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三融合”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2021-05-14 12:27徐福蔭黃慕雄胡小勇張學波吳鵬澤
中國電化教育 2021年5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能力

徐福蔭 黃慕雄 胡小勇 張學波 吳鵬澤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

一、問題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同時,為響應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1]《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2]《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3]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4]、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5]等文件要求,強化新時代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充分發揮新中國第一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1983年),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007年)、第一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9年),教育技術學國家級重點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從2015年起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協同培養”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對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路徑不斷進行了深入改革,融合校內外資源和創新力量,突破傳統人才培養機制壁壘,提升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

二、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培養需要破解的難題

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以及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改革,于2013年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即為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的需求,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6]。與此相銜接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也逐步凸顯出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進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適應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的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改革特征。2019年《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頒布,進一步強調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在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意識和能力提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7]?!督逃筷P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在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方面,對強化組織機構功能,支持教育信息化整體績效水平的提升,鼓勵不斷調整深化多元社會力量的參與方式,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培養距離國家要求和社會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存在著以下需要破解的難題:(1)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培養,在培養目標和定位上尚不明確,還不能完全適應匹配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上尚不完善;(2)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培養,在培訓實踐體系上還不完善,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要求存在脫節現象;(3)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培養,未能很好融合校內外資源和創新力量,協同創新培養本專業人才,協同育人機制還不完善,還不能很好的突破傳統人才培養機制壁壘,聚合產學研培養創新人才的要素。

針對這些難題,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協同培養”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遵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和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 . 0 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政策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新時期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需求,頂層設計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遵照《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與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結合教育信息化發展需求,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升級教育技術學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2)通過對信息技術領域發展趨勢和中小學校人才需求調研,明確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確定人才培養規格;(3)結合教育部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指委、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基礎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信息技術企業等部門,共同研究制訂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方案,強化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培養。

三、提升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三融合”培養模式構建

為了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和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政策要求,構建提升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三融合”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1)融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需求,構建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五結合”高水平課程體系;(2)融合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為抓手,構建師生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培訓實踐體系;(3)融合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構建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的產學研“六結合”協同育人機制。

(一)構建融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需求,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五結合”高水平課程體系

為了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和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構建融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需求,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五結合”高水平課程體系,如下頁圖2所示:(1)結合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價值觀,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協同培養”為理念的課程設計理念[8];(2)結合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核心素養達成為目標;(3)結合信息技術學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學術前沿成果,設置“學科基礎課程群、專業主干課程群、專業高級課程群”,形成了滿足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的三類型課程群;(4)課程內容覆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模塊:“數據與計算、信息系統與社會”必修模塊,“數據與數據結構、網絡基礎、數據管理與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維設計與創意、開源硬件項目設計”選擇性必修模塊,“算法初步、移動應用設計”選修模塊,更新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內容;(5)結合“知識單元、項目活動、立體資源”的在線課程支撐,建設各類高水平專業課程和課程資源。

(二)構建融合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為抓手,師生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培訓實踐體系

構建融合以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為抓手,師生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培訓實踐體系,如圖3所示:(1)以專業教師為指導帶領學生,教師承擔項目招標及培訓工作,學生承擔輔導教學工作,共享發達和欠發達地區資源開展培訓,培養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與培訓中小學教師;(2)將課程教學、校內實踐、培訓服務的實踐途徑相結合,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3)依托信息技術形成“面授+在線+混合”多樣化培訓實踐方式;(4)鼓勵學生到基礎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培訓機構、電化教育館、IT企業等多元實踐基地開展應用,將知識技能學習轉為問題解決能力發展,提升教育技術專業人才應用信息技術解決綜合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9]。

(三)構建融合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的產學研“六結合”協同育人機制

堅持協同育人理念,構建學生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的產學研“六結合”協同育人機制,如下頁圖4所示:(1)機構協同:將校內資源和地方教育部門、中小學校、電教館、教育信息化產業等校外機構相協同,突破人才培養資源壁壘;(2)雙師協同:將校內專任導師與校外兼職導師指導相協同;(3)知能協同:將專業理論知識傳授與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相協同;(4)任務協同:將教師負責培訓項目招標與學生提供教學輔導服務相協同;(5)實踐協同:將校內模擬場景實踐與校外真實任務實踐相協同;(6)評價協同:將方案設計、應用案例、實踐作品等多元項目評價相協同,提升教育技術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在協同育人過程中,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積極參與各類培訓課程資源的開發制作和建設;應對2020年新冠疫情,鼓勵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發揮專長協同社會力量參與各級各類學校的“停課不停學”線上抗疫教學活動,提供信息技術應用服務。

四、創新培養實踐效果

(一)成果支撐條件飽滿、應用范圍廣

本成果支撐條件飽滿,教育技術學專業2018年獲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培訓平臺(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區)、2019年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成果主持人徐福蔭教授是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技術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學科專家、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審核通過的粵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科書主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都使用他主編的粵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科書;本成果應用范圍廣,在教育部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院長系主任論壇、教育技術國際論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西師大、南寧師大、陜西師大、西北師大等學術會議上交流與推廣,并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二)成果科學性好、方向性先進

本成果以《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和面向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政策為依據,構建提升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三融合”培養模式、“五結合”高水平課程體系、“四位一體”的培訓實踐體系、產學研“六結合”協同育人機制,適應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應用人才需求[10],符合國家的教育政策。

(三)成果實施效果好、社會反響好,評價高

近年來,本專業學生參與專任教師的課程資源制作,獲批了系列中國大學MOOC高質量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包括2020年度8門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了4門省級教師教育在線課程和10多門校級在線開放課程,構建基本覆蓋全部專業核心課程的在線開放課程體系。

近年來本專業師生共承擔廣東省各地、開展“班班通”項目、國家創新平臺林芝項目等近百余項培訓項目,累計覆蓋培訓近6萬多人次。包括:(1)2016年,佛山市能力提升工程7600人、汕尾能力提升工程27692人、潮州市能力提升工程5265人、肇慶市強師工程項目5600人、云浮市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培訓150人、陽江名校長名教師培訓項目240人;(2)2017年廣州市智慧應用能力提升工程528人、清遠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264人、海南省??谑薪萄袉T培訓100人、廣西來賓56人、合肥教師164人、新疆兵團50人、省培項目各地市100人;(3)2018年白云區管理干部信息化領導力123人、南寧市信息化領導力50人、汕頭濠江區教師260人、新疆兵團50人、湖南校長140人、廣州市智慧教育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0人、蘇州市校長50人;(4)2019年山西長治信息化專家76人、??诮萄袉T55人、浙江教研員56人、江蘇教研員50人、泉州學科骨干103人;(5)2019—2021年開展“班班通”項目揭陽教師6254人、國家創新平臺林芝項目240人、云浮教研員50人、長沙教師50人、汕頭南澳校長50人、省培全省各地市150人。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本專業師生參與了“停課不停學”在線資源開發與教學實踐指導工作,服務校內外、全省乃至全國高校。例如組織了《學會在線教學》直播公益課,即時觀看直播人數超過10萬人次。師生共同組織了“同心抗疫助教學”等多項公益活動,成果獲得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學教指委、廣東省在線教學抗疫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

近五年來,本專業師生獲得一批各類高水平獎勵,在全國Iteach比賽、全國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國家級“挑戰杯”教學比賽、廣東省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等國家和省級競賽中獲獎40多項,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培養了大批適應廣東乃至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需要的高水平信息技術師資并獲用人單位好評。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探析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電網運維中的應用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應用
數學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