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而能一 精而后妙

2021-10-09 07:36李鑫
書城 2021年10期
關鍵詞:詞學感性研究者

李鑫

《楊海明詞學文集·唐宋詞與人生》(第四卷)楊海明著? 江蘇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楊海明詞學文集》是楊海明在唐宋詞領域的研究成果集成,全套書共計十冊,其中不僅包含了作者的一些有影響的專著,如《唐宋詞史》《唐宋詞與人生》《唐宋詞風格論》等,也收錄了他為學界廣為傳誦的論文選集,如《唐宋詞論稿》《唐宋詞論稿續編》《唐宋詞縱橫談》等。在這套書中,作者的談詞角度可謂精粗巨細,靡不畢具,字里行間無處不可見其深厚學養與智慧巧思。它為大眾欣賞唐宋詞打開了許多扇新的窗口,使詞的美感和底蘊全方位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而對于唐宋詞的研究者來說,它又提供了一個研究樣板,因為僅僅欣賞詞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并解決唐宋詞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透過通俗易懂的文本表面去窺見更為寬闊的社會人生和文學流變。

選題,對于一個研究者來說,是學術研究的起點,也是貫穿其研究成果始終的血脈。無論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如果選題太大,就難以進行深入論述最終淪為泛泛之談;而選題太小,又有就事論事、枯燥無味之嫌。而楊海明的選題角度,不僅大小適中,即能夠在有限的篇幅內將一個話題闡述完備;且能見微知著,能透過一些個體的案例去反映大現象、大規律。如在《唐宋詞與人生》的上編中,楊海明僅僅選取了十位代表性的詞人,去分析他們詞中所反映出的極具個性化的生命體驗,勾勒出唐宋詞人精神世界的各個面向,并且向讀者昭示,這樣的精神世界是古今相通、一脈相承的。

從宏觀上,他將所有唐宋詞看作一個糅合的整體,從某一類詞所具有的共同特點著手研究;從微觀上,則從一個人、一首詞、一件事而擴展開去的探索。有些論題是別人司空見慣或者難以察覺的,他則從一些常見的意象談起,如柳、水、梅等;或是從一些有趣的軼事出發,如柳永被晏殊黜退、范仲淹《漁家傲》一詞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等;又或是洞察到了詞中難以被察覺的一些美感差異,如美人的冷與熱、節候的春與秋,等等。而平常的物事一經鋪衍成文,反倒給人以不平常的新鮮之感。之所以有這么多智慧的發現,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靈感的突然迸發,更多的是得益于作者對于唐宋詞的熟悉以及熱愛。沒有足夠的對于文本的熟悉,就不能夠在進退之間游刃有余地拈來材料為自己的論點服務,而沒有足夠的對詞的熱愛,就無法在前人對唐宋詞眾口評說的聲音中咀嚼出自己的味道。

在《評王兆鵬〈唐宋詞史論〉》一文中,楊海明這樣談道:

綜觀當今研究古典文學的學術隊伍,時常能發現這樣的現象:偏重考證者不免會產生輕視理論的傾向,而注重理論分析者又往往不擅長作實證性的考據。反之亦然。故而考據、義理、詞章,三者并擅之“全才”確實不太容易找到。然而,學術研究的完美境界卻呼喚研究者能夠將“學問”和“思想”(最好還能加上“文采”)結合起來,成為“有學問的思想家”和“有思想的學問家”,至少能“左右開弓”地兼擅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

在這段話中,他提到了學術研究的理想境界,即在研究當中將“學問”和“思想”結合起來。他認為,“學問”是比較客觀的考證推理,是理性的,而“思想”是比較主觀的分析闡釋,又是偏感性的。楊海明的擅“思”體現在書中的,是他靈活的思維、出眾的才氣,能夠將眾多散落的點織成一張細密的網。他談詞并非就詞談詞,而是出之于詞,又入之于詞。他不僅談及詞學本身,亦涉及詩學、美學、文藝理論,亦融入自己的人生思索,亦穿插古今的社會現象。而把這眾多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又不顯得雜亂無主,最終為自己的詞學觀點服務,靠的就是廣泛的聯想以及縝密的組織。而他的“思”又是以“學”為基礎,與“學”相伴相生的。出現在書中的每一條論據都有出處?!短扑卧~論稿》一書中的幾篇有關詞人生平、家世類的考證文章更是可以直接見得作者的考據功力。如《張炎家世考》一文通過多方的求證以及層層推理最終考出張炎的家族關系,而這篇文章的考證結果緊接著又成為《張炎北游之行探測》一文的論據之一,這樣環環相扣的論證就使得他所持有的觀點和論據都是經得起推敲的。

在《唐宋詞風格論》一書中,不僅有如下編中對于唐宋詞多種風格進行的平行化橫向對比,又有如上編中從縱向角度拎出一條唐宋詞“主體風格”的線,繼而對這種“主體風格”所經歷的流變娓娓道來。如果說上編是對唐宋詞整體風格的動態演繹,那么下編就是對唐宋詞多樣美感的橫向展示。

文集中所涉獵的領域甚廣,尤其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所引用的趣聞軼事以及他的有感而發。文學是社會生活的產物,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作者對于趣聞軼事的引用不僅使得其論述本身更具有說服力,也使得原本有些枯燥的學術著作具有了更強的可讀性。與此同時,專業論著本身應該盡量避免研究者的感性體會,但有時這樣的感性文字用得恰到好處,就能一下拉近研究者與讀者的距離,引起人的共鳴。試讀《早熟的兒童—談晚唐五代詞的“早熟”特性》一文結尾一句:

對于這個成長在晚唐五代衰亂時事的詞的“寧馨兒”,我們就只能一邊驚嘆和贊美它的早慧和早秀,一邊卻又不能不為它帶有幾分賈寶玉式的“乖張”和憂傷頹廢的病態而感到惋惜。

這完全是散文式的感性評價,但這樣的評價出現在這篇文章的結尾,非但不突兀,反而是活潑的,讓人感覺到作者的研究不僅有“學”、有“思”,也是有“情”的。

楊海明的學術語言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那就是幽默風趣。如在《唐宋詞史》中,當他談到北宋社會生活的兩大側面時,將詞比作“一個‘勢利的孩子”,并說這個孩子“老喜歡向著熱鬧、繁華的地方跑去,而對于窮人家的茅屋陋舍,則是不大肯光顧的”;在《唐宋詞風格論》中,當他談到晚唐五代時詞這種文體將詩歌的抒情功能又往深處更推進一步時,又這樣說道:

在唐代詩歌已經達到的極高成就面前,“詞”并沒有退縮不前;相反,它選擇了一條“同能不如獨勝”的道路向著“狹深”的方面走去。這樣,在唐詩“難以為繼”和五代詩到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情況下,它又為古典詩歌的發展開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他常常把詞作這樣擬人化的處理,似這樣風趣又睿智的語言有很多。他善于以富有特色的語言去闡述自己的學術觀點,既能給人以清晰暢快之感,又能引人入勝,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一舉兩得。

猜你喜歡
詞學感性研究者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江順詒《詞學集成》的特點和意義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餓死的毛毛蟲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詞學勝境
詞學勝境
年輕瘦人糖尿病增多
感性理性不拔河
感性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