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消化道癌術前胃鏡活檢、CA199檢測與ESD術后病理結果比較

2021-08-07 07:56張世棟王菲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1年7期
關鍵詞:切除率胃鏡食管

張世棟 王菲

隨著內鏡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應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對上消化道的早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率逐漸提高。ESD 可使早期病變得到完整切除,同時具有創面小、安全性高、預后好等優點,逐漸被廣大內外科醫生及患者所青睞[1]。相關文獻報道,ESD 治療可以阻斷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生、進展,因此經過ESD治療的早癌患者5年生存率較高,接近90.00%,最大程度地延長了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生存期[2-3]。近年來,關于ESD 治療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相關研究較多,有學者指出,術前胃鏡活檢結果及ESD 術后病理結果常存在一定差異[4-5]。本研究旨在探討ESD 治療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并將ESD 術后病理與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檢測、術前胃鏡活檢結果進行比較?,F將研究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經胃鏡活檢確診為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其中男63 例,女31 例;平均年齡(48.65±4.78)歲;平均病程(0.58±0.22)年。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均存在進食哽噎感或吞咽不利感、上腹脹痛、胸骨后及劍突下不適、反酸燒心等癥狀,電子胃腸鏡及組織病理確診為上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變[6]。②口腔、食管、胃等部位無既往手術史、無神經系統疾病。③超聲內鏡檢查提示病變位于黏膜層及黏膜下層淺層,固有肌層未受侵。④所有患者在入院1 周內完成ESD 治療。排除標準:①術前未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常規檢查者,及檢查結果提示異常者。②胸和腹部CT 平掃加增強檢查提示,合并淋巴結轉移者。③納入研究前2周內,服用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解熱鎮痛藥物及抗凝劑,或影響激素水平藥物的患者。④治療依從性不佳者、阿爾茲海默癥者。

1.2 方法

94 例患者于入院48 h 內采取空腹靜脈血3 mL,以4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以枸櫞酸鹽抗凝血標本,存儲于-70℃的冰箱冷凍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A199 水平。試劑盒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商務(中國)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步驟參見試劑盒說明書。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療效判定標準

整塊切除為病灶在內鏡下一次性整塊切除,獲得單塊標本;完全切除為病灶整塊切除且標本邊緣和基底部均未見異型腫瘤細胞;治愈性切除為達到完全切除且無淋巴結轉[7]。

1.3.2 病理診斷標準

早癌及癌前病變分為[8]:低級別上皮內瘤變(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輕度、中度不典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1.3.3 隨訪

對94 例患者隨訪2年,隨訪截止時間2021年1月。要求所有患者術后定期復查胃鏡,詳細記錄術后3、6、12 及24 個月復發情況。復發標準[9]:治療后的部位出現損害,通過病理檢查確定是否出現復發。復發者予以外科手術切除,并在術后間隔3 個月進行下一次隨訪。

1.3.4 并發癥

詳細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ESD 治療中及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并發癥包括:急性術中出血、遲發性出血、發熱、胸腔積液等[1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病部位及病變范圍

根據病變范圍,可分為:食管病灶53 例:其中食管上段9 例(9.57%)、中段31 例(32.98%)、下段13 例(13.83%),共切除病灶59 個,其中50 例患者為單發病灶,3 例患者為多發病灶。胃部病灶41例:其中賁門18 例(19.15%)、胃體10 例(10.64%)、胃角6 例(6.68%)、胃竇7 例(7.45%),共切除病灶45 個,其中有39 例患者為單發病灶,2 例患者為多發病灶。上述患者中,病變最大徑為8.3 cm,范圍0.6~8.3 cm。

2.2 術后病理結果

術后病理顯示:HGIN 45 例、LGIN 26 例,早癌4 例,炎癥或腺瘤樣改變19 例。整塊切除率100.00%(94/94),完整切除率95.74%(90/94),治愈性切除率95.74%(90/94)。59 個食管病灶中,有2個病灶邊緣或基底為陽性,病灶邊緣/基底陽性率3.39%(2/59);45 個胃部病灶中,有2 個病灶邊緣或基底為陽性,病灶邊緣/基底陽性率4.44%(2/45)。見圖1。

圖1 免疫組化染色圖(SP,×500)Figure 1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P,×500)

2.3 術后病理及術前胃鏡活檢結果比較

術前胃鏡活檢炎癥檢出率高于術后病理檢查,HGIN 檢出率低于術后病理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式LGIN、早癌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后病理及術前胃鏡活檢結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and preoperative gastroscopy biopsy results[n(%)]

2.4 CA199 檢測結果分析

以術后病理檢查為標準:炎癥、LGIN、HGIN、早癌患者CA199 水平為(10.25±2.25)U/mL、(15.6±3.08)U/mL、(25.41±4.75)U/mL、(47.52±6.58)U/mL。四者CA199 水平比較:炎癥<LGIN<HGIN<早癌,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并發癥發生率

94 例患者中,并發癥總發生率為9.57%(9/94)。有1 例(1.06%)患者發生急性術中出血,在經電凝止血治療后,出血得以控制;2 例(2.13%)患者遲發性消化道出血,急診胃鏡檢查提示鈦夾提前脫落,重新置入鈦夾后癥狀控制;術后有4 例(4.26%)患者發熱,平均體溫38.37℃,應用抗生素治療后,體溫下降,癥狀可控制;有2 例(2.13%)患者出現胸腔積液,進行胸腔穿刺引流后病癥得以緩解。

2.6 隨訪結果

隨訪截止時間2021年1月,隨訪結果顯示:有5 例患者復發,復發率5.32%,其中3 例患者行第2次ESD 治療,有1 例患者因病變區域瘢痕化嚴重,行手術治療。

3 討論

胃癌、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腫瘤是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致死率極高。既往學者統計,胃癌死亡率為148.7/10 萬,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11]。早期的診斷、治療可降低上消化道腫瘤的致死率,延長患者生存期。

近年來,ESD 已成為治療上消化道早期腫瘤或癌前病變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其為微創手術,且整體切除率高,因此在國內外認可度較高[12]。根據本研究結果所示,對上消化道腫瘤患者進行ESD 治療時,需重點關注食管中段、賁門等部位病情變化情況??梢奅SD 治療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療效可觀。

國外學者研究發現,有20%左右的早期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前胃鏡活檢與ESD 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不相符[13]。本研究結果與國外學者報道結果相符[14]。分析導致差異發生的原因:術前活檢僅取材病灶中的一小部分,且活檢組織深度不理想,影響病灶性質的評估[15]。ESD 術后取得的標本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可獲得準確的病理診斷資料,故能更好地評估病情。因此ESD 術后標本更能準確判斷患者病情,有利于為臨床醫師制定下一步診療計劃提供方向。由此可知血清腫瘤標志物CA199 用于消化道腫瘤的普查、診斷判斷中,可反映患者病情變化,有助于臨床動態監測患者病情。

既往文獻報道,ESD 治療早期食管癌的整塊切除率為78.65%~95.46%,復發率在3%左右[16]。本研究納入的94 例患者中,食管病灶53 例,胃部病灶41 例,ESD 治療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9.57%,術后隨訪2年,復查胃鏡,發現有5 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5.32%,這一研究結果與Imperiale 等學者[17]研究結果相一致。

Sandoval 等[18]學者報道,腫瘤病灶直徑、術中剝離時間與患者術中出血風險呈正相關,腫瘤病灶直徑越大,手術醫師在術中剝離時間也會越長,從而增加并發出血的風險。提示手術人員需在ESD術前進行充分準備,嚴格遵循手術操作流程,最大程度規避患者發生急性術中出血、遲發性出血的風險??梢奅SD 治療早期上消化道腫瘤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ESD 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在治療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上凸顯優勢,其安全性及有效率高,可提高病理診斷準確率,早癌患者CA199 水平最高,可幫助臨床精確評估患者病情。

猜你喜歡
切除率胃鏡食管
早期胃癌內鏡下治療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響因素
食管異物不可掉以輕心
新輔助化療聯合術后同步放化療治療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組織切除量及切除率與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短期臨床療效的相關性
做胃鏡 普通、無痛如何選
巴雷特食管該怎樣治療
不同類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內pH和食管動力學的差異比較研究
老年食管癌賁門癌的外科治療
我也做了胃鏡檢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