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時代學校轉型與創新發展

2021-06-06 08:52祖松梅杜秋實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智能時代校園環境智慧校園

祖松梅 杜秋實

【摘 要】智能時代所呈現出的人機協同、深度學習、跨界融合、數據共享等特征正在從不同的維度以多種方式改變人們對社會的認知,改變人們的生活。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直接或間接地帶來教育的變革。本文重點結合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的具體工作實際,從育人目標、教師觀念的轉變、課程建構、智慧校園、智能化評價方式、治理模式六個方面談基礎教育的轉型,希望能為智慧教育時代基礎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有益啟發。

【關鍵詞】智能時代;智慧校園;創新發展;校園環境

步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出現,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基礎教育的轉型與發展將會是一個漫長的、多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包括了諸多復雜的內容及因素——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教師的觀念更新、課程結構的變化以及評價的變革、學習空間和環境的升級、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以及治理模式的改變等。這些都對教育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時代辦學理念與育人目標的重構

學校的發展目標與育人目標往往存在著雙重向度,它們不僅回應的是未來社會對人才深層次的需要,更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的傳統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孩子們的個性化發展。學校應當及時調整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避免整齊劃一的同質化人才的出現,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以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實驗小學為例,我們梳理了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即“厚德篤行、適性揚才”。這一理念的提出,首先是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出發,讓學生有施愛于眾、奉獻于世的美德的同時,能夠知行合一,將所學知識外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同時,強調教育應該適應學生的天性,引導學生在對自我認識的同時,因材施教、順應個性特點去發展,從而使學校教育能夠在“共性”中發揚個性,在“整體”中關注“差異”,量身定制揚長教育,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成長的發展路徑,為未來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

智能時代教師觀念的改變

智能時代的來臨對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光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更應該被賦予“導師”“陪練”“裁判員”“助跑”等多重角色;其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模式已成為教學形態的主流。

基于此,學校已經開始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探索。教師們從自身出發,探索個性化教育。我?,F在推出的云端學校APP——“iSIESE”,已上線了多種類、多科目的線上課程供孩子們選擇,有“聽”的課程,有“做”的課程,有“玩”的課程,有“讀”的課程,也有活動類課程和親子運動類課程,孩子們可以依據自身的喜好,自主進行課程的選擇,而軟件后臺可以讀取孩子們的觀看記錄、觀看時長、觀看類別等各種數據,教師們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下社團課程進行個性化教學。雖然目前仍處于摸索階段,也遇到了諸多困難。但這是借助智能技術的有益嘗試,也讓孩子們的學習時間不再局限于每天的六節課內,學習的對象不再局限于自己班級的幾位老師,學習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自己年級所用的課本,學習的地點無處不在,學習的種類變得多元,學習的自由度更寬泛。

校園環境的智能化建設

隨著“無邊界教師”“無邊界學習”的出現,教室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固定的教室。為了讓學校成為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樂園,作為一所被寄予厚望的未來型學校,我們將實驗小學定位為一所運動學校、藝術學校、交流學校、圖書館學校、開放型的手工作坊、開放型的大型實驗室,這所學校將不僅僅是校園,也是家園,更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因此,在空間建設上,學校正在探索的智能化校園整體架構(圖1),是在已經建設完成的包括未來教室、物聯網、探究室、互動課堂和虛擬云桌面等在內的智慧環境的基礎上,把學校云校、智慧管理、智慧教學、智慧課程以及智慧空間等五大應用整合到統一的云開放平臺上,即我們的掌上實小APP,為學生、家長和教師提供服務。我們所構建的不僅僅是開放性的實體校園,而是一所云端校園,眾多功能集約化地儲存至主腦中,再由數據大腦處理相關信息。智能時代學校的邊界將無限放大,學習的效能也被無限放大,這樣,學校創造的價值也就實現了最大化。

智能時代校本課程的再造

實驗小學課程建構的目標是要讓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定制課程。學校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創新課程的建設,打造了幾大課程群,學生未來能夠自由選課,并在靈活學習空間的支持下實現個性化走課。多樣化的課程,從供給側根本上解決了因材施教的落地問題。我們對知識的載體進行了豐富,疫情期間線上教育的興起讓我們意識到,網絡成為了教與學環節中最聰明、最博學的環節。于是,我們延展了課程的橫向內容,從打破學科桎梏開始,在落實國家課程創造性實施的基礎上,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項目化的方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式,大力推動創新課程的建設,打造了幾大課程群。由教師們集體智慧產生的課程群成為教學共同體,教師們集體備課、集體研討、集體反思總結,不斷擴容課程資源庫,力求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制適合他們自己的課程。

目前已開設的有“家務訓練營”“親子體育活動”“快樂習字”“繪本閱讀”等線上必修課程,有“校長媽媽講故事”“籃球微課堂”“人工智能課程”“財商”“武術操”“樂韻中國”“美術小工坊”“神奇材料在哪里”等幾十門線上選修課程,還有各個學科的個性輔導課程。

另外,課程的多元和延展不但改寫了親子關系,也必然會導致現有師生關系的重構,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主體,對孩子們的知識壓制關系將隨著新的學習模式的興起而消解?!吧疚弧崩砟畹牟粩嗌罨?,從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課程結構的變化與轉型。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知識主體的遷移和多元化是未來教育中必然形成的趨勢。帶著這一點思考,學校開創性地展開了對“娃娃課程”的挖掘。同時,我們也充分挖掘家校共建的妙用,充分挖掘社區資源、社會資源,開發了多門家長課程、博士課程、各行各業精英課程,這是對未來學校師生關系的新定義,是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社會形成教育共同體的嘗試和探索,更是對未來課程構建的大膽實施。

智能時代校本評價的變革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給予了教師們更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從學校的評價機制來說,要直面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推進發展性評價。我校圍繞“五育并舉”的目標,專門制定了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評價方案,并配置了智能學習評價平臺,打造“學習即評價、評價即學習”的發展性、包容性評價機制,在評價中結合年段特點滲透多個元素,比如課堂表現、學習習慣、平時成績、項目化學習、主題式學習、期末游園活動、期末成績等都成為評價中的一環,去除了以往紙筆測試定乾坤的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方式,讓評價方式更科學,評價維度更寬泛,評價手段更智能,評價結果走向綜合,直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比如,我校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了涵蓋16個攤位的期末游園會,有六足機器人、小蟋蟀闖植物園、小型音樂噴泉、氣量大比拼等,覆蓋了語數英科體音美等八大學科。讓學生通過游園會的方式,邊玩邊學邊評價,把學科素養落實到位,場景真實,貼近生活,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通過好玩的活動,在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學業評價,既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又提升了學生對學習、對科學、對生活的熱愛。今后,我校還將探索多元化評價和智能技術更多點位更高效的融合,為適應未來學校的種種變革開疆破土,為推動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提供了策略保障。

智能時代學校治理模式的更新

如前文所述,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教師觀、課程觀、評價體系以及學??臻g環境的改變也勢必要求學校實現治理模式的巨大調整。在這方面,我們也先行先試,主要通過打造學習型團隊、創新型團隊、協同型團隊的方式,讓治理發揮更大的效能。

一是堅持打造學習型團隊。領導者的學習力,就是學校的發展力;教師的學習力,就是課堂的生命力。學校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教師,都將自己的專業成長、知識更新當作始終不松懈的任務,把學習力的提升當作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學校每年都進行大量的培訓,通過“列自學清單,催生內驅力”“依托專家資源,全員加速發展”“成立共同體,協作助力成長”“巧搭區域平臺,在項目推進中提升”等四大路徑,為每位教師定制個性化成長方案,在共性中發揚個性,讓常態和動態交融,將普適和精研結合,努力把教師隊伍打造成一支富有活力的學習型團隊。

二是堅持打造創新型團隊。教科院實驗小學本身就是一所充滿改革色彩的學校,創新來源于我們團隊的每一個人。學校的很多工作,包括教學模式的設計、學習空間的設計,都強調“參與式”,讓每個團隊成員不做“旁觀者”,都是學校創新的“親歷者”與“踐行者”。教師們親歷著對課程的再造和建構過程,大膽地設計,大膽地實踐和探索;親歷著課程的變革給學生帶來的生命活力,踐行著評價方式的多元與完善,感受著新型治理模式讓學校煥發出的新的生機,也經歷著在諸多失敗后享受到的成功的驚喜和快樂的體驗。

三是堅持打造協同型團隊。要辦好學校,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集聚力量、集聚智慧,而唯有協同、開放才能更好地讓教科院實小發展壯大。我們的協同包括四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內部協同,學校的內部團隊,能夠擰成一股繩,群策群力,推動學校的各項創新,特別是我們的協同教研和協同備課已經常態化。二是家校協同,家長將作為我們推動學生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引入家長資源,打造家長學校、家長創新課堂、家長造物工作室等一系列特色教學陣地助力學校發展。三是專家協同,學校背靠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及光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兩大教科研專業機構。同時,同深圳大學等高校也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引入了一批深耕基礎教育多年、精通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專家、學者,并為這些專家學者建立了專家工作室,讓他們能夠常年在學校駐點研究,觀摩我們的教學改革,幫助我們的教師專業成長。

為了打造這樣的一支創新型團隊,學校引入了卓越績效管理,努力讓學校從“實驗學?!弊呦颉白吭綄W?!?。目前,學校正在著力建設與之配套的現代學校制度,著力推動學校管理的創新。學校將改變傳統的處室架構,建立起效率更高的中心制架構,成立了“課程發展中心”“學生發展中心”“未來學習中心”“教師發展中心”“行政服務中心”“智慧校園中心”等六大中心。這六大中心同課程、空間更好地對應起來,更為高效,對推動學校的教學改革與現代學校治理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總之,智能社會將屬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類。我們在享受人工智能給人們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要勇敢地接受它對人類發起的迅猛攻勢和挑戰。我們要順勢而為,抓住機遇,用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去擁抱改變,用創新和發展的思維沉著應對挑戰,用理性、客觀的心態積極調整戰略,堅守教育的本真,加快推動基礎教育的轉型和發展,為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教育強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曹培杰. 人工智能教育變革的三重境界[J]. 教育研究,2020(2): 143-150.

曹培杰,王素. 未來學校: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創新[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5): 8-11.

曹曉明.“智能+”校園: 教育信息化2.0視域下的學校發展新樣態[J].遠程教育雜志,2018(4): 57-68.

陳明選,來智玲. 智能時代教學范式的轉型與重構[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4): 19-26.

丁玉斌,董志雄,舒艾. 人工智能時代教師的轉型與專業發展[J]. 教師教育論壇,2019(1): 12-16.

祁靖一,仲玉維. 北京共識: 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綜述[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6).

吳砥,饒景陽,王美倩. 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J]. 人工智能,2019(3): 119-124.

何學新,褚天.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變革的理性思索[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20(6).

猜你喜歡
智能時代校園環境智慧校園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校園環境優化研究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學生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生態學視角的大學校園環境建設研究
世界機器人總動員
新媒體時代食品安全迎來智能時代
藝術類圖書出版與智能時代
基于B/S結構的學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智慧校園”浪潮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與設計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分析與研究
智能云教學系統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