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掛在墻上的布包

2021-06-23 20:15馬曉麗
鴨綠江 2021年5期
關鍵詞:糖塊布包糖紙

小時候的我一直是個孤獨、自卑、羞怯的孩子。至今,我眼前還時常會浮現出兒時的孤獨場景——

空蕩蕩的房間里,五歲的我抱緊自己蜷縮在床上,一聲不吭地望著那扇由明到暗的窗戶。我染上了傳染性肝炎,被關進幼兒園一個單獨的房間隔離。身邊沒有老師,也沒有小朋友。不知道過了多久,有個老師進來告訴我,說我媽媽剛才來看我,因為不能進來,就讓老師轉交給我一包糖果。說罷,把裝著糖果的布包掛在墻中間的一顆釘子上就走了。雖然沒見到媽媽,但我還是特別高興,因為我從未一下子擁有過這么多糖果。我立刻爬起來去拿糖果,但那顆釘子太高,我踮起腳費勁地夠著,也只能隔著布包摸到糖塊,但就是拿不出來。聽著糖紙嘩啦嘩啦的聲響,我很難過。不知道為什么我沒哭,只是重新蜷縮到床上,無望地盯著墻上的布包,努力想象那些包裹糖塊的漂亮糖紙和那些糖塊的甜味。記得直到離開隔離室住進醫院,我也沒吃到一塊糖。不是再沒有老師來過,只是每一次,我都沒有勇氣開口求助。我希望老師會發現并主動問我,但沒有。至今,我也不知道那些糖的下落,但那面空曠的墻,那顆孤零零的釘子,那高懸在墻上的布包,那孤獨無助的心境,卻深深地留在了我記憶中。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長得不討喜,所以從小就自卑。我媽懷我時正患肺癆,嚴重時咯過半盆子血。醫生告誡我媽不能懷孕,否則大人孩子都夠嗆。大概我爸我媽激情上來把醫生這話給忘了,或者他倆根本就是想拼死一搏,結果我就趁機鉆進了我媽的肚子里。真不知道他們為什么不聽醫生的勸告把我干掉,反正我足月出生全須全尾地來到這世上了??上攵?,經那樣一個病媽媽的身體孕育,我會長成怎樣的一副可憐相。我自幼體弱多病,瘦小干枯,臉色蠟黃,頭發稀疏,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學校,都沒有人會在意我。孤獨中,我學會了跟自己說話。有一次,我正自言自語地給自己講故事的時候,被一個老師注意到了。還沒等我為有人注意而感到高興呢,就聽見這老師大驚小怪地對另一個老師說:“你快看,她總是這樣自言自語嘟嘟囔囔的,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那一刻,我聽到自己的腦袋里發出咣當一聲巨響,連接外面通道的那扇門突然關上了。我捂住耳朵埋下頭,拼命想擋住那些嘈雜的聲音。但沒用,那聲音像無數爪子伸向我,死死地卡住了我的脖子。從此,我的聲帶就哽在喉嚨里很難發出聲音了。我不再跟自己說話,也更加不愿意說話,對身處的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

自卑和恐懼必然結出孤獨之果。大概是因為兒時的陰影一直伴隨著我,致使我始終懼怕人群,羞于在人前現身、發聲,習慣隱沒自己,特別喜歡獨處。

從事文學創作之后,常被人問及寫作的初衷,我只好捋著來路去想。細細想來,極有可能與孤獨有關。我發現,寫作可能是我找到的另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也是我自言自語習性的延續。也許,對如我這樣孤獨的人來說,文字是與外部世界相處的最舒適的一種方式,至少我這樣認為。但我從來沒敢公然說出,因為薩特有一句話壓在我頭上,他說:“只為自己寫作是十分糟糕的,在你把你的感情投射到紙面上時,你只不過在設法使這種感情做無力的延伸而已?!蔽也幌矚g薩特的說法,沒有人是不為自己寫作的,也沒有人是只為自己寫作的。從個體生命出發的寫作,必然會喚起相近生命體的情感共鳴,這時的感情延伸就是充沛的,而不會是無力的。但薩特的名望太大,總讓我不得不懷疑自己,就像再次遇到了一個認為我有毛病的老師那般,令我備感尷尬和無奈。

我是在很久以后才意識到,自己之所以選擇文學,究其原因還是內心的自然驅動,與我生命本體中自有的對自由的渴求有關。只不過之前我一直沒能體察,沒能細想而已。我很慶幸,在被規定被束縛的現實境遇中,我竟然能走到文學這條路上,找到這種與自己內心匹配的方式,通過寫作來釋放心靈,與這個紛繁的世界相處。我想不出除此以外,還有什么方式能讓我的靈魂如此自在,如此自由,如此放縱。

所以,我還是多少有點喜歡存在主義的薩特的。至少,以存在主義的本體論為基礎,可以得出人擁有絕對的自由、人的自由即人的存在的結論。其實我更喜歡斷章取義地接受薩特的說法,用“意識”具有否定權的自由性來說明個人存在的自由性。顯然,我是在濫用薩特自在存在和自為存在的理論,把薩特的學說當作“自在存在”,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與我的意識相關的部分,把其他部分虛無化,實現我的“自為存在”。這樣做顯然有點對不住薩特,但誰讓薩特宣稱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有選擇權呢?

對我來說,選擇寫作就是選擇了一種自由的生存姿態。借由寫作,我那蜷曲的靈魂得以一次又一次地從軀殼中逃脫出來,讓我精神的軀體得以伸展。就是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靈魂出走,我逐漸擺脫了被規定被支配的思維定式,逐漸認識了自己,接受了自己,與自己和解,與孤獨和解。

我還是時常會想起那個掛在墻上的布包。那個裝滿糖果的布包如文學一樣高高地懸掛在那里,誘惑著我,吸引著我。我一直想把布包取下來,盡情品嘗里面的糖果。我努力地踮起腳尖,伸長手臂,使勁地夠呀夠呀,已經摸到了包里的糖塊,聽到了糖紙嘩啦嘩啦的響聲,但就是沒有辦法把包取下來,沒法吃到包里的糖。

好在我已經不再為此焦慮,更不會為此難過了。其實,我很感謝那個高懸在墻上的布包,它的存在給了我虛無的理由,賦予了我想象的自由,任我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追求。

2021年2月18日

于海南清水灣

【小檔案】

馬曉麗,1954年出生于沈陽市。一級作家,中國作協軍事文學委員會委員。

因受社會環境影響,馬曉麗幾乎未能完成任何階段的學業。小學五年級逢全國停課,因此未能上完小學,沒拿到小學畢業證。復課后直接進入初中二年級,但因初三即參軍入伍,又未能上完中學,沒拿到中學畢業證。于1969年12月入伍后,再無入學機會。在部隊先后做過炊事員、通訊員、護理員、護士、干事等工作。直到改革開放后,才在職修了函授大學的大專學歷。

1987年,馬曉麗在《中國青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夜》,獲得全國青年短篇小說一等獎,從此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1995年調入原沈陽軍區文藝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

馬曉麗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楚河漢界》,長篇傳記《王大珩傳》,長篇紀實散文《閱讀父親》(與蔡小東合著),小說集《催眠》,散文集《不堪的朋友》,中篇小說《云端》《手臂上的藍玫瑰》,短篇小說《俄羅斯陸軍腰帶》《陳志國的今生》等。其中長篇小說《楚河漢界》被改編為長篇電視連續劇《將門風云》;中篇小說《催眠》被改編為同名話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另有作品被譯成英文、波蘭文介紹到海外。

曾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曹雪芹華語文學獎、《小說選刊》雙年獎、曹雪芹長篇小說獎,并多次獲全軍文藝創作一等獎及遼寧文學獎。

猜你喜歡
糖塊布包糖紙
基于成都元素的拼布包設計與制作
一張陪伴余生的糖紙
“糖塊”在英語教學中的妙用例談
“糖塊”在英語教學中的妙用例談
曇花破案
高斯分糖塊
困難就是剝開一張糖紙
糖紙換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