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促進文本解讀

2021-11-04 09:26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實驗小學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21年25期
關鍵詞:文本課文文章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實驗小學 李 琴

品讀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學習技能。學生只有具備了品讀文本的能力,才能準確地掌握文字要義,體味文字之美,感悟文字深層意義,才能真正讀懂文章。品讀文本是與文本的一次對話,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閱讀能力也不同,因此,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教師要根據學情特點,降低閱讀難度,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緊扣字詞理解,奠定閱讀基礎

字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一環,也是正確打開文本的“鑰匙”。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對有深層次含義的詞句,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品讀,細細咀嚼,聯系上下文讀,直至讀懂弄通。品讀文本是抽絲剝繭的過程,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品讀。

例如,要讀懂《我們家的男子漢》這一篇文章,首先是掃清閱讀障礙,這一篇文章中有“徽、謎”等15 個生字。其中還有多音字“強”,翹舌音“唇、尚、囑”等字,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準生字詞?;蛘咦寣W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自主學習生字詞,弄清字音字義。這樣就能降低閱讀難度,為文本品讀奠定閱讀基礎。另外,教師要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進行品讀。例如,文中寫道:“他一聲不吭,很鎮靜地四下打量著。當別的孩子哭時,他才想起來哭??蘼曕诹?,并無傷感?!睂W生反復讀幾遍,能從句中的“鎮靜”“并無傷感”體會到作者風趣幽默的文字風格。

可見,在文本閱讀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字詞的理解環節,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字詞含義,掃清閱讀障礙。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自主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進一步體味文本的語言之美。

二、品讀精妙之處,增強品讀能力

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精妙之處,這是能準確表達作者情感、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是文章最有價值的內容,也是閱讀理解中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教師應當明確,這些精妙之處主要是由作者通過某些詞句、修辭手法等方式表現出來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如果沒有教師的準確指導,學生常常會將其忽略,或者無法體味文字背后的深刻含義,從而不能進行深層次的品讀。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多種品讀方式,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某些特定的字詞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實現品讀技能的提升。

以教學《落花生》這課為例。這篇文章是許地山的作品,教師可對作者稍作介紹,以幫助學生了解其寫作風格,奠定學生的品讀基調。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借物喻人的方式,用一家人談論花生的好處,揭示了“要做一個不圖虛名、默默奉獻,對社會有用的人”的道理。這一篇文章文字樸實無華,篇幅短小。因此,教師可采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方式,指導學生體驗文中角色,從而感悟句子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特別是在指導學生反復閱讀文中父親將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對比的句子時,教師應當進行適當的提示:“在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呢?把什么和什么進行對比了?是怎么比較的?”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便能深刻體會到父親將幾種植物進行比較的內在含義,即花生雖不好看,可是很實用,因此,做人要謙虛低調,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品讀對話,體悟人生道理,也是其品讀“精妙”的價值所在。

可見,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品,領悟文本語言,抓住課文的精要處、關鍵處、精彩處仔細品味,從而了解文章主旨。同時,在品讀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品讀能力。

三、反復閱讀文章,強化品讀能力

品讀離不開反復閱讀。讀得多了,文意自然領會。讀得多了,才能閱讀出字里行間的意境與情趣。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也是字詞積累以及語言、語感的培訓提升過程。閱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朗讀、吟讀、誦讀、分角色讀、精讀和默讀等。但“讀”也應講究帶有目的地讀,并不是完成任務式地讀,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全程指導,增強對學生閱讀的導向作用,而不是讓學生一讀了之。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本,運用創造性的引導手段幫助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并根據閱讀內容選擇適宜的閱讀方法,從而讓學生領會教師要求反復閱讀的用意,真正提升學生的品讀能力,實現對其能力的強化。

以教學《匆匆》一課為例,這篇文章有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惋惜,也有珍惜時間的勸告。在閱讀文本時,教師可采用范讀、細讀等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并且指導學生對重要的段落反復閱讀,從而體會文字之美與主旨要義。在導入環節,教師可設置情境:“在這荏苒的校園時光中,大家都有著非常美好的回憶,下面請大家互相討論一下,你的校園生活中最令你難忘的事情?!敝?,教師詢問:“憶起往事,大家都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學生回答:“不舍,覺得時間消逝得太過匆忙?!苯處熃璐藢胛念},也為學生營造了理解課文的絕佳課堂氛圍。接下來,教師先范讀課文,幫助學生對課文有個初步的感知。然后,在集體交流階段,要求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問題提示,反復讀課文,找出相應的句子。例如,學生在朗讀文中第三自然段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語句時,找到“洗手時,日子從水盆里過去……”的句子,感受到時間短暫易逝;讀到“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這一句時,感受到時間于無形中消逝。

可見,品讀不是朗讀,是精讀、深讀,有目的地讀。教師指導學生品讀文本時,一定要利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進行品評賞析,品出文本中的意蘊,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四、注重品讀拓展,實現語言運用

品讀能力的強化,并不局限于各種方式的“讀”,在語文學習中,“讀”是基礎,而“寫”是鞏固。品讀這一學習技能,不僅是為了品味文章的優美詞句,感悟文字傳達的濃厚情感,更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其中的遣詞造句、行文思路、寫作框架等,并積極運用。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讀寫結合”對提升學生品讀能力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從“寫”入手,實現教師對課文的教學延伸,促進學生的拓展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從實質上有效提升品讀能力,并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實現對語言知識的實踐與運用。

以教學《荷花》一課為例,這篇文章飽含作者豐富的想象,并且展示了對荷花姿態的詳細描寫,盡顯荷花的美,令人對自然美景充滿向往之情,引發讀者對自然的熱愛。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用詞、造句時,可以通過分段朗讀、逐句品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并由教師提出仿寫要求。例如,在賞析第二自然段時,作者運用 “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繪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態,多角度展現了荷花各式各樣的美。教師借此要求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并給出相關的語境:“課間的校園真是熱鬧,同學們有的( ),有的( ),有的( )?!苯酉聛?,教師還可增加難度,要求學生結合課后的小練筆,寫一寫自己喜歡的植物。完成之后,同學之間先進行交流,鞏固學生在品讀之后對作者語言用法的把握。

可見,教師應當注重自身在教學中的創造性,始終將學生的學習需求放在首位,在幫助學生提高品讀技能時,不應只做“表面文章”。在學生品讀之后,還應要求學生進行“寫”的實際操作,這比朗讀、分析更為有效,能幫助學生從實質上把握品讀的技巧,提高品讀技能,同時也為其寫作積累較為實用的素材,為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品讀是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文章思想的重要渠道。在品讀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目標,認真鉆研教材,指導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思想。與此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品味文章的過程中,要逐漸培養學生過硬的品讀能力。

猜你喜歡
文本課文文章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走進文本 走近大師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腹中兩次取出金屬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