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教化,助人倫”在美術核心素養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2021-06-28 00:56彭嬌嬌
藝術評鑒 2021年8期
關鍵詞:美術教育核心素養

彭嬌嬌

摘要:“成教化,助人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重要理論。繪畫的功能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性格情操,還可提升人的審美認知能力及對生活的品味格調。當下核心素養教育觀強調了美術教育在學生個人發展和品格修為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從“成教化,助人倫”思想的歷史沿革,“成教化,助人倫”教育功能在核心素養教育中的體現,“成教化,助人倫”對美術教育的影響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突出“成教化,助人倫”思想一直貫穿于美術教育的始終。

關鍵詞:成教化? 助人倫? 核心素養? 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8-0010-03

美術是人類生活體驗及情感體驗的精神產物,伴隨著人類生活發展及精神發展的始終,對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教育作為培養及塑造人類具有高尚靈魂及健全人格有利于人類長期、終身發展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便是人類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美術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情感培養、精神培養、人倫培養及終身發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美術教育的價值及意義,人類從未停止過研究的步伐。從魏晉的謝赫、唐代的張彥遠對繪畫功能的解讀,再到中國近代的蔡元培、豐子愷、徐復觀、王朝聞等大批知識分子及教育家對美術教育功能的研究與推崇,“雙基”時代及“三維”時代對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要求等足以證明美術教育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新時代以學科核心素養教育觀為主的教學理念的提出更是為美術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一、“成教化,助人倫”思想的歷史沿革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謝赫的《古畫品錄》中便記載有:“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繪畫理論,從該內容中便可窺探出在此朝代便就有人已經意識到繪畫存在教化人倫的功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重視繪畫的教育功能。據王朝聞主編的《中國美術史》隋唐卷記載:“在隋唐以前,書畫藝術及書畫藝人在學術文化和社會地位方面較為低下,書畫被視為雕蟲小技,書畫家們與百工技匠一同被視為工匠之屬”。從中并不難發現,繪畫的教育功能雖被人所認知但在隋唐以前是不被肯定的,他們甚至輕視藝術,藐視從事藝術工作的人,認為他們皆是工匠,藝術只是工匠謀取生活的一種方式,并不認為其對人的發展具有所謂的教育價值。

到了唐代,唐人在一系列美術理論著作的基礎之上結合所處時代背景加入了新的理論觀點。其中以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最為顯著,他在其中寫道:“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發于天然,非由述作”。由此可見,張彥遠對于繪畫具有教育功能也是持肯定意見的,他不僅結合前人的繪畫理論經典強調其繪畫的教育功能,同時還結合了儒家經典著作“六經”強調了繪畫的教育功能,就當時的文化背景而言,對于美術教育功能的深入理解與剖析實屬罕見。

對于繪畫的教育功能研究,一批批知識分子、教育工作者從未停止過研究的步伐,中國20世紀新儒家學派的大家之一徐復觀在其《中國藝術精神》中,便對張彥遠提出的繪畫具備“成教化,助人倫”的教育功能做了新的闡釋,他認為:“成教化,是說明藝術在教育上的功用;助人倫,是說明藝術在群體生活中的功用。藝術雖以無用為用,但無用之用,究其極致,亦必于有意無意之中匯歸于此兩大文化目標之上,然后始能完成藝術的本性”。由從繪畫的教育功能的研究古籍再到近代一批批知識分子及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來看,便可以清晰了解到繪畫的教育功能確確實實存在,是大家共同認可的,而非某一人的偏見所為。

因此,縱觀古今相關美術理論著作,繪畫具有教育功能這一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繪畫作為美術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在美術教育中的意義及價值不言而喻,對于“成教化,助人倫”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研究也是有據可依的。

二、“成教化,助人倫”教育功能在核心素養理念中的體現

由前文“成教化,助人倫”思想的歷史沿革中便可得知,對于繪畫具有教育功能這一觀點,雖然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所認知,但是對于美術教育概念的真正呈現,則是18世紀席勒在其《美育書簡》中首次提出“美育”后才逐漸形成的,這一教育理論對20世紀初的中國影響巨大。中國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及教育工作者爭先引用,清代學者王國維便將美育、德育、智育三者相聯系進行自己的思想論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因此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他強調:“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由此可見,蔡元培強調作為美育工作者就應當將所學到的美育知識運用于實際教育中,以達到美育之目的,以推動美育的發展,而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傳播途徑,對于“成教化,助人倫”繪畫教育功能的傳遞自然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反觀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的闡述,其主要內涵是為表明繪畫的目的窮其根本就是繪畫教育功能的展現,助力于人類對于人際關系的處理、情感態度的體驗和人生價值的追求?,F如今,教育走過“雙基”,跨過“三維”,邁入“核心素養”時代,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隨著教育六大核心素養的提出,美術學科也提煉出了具有本學科特色的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大核心素養。顧名思義,五大核心素養及美術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其宗旨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使得學生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與感悟,學會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學會體驗、觀察、判斷生活中的美,形成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全面發展的自身素養,這與“成教化,助人倫”使人們通過圖畫傳遞出人倫意識、政治意識或是勸誡意識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人類能夠更好的生活,人類社會能夠更好的發展,這一思想在核心素養本位下的美術教育教學當中同樣被給予高度的重視。

其中,圖像識讀與美術表現是美術學科所獨有的素養,體現美術學科自身的學科特色及教學特色,圖像識讀不僅在于要求學生學會辨別美術材料、形式、色彩等基本美術符號,更需要學生學會用識讀美術作品的方法辨析生活的各類現象,旨在培養學生認識生活、了解生活、熱愛生活的能力。美術表現則是指學生通過習得的美術基本表現技法及美術語言,在圖像識讀的基礎之上通過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以現實生活為美術表現題材,增強學生對于生活的關注度,增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及觀察,從而為更好地融入社會提供幫助,學生將對于生的的情感體驗以美術的表現方式展現出來,供關注欣賞以產生共鳴,從而增加其交流與表達的機會。

相對于圖像識讀、美術表現而言,審美判斷、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三大素養并非美術學科所獨有的,是根據美術學科的包容性、多元化的學科特色而衍生出來的三大素養,審美判斷素養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進行準確的分析判斷,更需要學生將美學判斷知識運用于生活當中,對生活中的事物用審美判斷的有關知識進行辨析。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真善美并非常常以直觀的樣子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肉眼可見,需要我們通過對事物的仔細觀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得出相對正確的結論,而創意實踐素養直接點明了美術教育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性,創意實踐素養講求的是創意與創新,實踐需要與生活接軌,只有更好的了解生活才能夠更好的付諸實踐。因此,在激發學生創意創新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其細致觀察、熱愛生活、勇于思考的能力,而對于文化理解素養,算得上是美術教育的理想目標及終極目標,文化理解素養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而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美術作品進行了解與分析,促使學生能夠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內涵,以此培養其學生養成尊重他人的完美品格,只有學會了互相尊重,人類才可以和諧共處不斷發展,人類文明歷史才可以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與延續。

此外,由美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便可以清楚的理解到為什么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成教化,助人倫”觀念能夠在核心素養美術教育中體現出來,因為圖像識讀與美術表現素養可以將其概括到“成教化”當中,而審美判斷、創意實踐與文化理解素養則可以歸類于“助人倫”里面。這是因為,“成教化”指的是作畫這件事情的目的是在于教化和教育的問題,也就是教育過程的感知與體驗,而圖像識讀可以根據符號、色彩、造型比例來區分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地域的思想觀念。例如,從中國佛造像與西域佛造型的區別中便可以看出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所要傳達的教化內容是不同的;所謂“助人倫”意在幫助人類準確傳達出人倫知識、詮釋人倫價值、改善人倫關系;而審美判斷、創作實踐和文化理解就是一些人倫關系的處理與理解;中國畫種與西方畫種;中國雕塑與西方雕塑;中國的榫卯結構式房屋與西方的大理石建筑;中國的玉器工藝與西方的瑪瑙、鉆石工藝等,它們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們所處地域及文化背景不同。它們沒有好壞之分,因為它們蘊含著不同的民族情懷及民族文化,學生能夠理解到這些差別,便就是“成教化,助人倫”觀念的升華。

三、“成教化,助人倫”對美術教育的影響及價值

回顧中國歷史上的某些名畫,如莫高窟第285窟的《五百強盜成佛圖》,該圖的內容主要是勸誡人們向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該圖所繪的皆是忠于帝王的妃嬪,描繪她們的生活狀態及精神面貌,意在強化當時的女子應當遵循“三綱五?!钡囊庾R;唐代張萱的《搗練圖》,表面描繪的是婦女們搗練的快樂生活場景,但實際是要勸解人們勞動;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該圖描繪的是不同朝代的帝王像,不同帝王根據其政治成就的高低和影響力決定了其畫像的大小,是唐代統治者為告誡其子孫后代的作品。由此可見,美術作品的社會功能及教育意義一直被人們所認知所使用。因此,“成教化,助人倫”的繪畫理論對美術教育確實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學生人格培養,道德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

由此不難看出,繪畫是一種由外至內隱藏著教育功能的一種藝術形式,繪畫作品中不僅沉淀作者的著情感與智慧,更是潛藏著作者對世間真、善、美理解與詮釋。因此,在美術教育過程當中,教會學生圖像識讀與審美判斷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獨立欣賞畫、理解畫意、判斷美丑,更能使其正確認識生活,對人生的成長起到一定的警示與推動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的美術教育不同于古代純粹的繪畫警示,古代繪畫的社會功能是一目了然極具功利性的,而現代美術教育則強調學生在美術教育過程的情感體驗,因此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的人生及人格的影響并非立竿見影,而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

美術教育注重情感的教育與培養,藝術家將情感傾注于美術作品之中,可以使觀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一件好的作品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因為美術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因此在美術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秉承“成教化,助人倫”的觀念,明確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基礎的美術學科知識,更要引導他們學以致用,以所學知識處理世事指引人生,使其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體會到美術教育的實質與目的,從而促進終身發展,實現人格圓滿。

四、結語

“成教化,助人倫”繪畫理論是中國古代對于美術教育功能的認識,該理論清晰闡明了繪畫作為美術表現形式之一在美術教育中的價值,警示作為新時代的美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銘記美術教育的價值及實際意義,為培養新一代有志青年做足功課,使其在國家人才培養和立德樹人方面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貢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完整的人,而美術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出具有正確審美認知、審美判斷及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完整的人,幫助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及終身發展,從而促使人類社會更好的、可持續的健康向上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赫.古畫品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王朝聞.中國美術史·隋唐卷[M].濟南:明天出版社,2000:116.

[3]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2.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00.

[5]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J].新青年,1917(06):1-5.

[6]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2.

猜你喜歡
美術教育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學生人文精神在高職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談高校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聽障兒童美術教育方法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