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協同創新發展途徑的探討

2021-09-10 07:22李梅
廣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改革

【摘要】本文以南寧市青秀區為例,論述片區學校協同創新發展的優勢,并針對片區中小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提出搭建組織框架,統一教學目標;組建教學研究團隊,協同開展課題研究;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協同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協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統一教學測評標準與辦法,促進城區音樂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等途徑,以促進片區中小學音樂教育協同創新發展。

【關鍵詞】片區中小學 音樂教育 協同創新發展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9-0012-03

近年來,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在不斷推進,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由于各校之間仍存在教學資源不均、質量要求不統一以及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往縱深發展。當前,無論是城鄉學校之間,還是城市學校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均較突出。隨著音樂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和體育藝術“2+1”活動全面展開,這些問題亟須解決。

“協同創新發展”是一種“盤活資源,在一定區域內共享資源、協同發展”的模式,其為解決學校間發展不均衡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思路。本文以廣西南寧市青秀區為例,通過片區分組、統一引領的方式,探討“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在片區音樂教育的群體發展及聯動效應中的促進作用,以期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

一、片區學校協同創新發展的優勢

“協同創新”最早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彼得·葛格(Peter Gloor)的學說,是指網絡小組借助網絡合作實現共同目標,后來泛指一個組織內部或者組織之間的相互協作。國內學者嚴熊較早研究并提出協同創新概念:“大學、企業、科研院所三個基本主體投入各自的優勢資源和科研能力,在政府、科研服務中介機構等相關主體的協同合作下,共同進行技術創新的活動?!薄皡f同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家、地區、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之間,通過各協同發展主體在“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的深度合作,起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作用,取得協同合作的最大效益。

將“協同創新”的概念拆開,首先“協同”是整合各方的資源,將原本獨立的個體相互鏈接,產生1+1>2的效果;其次“創新”是因協同帶來的思維溝通、碰撞而產生的新思維,是資源整合后達到的新效果。在一個新趨勢、新思維的誕生發展階段,“協同創新”能夠以最快的時間彌合資源的差異化,使得各組織之間的發展達到最大化的均衡。本文中的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屬于區域聯動型,是指片區內多個中小學之間建立新型合作關系,通過區域聯動進行“學”和“研”教育實踐,集合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確定統一的教學重點和目標、編輯教材、確定適合的考核方式、充分發揮骨干學校在教研活動中的引領作用,實現類似“產”的應用效果。由此,逐步縮小校際間教育差距,促進區域內教育共同發展,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二、片區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目前,南寧市青秀區共有小學、初中學校82所(其中市區小學65所、初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鄉鎮中心校4所、鄉鎮中學4所)。片區的這些學校在音樂教育教學方面,存在城鄉學校之間、城市學校之間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不同區域教學質量不均衡。中小學音樂學科在城市與鄉鎮農村不同地域之間,甚至同一區域內校際之間,其教學質量水平差異明顯,很多學校開設音樂課程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如青秀區四個鄉鎮小學,音樂課仍有部分流于形式,整體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二)中小學音樂教育理念有差異。音樂教育思路決定學校的音樂教育地位和作用。當前,各學校在發展音樂教育的理念方面存在差異,部分學校有重活動輕課程、重特長生培養輕音樂教育普及,甚至以競賽獲獎名次來評價音樂教育質量的現象。

(三)教學資源和文化資源配置不均衡,課程資源整合不足。每個學校的硬件設施與軟件建設配備不同,教學內容、教學管理、課程設置與考核方式都有較大差異,尤以城鄉學校之間的差異更為突出。青秀區的中小學校雖然在音樂器材上都能達到基本配置標準,但是在數量、多樣化方面城鄉學校之間仍然存在差距,課程安排及其考核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器材配備上,城市學校除了配置常規的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等音樂器材,還會按授課班級的學生人數配備串鈴、碰玲、木魚等多樣化打擊樂器;在課程內容上,城市學校更豐富,會相應開展舞蹈、合唱、班級器樂(口琴、豎笛、口風琴)、音樂欣賞等課程。較之,鄉鎮(村)學校則表現為課程設置單一化、設備配備簡單、設備閑置及缺乏有效的考核監督機制。

(四)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水平層次上存在較大差異,音樂素養、教學態度、個人魅力也各有不同。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部分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教學基本功欠缺明顯,課堂教學手段單一;有些學校的音樂教師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并不具備音樂專業的基礎,教學僅停留在放錄音教唱歌的層面;部分音樂教師責任心不強,課堂調控能力較差,教學干脆就是應付式上課,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難以達成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

三、片區學校音樂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途徑

要解決上述區內中小學音樂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需打破各個主體之間疏離的局面,提供長期的整體戰略,實現整體化、關聯化,達到協同的自覺化,進而推動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保證片區內中小學之間能夠同步發展、協同創新。

(一)搭建組織框架,統一教學目標

首先,由青秀區教研室成立音樂中心組,統一領導并負責組織、協調與管理片區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事務,統一制訂每學年活動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成員分工。然后,按照學校地理位置劃片區分組,分為小學兩個組、初中一個組,每組設立組長2~3名,由片區負責人牽頭引領,每組每月確定3所學校承擔教研活動。最后,圍繞活動主題進行分工(一校上課、一校評課、一校開展微型講座),充分展示每所學校的教學特色及教科研水平,不斷增強片區學校教師的責任心,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由此,搭建起片區教研的組織框架,把各學校音樂教研組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并能確立統一目標,確保每次教研活動富有成效、形成合力,最終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

(二)組建教學研究團隊,協同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研究既是教師的個體行為,也是教師的集體行為,開展片區教研活動,能為教師打造一個教改交流、專業成長的平臺。對此,可以由片區的教研室牽頭,或者片區多所學校自發組建教學研究團隊,圍繞某些突出的教學問題,協同開展課題研究。

例如,針對青秀區中小學校音樂課堂中普遍存在的不重視歌唱聲音訓練、學生喊唱現象嚴重及音準訓練不足等突出情況,由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南寧市民樂路小學、南寧市逸夫小學、南寧市越秀路小學、南寧市月灣路小學、南寧市第五十四中學等學校牽頭成立課題組,各校協同合作,以申報自治區C類課題《基于音樂核心素養下的歌唱教學協同發展的實踐研究》的方式,帶領全城區各學校開展為期3年的歌唱教學研究。其中,在“音樂課堂中的歌唱教學”這一部分,課題組分低、中、高及初中四個年段,由不同學校的教師就某一年段的歌唱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后反思展示,通過對比不同風格、方法、策略的課例,共同探討歌唱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讓多維的角度、迥異的風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華,進而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學校之間協同合作開展課題研究,改變了過去“各自打掃門前雪”的封閉、單干狀態,不但加強了校際聯系,而且有效整合、重組和優化了片區內的優質教育資源,使弱勢學校也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弱勢學校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

(三)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協同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在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完善教師培訓機制,既是基于“協同創新發展”的理念,又是縮小片區學校教師水平的差距,讓學生均等享受優質師資的現實需求。對此,青秀區音樂教研中心組建立了一套教師培訓機制,對各學校教師進行統一培訓,以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及專業水平。培訓的內容包括利用高校資源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歌唱技巧、合唱指揮、舞蹈創編、鋼琴即興伴奏、口琴演奏等音樂素養的培訓;探索在音樂學科素養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方法,如何提高教師研究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如何運用網絡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等等。

在培訓方法上,則采取賽、研、訓等多種形式結合。所謂“賽”,就是在片區內開展音樂課賽課評比、音樂教師歌唱技能競賽等比賽活動,為教師多創設藝術實踐、鍛煉、展示和相互學習的舞臺;“研”,即教學研究,先在片區內共同討論制訂研究主題,然后按照片區學校分組組織教學經驗分享會、教學研討活動,在活動中邀請培養選拔出的教學骨干分別承擔說課、上課、反思等環節,課后片區教師開展集體評課、議課及微型講座,交流經驗、分享得失、總結方法,以此逐漸提高音樂教師的教研水平,在片區內形成多方聯動、共同進步的教師培養新格局;“訓”,即培訓。近年來,青秀區著力打造高素質音樂教師隊伍的重要做法之一,是聘請專家團隊和有一定經驗及知名度的教師,對全體音樂教師進行技能培訓。例如,城區先后邀請了南寧市文聯主席陸堅、廣西師范學院教授覃乃軍、廣西大學教授劉建剛、南寧市歌舞劇院的音樂教育專家郭嘉偉等,開展“漫談主旋律歌曲歌詞的創作”“童聲合唱實踐新探索”“中小學音樂教師聲樂教學培訓”“兒童歌曲創作講座”等培訓講座,就聲樂教學中聲音的訓練、音樂作品的理解、歌曲歌詞的創作、樂器的使用等音樂技能或音樂素養進行相關的培訓。

(四)協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中小學音樂課的課時安排不多,所以部分教學活動延伸至課余以選修課、社團活動等形式開展,形成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為了增加片區學校的交流以及增強學校間的黏性,各學校應積極協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例如,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青秀區組織了“壯族三月三民族團結線上空中課堂”活動,每個學區錄制兩節專題網課,錄制完成后匯總起來,片區學校共享全部網課資源;又如鳳翔學區每年都舉行“創意節”,活動期間各校帶上精心準備的節目一起互動交流,在互研互學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另外,青秀區還會經常舉行合唱比賽、課堂器樂比賽、舞蹈比賽、校園小歌手、三月三歌節等大型活動,吸引了片區學校積極參與,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也傳播了更多優秀的音樂文化知識??偟膩碚f,片區中小學校協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既有利于音樂教學的持續發展,又能擴大社會效應,甚至使某些活動逐漸成為學校的品牌。

(五)統一教學測評標準與辦法,促進城區音樂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教學評價是構成完整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全面檢驗、評估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在片區內制訂統一的音樂教學測評標準與辦法,能夠有效保障教學流程按預設推進,進而提高全城區音樂教學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達成全城區的音樂教育質量“協同”發展目標。

音樂學科素養培養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測評學生的學科素養,是檢驗音樂教學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青秀區教研室嘗試將學生音樂素養列入學業水平測試范圍,并出臺相應音樂素質考核辦法。2020年上半年青秀區選用了四年級、六年級及八年級作為試點,制訂具體方案、測試標準,指導測評工作在全城區有效開展。測評內容規范,測評過程嚴格按照測評標準進行,確保了公平公正。測試項目包含基礎指標、學業指標、發展指標(包含演唱、演奏、音樂知識、音樂欣賞、識讀樂譜等內容),總分值100分,其中基礎指標40分、學業指標50分、發展指標10分。另外,有加分項目10分。測評中,90分以上為優秀,75~89分為良好,60~74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待發展。全城區所有城市、鄉鎮、民辦中小學校均參加測試,95%學校分值達合格以上。通過協同開展測評,發揮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能有效提高音樂教育的整體水平。

隨著培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不斷推廣,集藝術審美、教育、教學功能于一身的音樂教育被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強大的原動力。在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大環境下,樹立“協同創新發展”理念,在教育思想整體認識上實現大跨越,充分集合區域內優質資源,破解軟硬件發展不平衡難題,尋找最優整合資源的方式、最有效率的發展方向,縮小校際間教育差距,促進區域內教育共同發展,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創新發展新格局,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作者簡介】李梅,女,廣西南寧人,研究生學歷,高級教師,南寧市學科帶頭人,現任南寧市月灣路小學校長,研究方向為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

(責編 黃健清)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教學改革
淺析音樂教育在基層消防部隊中的作用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