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傳媒在鄉村法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2021-08-27 04:30陳慧君卜璐瑤
藝術科技 2021年12期
關鍵詞:法治建設鄉村振興

陳慧君 卜璐瑤

摘要:新聞媒體傳播為我國鄉村發展帶來了新思路,在鄉村法治建設上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因此法治尤為重要。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從法制類節目在江蘇沭陽農村的傳播現狀分析總結當今新聞媒體傳播在農村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法制節目;鄉村振興;法治建設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02

為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必然選擇[1]。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規劃全面細致的鄉村發展藍圖,這一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扎根基層,深入推進農村治理體系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發展農村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起點,法治環境建設是這一重要戰略順利實施的可靠保障,也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隨著新聞媒體傳播的不斷成長,我國鄉村法治建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

1 新聞媒體傳播在農村法治建設中的現狀——以江蘇沭陽農村為例

即便社會不斷進步,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歷經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仍然存在。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黨和政府持續加強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社會與媒體高度關注農村地區[2]。為了解新聞媒體傳播背景下我國農村法治建設現狀,本文以江蘇沭陽農村為調查個案進行實證研究。

1.1 農民接觸傳播媒介的種類

新聞媒體,也被稱為大眾媒體,包括紙質媒體(報紙)和電子媒體(廣播和電視)。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網絡作為新型電子媒體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為了解新聞媒體在農村的傳播現狀,筆者對60位沭陽農民展開了問卷調查,調查了農民接觸的各大傳播媒介的種類。

調查數據顯示,有84.3%的農民最常接觸的傳播媒介是電視,20.8%的農民最常接觸報紙,最常接觸廣播的農民占15.7%,10.4%的農民最常接觸網絡或其他傳播媒介。由此可見,在中國農村,普及率最高、覆蓋面最廣、最受農村受眾歡迎的傳播媒介是電視。而對于農民收看電視時間的調查,2006年武漢大學強月新、張明新的報告指出,當時農民受眾每周收看電視時間平均為16.27小時,約為139.5分鐘/天;2020年南京師范大學方曉紅教授等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農民平時每天觀看電視的平均時長約為143.9分鐘,農忙時約為97.8分鐘[3]。筆者此次調查結果與前輩的報告結果吻合,進一步證實了電視媒介在農村的重要地位。

1.2 農民接觸法律的現狀

囿于物力、人力和財力的限制,法治宣傳下鄉活動、法治宣傳標語等宣傳方式在農村普法工作中效果不太明顯,電視作為農民接觸最多的傳播媒介,再加上其傳播優勢,無疑成了法律宣傳的重要工具。雖然不同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主要傳播渠道存在一定差異,但電視媒體在其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筆者以農民觀看電視法制節目的狀況為出發點,了解農民接觸法律的現狀。

經調查,每天觀看法制節目半小時以上的農民超過半數,這說明農民的法律自覺性在慢慢地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愿意花時間接近法律,了解法律。其中,77.1%的農民都通過觀看法制節目了解到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僅有22.9%的農民完全沒有了解到法律知識,可見,通過觀看法制節目,農民的法律意識也得到了提高,電視法制節目的法律宣傳效果可見一斑。

2 電視法制類節目傳播在農村法治建設中的問題例析

2.1 電視法制節目收視率低于其他電視節目

雖然調查顯示大多農民每天都會花半小時以上收看電視法制節目,但是他們更多的時間是用來觀看其他類型電視節目的,大家最愛看的還是電視劇、綜藝節目、電影、紀錄片等,法制類節目的收視率并不高。大部分農民的受教育程度都較低,而大多法制節目又十分考驗觀眾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松地看懂,而電視劇、電影等具有通俗易懂、精彩有趣的特點,所以農民更愿意將閑暇時間用在觀看電視劇、電影而不是法制節目上[4]。例如,《法治沭陽》節目相對來說畫面比較單一,文稿略顯晦澀,而大多沭陽當地農民的文化程度有限,不愿看或看不懂這檔節目,因此該節目在當地的收視率并不高。

2.2 題材脫離農村現狀

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農民的媒介素養尚不足以支持其從新媒體上獲得有效信息來滿足自身的信息需求,這是新媒體傳播需要走好的“最后一公里”[5]。在關于節目內容理解程度的調查中,大部分沭陽農民都表示不太能理解,這是因為大家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從小到大能了解到的信息也大多都是和農村有關的。而以宿遷本地法制節目《法治宿遷進行時》為代表的一類節目,選取的案例大多都與城市建設相關,脫離了農村現狀,因此不能起到良好的法律宣傳作用。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都十分重視農村法治建設,但受制于農村不可抗力的矛盾與落后,農村普法工作一直落后于城鎮。

2.3 宣傳的法律知識淺顯,實用性不強

調查可知,很大一部分農民都通過觀看法制節目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識,知道要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維權,但并不清楚該怎么做,甚至會做出一些自認為合法的舉動。近年來,農民工因工資拖欠問題大鬧勞動局的新聞案例屢見不鮮,他們心知想要回工資就要去勞動局,但卻不知道怎樣合法有效地解決問題。目前法制節目都是針對某一具體案件進行追蹤報道,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其中所涉及的法律條文和道德觀念,但是只是做到了告訴老百姓法律條文在典型案例中的運用,簡單地介紹了什么是法律所禁止的,什么是法律所允許的,并沒有闡明當老百姓遇到損害自己合法權益的事情時該找誰咨詢,如何辯護,整個法律維權的程序規則是怎樣的,而這些正是當下普法宣傳所需要關注的問題。

3 新聞媒體傳播為鄉村法治建設提供新思路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鄉村法治系統的建設困難重重,而新聞媒體傳播作為新時代的傳播媒介之一,在鄉村法治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其提供了新思路。所以想要振興鄉村,就要融入法治元素,筑牢法治根基。

3.1 多模式宣傳法治知識

盡管沭陽地區的農民法治意識在不斷提高,但其地方宣傳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法律核心內容并未在鄉村內部得到消化?;蒉r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然存在,阻礙了鄉村振興的發展進程。

新聞媒體傳播具有時效性強、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優勢,而法律知識的宣傳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要想將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傳遞給每一個民眾,就勢必要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讓鄉村法治建設得以穩步前行。當下中央重視并積極推進法治建設,各地區積極響應,但農村地區的實施仍然十分困難,所以基層部門要聯合當地電視臺共同制作系列法制欄目,用生動有趣的情節、通俗易懂的陳述向民眾講解法律故事背后的法律知識,而不拘泥于掛橫幅、貼畫報的形式。此外,基層部門要聯合當地新聞媒體,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宣傳法制知識。

3.2 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近幾年,我國農村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執法機關及其行政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不文明、不嚴格、不公正的現象屢見不鮮。筆者實地訪問村民得知,沭陽地區有些執法人員收人賄賂、執法不公,阿諛權貴、恃強凌弱,使得農民的權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地方司法機關在處理坑農騙農案件時,立案拖沓、敷衍了事,沒有對違法犯罪分子起到足夠的震懾、制約作用。

新聞媒體行業要注重媒體人法律意識和素養的提高,為農民群眾提供最真實、準確的信息,充分發揮輿論對執法工作的正確監督作用。同時,新聞媒體的監督也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證之一,在司法過程中貫穿輿論監督,有利于營造司法公開、透明的環境[6]。

3.3 為立法提供討論平臺

在法治新時代,法治的規制與建構對任何國家戰略的有效實施都是不可或缺的,鄉村振興戰略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但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制中,有關農村、農業生產,涉及農民自身權益的法律相對較少,導致農村矛盾糾紛和潛在的社會問題愈演愈烈。

新聞媒體要協助立法機關將鄉村振興戰略的法律法規草案公之于眾,為鄉村振興法律法規意見稿的完善提供一個討論的平臺,各地農民、專家學者皆可參與其中、抒發己見[7]。

4 借新聞媒體傳播推動農村法治建設的對策

4.1 增強法制節目生動性、多樣性

針對沭陽當地農民展開的調查結果顯示,電視劇、電影這類影視媒介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于其他傳播媒介。究其根源在于電視劇、電影有著生動形象、情景交融、通俗易懂的特點,可以做到故事性和趣味性并存,所以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如果法制節目可以向電視劇和電影學習,借鑒電影的呈現法則,通過講好故事的方式傳遞信息,通過拍攝和剪輯,對現實中的各種案件加以藝術渲染,將整個案件矛盾的激烈火花、破案的撲朔迷離、法庭上的精彩交鋒用藝術的手法環環相扣地展現出來,產生引人入勝的效果,使法制節目在普法的同時更具直觀性、趣味性,便可以讓受眾更易于接受理解。

4.2 真正結合農村生活

人們源于本性的感情最易在傳播中達到共鳴、獲得認同[8]。一檔合格的法制節目要將“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生活”作為節目制作的中心思想,將農村生活和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節目選題的核心內容。為貼近農村生活,新聞媒體工作者也要試圖做出與農村相關的作品,就法制節目而言,當前法制節目所報道的案例,很多只是套了農村生活的外衣,案件的關鍵矛盾和真實沖突與大多數農民的生活實際上是無關的,脫離了農村現狀。法制節目在取材時,首先要保證的應該是選題的多樣性、真實性,要選取對廣大受眾具有學習警示意義的案例,做到敘事簡明易懂,選題貼合大眾。只有平民化的表達才能讓廣大農民真正感受到影片中的思想,只有真實的案例才能真正展現在鄉村中生活的平凡人的力量。節目制作要深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群眾中,立足于他們的生活與實踐進行敘事,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9],進而讓廣大的農民受眾能夠輕松地習法、懂法,有意識地用法、護法。

4.3 正確引導農民合法維權,宣揚程序正義

長期以來,我國的法律宣傳更加注重實體法,而忽略了程序法,在人們的法律意識中,并沒有正確的訴訟程序,也不清楚自身的訴訟權利與應承擔的義務,更不知道該如何打官司?!笆奈濉币巹澲性僖淮螐娬{中國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而想要真正走向法治社會,農村的法治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農村的法治建設必須做到程序正義,程序正義在法律正義價值中有著重要意義,也是司法需要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標,如果做不到程序正義,就不可能實現法律的實質正義。無論是法制節目還是其他新聞媒體傳播的法制類作品,都要做到宣揚程序正義,在進行法律知識宣傳的基礎上,更要著重宣傳法律程序合理的重要性。任何法律活動都應該受到一定程序的約束,都應按照程序進行,不能出現程序的“真空”,只有做好對具體程序的宣傳,農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維權。

4.4 重點塑造品牌類節目效應

現今,大多農民自身的知識結構都不完善,難以依靠自己的判斷挑選出真正值得信賴、值得學習的法制節目,因此需要有權威的平臺或鄉村基層管理者進行品牌節目的宣傳,形成一定的節目效應。例如,《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優秀的法制節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節目真實可信且生動形象、特色鮮明,發展過程中,這些節目還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和創新。它們以普及法律知識為重要任務,同時致力于提高人們運用法律維權的意識,真正做到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用公平、公正的態度樹立了法制節目的行業標桿[10]。同時,借助央視這一平臺,節目的可信度也有所保障。另外,形象化的法律條文使觀眾易于理解和接受,形成了較好的口碑和品牌效應。媒體一旦喪失了公信力,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11],因此,地方電視臺應以《今日說法》等優秀法制節目為榜樣,重點塑造品牌類節目效應,提高節目公信力。

5 結語

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多年,新聞媒體傳播在其中的作用逐漸顯現,但由于技術落后、經驗缺失,地方媒體也存在著各種問題,本文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以供參考。鄉村振興離不開法治護航,而作為文化產業的龍頭,傳媒業責任重大。在法治宣傳上,媒體擔當先行,新聞媒體應發揮其獨特作用,助力法治宣傳,推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吳妍.基于知識圖譜的鄉村傳播研究熱點、進展與趨勢分析(1993-2019)[J].東南傳播,2020(06):38-42.

[2] 王燦.以《風味人間》為例探究飲食文化類紀錄片傳播新走向[J].戲劇之家,2019(15):79-80.

[3] 方曉紅.大眾傳媒與農村[M].中華書局,2002:45-47.

[4] 卜嘉敏,戴蔓琳.鄉村振興語境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研究——基于對淮安市Y鎮的調查[J].東南傳播,2020(05):59-62.

[5] 袁玥,馮廣圣.突發公共事件中農村社區大喇叭強動員效果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為例[J].新聞知識,2020(11):47-53.

[6] 李露雅.論新聞媒體與我國的法制建設[J].科教文匯,2012(22):198-199.

[7] 徐來鳳.新聞傳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法治作用[J].法制博覽,2019(36):226-227,230.

[8] 王燦,馮廣圣.情感喚醒與鄉村認同:從《向往的生活》看慢綜藝熱[J].新聞知識,2020(07):62-65.

[9] 李惠敏.助力鄉村文化自信:涉農紀錄片的當代價值研究——以《記住鄉愁》為例[J].東南傳播,2020(06):35-37.

[10] 裴富毅,孔德播,梁猛.當代農村居民對法制節目觀看狀況的調查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04):165-166.

[11] 位云玲.新聞反轉的內在機理、影響及治理探究[J].新聞知識,2019(04):86-89.

作者簡介:陳慧君(2000—),女,江蘇泰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學。

卜璐瑤(2000—),女,江蘇淮安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學。

指導老師:馮廣圣

猜你喜歡
法治建設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
論高校法學院系與新農村在法治建設中的耦合互動
法治建設要充分吸收本土性資源
以“五個常態化”為核心的供電所法治建設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黨法治建設的新貢獻
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當立法先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