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影像記錄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要性研究*

2021-11-21 19:27程紀香關文濤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貴州省文化遺產物質

程紀香 關文濤

(1.凱里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2.凱里市第一中學,貴州 凱里 556000)

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世居的省份,多個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的融合,造就了多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但隨著貴州生活上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貴州省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斷減少,乃至消失。而影像記錄方式,可將這些傳統文化遺產真實地、完整的保留下來。2017 年《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對推進實施影像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與推崇,用影像的方式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手段與方法。且對保護與傳承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很深的現實意義。

1 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化記錄的現實意義

1.1 影像記錄有利于保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真性”

1964 年《威尼斯憲章》中提出:“將文化遺產真實地、完整地傳下去是我們的責任”,突出強調保存文化遺產“本真性”“完整性”的重要意義,也對遺產保護的過程提出了基本要求。所謂“本真性”,就是在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傳播過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護文化遺產原生的、真實的、本來的原貌;而“完整性”,則是強調在保存文化遺產過程中,要全面的保留文化遺產本身的所有歷史文化信息。[2]影像化記錄恰恰集保留事物本真及完整于一體,可謂用現代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方便、快捷、符合要求的手段。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就是項目的移動性,動態呈現歷史文化。用影像來記錄的保存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展示形式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可最大程度的保留運動項目上本真性和完整性。采用動態的影像記錄方式來保留、存儲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是對體育項目活動場景的實際拍攝,時間真實,內容真實,人物真實,動作真實,通過動態的影像記錄,影像中參與運動的人物,他的行為舉止、語氣表情、活動情景等非語言性可表達的信息都能“真實性”,“原生態”的還原,展示與保留更加直觀。[3]故用影像化手段對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記錄,不僅是一種活態保護與傳承,更是貴州人們對本土文化記憶的重現,是擴大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影響力、惠及民眾、輔助學術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今后對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的重要工作基礎。

1.2 影像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更加全面、完整、長久

貴州省世居少數民族高達18 個,這些民族有著自己的語言,許多民族語言并沒有實現完全漢話,有的民族沒有獨立的文字,這些導致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同時多數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口傳心授,動作相傳,甚至一脈單傳。在民族、地域、無文字記錄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下,許多項目走向消亡。用動態的影像記錄,則可以將項目的整個過程、動作行為、生存環境、傳承人、項目習俗等各方面的內容都全面的,完整的記錄下來。而且更加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使保存更加準確,其項目風格、特點、個性展現更加全面,保存更加完整,也更加長久、深遠。

1.3 影像存儲簡單,搜索方便,利于貴州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享與傳播

國際體育電影電視聯合會主席、國際奧委會文化與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委員,弗蘭克·阿斯卡尼強調全世界范圍內,總共有1133 個電視體育頻道,體育影像作品需要與時俱進。1996 年,我國啟動的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開始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進程。[4]2019 年9 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網站新增音頻、視頻鏈接,多媒體資源展示力度加大,影像的展視、展演受到高度關注。全國各地以“非遺影像.中國實踐”為主題的活動開展。隨著國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現代科技的進步,媒體時代的發展,高質量、高品質、低成本的影像記錄在使用、存儲、傳播等方面更加人性化、便捷化。數字化的存儲也更加安全、分類管理也更加精細。借助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尤其是數字影像庫、影像館的建設等,搜索、查閱即方便又簡潔,極大的滿足了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線上共享及現代化傳播,彌補了貴州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保護過程中所遇到的文獻資料存儲量大、共享人群少、傳播范圍小等困難。對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互聯網、現代多媒體技術等平臺進行共享與傳播,擴大地域影響范圍,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以及目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存,申報與傳承提供參考與借鑒。

1.4 彌補“人亡藝亡”的給非遺保護工作帶來的痛惜和遺憾

據調研,目前貴州省現有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已經入選國家級、省級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的項目,還是散落在民間,并未得到申報的項目,半數以上面臨著嚴重的傳承危機,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價值,承載著民族記憶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器材實物、秘藏典籍遭到毀棄,有的項目傳承人年齡已經很大,后繼乏人。尤其是受現代競技體育的沖擊,以及城鎮化的制約,許多項目已經“人亡藝亡”。對這些瀕危項目進行搶救時,動態的影像記錄方式更有利于傳播與傳承。當沒有傳承人進行實地的演出時,就是通過影像記錄來回放項目的實際情況,使人們更加了解項目存在的情景與物質。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記錄、保護、保存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盡可能的彌補“人亡藝亡”的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帶來的痛惜和遺憾,為對承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民族文化記憶,傳承人類傳統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用影像記錄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2.1 傳承所需

貴州省9 個行政區內多民族共存在,世居少數民族時代久遠,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活化石。以影像記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靜態影像(攝影)、動態影像(攝影)兩種形式,就保存的真實性、完整性、全面性、長久性、便捷性等各方面來說,動態的影像更占優勢,記錄與傳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立體、全方位、原生態。[5]同時這也是順應民族文化學習和研究所需,是對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精神的延伸,也是保護與傳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最佳方式和途徑。課題組對貴州6 市3 州的非遺網站進行查詢,對非遺中心等進行實地調研后發現,貴州省沒有專門性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庫。貴州省9 個行政區域,盡管都有非遺研究中心,多隸屬于廣電文化和旅游局,專職人員較少。網站的建設基本是按上級要求進行分類設計,但網站里相關鏈接數據不全。日常工作多以數據上報、非遺采集與統計為主。貴陽非遺展覽館建有專門性民族體育文化展廳、黔東南建有獨木龍舟陳列室(已破壞)、黔西南建有“貴州龍”陳列室,其他地區沒有專門性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室或展覽館的建設。貴陽非遺展覽館在貴州首創性使用影像視頻資料配合實物展示,效果良好,但項目較少。各非遺研究中心保存的影像資料多是省級以上申報時制作的影像資料,且網站上幾乎沒有。省級以下項目進行影像記錄的較少。且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列性記錄。僅文字記錄與宣傳,傳播范圍與關注度極低??傮w來說,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數據較少,多數是存在博物館或展覽館里的影像視頻資料,更多的是以實物存在,或是一般性文字知識科普,資料零散。隨著PC 端網站、移動端、APP、微信公眾號、抖音類短視頻平臺等現代多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走的更遠,就不能落伍,要跟進時代步伐,讓更多的人看得見色彩紛呈、形式多樣、獨特古老的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2.2 發展所需

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地區,經濟欠發達,交通相對落后。多數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口傳心授,身體相傳,無文獻記錄,無影像參考。尤其是貴州省西南偏遠地區,相對封閉,一些古老的村落受現代文化沖擊相對較小,但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有著民族、家族、性別、語言等諸多因素限制,導致許多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傳承規模受到極大的限制。[6]如布依族武術、苗族武術、侗族武術等,不僅有著嚴格的傳承譜系,更有著對家族、性別等嚴格規定的傳承制度;又如布依族的“朵茍”、“耍吉籃”、“耍貓叉”,是極富民族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無文字記載,文獻中也沒有將其漢化,傳承方式以口傳心授為主,外人難知其意,難以傳承。再如鎮遠、銅仁的賽龍舟、隆里花臉龍、儺技-上刀山、攀巖技藝等項目,對傳承的時令有著要求,只有在規定的時節、節慶、祭祀活動時才會有展示,其他時間難見其面。這些因素都限制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而用影像將其全面記錄,圖文并用,不僅克服了這些困難,還為其走出大山提供了途徑。其次,貴州少數民族在城鎮化的沖擊下,許多古老村寨幾近消亡,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很多項目現在已難見從前風采。如苗族射弩、儺技-上刀山、攀巖技藝,都是傳統體育文化的瑰寶,人類文化發展與進步的見證。在城鎮化進程中,生存土壤銳減,使之生存朝不保夕。動態影像記錄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具真實性、完整性、全面性、長久性、便捷性,傳播更加立體、全方位、原生態、多角度。[7]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可持續發展下去,用影像記錄來保護與傳承則是必然之路。

3 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化困境

3.1 采集困難、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區域面積大,涉及民族眾多。采集前的困難,主要是對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梳理與篩選。除目前已在各級各批名錄里的傳統體育、技藝項目,還有一些極具體育特征的舞蹈類、民俗類項目,應該根據其體育表達功能進行篩選。采集過程中的困難,主要是存在于影像采集的專業化。一般來說采集指南的制定及項目的篩選多是由體育專業的人士完成,因為不是每個科研團隊都有專業的影像師,這就導致采集團隊的專業化水平夠高,會進行影像記錄的,不一定懂體育的內涵,拍攝內容、角度不能全面突出體育的文化內涵;懂得項目特征與內涵的人,拍攝水平又不夠專業。[8]跨區域采集過程中,人員的時間等調配困難;許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很強的時令性,與節慶、民俗活動相關聯,平時一般不開展,采集時限性極強,如貴州鎮遠的賽龍舟只有端午節的時候舉行,所以一年只有一次采集機會,如果和其他地區的項目沖突,采集就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拍攝過程中出現特殊情況,根本沒有補拍或是返工重拍的機會。

3.2 所拍攝傳承人技藝水準難以把握

目前許多項目傳承人趨向于高齡化,在采集時已不是他進行體育項目展示的黃金年齡,如果傳承又有斷層的話,那采集到的體育影像不一定是目前此項目的最高水準。同時現有傳承人專業從事本項目傳承的人也比較少,尤其是大型的民俗體育活動,很多人只是參與本次活動,對活動的起源、文化內涵早已不關注、不明了。如賽龍舟,盡管參與人數眾多,觀看人數也多,但是真正能夠完成制作龍舟、扎龍頭、祭出龍活動的人少之又少。傳承人不一定能夠全面完成整個流程,傳承的完整性受到破壞,傳承人的技藝水準難以衡定。在采集過程中,當團體項目出現傳承人匯集困難,或是缺少部分技藝展示條件的傳承人時,項目展示無法完整、系統,有時只能以訪談、口述史的方法來彌補影像記錄的欠缺

3.3 影像制作的公眾關注度與配合度低

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多樣,數量豐富,但是這些傳統體育文化多是依靠口傳心授來完成傳承,受現代競技體育的沖擊及城鎮化的影響,許多項目與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相差甚遠,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受眾數量小,傳播面積窄,加上人們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薄弱,影像記錄實際操作過程中難以和民眾產生共鳴,公眾配合度低。同時一些喜聞樂見的項目,公眾又認為稀松平常,無法產生民族自豪感,對項目的文化內涵認知不足,也導致其配合影像采集的積極性大大的降低。

3.4 影像傳播渠道狹窄,部分項目受眾面過小

目前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積最大的形式就是校園動態傳承,但是經實際調研,校園傳承過程中,一方面許多項目已經改變了本真性,如瀕臨消亡的拳種,不再以其本身的防御、制敵等為目的的動作傳授為主,而是重新整合,整編成學生容易接受的套路動作。[9]其原本起源于生活,用于抵御外敵的招式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傳承。同時在傳承過程中,多數項目僅用于表演、展示,真正學藝到身,繼續傳承的人較少。如高臺獅燈,具有極大的觀賞性,但是真正的表演者卻少之又少,很多地方在展演時,已改編成視頻與舞獅相結合的舞臺藝術,傳播方式的改變,項目受眾面的減少,都是制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受眾減少、傳承路徑的限制,都導致影像傳播渠道變窄。

4 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化對策

4.1 影像記錄是一項跨專業、跨學科,多部門、多領域合作完成的工作。一個成功的影像采集團隊,要有專業的拍攝人員,更要有對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研究基礎的專家學者。[10]只有做好充分的學術準備,才能更好的指導拍攝,只有拍攝足夠專業,才能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作、人文等特征充分展現出來。同時,只有多個部門、多個領域通力合作、協調配合,包括拍攝參與者高熱情的參與,才能記錄完整,資料才能整合全面。這就需要貴州省政府及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才能保證影像化進程的順利與完整。

4.2 影像采集過程中,要根據項目及傳承人的具體情況,按計劃、分批記錄。如對年事已高的傳承緊急調查與記錄;對節慶活動、民俗活動提前分類,按時記錄。這樣才能避免因傳承人的過世、節日已過,項目已舉行完成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項目記錄不全面,增加研究的時長。

4.3 田野調查要深入,學術準備要充分,對一些有著深厚民族、宗教保護的項目,要與之溝通到位,尤其是受眾面積較小的項目,要增加記錄的角度,將其全方位展示。拍攝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因為重拍或返工的機會較小。同時要與民眾合作,項目的民眾環境一在項目記錄過程中同樣重要。寧可后期多制作、剪輯,也不能少拍,不全面。4.4 推進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化進程。以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動貴州省的體育旅游,建設體育非遺場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通過激光多媒體、微縮實景再現等影展映,增大“非遺影像.中國實踐”的影響力,推動貴州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設。

猜你喜歡
貴州省文化遺產物質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貴州省結核病定點醫院名單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2019年貴州省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
物質至簡,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貴州省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圖表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質推斷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