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點”條件作業法 在《側滾翻》案例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

2021-10-09 18:35胡騰殷從建
體育教學 2021年9期
關鍵詞:著力點教學案例

胡騰 殷從建

摘? 要:本文以小學三年級《側滾翻》第一節課為例,根據側滾翻身體落地部位先后順序設置“著力點”限制條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逐步形成內容“生活化”、過程“情境化”、方法“條件化”等教學策略。

關鍵詞:“著力點”;側滾翻;條件作業;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9-0038-03

側滾翻不是人教版體育與健康體操技巧單元的規定內容,也不是標準化競技體操內容,它是前滾翻動作的補充,往往會在跑酷的教學中出現,相比于前滾翻來說,側滾翻動作往往危險應急時運用較多,比如在生活中快速奔跑時,一旦因為地滑或者被東西絆倒,沒有任何時間可做身體姿態的調整,運用側滾翻這個動作,則會大概率避免受重傷。

本次課側滾翻為第一課時,是學生對側滾翻學習的初步探索階段,也是技能形成的泛化階段,重點在于肩著墊、側滾動,難點在于“藏頭協調向前滾”,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教學時應當特別強調教學步驟以及安全警示。因此,根據側滾翻身體落地部位先后順序設置“著力點”條件作業法,安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相關技術動作。

一、創情境——興趣激發

情境創設是學生學習、練習投入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節課授課對象為三年級學生,屬于中低學段,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比較感性,在教學中如若一味地讓其模仿與跟做則顯得過于單調,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基于“保衛大草原,爭做草原小衛士——打地鼠”的情景進行設置。

導入引語:同學們,剛才跟老師完成了“腋下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老師發現大家都已經微微出汗了,同學們表現很棒,快獎勵自己一下,用你手臂上的大紅唇親親你聰明的后腦勺吧(這是一個獎勵動作,將一張大紅唇貼在大臂內側,親自己的后腦勺體驗藏頭動作)。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去領略我們的大草原。哎呀!快看,我們的大草原居然被地鼠破壞得面目全非,有1、2、3、4、5五個“地鼠洞”,那么今天就跟老師一起化身為“草原小衛士”來“打地鼠”吧!

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很喜歡游戲活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則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暗厥蟆弊鳛樘摶贸龅摹皵橙恕?,在“保衛大草原”的任務中,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確了目標,讓學生身臨其境。而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都玩過“打地鼠”的游戲,教師在講解規則時學生也更加容易明了。

二、重策略——條件引導

“引導式教學”是指教師改變傳統的注入式、說教式等枯燥乏味的教學策略,真正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本節課教學重難點貫穿各種形式的“打地鼠”游戲;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學生完成,游戲由難到簡,教學內容則由簡到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會,逐步滲透本節課的主題——“側滾翻”。

(一)雙腿跪姿“打地鼠”

要求學生左手按在大紅掌上,右手放在旁邊,雙腿伸直再跪下成跪姿,聽口令用右手去“打地鼠”。此時學生面對的是五個“地鼠洞”,在“打地鼠”時,隨著老師的口令加快,學生的反應也會越發急促,但是由于“地鼠洞”較多,當連續兩只或三只地鼠同時出現時,學生則會顯得手忙腳亂,此時的游戲難度是最高的,有些反應不過來的學生心中難免會出現不服輸的心理,也有些學生難免會出現失落感。但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第一階段的跪姿“打地鼠”,則是讓學生感受左手固定手的位置,教學目標較為簡單。

(二)雙腳堵洞“打地鼠”

在第一階段的游戲中,學生面對五個地鼠洞難度系數較大,有部分學生有點兒反應不過來,在此基礎上,教師降低游戲難度,語言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自己的雙腳分別堵住4號與5號“地鼠洞”,此時只剩下1、2、3號“地鼠洞”,學生在“打地鼠”時,由于“地鼠洞”的減少,那么所要面對的游戲難度也會降低,學生完成游戲時獲得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反應不過來的人數也會下降很多。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我們第二階段要求學生用腳堵住“地鼠洞”,則是為了讓學生固定側滾翻動作雙腳的站位,隨著固定點的增多教學目標也隨之提高。

(三)單膝跪地“打地鼠”

在第二階段游戲中,用雙腳堵住兩個“地鼠洞”后,大部分學生應該都可以從容面對三個“地鼠洞”,但是不排除有那么一到兩個學生面對三個“地鼠洞”時還是有點兒來不及。此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做語言引導,繼續降低難度,讓他們嘗試用右膝蓋住3號“地鼠洞”,那么此時就只剩下1號與2號“地鼠洞”了。經過多次課堂實踐教學,我發現兩個“地鼠洞”對于所有學生來說都不是問題了,此時游戲的難度又進行了降級,學生完成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我們的教學目標也接近完成,也越發接近側滾翻的動作姿勢。在此輪游戲快結束時,教師口令引導學生將右手固定蓋在2號“地鼠洞”上,保持此姿勢,手腳均不能動。

(四)全身堵洞“打地鼠”

保持單膝跪地“打地鼠”,固定姿勢右手按在2號“地鼠洞”上,這也到了我們側滾翻動作的最后階段了。還剩一個1號“地鼠洞”,此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學生,讓學生自行思考在保持這個姿勢的前提下,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什么部位將1號“地鼠洞”堵起來?要求看誰的動作方法最新穎。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想到用頭將1號堵起來,最后會有學生做出用右肩堵住1號“地鼠洞”的動作,教師邀請其做示范,并親自跟隨學習,在用右肩膀堵住1號“地鼠洞”后,教師可以獎勵自己用手臂上的大紅唇親親自己的后腦勺,在親的過程中順勢完成了側滾翻的教學示范,最后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側滾翻。

三、強合作——運用安全

(一)同伴合作,共同進步

教師示范講解后,指導學生前后兩人一組合作與幫助練習側滾翻的動作,幫助的同學可以站在做動作同學的右后方,一手扶著他的后頸部,一手托著他的大腿,幫助其完成側滾翻的動作。幫助的同學不僅需要考慮安全問題,還要負責觀察做的同學的動作有什么問題,并做好相關的糾正與提醒工作。

(二)師生合作,因材施教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掌握情況不一的現象,針對學習情況較差的學生,可以給他設置降低難度的練習方式,將兩張體操墊半塊折疊,讓學生嘗試從高處沿著坡度翻向低處做側滾翻的練習;針對基本掌握側滾翻動作方法的學生,可以稍微提升難度,讓他從墊子的反方面進行練習,不借助墊子上的“地鼠洞”;針對那些動作方式正確連貫協調的學生,可以讓其挑戰當天的最高難度,做行進間接側滾翻的練習,思考手腳是如何配合的,同時要注意安全。

最后階段教師設置了被石頭絆倒的生活情境,啟發學生將側滾翻動作運用到常見的意外事故中。因為與生活情境相關,在執行動作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刺激性及新鮮感,學生積極性很高,激發了學生的練習欲望、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以上步驟,學生不僅掌握了側滾翻的技術動作,又體驗了出現危機時如何運用側滾翻進行自救,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提重點——反思共勉

(一)內容“生活化”

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大背景下,學校以及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盡量會回避那些帶有挑戰性以及危險系數較高的技術動作。在現有的教材中,往往能聯系生活、運用生活的內容又有限,只有極少數可以直接在生活中去運用,比如“跑、跳、跨”等動作。但是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有限的動作真正地做到教會孩子學以致用,那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側滾翻的教學是在學習前滾翻的基礎上衍生出的動作,前滾翻動作也可運用到生存自救的環節,但是往往適用于預知危險發生前的階段,需要具有短暫的時間做出調整,是可預見性的,對人的傷害較小,但是不太常用。因此,在創新的基礎上,選擇了教授學生側滾翻動作,這是對前滾翻動作的技術補充,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生活的需要。

(二)過程“情境化”

本節課運用了一套完整的情景教學法,在課開始前就以去內蒙古大草原春游為大背景。

1.準備部分

游戲一:“采購物資”

游戲方法:根據乘坐火車路途中發生的一些趣事設置相關的小游戲,例如路途遙遠需要中途采購物資,此時教師將喊數抱團的游戲進行了改編,將每個男生設置為5角錢,每個女生設置為1元錢。

游戲二:“腋下石頭剪刀布”

游戲方法:根據側滾翻的教學特點設置“腋下石頭剪刀布”的趣味游戲,讓學生體驗“腋下藏頭”的感覺,給學生路途中增添樂趣。

2.基本部分

游戲一:“打地鼠”

游戲方法:在到達內蒙古大草原時,我們發現大草原被“地鼠”破壞得面目全非,那么學生就在老師的帶領下扮演“草原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美麗的大草原,完成“打地鼠”的任務,從而進行主教材的教學,學習側滾翻。

游戲二:開合墊

游戲方法:在素質拓展階段,我們情景設置了學生已將“地鼠洞”全部堵住了,但是有些地鼠還是不死心,想要破土重來做最后的抵抗,我們的“草原小衛士”怎能容忍!需要將破土重來的“地鼠洞”徹底蓋住,此時我們設置了“開合墊”的素質拓展小游戲,既鍛煉了學生的下肢力量,又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

3.放松部分

游戲一:載歌載舞

我們的“草原小衛士”勝利而歸,載歌載舞,進行一些放松動作。本節課在融入一系列的情境教學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狀態更加飽滿,練習頻數得到很大提升,最終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明顯。

(三)方法“條件化”

本節課利用條件限制法固定了學生的動作順序,首先采用“雙腿跪姿打地鼠”的動作方法,讓學生初步感受側滾翻的動作是需要從“蹲、跪”開始的,同時按住大紅掌來固定學生的左手位置;其次在固定左手的基礎上,采用雙腳堵洞“打地鼠”的動作方法來固定學生左右腳的站位,讓學生知道左右腳的準確站位是一條斜線,從而達到側身的主要目的;我們進一步使用“單膝跪地打地鼠”的動作方法,主要目的是固定學生右膝和右手的位置;最后就是“全身堵洞打地鼠”了,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固定學生的右肩位置,用“大紅唇”親親自己的后腦勺則是完成了最后一個藏頭動作。從一開始的雙腿跪姿“打地鼠”到最后的全身堵洞“打地鼠”,每一個環節層層遞進,將“地鼠洞”一個一個地堵住,學生完成動作的著力部位也根據“地鼠洞”的位置而被確定下來,在多次練習中讓學生形成固定記憶,最后完成團滅“地鼠”的任務,保護了我們美麗的大草原。

五、小結

本節課《側滾翻》運用“著力點”條件作業法對《側滾翻》課堂教學進行了設計與實踐,利用全程情境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創設與生活相關的內容與學習情景,從全方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將課堂教學、動作發展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猜你喜歡
著力點教學案例
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四個“著力點”
“研教”轉向“研幼”的三個著力點——以基于本土資源的幼兒美育課程構建為例
肖亞慶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點”
淺談煤炭建設企業轉型期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經濟新常態下加強基層政府內部審計的著力點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轉課堂模式與數學教學案例
促進初中化學定量觀建構的教學案例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多元視角,準確把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