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情境的創設策略

2021-11-04 09:26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通源小學黃莉娟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21年25期
關鍵詞:課文內容創設課文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通源小學 黃莉娟

基于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營造合適的背景,即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重點,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培養自己的語感,讓他們深入理解課文,學會理解和運用語言,進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創設生活化閱讀情境

1.實體情境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入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或者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他們以直接接觸的方式,更好地、更為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對直觀形象思維特點顯著的低年級學生比較適用。例如,教師在教學《荷花》《桂林山水》《觸摸春天》時,可以要求學生利用休息日到附近的公園走一走、看一看,以照片、圖畫或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出來,并作為課上的交流素材;在完成這些課文的教學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后帶著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對自然景色的欣賞更有目的性,他們的學習視野得到開闊,知識得到增長?!奥槿笇W?!保ㄖ敢幠P?、條件差、質量低的學校)中一個班的學生數量少,適合集體出行,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這樣的實踐活動開展容易,過程有趣,學生今后在閱讀相關文章時也能自覺聯想到觀賞過的自然風景,以此促進其閱讀效果的提升。

2.模擬情境

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不僅要圍繞課文內容來設計教學,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適宜的活動方式,實現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全身心投入。例如,針對角色多、對話多的課文,教師可以通過分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從而讓他們融入情境中,并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以此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認識到“麻雀學?!毙《奶攸c,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他們在良好的情境中產生閱讀興趣,獲得更強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課文,讓閱讀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為其閱讀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做好準備。

二、創設探究性閱讀情境

1.促進自主探究閱讀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認真研讀課本,并圍繞課本來營造探究閱讀的機會,讓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去閱讀,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以《對韻歌》這一課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有著很深的啟蒙寓意,一位教師結合文章內容設計了這樣的探究閱讀活動: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簡單閱讀,然后圍繞課文內容,讓學生領略“對”前后各個事物間的關聯。然后,教師基于韻律與節奏,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經典句式,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句式的鮮明節奏感。學生在進行誦讀時,教師可以讓他們邊讀邊打節奏,對文章的韻律感與節奏感進行體驗。

在以上教學環節中,教師通過合理的方式讓學生的多個感官受到了刺激,獲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引導問題探究閱讀

問題探究閱讀法,即教師在教學中以問題為線索來串聯課堂,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和探究。教師要讓學生在該過程中經歷質疑、探究、答疑這三個流程。

以《去年的樹》為例,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抓住文章主旨,根據課文內容提出了一些問題:①春天到來之后,大地綠意盎然,南方的鳥兒回到北方,它們是如何認識新伙伴的呢?在認識新伙伴的過程中,它們是如何打探消息的呢?②通過閱讀文章思考,鳥兒在找尋樹時目光里面包含著哪些信息?③文章里面提到了隱藏的眼睛,大家有沒有發現呢?是在什么地方出現的?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閱讀,他們先通讀文章,然后再結合問題進行二次閱讀,這樣便深入理解了文章,獲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通過問題探究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了自主閱讀。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投入了自身感情,和文章主人公在心靈上產生了共鳴,進而實現了閱讀教學目標。

三、創設等待性閱讀情境

學生的思維發展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他們需要先初步認知事物的表象,然后產生理性認識,最后內化吸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實現對學生閱讀的正確引導,就應當時刻關注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確保學生能跟上教學的進度。如果教師發現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問題,就要通過創設合理的等待情境來引導他們學習。這樣的情境創設能幫助學生把握閱讀的節奏,使他們的閱讀思維得以激活,從而實現高效閱讀。

以《變色龍》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出:針對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可以基于課文中的關鍵詞“我們”來進行結構劃分。然后,教師讓學生掌握結構劃分的主動權,并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觀察。學生在思考和閱讀之后很快有了結論,有一名學生站起來說道:“要基于變色龍的情況?!北M管這名學生的回答不夠完善,但是教師并未說出該問題,而是細化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教師問道:“‘我們’對變色龍做了什么呢?”學生由此進行深度思考,其閱讀目的更為清晰,閱讀效率也大幅提升。在教學說明文時,弄清楚文章結構是重難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耐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分析,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課文,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

等待情境對學生的閱讀成效至關重要,通過它可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除此之外,等待情境還能幫助教師巧妙地發揮“教學機智”,促成課堂的有序進行。

四、創造直觀性閱讀情境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教師應當多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尤其是學生的思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教師更應注重其在學習中的思維方式,幫助其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宜的閱讀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常受其直觀思維方式的影響,因此,教師創設閱讀情境時,應當借助多媒體的運用、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較為直觀的閱讀情境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起自主閱讀的意識。

以《觀潮》為例,教師在導入部分,先提出相關問題:“同學們見過潮起潮落嗎?在哪兒見過?”學生討論過后,由學生自主發言,描述自己的觀潮經歷,為后續的閱讀教學營造氛圍。接下來,教師為學生播放錢塘江潮來時的畫面,讓學生從視聽“雙角度”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宏偉壯觀。然后,在課文品讀階段,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對“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描寫進行詳細的分析,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潮來前的平靜美好、潮來時的洶涌壯闊、潮退時的余威。尤其是在學生品讀潮來時的片段時,教師還可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潮來時的驚濤聲,使學生能盡情展開想象,使其仿佛置身于錢塘江邊,感受潮來時雄壯的畫面與聲響的“沖擊”,深刻體會天下奇觀之“奇”,體會大自然之“妙”。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運用較為直接的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的閱讀創設了直觀的閱讀情境,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了課文內容,以此實現了對課文內容較為深刻的理解,感悟到作者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方式較為符合學生思考問題的特點,因而不失為一種能促進學生有效閱讀的引導途徑,能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開展教學時要創設合理的閱讀情境,要保證閱讀情境和課文相關并具有實用性,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使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猜你喜歡
課文內容創設課文
創設未來
必修4 Units 1—2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課文語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課文語法填空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端午節的來歷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背課文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