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康復鍛煉聯合電刺激生物反饋對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效果研究

2021-10-22 03:54崔金偉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1年14期
關鍵詞:生物反饋盆底肌力

崔金偉

(無棣縣人民醫院婦科,山東濱州 251900)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臨床常見手術,是一種具有創傷性的婦科疾病治療手段[1]。相關數據顯示[2],我國每年約有100萬的女性接受子宮切除術,有15%~20%的女性因各種疾病切除子宮,該院婦產科每年全子宮切除術數量占婦科手術數量的37%。由于子宮全切術在切除宮頸的同時,不僅切斷了位于盆底中心位置的子宮主韌帶、骶韌帶,而且要下推膀胱和直腸,影響膀胱和直腸的神經支配,改變盆底的整體結構和生理狀態,從而影響盆底功能,逐漸出現陰道外翻,臨床表現為陰道前壁伴膀胱及輸尿管脫出、陰道后壁伴直腸及乙狀結腸甚至小腸部分脫垂,最終引發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對其身體及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使其生活質量明顯降低[3]。隨著近年來醫學界對盆底功能認識水平的提高,子宮切除術后出現的盆底功能障礙問題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4]。該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該院因非子宮脫垂子宮良性疾病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就盆底康復鍛煉聯合電刺激生物反饋對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預防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非子宮脫垂子宮良性疾病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80例。納入標準[4]:(1)知曉該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經臨床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等,確定行子宮切除術。排除標準:(1)伴有陰道、膀胱直腸脫垂的患者;(2)合并血液性、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3)伴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4)伴有認知障礙、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該研究者。該研究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32~47歲,平均(40.41±2.41)歲;其中子宮肌瘤21例、子宮腺肌瘤12例、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7例。研究組年齡32~47歲,平均(40.37±2.38)歲;其中子宮肌瘤22例、子宮腺肌瘤11例、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僅采用盆底康復鍛煉,于術后1周開始進行Kegel運動,具體方法如下:取平臥體位或者坐位或者站立位,在吸氣時盡量收縮肛門5~10 s,呼氣時需要放松肛門10 s,之后再收縮肛門。首次鍛煉時應收縮肛門15次,之后可不斷增加次數,每日3次。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1)電刺激:選擇法國杉山盆底康復治療儀[型號:PHENIX USB 4,企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53541809]開展治療,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半臥于治療床上,取治療儀電極,帶避孕套、潤滑,置入患者陰道內,電刺激頻率8~80 Hz,脈寬20~740μs,以產婦盆底肌肉有跳動感但無疼痛,或感覺肌肉強力收縮但無疼痛為宜。隨電刺激治療次數的增加,產婦對電刺激的耐受性也會增大,因此每次電刺激治療都需對參數進行適當調整,以保證治療效果,30min/次,3次/周。(2)生物反饋:采用同款治療儀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在壓力曲線、肌肉圖的基礎上,針對電位值、會陰肌力和疲勞度等實際情況,將肌肉活動情況轉換成視覺或聽覺信號反饋給產婦并指導其依據反饋進行相應訓練,包括肌肉生物反饋、A3反射、膀胱生物反饋及場景反饋等。30 min/次,3次/周。

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分別在術后3、6、12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盆底肌力分級,分為0~5級共6個等級,0級:無任何收縮功能;Ⅰ級:僅存在抽動功能;Ⅱ級:存在輕微的收縮功能;Ⅲ級:陰道肌肉不完全收縮,無對抗;Ⅳ級:收縮功能正常;Ⅴ級:存在強有力收縮功能。級別越高,說明盆底肌力恢復狀態越佳[5]。

(2)分別在術后3、6、12個月,調查對比兩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及漏尿量。

(3)分別在術后3、6、12個月,采用盆底功能影響問卷簡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評估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6];在術后6、12個月,采用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性功能問卷(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評估兩組術后性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示性生活質量越高[7]。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術后3、6、12個月的盆底肌力分級比較

術后3個月,兩組盆底肌力Ⅲ~Ⅴ級患者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12個月,兩組盆底肌力Ⅲ~Ⅴ級患者占比均高于同組術后3個月,且研究組術后6個月盆底肌力Ⅲ~Ⅴ級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3、6、12個月的盆底肌力分級比較[n(%)]

2.2 兩組患者術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情況及漏尿量比較

兩組術后3個月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及漏尿量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在術后6、12個月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及漏尿量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情況及漏尿量比較

2.3 兩組患者術后PFIQ-7及PISQ-12評分的比較

術后3個月,兩組PFIQ-7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術后6、12個月,研究組PFIQ-7評分低于對照組,PISQ-12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PFIQ-7及PISQ-12評分的比較

3 討 論

現如今子宮腺肌瘤、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等子宮良性疾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因盆底結構相對復雜,子宮切除術極易對盆底血管、神經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傷,導致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率較高,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且治療難度大[8-9]。因此,如何防止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成為婦科領域研究的熱點。

有研究認為[10],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盡早開展盆底康復治療對減輕手術期間受損、加快盆底功能康復有著重要作用。盆底肌肉鍛煉又被稱為Kegel訓練,最早于1940年被提出,是經有意識地對提肛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主動性收縮,進而增強對排尿的控制能力[11]。李秀芳等[12]通過對產婦開展早期Kegel訓練,最終使其便失禁、不自主排氣情況顯著減少,說明經Kegel訓練能發揮良好的盆底康復效果。該研究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對子宮切除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的預防效果,在盆底康復鍛煉的基礎上配合電刺激生物反饋,結果顯示:術后6、12個月,兩組盆底肌力Ⅲ~Ⅴ級患者占比均高于同組術后3個月,且研究組術后6個月盆底肌力Ⅲ~Ⅴ級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由于低頻電刺激通過在會陰放入電極并利用電刺激增強盆底肌群肌力,并對盆底肌所支配的神經起到刺激作用,利用神經反射加快盆底部位肌肉收縮[13]。生物反饋借助現代化的設備對患者的部分生理功能開展描記,并轉化成聲、光等一系列反饋信息,促使其結合反饋信號掌握控制和調節內臟以及其他軀體功能的方法,進而對疾病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14]。而兩組術后12個月盆底肌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由于術后短期的干預優勢隨時間推移減弱,這也提示子宮切除術后的康復訓練應該是長期堅持的,而并非時段性[15]。另外,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術后6、12個月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及漏尿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6、12個月的PFIQ-7評分低于對照組,PISQ-12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進一步表明聯合電刺激生物反饋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性生活質量,效果優于單純Kegel訓練。

綜上所述,予以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盆底功能鍛煉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能改善其盆底肌力,促進盆底組織修復,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盆底疾病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生物反饋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自然分娩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
盆底肌生物電刺激在產婦盆底肌松弛護理中的應用
盆底儀在陰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療中的應用
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聯合盆底肌鍛煉在治療中老年婦女子宮脫垂的康復效果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老年焦慮癥應用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
盆底三維超聲在盆底器官脫垂女性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