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主義理論視域下信息化手段對語言輸入的影響探析

2021-08-27 04:45雷野
藝術科技 2021年12期
關鍵詞:語言輸入建構主義信息化

摘要:隨著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語言習得的過程及方式受到了環境的影響。本文從二語習得視角出發,結合建構主義理論,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語言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情況及相應的評價;通過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闡釋信息化大背景對語言輸入的影響,針對新時代語言習得方法提出建議。

關鍵詞:建構主義;信息化;語言輸入;影響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02

0 引言

信息技術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運用,實際就是以信息資源及手段的工具性和交互性多維度作用于語言學習者的感官,有效刺激和鍛煉學習者語言思維,進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過程[1]。自20世紀60年代起,計算機輔助學習已經被用于語言習得之中。在信息化發展的當下,信息技術對語言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學習手段、學習過程都已經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成了語言習得者的一個重要輔助工具。

國內研究者對信息化問題的探討大多從教學實踐入手,從師、生、課堂三方對信息化手段、信息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及教師發展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實證探究。王聿良、吳美玉[2]建立了影響翻轉課堂學生學習行為的結構模型并檢驗其成效,提出學習行為的塑造既要求學習評價、教學管理等因素的協同推進,還要求對學習資源和課堂教學等進行改進(2017)。在網絡教育資源的配置和整合上,楊港[3]通過分析影響學生使用立體化教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立體化教材+互聯網資源”驅動的教學設計模型,形成了教學材料、教學模式及評價類型協同發展的聯結機制(2019)。鄭新民和蘇秋軍[4]以后MOOC(慕課)時代為背景,將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混合教學策略及教師信念發展的互動模式,發現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理念下的混合教學信念對實踐的引領作用(2020)。這些研究反映出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同時也要求教師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來解決實際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由此可知,國內對于信息化手段及資源在課堂教學上的使用研究已經趨于成熟,也說明信息化時代對教學改革方式探索的重要性。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理論作為一種旨在激發學生經驗以促進知識構建的動態理念,已經廣泛用于教學之中。但目前我國的語言學習者并不只局限于校園內的學生,很大一部分脫離校園的人也需要系統、合理的方法對他們的語言學習進行指導。在此情況下,如何利用時代所提供的便利去激發所有語言學習者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轉被動為主動,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探討整個語言學習大環境內習得方式的科學性與現代性十分關鍵。

為了推動二語習得的深度發展,發掘時代環境與語言習得理論之間的聯系,本文基于語言學習中的熱點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結合當下信息化發展的背景,探討在二語習得過程中信息化手段對語言輸入的具體影響。

1 理論基礎

1.1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理論基礎,從認知主義發展而來。該理論源于皮亞杰對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他通過對外部環境和兒童已有認知之間關系的探索,推導出認知結構通過“同化”和“順應”兩個基本過程逐步建構而成。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會隨著人對客觀世界認識的變化而出現不同。學習者可以接受和認同知識,但對知識的理解也會由于個體的原因存在差異。我國關于建構主義的研究起步較晚,且多集中于建構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此外還對語言學習的使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原則。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建構主義理論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這在賦予了該理論時代特色的同時,也推動了信息技術智能形態的深度發展。

1.2 語言輸入假說

作為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監察理論的核心內容,語言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在二語習得研究中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死晏岢?,如果習得過程中的語言輸入遠低于或高于學習者的現有知識水平,語言學習的過程都將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語言輸入的最佳量為“i+1”,其中“i”為學習者已有語言水平,“+1”為略高于現有水平的語言層次。將語言從單純的輸入階段提升到內化(intake)階段,需要有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輸入,而語言的最終習得則需要在自然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因此,只有語言的學習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才能為可理解性輸入創造條件。所以,語言習得過程需要語言知識與自身經驗相互作用,通過學習者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主動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因此,語言習得的過程不是單純的輸入,而是使語言知識與自身經驗相互作用,通過學習者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主動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但這只是一個假說,與其有關的實證性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將語言輸入作為一個理論來討論,實際還存在一些爭議。

1.3 語言輸入假說存在的實際問題

語言輸入假說的核心“i+1”理論是不難理解的,但是在實際語言習得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在語言資料方面,“+1”的具體語言輸入水平應該如何界定,克拉申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概念。并且就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而言,無法為學習者確定統一的最佳輸入材料。其次,作為語言學習的主體,學習者由于個體的差異,對于同一語言內容的吸收程度會存在不同。因此在同一學習環境中也會出現吸收差異造成的語言水平參差不齊。最后,從語言環境來講,克拉申所強調的在自然無意識的環境中習得語言,對于我國以課堂教學為主要語言輸入途徑的情況來說,也存在一定的難度。盡管語言輸入假說還存在爭議,但是作為一個相對全面的理論,它在語言習得上還是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利用這個理論指導我國語言學習者的知識構建也具有其合理性,所以對語言輸入進行研究依舊有必要。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問題及對象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為探究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對語言輸入的影響,筆者對某培訓學校的語言學習者展開了問卷調查,旨在通過調查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第一,語言學習者是否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主動選擇信息化手段輔助學習?

第二,語言學習者是否認同信息化手段對語言輸入的有效影響?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用問卷為筆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自行設計,內容包括13個問題,采用五級量表法,要求問卷參與者分別從語言材料選擇、語言環境塑造及語言輸入手段三個方面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影響進行評價。為檢驗被調查者的數據是否可靠,問卷中第7題和第9題為基本相似題,因此將作為定類數據的檢驗樣本,并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信度分析。問卷回收之后,筆者對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3 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62份,研究者采用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alpha)進行檢測,得出系數數值為0.881(≥0.6),說明該問卷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可以接受(見下表)。被調查者中的男性學習者為54.84%,女性為45.16%。學習者年齡層次所占比重最大為18~23歲(87.63%),其次為18歲以下(12.37%)。95.16%的受調查者進行語言學習5年以上,4.84%為3~5年。

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66.13%的受訪者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自主使用信息化手段輔助學習,并且有超過70%的人愿意結合信息化手段創新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關于語料選擇的調查中,77.42%的學習者認為信息化手段有助于語言資料的獲取,其中有82.26%的人認可語言資料的多樣性對語言輸入的好處。在語言環境塑造方面的調查中,絕大多數的學習者(74.19%)都認同信息化手段對語言環境創建的有效性,只有小部分受訪者對此持一般認同態度(24.19%)。而關于語言輸入手段,74.19%的學習者對信息化手段在語言理解上的幫助表示了認可,更有相同比例的人表示,信息化手段不僅能幫助他們將語言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還能從感官上刺激他們,加深自己對語言輸入信息的理解。問卷數據統計分析說明,學習者總體肯定了信息化手段對語言輸入的積極影響。

3 研究啟示

分析建構主義與二語習得中語言輸入假說及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信息化大環境之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學習理念的指導,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言習得的方式對于習得過程中的語言輸入具有促進作用。

3.1 語言資料多元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絕對的,知識體系也是不斷發展的。在信息化時代,多模態、多渠道的信息呈現模式可以讓語言學習者實時處于知識的更新之中。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語料的選擇需要兼顧質與量兩方面因素,才能充分實現語言的內化,形成正循環的知識積累。由于網絡環境中可用資源數量十分巨大,加之語言資料具有多元性,學習者能夠在保證輸入質與量的同時,以自身經驗及認知體系為依據,選擇略高于自身水平的語言學習材料。這不僅增強了輸入的可理解性,也解決了傳統習得過程中語料輸入相對固定化的問題。

3.2 語言環境自然化

建構主義強調語言的學習要發生在情境之中,并認為情境的使用有利于語言的呈現,能夠加深學習者對語言的理解,激發他們學習語言及運用語言的動力。情境的創造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信息技術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許多創造語言情境的渠道和方法。學習者之間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或手段進行語言溝通、合作及交流,營造出理想、科學的學習氛圍。此外,學習者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可借由網絡搭建起來的虛擬情境打造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突破只在課堂上輸入語言的空間局限,降低學習語言的困難,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取語言知識。

3.3 輸入方式創新化

在建構主義中,學習者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建構者。他們對于外部信息的主動加工并構建新知識的過程,體現出學習者的個性化語言習得方式。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習個體創造新的學習系統,在強調個性的同時,在共有的信息環境中實現學習共同體之間的交流。由于學習者自身經驗不同,他們在習得過程中信息接收的渠道、方式和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這種經由環境、經驗與認知的差異所產生或創造出來的語言習得方式,恰恰是最適合學習者自身的語言輸入方式。此外,除了通過互動、合作等方式實現語言學習,學習者還可以利用元認知策略,結合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學習進行科學的、系統的監督和評估,以凸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4 結語

若將習得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相結合,以信息化技術作為輔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語言輸入存在的問題,這對語言輸入的有效性會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所以信息化背景對于新時代的語言習得過程具有促進作用。但本研究所選樣本較小,研究結果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快速變化的信息化環境中,如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習得理論指導,建立符合中國語言學習者的習得模式,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實證探究。

參考文獻:

[1] 王曉裴.信息化時代高校英語教學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22.

[2] 王聿良,吳美玉.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5):29-34,45.

[3] 楊港.“立體化教材+互聯網資源”驅動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9(1):23-29.

[4] 鄭新民,蘇秋軍.后MOOC時代大學英語教師混合教學策略與信念探究[J].外語電化教學,2020(2):15-21.

作者簡介:雷野(1990—),女,湖南長沙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學法。

猜你喜歡
語言輸入建構主義信息化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編初中教材為例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可理解輸入與輸出對英語課堂的作用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的語言輸入策略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多媒體技術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信息化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翻譯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