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鄉土地理資源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

2021-11-11 02:22鄭益班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關鍵詞:福安鄉土垃圾

鄭益班

(寧德市民族中學,福建 寧德 355000)

鄉土地理指學生生活的家鄉,通常以縣一級行政區為單位或擴展到地級市的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可開發與家鄉有關的課程資源,引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探究鄉土地理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地理思維和核心素養。鄉土地理資源可作為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實踐地理知識。文章秉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問題式教學為施教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以鄉土地理資源的展示為情境,設計具有激疑的問題鏈展開教學,充分發揮鄉土地理課程的愛國、愛鄉職能。

一、挖掘鄉土案例,完善教材內容

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無法詳細地闡述知識點或搭配足夠的景觀圖片。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發現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或案例,不符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且很難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抽象的概念、規律,教師可適當挖掘鄉土案例補充教材內容,如展示體現鄉土的自然或人文事象照片、視頻和實物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和學習興趣。也可以從鄉土地理中挖掘適當的教學資源替換教材中的案例,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懷,為未來家鄉建設培養有愛鄉情懷的人才。如在進行“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的教學過程,筆者以福安市賽岐鎮聚落形態的變化為例,作為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展開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根據谷歌地圖(如圖1)和文字材料,結合地理相關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完成表1。

表1 福安市賽岐鎮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

圖1 福安市賽岐鎮城鎮空間形態圖

[探究活動1]

通過展示賽岐鎮騎樓街的景觀圖片(如圖2),引導學生自主查資料并討論:

圖2 賽岐鎮和平路騎樓(2008 年,現已改造)

(1)這是我們中國本土特色的建筑嗎?(2)這種建筑起源于何處?有什么作用?(3)賽歧出現這種建筑說明什么?

[探究活動2]

通過展示賽岐鎮輪渡碼頭的景觀圖片(如圖3),引導學生自主查資料并討論:

圖3 賽岐鎮輪渡碼頭(1990 年)

(1)照片可能出現在什么年代?(2)照片說明交通方式有什么變化?(3)對聚落空間形態有什么影響?

二、開發校園資源,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新課標提倡在地理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即地理實踐力。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是培養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到野外進行地理實踐活動,受時間、地域、人數和安全等因素的影響,無法經常性開展。校園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教師充分挖掘校園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地理教學資源,通過設計具有探究意義的問題鏈,讓學生思考后再進行校園實踐活動。教師利用校園植被開展的“亞熱帶植物的競爭優勢調查”實踐活動(如圖4),設計問題如下:

圖4 寧德市民族中學福安扆山校區棕櫚樹

(1)棕櫚樹上部的綠色葉子是棕櫚葉嗎?(2)榕樹是怎樣生長在棕櫚樹的樹干上?(3)榕樹生長需要的水分和養分來自哪里? 比較榕樹與棕櫚樹,哪個是優勢物種?(4)棕櫚樹中下部的榕樹根有什么特點?(5)這是屬于什么現象?(絞殺現象)(6)絞殺植物是怎樣完成絞殺過程的?(7)哪些是本地物種,哪些是外來引進物種?

三、發掘鄉土特色,開展研究性學習

地理研究性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發現與地理有關的問題,運用地理思維分析問題,使用地理學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過地理研究性學習,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研究能力,形成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1]教師可利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每天都產生的垃圾,開展“垃圾去哪兒?”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前發放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做調查研究:

(1)日常我們的生活垃圾都去哪兒?

(2)福安采用哪種方式處理我們的生活垃圾?這種方式有什么優缺點?

學生通過跟蹤、調查和訪問等方式,得知福安城區的垃圾主要是采用露天填埋的方式處理,查找露天填埋可能帶來的影響等資料,并調查填埋場配套的滲漏污水處理廠(福安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教師展示學生在2020 年7 月拍攝的福安垃圾露天填埋廠的照片(圖6 示意土工膜覆蓋已達數米高)和教師于2012 年在同一位置拍攝的該填埋廠的照片(圖5),引導學生思考:福安還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處理生活垃圾?

圖5 福安市垃圾填埋場(2012 年)

圖6 福安市垃圾填埋場(2020 年)

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訪問,得知福安市賽岐垃圾焚燒發電廠已完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谷歌地球查找該垃圾焚燒廠的位置,通過實地考察并開展研究活動:(1)評價福安市賽歧垃圾焚燒廠區位選擇的合理性?(2)我們今后的生活中,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處理垃圾?

四、利用鄉土旅游資源,開展研學活動

雖然鄉土地理是自然環境改造發展的自然地點,它也是向未知前進的理智出發點,不能把地理自身視為終點。教師可以挖掘具有距離近且安全的研學地點,能體現已學知識和生活實際深度融合的地理問題,能幫助理解課堂教學抽象性的地理事象,能讓學生沉浸式主動體驗和探究的鄉土地理資源。如福安市溪潭鎮廉村(皇帝敕封以“廉”字的村名),是開閩進士薛令之的故鄉,2012 年被評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古村落現存古城堡、古碼頭、古官道、古民居、古祠堂等,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教師與歷史教師一同帶學生到廉村開展歷史和地理研學活動。根據廉村的建筑特色,挖掘地理研學內容(如圖7):

圖7 福安市廉村古官道

(1)這些鵝卵石來自哪里?(2)河流里的鵝卵石來自哪里?(3)請描述廉村附近鵝卵石的形成過程?(4)根據房屋與道路的高差推測該村地理環境特征?

綜上所述,需要把握的是,鄉土地理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滲透過程中,應堅持興趣與問題、自主與合作、典型與真實相結合的原則。課堂活動設計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問題引導為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運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通過校園觀察活動、研究性學習和研學活動等,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形成重視地理過程和人地協調意識。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滲透,鍛造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

猜你喜歡
福安鄉土垃圾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張福安作品
福安里4號
垃圾去哪了
閱讀《鄉土中國》的價值
鄉土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鄉土中國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倒垃圾
“Terrorofsoul”in“TheFalloftheHouseofUsh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