名思義就是當社會發生了話題性高的事件之后開展的科普工作。隨著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公眾對注重大科學事件也會進一步追蹤與分析。當公眾面對話題性高的事件時,社會群體對于科學知識的渴求程度達到頂峰。如果科普知識無法解決這種迫切的境況,就可能導致出現廣大群眾跟風以及人云亦云的不良現象[12]。從另一角度來說,公眾更加迫切想得到應急科普相關知識,因而這也是應急科普導入的最佳時期。因此,科學傳播也要求具有實時性,要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在輿情的關鍵時刻及時發生及時導入,做出科學解讀。

4.3?著力整合科普資源,適合融媒體傳播

整合科普資源。在多年來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科協各積累了大最原創科普資源。對原有中國數字科技館、科普中國、各部門、各省的科普資源進行有效聚合,形成專業化科普資源庫,對原有入庫的標準進行逐一編碼與標識。同時原有的格式與內容可能不符合當前媒體傳播的格式與要求,需要進行系統化的調整。

接收各省級融媒平臺的科普資源。以前科學傳播只是向下傳播,中國科協難以精準了解各省分的科普需求,也難以掌握各省的優質科普資源,阻礙了優質科普資源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同等級之間的流通互換。當前隨著區域科普經費的投入力度加大,一些適合網絡傳播的作品大量涌現??萍紓鞑ト诿襟w中心可以反向接收下級上傳播的科普資源,減少科普創作投入,產生更大的融合傳播效果[13]。

搜集挖掘各省級融媒體平臺匯聚的科學訴求。實現媒體智能化,促使媒體能夠智能化生產和準確快速傳播成為下一階段努力的目標。下級單位可以實時提供科學傳播的熱點、輿情。中國科協可以在更高平臺進行匯總與把控,進行精準、有效開發。

媒體融合需要具化成產品。引導省級平臺,開發相應的科普產品,通過融媒體中心的技術賦能,將科學傳播融入產品形態,形成科學傳播專欄等內容形態。在“中央廚房”模式下的科普資源建設,一方面保證了科學知識有很好的具化形態,如講座、視頻、動漫等,一方面較好地彌補內容生產的不協調問題,同時也有更多的普適性,減少各融媒體中心在科學傳播中對內容的專業性審讀問題。

4.4?依托融媒體平臺,開拓科學傳播渠道

科學傳播可借助融媒體平臺,開展媒體對接工作。在實踐中要打破工作壁壘,形成科普資源、科學傳播的再造流程[14]。具體來說,就是將多元化要素進行深度融合,利用多個渠道報道共享資源,使得媒體之間形成互聯互通的局面,最終實現資源持續正向流動的目標。根據多樣化新聞產品受眾的特點,形成一次性采訪寫作、多次多元化編輯生成以及多平臺多渠道運用的模式[15]。它以平臺用戶為目標進行交流,通過技術和渠道的優勢吸引科普工作相關人員,創造科學以促進科普生態規劃,設計和完善整個產業鏈。融媒體平臺為科學傳播拓展更有前景的發展空間。

4.5?采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反饋

與以往不同,當前在融媒體的整體設計框架中平臺本身帶有統計與監測功能,不需重新建設。數據是為決策服務,為科學傳播效果提供支撐功能。各融媒體平臺可以有效利用該項功能。首先,挖掘各級融媒體平臺上匯聚的科學訴求。引導省級平臺,開發相應的科普產品,通過融媒體中心的技術賦能,將科技傳播融入產品形態,形成科技傳播專欄等內容形態。為融媒產品的智能生產和精準傳播成提供依據。其次,綜合評價媒介力量。通過大數據精準獲取科技傳播的資源、資訊、產品的傳播效果數據,進行傳播效果分析,為更有效的創作科普產品,選取科普內容提供數據支撐。

融媒體環境的下的科技傳播,是在現有融媒體建設的路徑下進行的。在媒體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科技傳播順勢而上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新興傳播路徑下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融媒體使得科學傳播中科學內容和公眾更為密切,為未來的科技傳播提供了更加有力量的傳播平臺和更有價值的信息載體。在媒體的深度融合環境下,科學傳播形成了新的“內容建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構建支撐體系,為促進科技傳播提供了強大動力。

參考文獻:

[1]朱天,唐嬋.政策賦能、業務擴容、系統轉型——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幾個關鍵概念的觀察辨析[J].新聞界,2020(06):6270.

[2]程少華.四川瀘州市納溪區:“三大建設”引領融媒體發展[J].黨建,2019,375(03):51.

[3]胡正榮.打造2.0版的縣級融媒體中心[J].新聞界,2020(01):2529.

[4]張輝鋒.縣級融媒體中心發揮服務功能的價值取向[J].人民論壇,2020(16):115117.

[5]張曉雪.縣級主流輿論場建構路徑探析——基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思考[J].中國出版,2020(01):1116.

[6]李想.“品牌+”:融媒體時代少兒圖書品牌宣傳探析[J].中國出版,2020(10):4347.

[7]孫秋芬,周理乾.走向有效的公眾參與科學——論科學傳播“民主模型”的困境與知識分工的解決方案[J].科學學研究,2018(11):19211927.

[8]李天龍,張露露,張行勇.新媒體時代科學傳播的困境與策略研究[J].現代傳播,2018,40(010):8084.

[9]潘倩.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探索和實踐——以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內容資源建設及融媒體服務為例[J].科技與出版,2020(06):6165.

[10]程早霞,李芳園.融媒體矩陣如何發揮傳播優勢[J].人民論壇,2020(Z1):120121.

[11]段鵬,文喆,徐煜.技術變革視角下5G融媒體的智能轉向與價值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2):2934.

[12]陳發俊.科學共同體在科學傳播中的倫理責任[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2):261266.

[13]陳思睿.科技期刊參與科學傳播的理論構想與實現路徑[J].科技與出版,2019(10):112116.

[14]程前,劉逍瀟.《加油!向未來》:電視媒體科學傳播的創新表達[J].中國電視,2016(11):3841.

[15]荊立群,薛耀文.融媒體視閾下紅色文化的傳播[J].編輯之友,2020(03):7277.

基金項目: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專項(205576151D)

猜你喜歡
科學傳播科學普及融媒體
大學的科學傳播:瓶頸與路徑初探
大學的科學傳播:職責與優勢
基于傳播學五要素分析“互聯網+科技館”發展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廣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動效果調查研究
民國時期科普教育的開創與探索
利用大數據開展科普工作的設想①
高校教師參與科學普及工作的激勵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