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閾下體育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開發研究*

2021-11-21 19:27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身心心理健康體育

嚴 東

(1.江蘇鹽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鹽城 224005;2.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伊犁 833200)

體育課程改革,應從“育心”環節出發,改變過去“體育即身體教育”的陳舊理念。體育鍛煉在打造學生軀體的同時也在塑造他們的精神素質,它以通過不同內容和形式的身體練習親近自然、貼近人性,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體育教學應以親近、和諧的課堂環境把心理健康育人之理融于快樂的身體活動之中,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在立德樹人視閾下實現從“健體”到“健心”育人目標,發揮體育課程思政育人功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心效果。

1 體育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身體健康有益于心理健康,反之心理不健康也會導致身體不適甚至患病,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調查發現,當下大學中有一些獨生子女由于家長溺愛存在心理較脆弱,情緒容易波動等問題,家長和教師過多地重視學生成績,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及完善人格培養,個別大學生因為學業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較高比例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緊張、疲勞、憤怒、抑郁和較低自尊感[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學生身體機能得到收縮、擴張,機體機能大大增強,可預防一些由于缺乏運動引發的疾病,同時體育運動能降低緊張情緒、緩解壓力,消除疲勞、改善人的精神狀態。協調好體育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使體育教育改革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是全體體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 體育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分析

體育課程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育課程的主線是體育運動,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是隱藏在主線之下的教育內容。因此,教師要挖掘分析體育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融入心理健康知識內容,在運動中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達到身心兩健的目的。

2.1 思政元素

體育精神是一種心理資源,是身體運動技能與多種優秀的心理品質作用于運動身體之后的升華,其中飽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對體育實踐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具有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教育價值,能夠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塑造人,對人的身心全面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2]。在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學生參與游戲、競賽,為獲得勝利獻計獻策,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組織者、參與者。在活動的參與中引導學生有個客觀的自我定位和積極的自我認同,了解自身情緒、性格、意志、能力等心理因素并學會接納自我。同時培養學生自尊自愛、誠實公正、堅韌勇敢等良好品質。

2.2 情感元素

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鮮明而強烈的。通過游戲、比賽可激發學生挑戰自我,贏得比賽的自豪感,創造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輕松的、娛樂的體育活動可緩解學習的疲勞,轉移、宣泄因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所造成的不良情緒,產生快樂的情緒體驗。

2.3 人際關系元素

體育活動環境開放且變化多端,信息交流通暢,角色扮演多樣,這是最有利學生實現心理發展和人際交往的環境。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同時,營造和諧人際關系,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3]。

2.4 社會適應元素

個體要適應社會要先適應班級、學校等集體。體育課程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集體成員相互交往交流的環境,學生在體育集體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健身、學會合作、學會競爭等基本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學會關愛、學會管理、學會負責等較高層次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優化體育課程健康教育資源建設

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學生感興趣的各種體育活動,在此基礎上優化體育健康教育資源建設。合理利用現有體育課程資源,對現有的場地器材進行合理改造,提高場地器材的利用率。充分開發和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網絡資源及各種社會資源,建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體育課程資源的共享和協調機制。根據學校情況,在硬件設施方面進一步完善,拓展校內體育健康教育活動資源,不斷營造體育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

3.1 體育與健康知識長廊

在長廊中,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文字解說,向學生們介紹了體育鍛煉的相關常識,包括心理健康知識我知曉、體育課程我參與、體育活動我體驗、體育競賽我加入等板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體育健康知識,獲得體育運動技巧,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形成健康意識。

3.2 體育大課間活動場

體育大課間活動因場地的開放、環境的溫馨、活動的多樣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參與,各種情緒會在這里得到緩解和釋放,身心得到鍛煉。高校的男生大多喜歡球類運動,男生可以選擇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球類項目,而女生則比較喜歡健身休閑活動,女生可以選擇跳繩、踢毽、健身操舞、呼啦圈等健身休閑運動[4]。另外學校也可以開展一些有特色的體育活動,比如趣味游戲、輪滑、武術、太極等,可以分單雙周開展不同活動項目,激發學生活動興趣。

3.3 體育拓展項目訓練區

開發一些適合學生的,對于環境條件和體育設施要求不高的體育游戲項目。體育拓展運動項目如有三人四足、一分鐘跳繩、袋鼠跳、雷區取水、無敵風火輪、信任背摔、畢業墻、巧運乒乓球、花樣接力跳等活動。面向全體學生開放拓展活動區,可分為兩個區域——團體活動區、個別輔導區,拓展項目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通過專職的教師現場指導,促使個體在參與團體活動過程中,達到塑造身心健康的目的。

3.4 體育健身室內場館

注重體教結合,可通過組建興趣小組、體育活動小分隊、體育社團和體育聯盟等形式,與選項教學相結合開展課外體育運動。整合利用好校內體育健身場館,對學生開放,創建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模式,選擇適當的經營模式進入課外體育活動中,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5]。

4 體育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開發的實踐設計

堅持以生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積極開展引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課程設計。要尊重學生,兼顧學生的身心差異,體現人文關懷和區別對待原則。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了解學生的想法,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設計豐富多彩且具有心理教育作用的體育活動,并在體育活動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進教學設計,提高課程設計水平。

4.1 課程目標設計

新課程標準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運動機能、運動參與,社會適應五個目標取代以前的“發展體育增強體質”的單一目標,促進心理健康是體育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身心并育的功能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每項體育教學內容在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中,有一定的客觀性和針對性,體育教師要將體育知識、技能教學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達成一致,在體育教育活動中通過直取、挖掘、拓展體育課程內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直取如直接利用長跑項目鍛煉學生的意志,慢跑調節學生的焦慮心理,比賽促進學生的人際交往;再如挖掘設計接力賽、籃球、排球、拔河比賽等體育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有些體育活動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不太明顯,需要體育教師進行拓展。如在保護與幫助教學中,可設計引導保護與被保護者進行言語鼓勵,發展同學之間的關愛與信任。

4.2 課程內容設計

4.2.1 整合、改造、嫁接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對體育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優化課程資源。重組身心互動的復合型的體育教育課程。如將單一體育運動項目籃球和健美操整合為一個綜合性的運動課程——籃球與健美操,適應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變化。將新興時尚、休閑、健身運動項目進行改造、加工,降低難度,改造器材,使之游戲化、生活化。將音樂嫁接到體育課堂,釋放學生身心;將學校、當地文化特色嫁接到體育課堂,在開展體育鍛煉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精神的感染,指引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將心理健康知識嫁接到體育課堂,與體育運動、游戲相結合,指導學生在體育運動、游戲中形成良好心理品質,使體育課程教學“舊貌換新顏”。

4.2.2 創編體育特色教學材料

結合當地和學校實際,挖掘民間體育游戲,汲取中華民族傳統健身項目、養生學之精華,創編出多種形式娛樂游戲項目。精選一些體育測試項目和體育健康常識作為校本教材,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鍛煉,增強體質,改善心境,實現健身、健腦、健心相統一;根據專業特點,創編、錄制“特色操”與“運動心理激勵”電子教學材料[6],利用信息化手段,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享受運動的樂趣。

4.2.3 開發課余時間的潛在課程

充分利用課余、周末和假期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健身機構等公眾體育活動或競賽,開發課余時間的潛在課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積極構建全方位多角度育人環境。

4.3 課程評價設計

根據新課程、新理念、新標準、新視角的要求,體育課程的評價要淡化終結性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還要追求全面性評價、差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設計評價內容要多元性,不僅要有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結合學習態度、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及情感體驗等。評價主體也要注意多元性,要充分運用教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元主體評價形式。通過將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來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及心理健康素質進行測評,體育教師在設計評價時要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內容、評價的設計,逐步形成“一二三主體參與”機制,即一個目標、二個小分隊、三條途徑。一個目標是指最終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自我鍛煉的能力,自我調適心理的能力,達到身心兩健的培養目標。二個小分隊一是體育鍛煉助手小分隊(由體育專業班和各班級設立的體育委員組成);二是體育活動課外小分隊(由專職體育老師牽頭,由各班級身體和心理素質不佳的學生組成)。三條途徑一是體育鍛煉助手每周匯報,每周培訓,掌握方法,在班級層面解決同學的鍛煉問題;二是課外小分隊參與各種體育實踐活動,在體驗中鍛煉,掌握并運用身心健康的方法;三是體育活動月由學生主體參與,“宣傳鍛煉常識——制定活動計劃——自編活動方案——創編游戲、操舞等”,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身心發展。

5 結語

挖掘整合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為學生打造健康成長空間。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學科相結合,開發有特色的體育課程。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種體育鍛煉、體育課堂教學之中。通過開展體育健康宣講課,業余體育鍛煉團,拓展項目訓練營,特色體育興趣組等課程,多維度、全方位落實體育健康教育。加強體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在體育活動中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正確引導學生的方法技巧,幫助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舒緩壓力、愉悅身心、錘煉意志,擺脫心理困境,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實現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猜你喜歡
身心心理健康體育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應對考試
身心告急,回家充電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我們的“體育夢”
給身心降個溫
破碎的“豪門”夢讓我身心俱損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