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講·深剖·慎思

2021-08-21 13:59徐秋慧周麗光張志軍
初中生學習指導·中考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縱坐標平行線矩形

徐秋慧 周麗光 張志軍

在遼寧省初中數學學科質量提升暨“聚焦學科課程育人關鍵問題”教研論壇上,本文作者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中考命題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說題分享,引起與會教師的強烈共鳴。

[原題呈現]

如圖1,拋物線[y=ax2+bx]([a>0])過點E(8,0),矩形ABCD的邊AB在線段OE上(點A在點B的左側),點C,D在拋物線上,[∠BAD]的平分線AM交BC于點M,點N是CD的中點,已知[OA=2],且OA∶AD = 1∶3.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F,G分別為x軸、y軸上的動點,順次連接M,N,G,F構成四邊形MNGF,求四邊形MNGF周長的最小值.

(3)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ODP]中OD邊上的高為[6105]?若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矩形ABCD不動,將拋物線向右平移,當平移后的拋物線與矩形的邊有兩個交點K,L,且直線KL平分矩形的面積時,求拋物線平移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1)[y=12x2-4x];(2)四邊形MNGF周長的最小值為[122];(3)存在,點P的坐標為(6,-6);(4)拋物線平移的距離為3個單位長度.

[原題剖析]

一、整體分析抓脈絡

該題共4小題:

問題(1)求函數解析式,是常規題;問題(2)求四邊形周長的最小值,難度略有提升,但仍屬于常見題型. 所以,問題(1)、(2)意在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問題(3)是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的綜合題,難度進一步提升,且需分類討論,所以它既是本題的第一個難點,也是本題的易錯點.

問題(4)是二次函數與四邊形的綜合題,涉及二次函數圖象的平移,需要嘗試畫出圖形,對空間想象能力、數形結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都有要求,無疑是本題的第二個難點.

二、逐題破解究對策

(一)問題(1)

先根據線段的比,求出點D的坐標;然后用待定系數法,通過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出拋物線解析式.運用了數形結合思想和方程思想.

(二)問題(2)

因為邊MN的長為定值,所以只需求出其余三邊之和的最小值.先用軸對稱變換,將外側兩條邊FM,GN的位置轉移,把其余三邊之和的最小值問題轉化成兩點之間的折線最短問題,再依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原理求解(如圖2).運用了轉化思想.

(三)問題(3)

1. 問題解析

本題有兩問,一是“是否存在點P”;二是“如果存在,求出點P”. 其中,第一問需要定性判斷;第二問需要定量求解.

2. 條件解析

線索一:“點P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審視這個條件,由于點D也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因此要分點P在點D的左側和右側兩種不同位置分別說明.

線索二:“△ODP中OD邊上的高為[6105]”.已知三角形的高,不難想到可結合主題干中O,D坐標求其底,于是,很自然地可將這個條件引申為△ODP的面積為[12×210×6105=12].

3. 思路解析

(1)考慮點P在點D右側,即點P的橫坐標大于2小于8的情形.

先估測,當點P運動到右端點E(8,0)時,△ODP的面積是[12×8×6=24],大于12. 所以,這種情況下點P是存在的,故而需定量地求出點P的坐標.

思路1:從“點P是拋物線上一點”著手.

首先,設點P坐標為[t,12t2-4t ],[其中2<t<8];然后,結合已知的O,D兩點坐標,用t表示出△ODP的面積;再根據符合條件時△ODP的面積是12,列出關于t的方程并求解. 那么,如何用t表示△ODP的面積呢?

方法1:如圖3、圖4(這種割補的方法不唯一,僅各舉一例),由頂點作坐標軸的垂線,將△ODP割補成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或矩形等已知面積公式的圖形.

這種割補直觀性強,而且只需利用規則圖形的面積公式,同學們使用起來較得心應手. 但其缺點在于,本題中“點P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位置不確定,而隨著點P的位置變化,割補的圖形也在變,需要針對點P的不同位置分情況計算. 于是,這種割補在本題中顯繁雜.

方法2:如圖5、圖6,由頂點作坐標軸的平行線,將原三角形進行“分割”.

圖5中,由D作y軸的平行線,將所求的△ODP的面積轉化為△ODK和△PDK的面積之和.這里,先根據點O和點P的坐標求出OP的解析式,再結合點K的橫坐標等于點D的橫坐標,求出點K的縱坐標;也可以利用OP與x軸所夾銳角的正切值求出點K的縱坐標. 然后,用K,D兩點的縱坐標之差表示出左右兩個三角形的底DK,即可得解.

圖6中,由P作x軸的平行線,交OD于H,與上同理.但這里,要將H的縱坐標(等于點P的縱坐標)代入OD的解析式,以求出點H的橫坐標,比圖5的方法略微復雜.

方法3:如圖7、圖8,由頂點作坐標軸的平行線,將原三角形進行“補形”.

圖7中,由P作y軸的平行線,交OD延長線于H,將所求的△ODP的面積轉化為△OPH和△DPH的面積之差.? 這里,先根據點O和點D的坐標求出OD的解析式,再結合點H的橫坐標等于點P的橫坐標t,求出點H的縱坐標.然后,用P,H兩點的縱坐標之差表示出兩個三角形的底PH,即可得解.

圖8中,由D作x軸的平行線,交OP的延長線于K,與上同理. 但這里,要將K的縱坐標(等于點D的縱坐標)代入OP的解析式,去求點K的橫坐標,比圖7的方法略微復雜.

方法4:如圖9、圖10,由某一頂點作坐標軸的垂線段,先將原三角形“補形”為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再重新“分割”.

圖9中,由點P作x軸的垂線段PG,再連接DG. 這樣,先將所求的△ODP面積補形為四邊形OGPD面積;再將四邊形OGPD面積分割為△OGD和△PGD兩部分. 這里,先“補”后“割”,相比前面單純的“割”或“補”,看上去多了一個步驟,但可用各頂點的坐標直接表示四邊形ODPG,△OPG,△OGD和△PGD的面積,進而表示出△ODP的面積,計算量較小.

圖10中,由點D作y軸的垂線段DG,再連接PG. 與上同理.

思路2:從“△ODP的面積是12”著手.

對于三邊都不在坐標軸上且都不與坐標軸平行的三角形的面積問題,除了“割補法”,還可以利用同底等高的位置變換,將其轉化為有邊在坐標軸上的三角形的面積問題.

方法1:如圖11,過點P作OD的平行線l,交x軸于點M,則△ODM的面積等于△ODP的面積12. 這樣,由點D坐標得OM邊上的高為6,就可知OM長為4,進而得點M坐標為(4,0). 然后,根據M坐標和直線l的斜率,求出l的解析式. 最后,將l的解析式和二次函數的解析式聯立,通過解方程組求出點P坐標.

方法2:如圖12,過點P作OD的平行線l,交y軸于點M,則△ODM的面積等于△ODP的面積12. 這樣,由點D坐標得OM邊上的高為2,就可知OM長為12,進而得點M坐標為(0,12). 于是,直接可得l的解析式. 最后,將l的解析式和二次函數的解析式聯立,通過解方程組求出點P坐標.

思路3:從“△ODP中OD邊上的高為[6105]”著手.

方法1:如圖13,作OD邊上的高PH,則PH = [6105].分別過H,P作x軸、y軸的平行線,構成“一線三垂直”模型. 由O,D兩點坐標可知tan∠FOH = 1∶3,tan∠PHK = 1∶3. 這樣,結合PH的長,可求得PK = [65],HK = [185];再設FH = t,OF = 3t,于是,可用t表示出點P的坐標[t+185,3t-65];再依據點P在拋物線上,將點P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從而得解.

方法2:如圖14,過點D作OD的垂線段DQ,使DQ = [6105]. 因為點P到OD的距離是[6105],所以PQ[?]OD. 用與圖13同樣的方法把斜線段DQ的長轉化為QK = [65],DK = [185],于是可表示出Q點坐標[285,-245]. 進而可求出直線PQ的解析式,再聯立拋物線的解析式,就可以通過解方程組求出點P的坐標.

方法3:如圖15,過點D作OD的垂線段DQ,使DQ = [6105];過點D作x軸的平行線,分別與y軸和直線PQ交于點F,K,用tan∠QDK = 1∶3及DQ = [6105],求出QK = [2105],進而求出DK = 4,于是可求出點K的坐標(6,-6). 依然求出直線PQ的解析式,與拋物線的解析式聯立,再通過解方程組求出點P的坐標.

(2)考慮點P在點D左側,即點P的橫坐標大于0小于2的情形.

從圖1中能明顯看出,在點D左側的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不存在滿足條件的點P,但需要給予說明.這種情形與情形(1)相通,三種思路都可行,區別就在于求解后無解.但是要說明不存在,除了定量求解后無解,還可以定性說明. 具體地說,就是求出點P到OD的最大距離,發現比[6105]小即可. 這樣,從本質上就轉化為二次函數與三角形的綜合題中的另一類基本問題——“P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求△ODP的面積的最大值”. 求面積的方法前面已經分三種思路分析過,不再贅述.

(四)問題(4)

平移線段、三角形或四邊形,難度已經不小,而這里平移的是拋物線,就使本小題看上去有些撲朔迷離.解決這類問題需要以運動變化的視角想出運動過程中的不同情形(如圖16、圖17),盡量準確地畫出相應的圖形,再結合所畫圖形找到恰當的切入點解決問題.這對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類討論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都較高.

本題的破解策略就在于如何將“陌生的、復雜的平移拋物線問題”轉化為“較熟悉的、簡單的平移線段問題”.

如圖16,當拋物線向右平移的距離不超過2個單位長度時,K在線段AD上,L在線段CD上. 此時,矩形在直線KL下方的部分是△KDL,其面積不足矩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種情形下的直線KL不能平分矩形面積.

如圖17,當拋物線向右平移的距離超過2個單位長度且不超過4個單位長度時,K在線段AB上,L在線段CD上.此時,雖然向右平移拋物線會使直線KL位置發生變化,但它在隨拋物線做同樣的平移,所以其傾斜程度不變,始終與OD平行. 這樣就會發現,本問雖是平移拋物線的問題,但其實質就是平移線段OD的問題.

設拋物線向右平移m個單位長度,則KL就是OD向右平移了m個單位長度的線段,故K(m,0),L(2 + m,-6),可求出直線KL的解析式. 再根據矩形的中心對稱性可知,當且僅當直線KL經過對角線的交點(即AC的中點)時平分矩形的面積,將AC的中點H的坐標代入KL的解析式,即可求出m的值,問題得解. 也可以先證得AC的中點H恰為KL的中點,由中點坐標公式列出方程,問題得解.

當然,問題(4)還可以根據“運動的相對性”,視拋物線不動,將矩形向左平移——矩形向左平移幾個單位長度時符合條件,就是拋物線向右平移幾個單位長度時符合條件.這種思路與上述做法相通,不再贅述.

三、合理猜想尋突破

對于壓軸題的最后一問或最后兩問,大多數同學常感困惑不已.其實,只要準確作圖,大膽猜想,往往就有意外收獲,這道題也不例外.

回看問題(3),如圖18,觀察圖中的點,再標出已知點的坐標看一看,不難發現△OCD的面積恰好是12,也就是說△OCD就是滿足OD邊上的高為[6105]的三角形,而且點C也在拋物線上. 這種種跡象都在告訴我們,點C恰是我們要求的點P的位置. 這樣一來,無需添加其他輔助線,無需大量計算,經過簡單說理即可得解.

再看問題(4),如圖19,考慮平移過程中的特殊位置,不難發現:當拋物線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時,K與A(2,0)重合,L在DC中點(4,-6),直線KL將矩形分為左右面積比為1∶3的兩部分;當拋物線向右平移4個單位長度時,K在AB中點(4,0),L與C(6,-6)重合,直線KL將矩形面積分為左右面積比為3∶1的兩部分. 顯然,由矩形的對稱性可知,恰在這兩次平移的中間位置,即將原拋物線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時,直線KL平分矩形的面積,問題得解.

猜你喜歡
縱坐標平行線矩形
平行線
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特殊點
矩形面積的特殊求法
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混”“漏”要不得
從矩形內一點說起
添加平行線 求角真方便
“平行線及其判定”檢測題
不可思議的平行線
巧用矩形一性質,妙解一類題
設動點坐標 讓動點不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