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高貴,叫謙卑

2021-06-10 20:03石川
湘江文藝 2021年6期
關鍵詞:林海成就做人

高貴,對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個高不可攀卻又是令人十分喜好而敬慕的字眼。人們常常將其與一個人的出類拔萃連在一起,抑或是把其與一物什的驚艷看相、昂貴價格等相關聯。高貴,當然是好詞,也令人艷羨,但那些資質稟賦條件不太好或是一般的人似乎難以匹配,只有望其項背的份。

其實,這只是對高貴的最表面、最膚淺,甚至是最片面的理解。高貴,興許是高,也興許是貴,但更主要的是,它是指看相上的悅目、精神上的高潔或是言談舉止的雅致,是人們心中的好感受與高評價。也就是說,只有人或物的特質讓人感到高尚或是珍貴的時候,高貴,才會在人們心里凸顯,并使人肅然起敬或是贊嘆不已。

于人而言,高貴,肯定與容貌、才華、技藝、財富、地位等是否超出他人有關。但它絕不同于只穿名牌衣服,戴名牌手表,開名牌汽車,住豪華別墅;也不等于長相的美艷,不等于身材的姣好,不等于家族的顯貴,不等于財富的豐厚,不等于學歷的耀眼,不等于地位的顯赫,不等于成就的非凡;更不是打腫臉充胖子,總把自己當回事,自視甚高,自命不凡,走到哪里都要自吹自擂,陶醉在贊歌里,滿足于奉迎中,沉湎于眾星捧月。它更定義于,一個人是否為人謙卑,是否有為人折服的優良品質,是否有讓人愉悅的氣場,是否被眾人廣泛地接受和認同。

現實中,想被人貼上高貴標簽的人確實不少。他們很希望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很向往被人仰慕的感覺,很喜歡外界的吹捧,常常把心思、時間、精力放在面子的追求上。于是乎,不管別人愿不愿意、高不高興,他們總喜歡找著話題吹噓自己,想著法兒與眾不同,裝腔作勢扮高貴,但他們的表現卻在別人心中完全是另外的感受,不僅不高貴,還往往自取其辱,惹來了眾人的白眼與嘲諷。

有的人,成天在意自己的容貌和穿著,不是奇裝異服,就是珠光寶氣,還不忘在朋友圈里曬來曬去;有的人,有了不菲的家產,便財大氣粗起來,在人群中吆五喝六;有的人,練出了某樣絕活,便在人群中目空一切、趾高氣揚;有的人,生就了一副好口才,但就是不分場合、不看對象,總要找機會高談闊論;有的人,十年媳婦熬成婆,混出了一官半職,便在人群中挺胸抬頭走海路,說一不二,容不得半點反調;有的人,并無什么出色之處,但或是出生名門,或是獲得過一些虛名,或是曾經與某些名人有過交集,或是受過什么名牌教育,或是去過一些別人難去的地方,生怕別人沒有聽說過,總要提示他人注意,或是羅列一堆做成名片遞來遞去……如此種種,他們擁有的,興許是某個或某些方面超出了人群,或是別人無所具備,他們不秀不擺,別人終究會感受出他們的不一般,但他們就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浮躁,就是不忘在人群中顯露,以此來顯示自己的非同小可,滿以為是名副其實的高貴,實際上卻讓人惡心不迭、反感不已。

高貴,本來就不是自封的稱號,而是本人的擁有著實讓人羨慕,本人的表現著實讓人舒服,本人的成就著實讓人贊嘆,本人的為人著實讓人敬仰,本人的形象著實讓人喜愛。要是他人心里沒有如此這般的感覺,你自己再怎么覺得高貴,也只是一種自戀、一種自吹、一種自欺、一種臭美,越賣弄越會顯得無知與膚淺,越會讓人覺得庸俗、低俗和粗俗,甚至還是低賤、卑賤和下賤。

什么都不如人,肯定不要奢望別人把你看成高貴;平平庸庸,也不要指望別人把你高看;有了才學,有了財富,有了技藝,有了地位,有了美貌,有了成就,甚至有了前面的種種,也只能說,你已擁有了高貴的潛質與基礎,但并不等于你就是當然的高貴,不等于你一定會受到廣泛的贊揚和熱捧。

蘇軾,十幾歲就遍覽了諸子百家,20歲考取進士。于是乎,他便洋洋自得地在書房門上貼出了“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的對聯。一位長者看到后,走上前便從袖筒里拿出一本書向他求教。這是一本古書,不要說蘇軾沒讀過,就連里邊的字也有許多不認識。蘇軾看后,無言以對,面紅耳赤。老人見狀立馬解圍:“天下那么多書,也許有公子沒見過的,我去請教別人就是?!碧K軾聽后,仿佛如芒在背,頓覺羞愧難當。待老人走后,他立馬將那對聯換成了“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以提醒自己什么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從那以后,他不再忘乎所以,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看淡名利,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世事滄桑,以謙卑的姿態經營著自己。他不僅取得了“東坡處處筑蘇堤”的良好政績,還在文章、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造詣深厚,留下了不少傳世經典。在人們的心中,他享有實實在在的高貴。

年輕時的曾國藩也是一個恃才傲物、愛說大話的人。初入翰林院時,一次,一個老鄉來向他父親祝壽。曾國藩滿臉得意,沒把老鄉放在眼里。結果,對方當場翻臉,拂袖而去,弄得場面十分尷尬。曾國藩這才醒悟,自己的傲慢是多么丟人。炫耀自己,非但贏不來別人的認可,反而會自討沒趣。從那以后,他待人接物,為官為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嚴以修身,事事謹慎,處處謙卑,成就了事業的輝煌,還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為人處事、治家修身的金玉良言,被譽為晚清時期的一代完人。他謙卑的處世哲學,一直為后人所推崇。

超凡脫俗,蓋過了他人的人,只有在懂得收斂,做到謙遜低調之后,才可行穩致遠、永葆優秀的。要是不明白這一點,多半的情形是,越搶眼越遭人嫉妒,越出風頭越遭受打擊,越出色越遭人排擠,甚至還會遭受暗算,陰溝里翻船,不得善終,哪還有什么高貴可言。

歷史上的唐伯虎,確實一身才氣。但他的高傲讓他終身沒有體會到高貴的感覺。商賈之家出生的他,天資過人,16歲秀才考試便拔得頭籌,轟動了蘇州城。有錢,有才,有名,他便飄飄然起來。后參加鄉試,在考前宴客時,他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其誰?”果然,他高中第一名。第二年,他入京參加會試,再大言不慚:“會試榜首,非我莫屬!”然而,現實卻狠狠打臉。他根本沒有意識到,京城只有對手沒有朋友。成績還沒出來,就說自己第一,只有作弊的可能。就這樣,他卷入了“科舉舞弊案”,落了榜,蹲了監獄。雖然他最后被釋放,但被革去了舉人身份,并且終生不得再參加科舉考試。唐伯虎的結局,正應了那句俗語: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不可飄,飄了要挨刀。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從古至今,因為某方面優越就心高氣傲,導致命運急轉直下、自栽跟頭的例子舉不勝舉。因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不可一世,很容易迷失繼續前行的方向,也就為失敗埋下了伏筆。他們,即便是標兵也很可能淪落成逃兵,即便是先進也很可能淪落成后進,即便是模范也很可能淪落成囚犯,即便是英雄也很可能淪落成“狗熊”,即便是偶像也很可能淪落成“嘔吐”。本是令人驕傲的人,結果總在自我的驕傲里毀了自己,他們的慘局,只會讓親者痛惜、仇者歡喜。

一個人的高貴,實則是內化于生命的一種成熟之心態,一種通透之認知,一種淡泊之境界,一種高雅之氣質,一種寬廣之胸懷,一種高尚之人格,一種尊貴之氣象,一種自信之底氣,一種厚實之教養。它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擁有了某種優勢之后就自然落到頭上的。它需要做人的清醒,做到有功不自擺、有位不自傲、有成不自夸、有財不自言、有貌不自炫、有才不自詡、有能不自逞、有技不自耍。

季羨林的一生,榮耀無數,光芒鼎盛,被譽為“學界泰斗”。但他對自己的評價卻是六個字:我只是普通人。他與“掏糞工人”魏林海交往的故事,一直為人樂道。魏林海雖是“掏糞工”,但十分好學,喜歡讀書,還經?!盎烊搿北贝舐犞v座,尤為欽佩季羨林先生。有一次,他與幾位愛好者組織了一個書畫展,想請一位知名畫家題詞,不料此畫家知其低微的身份后一口回絕。他一氣之下,直接上門請季老先生幫忙,季老爽快地予以了積極回應,并在其新出的一本散文集上題上“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同贈送給他作紀念。魏林海受寵若驚,萬分感激。后來的每年除夕,魏林海都會去季老家中拜年,先生總是熱情地請其進屋并奉以熱茶。多年后,魏林海在文章里說,季老與他談學問,說做人,憶往事,一點架子也沒有,為人很謙卑,是十足的高貴。

一個人是否高貴,就取決于他做人是否謙卑、謙遜、謙虛和謙讓。一個人有多謙卑,就會有多高貴。因為,人有了謙卑,就有了善良,就有了禮節,就有了遵循,就會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就會像大海一樣納百川,像高山一樣聚土石,像天空一樣容星辰,像大地一樣生萬物;就會自覺地舉首看人、低眉看己,發現別人的優點采納之,知道自己的不足完善之;就會在人生的路上,不斷地結善緣,攢福氣,拓寬廣,得順遂,長厚實,釀豐盈,獲尊敬。

謙卑的人,始終懂得,形勢是變化的,事物是發展的,出生只是起點不是終點,缺陷只是某處不是全面,職業只是分工不是成就,不要隨便輕視和貶低別人,在人前不可倚老賣老,不可頤指氣使,要慎提“當年勇”,慎說“我曾經”,慎當“教師爺”。始終懂得,世界是多彩的,人群是復雜的,要看得慣多樣,容得下不同,受得了風頭。每個人都是獨特,你有獨特,別人也有獨特,你有長處,別人也有長處,任何時候,不要高估自己,也不低估別人。始終懂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有尊嚴,別人也有尊嚴,你需要尊重,別人也需要尊重,所以要體諒,要寬容,要欣賞,要換位思考,要和而不同。始終懂得,這世界沒有你,地球運轉依然,太陽升落照常,人們生活繼續,什么時候都不要自認為了不起,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用最舒適的姿勢安放自己,用最妥帖的方式與自己相處?;钪?,就要既不給自己添堵,也不給別人難堪;既讓自己高興,也讓別人舒服。

謙卑,不同于自卑,也不同于自棄,更不是畏畏縮縮、唯唯諾諾,毫無原則。它只是做人的寬廣胸襟,是把他人當自己看,是自我優越感的自覺調低和鋒芒收斂,是對他人的樂見其成,是自我的清醒與善待,是與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高超智慧。

“謙卑含容是貴相”。有一種高貴,叫謙卑。高貴與謙卑,從來就是如影隨形。要是你真想被人看成高貴,千萬不可只顧自己的痛快與存在,一有優勢就鋒芒畢露、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咄咄逼人,而是要始終心中有愛、眼中有人,不忘言行的低調和做人的謙卑。

石川,1963年出生,湖南新寧人,公務員,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湘評論》《湘江文藝》等報刊發表隨筆、言論、散文數十篇,隨筆集《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 袁姣素

猜你喜歡
林海成就做人
做人,不要做藤
了不起的成就
做人要經得起“推敲”——擔當不能靠“喊”
失戀“成就”的CEO
歡 沁
冬陽
林海
郝林海的水彩畫與俳意
做人
從零開始做人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