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小學數學“你知道嗎”板塊教學為例,淺談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文化素養

2021-07-04 02:15梁少依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數學文化數學思想策略

梁少依

摘要:2011年我國小學數學全面課改,在新課改中強調要提升小學生數學文化素養。每冊教材都新增“你知道嗎”板塊教學,目的是在于通過這個板塊教學,提升學生數學文化素養,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本人在這十一年課改教學過程中,以“你知道嗎”板塊教學,探討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文化素養。

關鍵詞:“你知道嗎”;數學文化;數學思想;策略

課改十一年之際再回望,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還是不高,老師們更多關注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課堂教學也以應試內容為全部。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度解讀教材、挖掘內涵。以人教版教材編排的“你知道嗎”板塊教學為例,提出“品讀閱讀資料,加強數學文化滲透;深挖延伸內容,理解數學思想;體現拓展發散,發展數學思維” 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小學生數學文化素養進行思考與實踐。

一、品讀閱讀資料,加強數學文化滲透

(一)用數學的悠久歷史來展現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及背后的發展規律是數學知識的最大魅力所在?!澳阒绬帷卑鍓K中有很多類似的內容,我們要合理運用閱讀材料資源,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人文潤澤,使課堂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起點。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和學生一起分享教材三上第99頁的“分數在人類不同發展時期的表示方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分數的內涵和讀寫、記錄、計算、交流在實際生活中的方便快捷。課堂便不再是學生片面追求知識的場所,而是師生共同發掘人類文明、數學歷史的樂園。

(二)用數學的發展歷程來體現數學知識的育人價值。

數學家為摯愛的真理而不懈追求的精神在教育學生、啟迪學生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執著追求真理的故事,引起學生的共鳴,會大大提升數學知識的育人價值。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介紹古今中外有關圓周率的發展歷程和數學家及數學愛好者的小故事,如祖沖之的故事,以及有的國外數學家已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后幾百萬位;有的數學愛好者能一口氣背出圓周率小數部分很多位等等,再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在這樣由古至今,由中及外的數學發展史中感受到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懈追求,用數學的曲折歷程體現數學的育人價值,從而產生“心向往之”的學習動力。

(三)用數學的美學價值來發揮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

美學特征是數學知識的重要外顯性質,教師可利用符號、公式、圖形、數學邏輯等體現出來的美學價值,讓學生發現數學美,體驗數學美,從而感悟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例如在教學《比的應用》后,可以最標準的五角星為例,向學生介紹“黃金比”的相關知識,我們也將“黃金比”這一概念進行推廣。課堂上,我們向學生介紹頭部、面部、手部、軀干等身體各部位的黃金比,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二、深挖延伸內容,理解數學思想

在“你知道嗎”板塊為學生介紹了很多看似不作要求,但與現階段的學習又息息相關的數學概念,例如分解質因數、互質數的介紹、短除法、如何判斷最簡分數能化小數等等。對于這些內容,我們不但不能不教,應該更要花心思教,善于運用知識遷移類比規律和“轉化”的數學思想,在課內滲透教學,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讓學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清其中的來龍去脈,我們才能把“你知道嗎”真正變成學生的“知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感受數學方法的精妙和數學思想的深遠,幫助學生發展數學思維,領略數學的內在文化特質。

(一)數學學習內容要延伸。

很多數學知識都具有高度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為此,教材簡化了一些解決的方式方法,力求能使學生簡明易懂。例如五年級下冊有關質數與因數的教學內容,教材中介紹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是用列舉法。但是列舉法局限于兩個數字比較小的數之間的計算,對于一些數字稍大或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時,列舉法就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在教學時必然要引入簡單易懂且容易操作的“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法”等方法,將數學的學習過程與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不斷延伸。

(二)還學生一個完整的數學。

最簡分數能否化成小數的判斷是五年級下冊79頁“你知道嗎”的內容,學生需要掌握這個知識,這樣在分數化成小數的過程中,他們就不會在“能不能除盡”中糾結。學生只有在知識中沒有缺陷,知道來龍去脈,才不會在學習中留下遺憾,

三、體現拓展發散,發展數學思維

例如六年級下冊在反比例的例題后穿插了關于反比例圖象的“你知道嗎”內容。課本編排的意圖一是鏈接“正比例”與“反比例”之間的內容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在正比例內容的編排上,有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系式和正比例圖象,但在反比例的例題中卻沒有編排反比例圖象,為此,教師緊密結合正反比例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對比分析,很自然地引出反比例圖象,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清晰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和各自的特征及相互間的區別。其意圖二是鏈接現學知識與將學知識,并進行比較分析。由于小學生學習的正反比例圖象是在第一象限的,為了讓學生對該知識體系有一個初步的整體認知,同時又考慮到小學知識與初中知識的銜接,適時穿插了正反比例各個象限內的表現圖,讓學生在欣賞中初步感知,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嚴密性和完整性。又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之后,我們可介紹的“劉徽用出入相補原理計算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掌握原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會將一個圖形經過分割、移補的方法轉化為長方形進行面積計算。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可在適當的地方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相關知識,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對后續學習起一定的激勵作用?!?數學不僅僅是一個個精確的概念,一步步復雜的計算,一個個深刻的定理,透過對于“你知道嗎”板塊教學,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多挖掘與滲透,那么這六年的小學數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方法的精妙和數學思想的深遠,幫助學生發展數學思維,領略數學的內在文化特質。

參考文獻:

[1]高君平.數學文化觀下的教學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2]黃建波.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史寧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王光明 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數學文化數學思想策略
《復變函數》課程的教與學
數學文化融入高?,F代數學教育
數學課堂中的文化滋潤策略
如何構建有文化的數學課堂教學
加強數學思想滲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激發興趣, 成就精彩小學數學課堂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