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理念下小學語文研學課堂的建構

2021-06-12 10:21施琴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雙減建構小學語文

施琴

【摘要】【研學單是指研究性學習作業單。在當前“雙減”政策下,科學設計研學單尤其顯得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研學這一方式,對于促進師生、生生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打造高質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研學課堂;建構

引言:學生通過研學單,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而且能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當前“雙減“政策下,科學設計研學單尤其顯得重要,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措施。

一、研學單的設計要求

首先,研學單的設計應該多樣化。靈活多樣的研學單,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給學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悅的體驗。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設計不同時段的研學單,增加作業學習的研究性。研學單有課前研學單,也有課中、課后研學單。其次,研學單的設計應興趣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設計研學單時,應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兒童心理特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語文學科特點,注意研學單設計的靈活性、新穎性、情趣性、導向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興趣,吸引學生自覺認真地完成[1]。

二、雙減理念下小學語文研學課堂的建構策略

(一)秉承多維思辨,互動突破“難點“

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視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在思辨的過程中加強互動,針對問題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指出事物的優劣點,分析問題的內在因素,并找到更好的發展策略和方向,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維思辨的方式,引導學生圍繞難點問題進行多維辯論,從不同的角度相互探討,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找到更好的思路。

(二)結合實際生活,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

學生雖然絕大部分時間待在學校學習,但是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如果單純地把語文局限在學校里面,會導致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沒有達到。教師應當在研學課程建構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讓學生把課堂語文和實際生活中的語文對接起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回憶課本上學過的內容,進而對語文有更深刻的理解[2]。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桂花雨》一課為例,文章中寫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能很難理解,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舉辦相應的研學活動,帶領班級學生去參觀附近的桂花樹來引導學生回憶課本上的內容,比如說:“同學們,大家聞一聞,桂花是否香氣撲鼻?為什么家鄉的桂花最好?”通過實際觀賞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桂花的魅力,感受作者對于桂花的喜愛,體會作者和母親對于桂花的特殊情感,這樣學生才能有更深刻的閱讀體悟[3]。

(三)重視研讀交流環節

研讀環節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核心環節。該環節中,教師需要組織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敢于走到學生的背后,少說多聽,把學生推到課堂的中央,把時間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形成開放的生生交流和組間交流的學習氛圍。我們的實踐證明,精彩的合作學習,功在教師的細致指導。再以《灰雀》為例。首先,教師的研學問題要簡潔而清晰;其次,學生的分工和合作順序要明確具體;再次,學生匯報要有分工、有組織、有順序,有表達的范式和評價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長有序地按照提示組織交流,組間交流的時候,我們會聽到匯報的學生表述完小組觀點后,會用“我建議大家和我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來做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將理解與朗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四)組織有趣的學習活動實現研學課堂的建構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總有部分同學對語言文字無感,認為較為枯燥,導致在過程中出現煩躁不安、偷懶的情況,這會對學習不利。因此,可以結合課本內容,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凝聚小學生的精力,使其重視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愛學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場景歌》中的生字時,可以設計趣味的識字學習活動,如會提前制作帶有本文生字的小卡片,再用廢舊的紙箱制作抽獎箱,將小卡片放入箱內,然后要求每名學生上前抽選一次,當拿出某個卡片后,大聲地念出對應的生字,同時在黑板上寫出該字可以組成的詞語,如A同學從中抽到“園“,可以寫出園林、公園等詞語,這就能夠讓小學生同時學到字詞;在教學《太陽》的時候,可以利用文中帶有修辭手法的例句,設計趣味的造句學習活動,如展示例句“有些地區有些地區”,要求利用該種手法造句,同時會在電子屏幕中任意出示某些圖片,如展示梅花鹿、超市購物等,令參與的同學結合某張場景圖片造句,如B同學結合梅花鹿吃草的圖片,寫出語句“有的梅花鹿在四處張望,有的梅花鹿在低頭吃草”,這就能夠幫助小學生學習更多的修辭手法。

(五)多元化教學相結合,重視研學后教理念

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學校需要對語文教師進行階段性的培訓,這對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展開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而當前組織合作探究是一種學習語文的創新形式,因此,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劃分小組,并在小組合作學習之中,重視師生互動,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研學后教的理念下,教師需要借助多元化教學的方式,鼓勵學生帶著具體的任務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通過小組討論、課堂學習、參觀、考察以及小組的反饋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的基本內容之后,就可以借助課堂教學制作中出現的素材和資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上互動研學是語文課開展的必要條件,每名語文教師都要重視促進互動的方法,既要保證絕大多數的學生主動參與,又要保證在互動中能夠教學課程,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李慧潤. 淺談在研學后教的課堂模式下,小學中高年段語文課堂批注式閱讀教學[J]. 啟迪與智慧:下, 2021(7):121-121.

麻庭富. 學生素養視域下的與共語文研學內容構建[J].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21, 37(11):4.

戴艷春. 讓兒童在行走中提升語文素養——芻議研學活動與語文課程融合的有效性[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1(20):1.

猜你喜歡
雙減建構小學語文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建構游戲玩不夠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