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四策略”

2021-11-04 09:26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通源小學張蘇敏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21年25期
關鍵詞:課文情境情感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通源小學 張蘇敏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對閱讀教學予以一定的重視,勢在必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閱讀內容和理解程度給予關注,更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重點關注學生閱讀技巧的獲得、能力的提升。因此,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使他們能夠通過閱讀收獲更多知識和技能。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活他們的閱讀思維。

一、借助任務引導,培養預習能力

課堂教學中的時間并非無限的,在進入高段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使他們通過活動來深入理解課文。針對背景、生字詞知識,教師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上課之前為他們布置任務,讓他們通過任務來進行預習。閱讀,顧名思義在于讀,教師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就要通過任務來引導他們學習,提升他們的自主性。

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工具來正確品讀生字詞,特別是那些重點詞匯,要讓他們通過讀來理解其中的含義。例如,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預習來學習“播種、吩咐、愛慕”等詞語,可以讓學生進行抄寫和識記。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次閱讀課文,讓他們通過讀來熟悉課文,并做到可以概括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學案,設計關鍵詞來引導他們進行讀后概括。例如,在教學《獵人海力布》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結合學案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后,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學會做批注。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閱讀任務安排得明確、到位,能促使學生的閱讀變得有目的,使其在預習時不再盲目。在此基礎上,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并且充分發揮了預習的作用,保證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也為學生后續的品讀、精讀等閱讀環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突出詞句閱讀,激活閱讀思維

教師要注重文章中所包含的重點詞句的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重點詞句的教學,使他們的閱讀思維得到激活。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之間具有一定差異,教師可以使用階段性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關注詞句閱讀中包含的知識點,使他們在閱讀中學習和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為例,文中大量使用修辭手法,大大增加了語言的生動性。文章在描寫小興安嶺的景色時,是通過分層次方式來展現的。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注重分析文章結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學習文章描寫手法和特點。教師開展教學時,要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大家閱讀文章之后,能發現文中使用了很多比較手法,現在大家找出自己覺得優美的詞句,然后和同學進行相互分享、交流”。一名學生說道:“‘夏天,樹木長得蔥蘢,密層的枝葉把森林蓋得嚴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艺J為這句話描寫得非常美?!绷硗庖幻麑W生說:“我和他的看法不同,我認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整個森林浸在了乳白色的濃霧里’這是全文中最美的一句話,因為這句話可以讓讀者體會到其中的美景,讓人有種置身其中的感覺?!睂W生都很踴躍地回答問題,教師聽完他們的回答之后,進行了總結:“大家都說得非常好,文章中使用修辭手法的地方很多,修辭手法的運用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讓人讀后產生了美的感覺,大家在以后的寫作中可以仿照本文來使用修辭手法,讓自己的文章變得像課文一樣優美?!?/p>

由此可見,教師對課文中重點語句的講解,應當以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分析,去理解,從而使學生印象深刻,增強其閱讀效果。學生通過合作討論、自主發言,閱讀思維被充分激活,從而做到“集思廣益”“查漏補缺”,以此達到閱讀的目的。

三、創設閱讀情境,促進自主閱讀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多加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尤其要關注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閱讀習慣會對閱讀效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閱讀思維方式的性質、閱讀層次的深淺以及閱讀內容的選擇等,對其閱讀活動作出適時的引導,發揮學生閱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直觀思維的特點,幫助學生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使學生置身于適宜的閱讀環境中,使其在閱讀中自主展開想象,獲得更為深刻的閱讀體驗,實現閱讀效果的顯著提高,促成閱讀能力的逐步提升。

例如,在《觀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導入環節首先提出話題:“同學們,你們看過漲潮嗎?請大家互相分享一下!”然后,教師請個別學生進行觀潮經歷的分享,幫助學生營造閱讀氛圍。接下來,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播放視頻等,創設閱讀情境,使學生在觀看后建立起文章所描寫景象與現實情境的聯系,促進學生對作者所描繪之景的積極想象與深刻理解,使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得以上升到更高的層次?;诖?,教師能更為順利地開展教學,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對比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描寫,引導學生感受潮來前的靜美、潮來時的壯闊以及潮來后的余威不減,以此感受到錢塘江大潮這一奇觀之“奇”,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力量。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播放潮水變化的聲音,為學生的閱讀增添氛圍感,助其展開豐富的想象,以此更為真切地體會到潮起潮落的奇妙。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或有趣、或美妙的閱讀情境,能有效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并以此作為閱讀動力,醞釀閱讀情緒,使其全身心投入閱讀中去。學生在收獲閱讀碩果之時,也充分調動了在閱讀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其自主閱讀意識的形成,為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

四、關注文本情感,提升閱讀素養

閱讀文章不僅要讀懂文字內容,還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全身心地融入文本,并在閱讀中產生共情心理,引發情感共鳴。因此,為達到閱讀思想情感的升華,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與目的,對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合理使用。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誦讀活動,通過此類教學方法讓學生融入文章,深切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其在閱讀過程中不再“淺嘗輒止”,并以此培養和發展他們的閱讀能力。

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開展分段閱讀。學生完成一段的閱讀之后便需找出段落中的核心句子,通過核心句子來對整個段落進行概括。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提升。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誦讀課文,找出一名朗讀能力強的學生進行領讀。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他們的聲音和情感狀態進行觀察,并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指導,進而讓學生通過閱讀深入領略文章情感,抓住文章核心思想。

由此可見,教師對課文所流露的情感加以關注,能幫助學生深入文本核心,使其在閱讀上不再做“表面文章”。學生通過閱讀收獲思想境界的升華,也是對其閱讀素養的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策略時,要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課文情境情感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情感
《悅讀·家》開播激發愛國愛家情感共鳴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臺上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